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尾声

杨飞去世时不过三十八岁,死的非常出人意料,不仅出乎文武群臣的意料,也出乎他自己的意料。因为非常突然,没有定下继承人。

在杨飞遗体运抵长安后,众臣立即为晋公世子的人选展开激烈的争论,钟繇等文臣坚持拥戴蔡琰所生的嫡子杨岳,庄灿等武将多主张拥戴长子杨嵩,许多鲜卑将领则拥戴慕容莫延所生的三子杨峰,慕容部闻讯翻越阴山,进逼雁门。马超也趁机作乱,但被早有准备的庄灿剿灭。

雍州刺史皇甫鹂、京兆太守贾衢、冯翊太守苏则等征调州郡兵,庄灿等则调集正兵,鲜卑将领出动长征健儿,三派力量在长安城中发生冲突,由于都监庄灿等掌握正兵军权,顺利击败另外两派,控制了长安,并囚禁了钟繇等人。

慕容涉归等鲜卑近卫趁乱裹胁慕容莫延和杨峰,经上郡逃往大草原,投奔慕容部。司马懿则秘密保护蔡琰以及嫡子杨岳,杨飞的女儿杨萱和李应的儿子李云,借用水师的力量,从水路逃往河内。司马懿很快得到了并州刺史赵岑、河内太守徐陵、河东太守张既、雁门太守裴潜、代郡太守裴绾、上党太守田豫、武威中郎将鲍出、讨虏将军徐晃等人的支持,驻扎在汉中的高顺、高览等也表示,应该严格遵照宗法制度,支持嫡子杨岳继承晋公之位。

双方调集兵力在黄河两岸,准备一战,幸亏高见及时赶到,首先说服庄灿、原绩等释放了钟繇、仲长统等人,各方一起在太华山进行会议,讨论晋公的继承人问题,由立场中立的高见派兵切断上山的道路。经过激烈的争论,双方都难以说服对方,又鉴于慕容部鲜卑大军即将南下,最终达成协议,以黄河为界,黄河以东的并州、司州属杨嵩,驻节安邑;黄河以西的雍州、凉州属杨岳,驻节长安。高顺、高览等率部从汉中撤出,与钟繇等一起前往河东。

太华山大会后,文武群臣将杨飞隆重安葬于扶风平乐观,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高见、徐晃等参加完葬礼后,立即挥师北上,击败了已经前进到平城的慕容鲜卑,而慕容莫延拒绝了高见的请求,带着幼子杨峰,随同族人一起撤回了草原。高见与弥且不真、杨芳等中立派,随后长驻蒲坂、华阴,隔开两军。

建安十二年(公元206年),曹操称魏王,庄灿等闻讯亦拥戴杨岳为晋王,并追赠杨飞为武王。钟繇、司马懿等随即拥戴杨嵩为晋王,追赠杨飞为文王,史称东晋、西晋,均奉大汉正朔。建安十四年(公元208年),司马懿、徐晃、高顺等趁袁绍病逝,三子相争的有利时机,倾巢出动,兵分两路,起兵东征,一举征服河北,迁于雒都。

建安十六年(公元208年)大都督高见去世,平衡东晋、西晋的力量丧失。第二年夏,东晋、西晋在临晋、蒲坂调集重兵对峙,东晋征西大都督司马懿初战不利,但成功说服阎行等为内应,在王城大战中,击败庄灿为大将的西晋军,随即攻入长安,京兆尹董亮、安国将军呼衍奴等保护杨嵩逃往五原,拥戴为匈奴单于,司马懿派兵追击,将士都不用心。东晋迁都于长安,史称后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3年),年仅十四岁的晋王杨岳让位于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懿,司马懿拜杨岳为山阳公。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0年),司马懿称帝,国号依然为晋,改年号为天命,拜杨岳为顺义王,并征召入朝。杨岳身边的亲信担心入朝凶多吉少,杨干与杨飞的女婿李云随即带领亲信,保护杨萱和杨岳一起逃亡,前往大草原投奔拓拔鲜卑,得到拓拔部可汗拓拔力微和可敦宋范(字雍容,小字阿喻。宋建的女儿。)的欢迎和收留,自此杨岳、李云、杨干等效力于拓拔部,杨、李二姓世代为拓拔部贵人,多与拓拔氏通婚。

三百五十年后,一位谦恭节素的皇帝来到杨飞墓前,拜祭这位遥远的先祖,封、树、修、祀后,追赠杨飞为惠仁文皇帝,其墓为扬陵。

又五十年后,另外一位意气昂扬的皇帝来到扬陵,封、树、修、祀,追赠李应为仁帝,杨飞为义帝,改李应墓为兴陵,扬陵为杨陵。

一千年后,杨陵成为举世闻名的农业科技城,但是当地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杨陵的由来,更没人知道城西的荒丘下埋葬的为何许人也了。

三十年后,一位国家元首来到这里,改杨陵为杨凌,沿用至今!正所谓:

漫漫黄沙掩三国,一曲清歌云飞扬。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云飞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三国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