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洪武十三年

第二章 洪武十三年

更新时间:2012-10-15

洪武十三年正月,在有人紧张,有人盼望下,轰轰烈烈的,明初四大案之胡惟庸案,终于拉开序幕。

传说胡惟庸家旧宅的井中,出现了千年难遇的醴泉,遂邀请老朱前去观看。老朱认为这是大明的祥瑞,欣然前往。

哪知半道上来了个太监,指着里面,任凭侍卫拳打脚踢,就是不说话。老朱疑惑,回宫站在城墙上观看,发现里面刀枪林立,猛士如云,这不摆明了是要刺杀。这些都是太监宫女闲谈,也有吕妃抱着朱允炆当玩笑说的。说实话,打死他也不信。

但胡惟庸结局是肯定的,白天被捕,晚上就立即被处死。第一批享受牵连的人有中丞涂杰,御史大夫陈宁,两人被捕后也立即处死。

随后朱元璋下诏天下臣民,有告发附胡惟庸者,重赏。

太子大惊,想必这件事,已远远超出他的想象。鼓励天下臣民告密,简直就是准许风闻奏事,疯狗乱咬人,而且还不犯法,这样做牵连太大。

于是太子上奏,反对皇帝的诏令,但老朱不为所动,继续打压朝臣。不时的有朝臣因与胡惟庸有关而入狱,文武百官人心浮动。有的竟上朝前,写好遗书,下朝后平安回到家,全家庆贺。

太子无奈,自知被老朱骗了,屡次上奏反对,但老朱耐心已尽,多加斥责,父子关系近于崩溃。于是东宫人心惶惶,连累得朱允炆几个小不点,也被迫躲在后宫中,不敢出去东游西晃。

这一浪还没有推走,下一浪又强势而来。二月龙抬头,朱元璋当朝宣布,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度,提升六部接管中书省的权力。

各部主管一方面的事物,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并明确确定,吏部为六部之首。百官还没反映过来,新上任的六部尚书侍郎立马上前谢恩。

这件事就确定下来,众人还没来得及反映。又一道圣旨下来,在六部中设“六科”作为皇帝的侍从,说白了就是监察六部。

众位尚书,侍郎们刚谢完恩,还没来得及起身。又接到这样的大礼,各位尚书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苦着脸,谁想自己的地盘有个卧底,在时时刻刻的监视自己。偏偏这个卧底,还不能更换。

轮到新上任的六科给事中,上去谢恩了。待众人起来,文武百官一大部分人,已被皇帝震服。太子在旁边一言不发,今天的事太多了,他必须好好考虑。

早已考虑到会有官员反对,老朱明旨,敢有反对者,立斩不赦。这件事到此,完全按照老朱的意思,完美落幕。

太子回去后,和身边的谋士商量了一下,反正这件事对自己没得什么坏处。犯不着,为此得罪皇帝。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彻底打破了老朱和小朱之间的平定。

三月有人密告,宋濂次子宋璲及其长孙宋慎,与胡惟庸交往甚密。锦衣卫随即将宋府满门下狱,当天晚上,宋璲及其子宋慎就被处死。宋濂被判处死刑,奏折送上去,朱元璋立即首肯。

消息传到东宫,皇太子当场昏倒。醒来后,太子直奔乾清宫,闯宫面见朱元璋。那天里面伺候的太监宫女都被赶出来了,没人知道两人说了什么。

太子出来的时候,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只知道里面传出吵闹声,大量东西落地声。想必脾气暴躁的朱元璋,首次动用了父亲的权力。

下午太子回宫,独自一人坐在书房良久,搞的东宫各人又坐立不安。最后还是元妃聪明,派人去请皇后过来。

马皇后进了书房,见朱标一个人坐在书桌上独自流泪。连忙走上前,道:“标儿,你怎么了,可是你父皇骂你了?”

朱标哽咽道:“儿臣,儿臣并不怪父皇骂我,儿臣是在为仲珩兄伤心。”仲珩是宋濂次子宋璲的字,自大明开国宋濂就为朱标讲经。宋璲那时起与朱标相识,两人兴趣相投,相交莫逆。

但没想到几天不见,竟天人相隔。更过分的是,锦衣卫抓人,当晚就杀,招呼都不打一声,连救人的机会都不给他。

马皇后安慰道:“标儿,母后也知道你和宋璲交情好,可这次他们陷入胡惟庸案中,也是无可奈何啊。”

朱标激动的道:“母后,你相信吗?宋璲及宋慎都在朝为官,胡惟庸乃当朝丞相,与之相交。也是公务所迫,人之常情。如果这样也有罪,莫说文武百官,我也与胡惟庸打过不少交道,更不用说他还是帮父皇打江山的大臣。真要株连的话,大明朝廷有谁跑得了。”

