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4)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4)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我仍不停地在修改我的《心迹》。但我并没有想到要去投稿,心里总觉得作品还不成熟,气候也仍不适宜。1982年在一次修改中,我忽然觉得作品有点不伦不类,既不是原始的日记,又不像创作的文章。倒象是一个刚被同化的野蛮人,在许多方面显出不协调。再说有不少事情都是回忆的东西,一个人在受煎熬的时候,哪记得写文章?该是痛定思痛,才逐渐去回味总结。不如干脆就写《回忆录》吧!

看看国外那些政治上的风云人物,一旦退出历史舞台,就闭门写回忆,卖书赚钱。国内不少名人,功成名就之后,也急急地要出本关于自己的书。别人也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走红,有哪些密闻可以披露。大家对名流的生平,乃至生活琐事都倍感有趣。这样的书往往还很畅销,名气越大,卖得越火。也许是因为它真实可信,能给人提供一些真像,一点启迪,甚至一条人生之路,或者至少可以满足一种好奇。

然而,我既不是一位血战沙场的英雄,更不是一位名扬四海的伟人,没有成名成家过,甚至连一枝之长都谈不上。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的存在并不为许多人所知。我的回忆对别人毫无意义,如果也录成一本书,肯定不会有人愿意去看它。我好象有点不知趣,我自己就知道,回顾过去,尽是失败和过错,还有受辱和被欺。这样的回忆有价值吗?岂不是故意将自己的幼稚、愚蠢和可怜,再次暴露在别人的眼前?

名人与平民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就有十分不同的差别。同是一句话,名人说的,则深信不疑,甚至捧为金科玉律;出自普通人之口,就不被重视。这看法很害得一些来自平凡生活的有益结晶被忽视了。也很害得名人一些片言只语被盲目地崇拜了。世俗的偏见,往往使一些人恢心丧气,永远遭到埋没;也使一些幸运儿,名不符实地留传于世。其实,即使最伟大的人也不可能深知所有人内心的想法,这就需要每个人自己来表白。只要一个人是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只要他提供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有这样的各种人的回忆,不单单是一些名人的,这世上的文学不就更加丰富?至少可以提供给作家、政治家、艺术家许许多多真实的素材。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无从体会到的真情实感,从中发现有用的东西,去进行更有价值的再创作。何况,有经历,不一定有感想,有感想,也不一定都能记录下来。

我愿意自己来写一写。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说过:“我以为幼稚的人或老大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说幼稚的话,只为自己要说而说,说完之后,至多到印出之后,自己的事就完了,对于无论打着什么旗子的批评都可以置之不理的!”就让我来说:“幼稚的话”吧!只为自己要说而说。

改写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也许于写作我已经多少熟练了。历来经验出于成功的较少,往往是失败之后才总结出来。不久我的《一个普通人的回忆》初稿宣告完成了。我觉得这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灭的身躯,可以比我的**活得更长久。一个人用赤诚的心花毕生的精力写下来的真实语言,是永远磨灭不掉的。通过写回忆录,我感到活得有意义,不再为自己的不幸遭遇痛哭流泪,还能留给后人几句刻骨铭心的忠告,给他们树立一个矢志不渝的榜样。我的子孙后代将从书中找到一点佐证;热爱生活的人可以从书中发现一些启迪;勇于攀登的人可以从书中获得信心和勇气。我感到无比宽慰,这将是我留在这世上最好的纪念品。不够说是一个人的回忆,但并不是原始的“老照片”,不是“写真集”,而是现代版的“电脑合成”。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文中所有人物、地域都用假名。个别情节也是拼凑成的。希望不会有人去“对号入座”。

也许这个题目起得不够“刺激”,不能引起别人的阅读**。但是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是讲述“炼钢”的事一样,我的《一个普通人的回忆》也不会象名人那样着重在叙述自己过去的一举一动,歌颂自己的丰功伟迹。一个普通人的回忆,从经历看,自然平常,否则就不是普通人。但一个人在困境中能坚信未来,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时时总结来自生活中富有哲理的感受。我想这就有点不寻常。而我更主要也在借回忆某一事件,来表述自己的看法和对生活的热爱,当中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我相信是对的。因为我敢于正视人生,讲出真话,我始终不怕献丑,不怕失败,有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即使名人也未必都如此。有的人喜欢迷信名人,以为他们都是圣人,认可了他们的一切。我想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我更愿意自己去分析、自己去判断。名人也有好的与不好的两面,一味推崇,凡沾着“名人”二字便崇拜得五体投地,应该说是一种幼稚和不负责的态度。(待续)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我仍不停地在修改我的《心迹》。但我并没有想到要去投稿,心里总觉得作品还不成熟,气候也仍不适宜。1982年在一次修改中,我忽然觉得作品有点不伦不类,既不是原始的日记,又不像创作的文章。倒象是一个刚被同化的野蛮人,在许多方面显出不协调。再说有不少事情都是回忆的东西,一个人在受煎熬的时候,哪记得写文章?该是痛定思痛,才逐渐去回味总结。不如干脆就写《回忆录》吧!

