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行创作谈

代行创作谈

(1)每个作者,给自己凝定笔名时,都有特定的含义,或者有一定的故事!你的笔名有什么内涵或故事吗?

我的笔名是“嘉惠”,这个很普通,很生活的,恐怕得有很多人叫这个名字。当时我注册小说阅读网的时候,注册的会员名为“赵嘉惠”,涉及笔名的填写,也没想什么,就写上了“嘉惠”两个字。其实,我网络上的比这优美和玄幻的名字很多。可能是我厌倦了文字的华美与游戏,愿意回归朴素和自然吧,就随便的写上了“赵嘉惠”。

但我把自己的网络名字定为“嘉惠”,其实,一点也不随便。

这个名字在我这里可是有出处,有来源。它是我的长篇网络作品《富贵母亲身边的穷苦女儿》中的第三主人公。论重要性和色彩度,她不如她母亲成可欣和同母异父的姐姐潘梦婷母女俩儿,但是她的人品和性格,例如,心地善良,具有一股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正义感,身居富豪之家虽高傲却平易近人,尤其是她的敢想敢做、敢恨敢爱、敢作敢当、从不言悔,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而第一主人公潘梦婷的性格太过压抑和沉闷,有失进取,第二主人公成可欣内心世界虽丰富却过于算计和精明,有失古朴,我个人的倾向性,在某种程度上就倾向于赵嘉惠。而且,赵嘉惠在这部作品里主要居住在哈尔滨,这是我故乡所在地的省城,每当看到这个名字或在电脑里输进去这个名字,就等于是思念了一次家乡。

(2)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是什么影响了您,让您选择了做网络写手这条路?

如果说从对文学感兴趣,立志向往它,大概是在少年时代,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了。然后,是盲目的、胡乱的看书,多少是看了一些,但是都不自觉也不系统。大学玩了两年,只是雄心壮志不减,毕业后开始胡乱的填鸭,包括开始写《富贵女儿身边的穷苦女儿》的提纲和草稿,可是身边没有文学的氛围和环境,我在文学上一直处于盲目状态,自然走了许多的弯路。也尝试四处投稿,中的不多。具体开始写意识明确的小说习作,至今得有十二年了。

到了2005年的一天,我在网易的电子邮箱里,看到《北方文学》给我的回复里有它自己办的网站的推荐,我就进去了。在这之前,我对网络一是不大熟悉,二是不太愿意进去,对这个新生事物持怀疑和远距离态度。结果,一进去就出不来了。网络上,文友们的交流气氛和价值与此前我的一直比较闭塞的生活相比,太具有吸引力了。于是我就进入网络了。

本来我就没怎么看书,准备不足,胡乱的写作,心态本来就一直处于浮躁状态,此时进入网络写作,虽然交流的快感能有利于治疗失意的文学经历,但还是很快陷入到更为浮躁的网络写作中,写作的数量和速度都极快,几乎都是网上临屏的,整天马不停蹄的在多个小型网站穿梭往来,忙的不亦乐乎。一点思考和回味的时间都没有。

06年长了一场大病,做了手术,对人生的体验在凄惨的基础上更为深刻了,也认识到了浮躁的弊病。但是无法刹车,还是写下了大量快餐网络诗歌和小说。只是我并不充实,相反却感到十分的空虚。就像是丢失了自己,无家可归了一样,内心没有精神可依靠。突然有一天,我彻底的清醒过来,觉得再这样混下去,肯定是不行了。于是向大网站进军,小说阅读网和起点中文网,首先进入了我的眼帘儿。先后发上我的两个长篇《富贵母亲身边的穷苦女儿》和《白妹》。

如果谈到受什么影响,我走上了网络写作这条路,其他的因素都是外部的,而网络文学的便捷是最主要的,因为便捷本身最接近心灵的抒发,有利于写作的修正和成长。我说网络文学有浮躁的弊病,我本人也是深受其害,但是网络文学的便捷、交流平台的温馨还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说到底,还是文学本身的热度和对文学内在持之以恒的热爱影响了我,我由纸质写作进入到网络,这和绝大多数作者一样,只是与时俱进而已。这当然也是文学阅读和写作所面对的必然趋势。

(3)成功写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做写手这段时间,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给我们讲一件最让您快乐的事。

从外界讲,我名不见经传,稿费也所赚少少,因此我根本不是成功写手。但从我自己这里讲,如果把成功写手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灵魂和心灵质量有关的爱好的坚持,那它所经历的过程就是:坚定信念,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坚决固守;咬定青山不放松,越战——越勇,越败——越战,以此循环往复无穷尽,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中间的波折、痛苦,都是必然要出现和面对的,犹如一个历史事件和一个历史过程的悲欢离合罢了。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写作痛感的幸福——它使我成功的获得自我精神解脱。这些年,因为写作,可以说是内心吃尽了苦头,但我一直坚信作家就是一种能耐心的花费多年实践,哪怕是惨痛的失意与失败的经历,来发现一个内在的自我和造就了自我的世界的人。写作不是一个职业,而是心灵的一项爱好。