马皇后立即斥责道:“标儿,你越说越放肆了。你要记住,你父亲现在是大明皇帝,他所做的还不都是为了你这个太子。”

朱标怒声道:“儿臣不需要他这么做。”

马皇后叹气道:“标儿,你发泄就发泄,这些话在母后面前说说就是。当务之急,宋家还有宋濂。”

朱标一听,连忙激动的拽住马皇后的手,哽咽道:“母后,儿臣求过父皇,可…实在没办法。”

马皇后点头道:“标儿放心,母后来想办法。”

当天下午,马皇后派人请皇觉寺主持高彬大师前来。高彬是老朱少年投身皇觉寺,唯一一个对他比教好的人。于是在老朱当皇帝后,这种有先见之明的投资终于见效。

皇觉寺作为皇帝曾经待过的寺院,地位自然迎风而上。高彬也混了个主持,逢人人还得叫句大师。

马皇后将事一说,高大师当然点头。作为修佛多年,能够救多条人命,胜造n级浮屠。将来到西天见了如来佛祖,也能好好交代了。

在两人的连翻劝说下,老朱思虑良久,还是改判宋濂流放茂州。这个茂州,在现在的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

好歹也有从龙之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又是明初三笔下文学家之一,受儒林士子敬仰。现在好了,近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临了,临了,混了个与少数民族打交道。在这之前,儿子和孙子还不明不白的死了,这叫他情何以堪。

朱允炆听到宋濂改放茂州,就觉得朱标好心办坏事。对于宋濂来说,此时真的还不如一家三代共赴黄泉,落个青史留名。让后人痛骂老朱的残暴,也算是间接的报仇了。

现在吧,白领个人情了。果然,一年后,传来宋濂病死夔州,得,还受尽一年的艰苦折磨,想必死也难以瞑目了。

经此一事,太子与皇帝是公开决裂,皇宫的气氛紧张到极点,继续压抑而又让人烦闷。

就在这时,东宫大摆宴席,为燕王赴封地北平践行。洪武三年,老朱第一次封几个年长的皇子为王,秦晋二王已在洪武十一年赶赴封地。

朱棣则一直在凤阳体验生活,后回京与徐达的女儿成亲,受命这几天赶赴封地。于是带着燕王妃还有两岁的朱高炽,一家三口前来皇宫谢恩。

见完老朱,也接受老朱的耳提面命,好好的受教了一顿。之后按照常理,应该向太子兄长辞行。

对于燕王一家的前来,太子很是www.hetiqi.com,不仅设宴招待,还让朱雄英和朱允炆前来拜见。于是朱允炆也顺利的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日后会夺他皇位害他下落不明的罪魁祸首。

此时的燕王还很稚嫩,毕竟才二十余岁。刚成完亲,又有了儿子,再加上要前往封地干一翻大事,自然意气风发。相比之下,太子则是面带黯然,强颜欢笑。

朱允炆本还想再探听一下这日后的大敌,多多了解。朱标却让他和朱雄英,带朱高炽下去玩。朱高炽才两岁,也能走路,长得白白胖胖的。

走在东宫里,朱允炆看到这小胖子一双贼眼四处打量。不禁心里感叹,日后他也会在这里,受尽朱棣的折磨,就像今日的太子朱标样。可惜啊,小爷我来了,你就没得希望了,老死在长城之边,苦寒之地吧。

或许感到京中气氛不一样,燕王只是待了一会儿,就走了。朱允炆得到燕王离京的消息,感叹万千。对于朱棣来说,这是龙出大海,海阔天空任他飞。可惜此时他太小,没得办法阻止。

燕王只是小插曲,落在京城这潭水中,丝毫不起波澜。皇帝和太子之间继续冷战,皇后多次劝说老朱,减宽刑狱。也遭到老朱训斥,坤宁宫一时之间竟成冷宫。

这天阴云沉沉,就是不下雨,弄得人心慌慌,突然之间,晴天霹雳,一道响雷雷击奉天门,奉天门当场崩塌。

这放在现代也没得什么,不就是奉天门太高了,遭雷劈了。可放在古代,这可是预示着上天对皇帝的警示。

本来,老朱先前实行的胡惟庸案,废丞相制度,又搞得天下风闻奏事,无数人等被下狱。百官早已不满,只不过迫于老朱的龙威。

如今有上天的警示,那还等什么呢?于是在一个朝会上,众臣憋足了劲,一个个奋勇直上。都把雷击奉天门的罪过怪在皇帝身上,大有老朱不大赦天下,下次雷击就击到老朱头上了。

说的老朱火冒三丈,但又如何向天下解释这次的雷击事件呢?再说为了这件事,自己的老婆,儿子都和自己闹翻。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

是要解决了,再不解决这日子就没法过了。随后,老朱明诏天下大赦,赦免京城中的犯人和临濠屯田的人,又免除天下田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皇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皇孙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洪武十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