看看国外那些政治上的风云人物,一旦退出历史舞台,就闭门写回忆,卖书赚钱。国内不少名人,功成名就之后,也急急地要出本关于自己的书。别人也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走红,有哪些密闻可以披露。大家对名流的生平,乃至生活琐事都倍感有趣。这样的书往往还很畅销,名气越大,卖得越火。也许是因为它真实可信,能给人提供一些真像,一点启迪,甚至一条人生之路,或者至少可以满足一种好奇。

然而,我既不是一位血战沙场的英雄,更不是一位名扬四海的伟人,没有成名成家过,甚至连一枝之长都谈不上。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的存在并不为许多人所知。我的回忆对别人毫无意义,如果也录成一本书,肯定不会有人愿意去看它。我好象有点不知趣,我自己就知道,回顾过去,尽是失败和过错,还有受辱和被欺。这样的回忆有价值吗?岂不是故意将自己的幼稚、愚蠢和可怜,再次暴露在别人的眼前?

名人与平民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就有十分不同的差别。同是一句话,名人说的,则深信不疑,甚至捧为金科玉律;出自普通人之口,就不被重视。这看法很害得一些来自平凡生活的有益结晶被忽视了。也很害得名人一些片言只语被盲目地崇拜了。世俗的偏见,往往使一些人恢心丧气,永远遭到埋没;也使一些幸运儿,名不符实地留传于世。其实,即使最伟大的人也不可能深知所有人内心的想法,这就需要每个人自己来表白。只要一个人是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只要他提供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有这样的各种人的回忆,不单单是一些名人的,这世上的文学不就更加丰富?至少可以提供给作家、政治家、艺术家许许多多真实的素材。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无从体会到的真情实感,从中发现有用的东西,去进行更有价值的再创作。何况,有经历,不一定有感想,有感想,也不一定都能记录下来。

我愿意自己来写一写。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说过:“我以为幼稚的人或老大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说幼稚的话,只为自己要说而说,说完之后,至多到印出之后,自己的事就完了,对于无论打着什么旗子的批评都可以置之不理的!”就让我来说:“幼稚的话”吧!只为自己要说而说。

改写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也许于写作我已经多少熟练了。历来经验出于成功的较少,往往是失败之后才总结出来。不久我的《一个普通人的回忆》初稿宣告完成了。我觉得这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灭的身躯,可以比我的**活得更长久。一个人用赤诚的心花毕生的精力写下来的真实语言,是永远磨灭不掉的。通过写回忆录,我感到活得有意义,不再为自己的不幸遭遇痛哭流泪,还能留给后人几句刻骨铭心的忠告,给他们树立一个矢志不渝的榜样。我的子孙后代将从书中找到一点佐证;热爱生活的人可以从书中发现一些启迪;勇于攀登的人可以从书中获得信心和勇气。我感到无比宽慰,这将是我留在这世上最好的纪念品。不够说是一个人的回忆,但并不是原始的“老照片”,不是“写真集”,而是现代版的“电脑合成”。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文中所有人物、地域都用假名。个别情节也是拼凑成的。希望不会有人去“对号入座”。

也许这个题目起得不够“刺激”,不能引起别人的阅读**。但是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是讲述“炼钢”的事一样,我的《一个普通人的回忆》也不会象名人那样着重在叙述自己过去的一举一动,歌颂自己的丰功伟迹。一个普通人的回忆,从经历看,自然平常,否则就不是普通人。但一个人在困境中能坚信未来,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时时总结来自生活中富有哲理的感受。我想这就有点不寻常。而我更主要也在借回忆某一事件,来表述自己的看法和对生活的热爱,当中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我相信是对的。因为我敢于正视人生,讲出真话,我始终不怕献丑,不怕失败,有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即使名人也未必都如此。有的人喜欢迷信名人,以为他们都是圣人,认可了他们的一切。我想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我更愿意自己去分析、自己去判断。名人也有好的与不好的两面,一味推崇,凡沾着“名人”二字便崇拜得五体投地,应该说是一种幼稚和不负责的态度。(待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真实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真实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