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我和母语的关系,曾经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精神上苦闷过,消极怠工过,甚至罢工过,搞文字的人,心灵的灾难总是无异于一场又一场的大自然的灾难。但无奈,上得了贼船,很难下来。到最后,我发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一个写作者如果能找到她与文字和谐相处、有效沟通的途径就是一种幸福。例如我,漫长写作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痛感过程,但是我经过精神的扬弃,获得了一种辩证法的思维和能量,在写作的无数痛感后,我感到的是幸福,从失意中感觉到了真实的愉快,所以,就是在不利的种种情况下,我都能愉快的、幸福的坚持下来。

因为我相信,物质的无尽快感,只能让人腻歪。精神上的贪婪的快乐,无异于强盗一样,同样会盗走人的良知。这几乎是一个真理一样。写作这条路,从一开始选择,就注定了是一项反复痛苦的事业。写作和心灵的适度痛苦,让我能看到和感受的更多,真知很可能就在这里。一个人丰富的一生,尤其是在她的写作中,不是因为有太多的享乐,而是由于有许多的苦难,在你心灵的天空,都会一一出现,因此人对待它只有一个态度:处之泰然,挖掘愉快和幸福的潜力。我知道我很平凡,悟性不足,灵性很差,如果有天堂,我宁愿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写作是我唯一的天堂,由于我和很多人一样,太容易对幸福上瘾,那么,写作过程中的这种痛感之后的幸福,因此也就成了我的瘾头。

我偏偏不全部信任真正的好作品都出在物质和名利的优势的人那里,也许高朋满座、高枕无忧、意气风发是扼杀天才的毒药。苦难和痛苦,恰恰不是文学灵魂的毒酒,它也许是真正纯正的美味儿和良药。基于这样的看法,我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什么样的心理危机我都能获得精神解脱,那就是:一天不写作,伤口会发疼,写的过于顺畅快乐,无忧无虑,伤口也会发疼。做一个有失败感的写作者并不比做一个成功的写作者缺少什么,当然,前提是,你得把名望与票子当作是“写外”之物。

写作这条路上,最让我快乐的事儿,居然与眼泪有关。

那是08年春节前夕,我和老公到城市远郊的鲁中灯具城,给新居买灯具。那段时间,是我对自己的小说写作的经历进行透彻回忆和反思的时期。一路上,坐在车里,看到车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流动的汉字,是最为平常的街头广告宣传而已,但在我的心灵感知中,是那么的出奇,是那么的温暖。连听收音机听司机们的对话,都觉得是一种美感。在灯具城前面的广场上,看到一幅幅巨大的广告招贴画,最让我高兴的是汉字的种种写法,它们是艺术品,但更是我心灵的安慰剂。好像它们是“活动变人形”,正从上面一一走下来,这些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汉字,以一种母语情感和激情的感染和力量,温暖而神奇的征服了我的心灵!给我以灵感一般的再发现和感悟,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的心胸里塞满了汉字的激情,感觉我突然被一种神奇捉住,动弹不得。

进到灯具城,哗的一下,五光十色的一盏一盏的灯具,哪里是灯具,是一个个神奇无比的方块字啊!心胸被自然而然的打开了,那感觉真的犹如神赐。不是被塞进来什么,而是像是盐水煮毛豆似的,噼里啪啦的开锅了。梦想真的是开花了,当时灯具城的大厅里正在播放《隐形的翅膀》那首歌儿,正配合了我的欣喜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情绪,看着眼前这些神奇的一盏盏灯具,它们不是灯具,而是美妙的方块字的梦想开出的花朵,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以后也是泪流满面,现在写这段文字也是,不得不摘下眼镜擦拭。美感和快感的冲击波迅即的控制了我。那种幸福的感觉,真的是铭心刻骨。别看是泪流满面,但它却是我的人生写作路途中到目前为止最为快乐的一件事儿。

我能把一盏盏的在物理性能的支配下只不过发着必然的光和热的美妙的灯具,以灵感和发现我心目中的新大陆的名义真心的感觉和感悟到是母语方块字的梦想开的花朵,怎么回忆都是非常快乐的。这梦想很简单,就是一个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方块字——不是期待着得到这个那个的梦想,这次奇妙的经历——永生我都会一直为此感到真心的快乐的。

(4)平时如何寻找创作灵感,谈谈您的诀窍?

不特意去寻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引起注意,首先是一个生活者,然后以自己和心情的普遍性为模特才是一个写作者。对体验生活和典型性的写法不感兴趣。因为不谋求加入作协和谋求功名利禄,所以放得开,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怎么感觉的就怎么写。对自己不熟悉的,没有生活经历的,体验的,不去做精神分析。有时候看电视剧,会萌发许多的感想,如果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也算是一种灵感的寻找吧,只是看的太少,今后要多看。其实我现在更倾向于认为电视剧里,如果我是从写作的角度上看,会有更多的灵感显现的。足不出户的现代生活,电视剧为我们心灵提供的是外面的世界,全部全新的世界,内含着无比巨大的价值和能量——就看你怎么挖掘这里面的潜能了。

(5)平时的阅读都涉及什么题材的书?读第一本小说时,你内心的感应如何?

主要是小说,名著读的多一些,特别喜欢外国名著,它们多能涉及人的内心秘密,展现的人的灵魂的力度和温暖,总是很吸引我。然后是哲学,在中国哲学的基础上特别喜欢西方哲学,其中的马克思哲学和黑格尔哲学,是我的两大哲学挚爱。再就是对心理学的意识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当代的弗洛姆的《爱的哲学》感兴趣。

第一本小说,由于年代久远,确切的第一本说不清了。看来,我的这个第一本,内心感应,肯定很一般。后来及现在看的太多了,很多都令我荡气回肠,一时无法取舍最爱。

(6)现实生活中,你喜欢关注哪些人和事?网络文化也经常被称为快餐文化,对此,你怎么看待?网络写手前景在你眼中如何?

关注无业者和女性,只要与生存有关的具体而细腻的事情,每天发生在社会上的事情,我都会关注。例如,出租车职业的诸多故事。

网络文化普及全球,这是时代的一种必然性。因为技术上的迅捷和便利,造成网络文化的快餐性质,也是必然的。就像我们吃惯了家里的文火煨出的慢汤慢粥,外面餐馆里的快餐食品,也会对人的肠胃构成吸引,快餐也能吃出风味一样,网络快餐自有其独特文化的味道,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种横断面的补充。是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必要的必备的组成部分。

网络写手的前景,我认为只要电脑存在,网络写手就会存在。与名利有关的网络写手的前景,要因人而异,例如像是路金波和慕容雪村、安妮宝贝那样的网络写手的成功版,不可能在每一个网络写手身上复制。但是文学作为一个人内心的一项事业和爱好,只要觉得有必要有意义,就像是你逛街和打扑克一样,所谓的前景就是有事儿可做,有事情打发人生,娱乐而已。这是每一个网络写手想做就能做到的。

(7)截至目前,发过几部作品了!走上文学路,是偶然还是必然?对于自己今后的文学路,有什么规划和憧憬?

不算纸质期刊,网络上发了三部,其他大量的旧作在整理。梦想它们会开花——像灯具里的汉字那样。当然,我不在意发表不发表的,对自费出书堆积资本和名誉不感兴趣。

走上这条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说是偶然,那是少年不是愁滋味,爱上层楼,没愁偏说愁,后来,进去了,结果真愁上了,愁的多了,就跑到快乐的阵营去了;说是必然,就是人生总得有点喜欢做的事情打发时间,人和人消费人生岁月的方式肯定有差别,我可能就喜欢到方块字的泥坑里打滚——像是一头猪喜欢做的事情,被我给换了内容了,哈哈!于是越深入就越想战斗,结果越战越败越败越战——我很任性,这是我性格中的一种必然吧,而且我还支持我的任性。所以,在这条路上我也就肯定有了必然性。

会一直在路上,作为爱好,继续赶路而已。

(8)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生活状态感兴趣,请谈谈您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比如,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学习多长时间?每个月会完成多少字的文?是否经常阅读、查阅资料等等?

工作轻松自在,看书方便。上一天的班儿歇两天,几乎全天都在阅读、写作。薪金有保障,生活无虑,写作无后顾之忧——有这么好的条件和这么多的时间不写点东西,不把灵魂的模样拎出来看一看,不好好享受一番写作痛感的幸福,以此警示自己不做太多空虚的事儿,都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自认为不是专业写手也差不多是职业写作者。前面我说过,人们对于幸福太容易上瘾,我呢,对于母语方块字的排列组合然后集结成为军师旅团营整装待发则太容易上瘾,然后才谈得上对写作痛感之后的幸福上瘾问题。

现在除工作日外,休息日如果没有什么外出的事情,每天都在完成5000字左右,为节省眼睛,电视和VCD电影很少看,使劲儿的放开听力,使劲儿的听音乐,借机感受汉语的音乐性。

每天徜徉在书山学海中,书多的都看不过来,感觉对阅读来说,书多了实在是一种慢性自杀,书多了,也实在是一种灾难。因为这样也极其容易导致书到用时方很少——书多了,哪一本你也不容易看完,就像是道路宽阔了,交通事故有时候不减反增一样。

(9)在写作中,是沿着事先设计套路写呢?还是在不断创新中构思、撰写?每部作品的结局,书写前是否在心中已有定位?

都有。

基本上都有定位,而且像是牛那样,反刍多时多年,总得把青草的味道去去,才能进到肠胃里好消化。

(10)对目前的写作状态满意吗?您理想中的状态是怎样的?

写作、工作、生活、贤妻良母四不误,和谐共处,这是写作的外部状态,就写作的内部状态来说,在新题材的导引下,正按部就班的每天行进一点点,正在修正自己过于传统的语言和内容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在基本上坚持自己的前提下,向大众和网络习惯上转化一些。现在应该多向外界取经——不能过于封闭和孤独了。对此,我满意,我理想中的写作状态就是这个样子。

(11)作品《白妹》,白描、人物心理刻画手法运用娴熟,语言简练而传神,一个是语言的形象生动美,一个是语言简短抽象,一句话而掷地有声,作为一个数有专攻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有这样深的文学积淀?

过奖了。

阅读、思考、写作、选择好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并要高于生活,这些,都是常规,可以说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是共性。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写作毕竟是个体的心灵事业,还需要而且特别需要个性,所谓的作家容易敏感,所谓的天赋和感悟,都能成为作家的个性的独特内容。

在我们一般的理解中,似乎是写作过程的顺畅越多越好,似乎是一个作者只要一写作就得要获得成功甚至是大获成功,要是一不顺畅,就怨天尤人,郁闷无比,就怀疑自己走错了路,就开始不断的否定自己,以为自己写个十年八年就得该出成果,成为耀眼的名家什么的。应该说,写作的顺畅、写作的短时间内成功,是好事儿,有些作家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也确实有能做到这一点的,但这仍然是极少数,大多数作家作者磕磕绊绊的多。不经过失败洗礼的作者,几乎看不到“太阳的另一面”,而这就像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一样,哪一面也不能缺。为什么国内有些名作家一炮打响之后,心理上只能承受光环,而在光环之中很难超越光环,他就很难超越自己了。从此,他就消失了。而国外的许多著名作家,却能像是松树那样常青,与他们承受失败失意的心理机制很强有关,这样,他们感受的更多。例如川端康成在极度的痛苦中写出《伊豆的舞女》,成名了,拒绝光环。之后又在极度的孤寂中写作《雪国》,完成了对前面的超越。试想,川端如果不是跑到“雪国”修心养性,而是像海明威那样满世界疯跑,而且他不会容忍一句对他非议的话——无端的残害非洲狮子,作假一般的赞美具有暴力倾向的拳击,让老人在海边面对一具鲸鱼的骨架而不落一滴眼泪,我宁愿相信《雪国》里歌姬被男主人无奈抛弃的真情,也不太愿意相信海明威作品里老人的“坚强和硬汉子的需要”。

说多了,当然不是为了对比我,不是啊!对汉语的感悟,我的新大陆一样的发现,与我个人失意的文学经历有关。尽管我以此为幸福的基地,但毕竟是失意严重在先。如果说我有一点自己的文学积淀的话,不是来源于成功,顺畅,而是来源于我种种失败的感受。如果没有多年的这失败的经历,我就根本看不到“太阳的另一面儿”,就是说,我就根本不会重新发现母语的美丽与魅力——别看我使用母语多年,那就跟瞎子聋子一样。所以,我写了《白妹》,就是从汉语的角度写的,把汉语当作主人公,当作爱情,当作我的恋人——灵魂深处的恋人来写的。虽然,我在写作上功不成名不就,但是我仍然很满足很自信,因为通过多年的外在失意,我获得了真实有力的内在充实,那就是用灵魂深处的真情来感知汉字的魅力与力量。

(12)浅谈一下《白妹》的架构?以及本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个打工妹、现代都市的舞女和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博士研究生,就语言哲学为代表的现代生活实质和精神状态,用美丽的汉语作媒介,展开了一场美丽的较量,结果他们以一颗待人接物真诚的心,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路遇知己,母语帮忙。以深具音乐美、形象美的汉语缔结了一桩温暖的恋爱与婚姻。这不是普通的街头爱情,而是用美丽的汉语演绎出来的汉语情感、汉语动能的故事。“白妹”是人,但她更是代表了我们作为汉语使用者的生活理想与激情,所以,“白妹”更是我们对汉语的态度,因而也更是我们作为人——中国人的尊严、品质和精神状态所在。因此,《白妹》外在看上去,是一个恋爱婚姻小说,但内在我是想把它当作是用“汉语的汉语”写作的小说,题材是“汉语”。当然,这也是用一点哲学的道理写就的“当代汉语”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小说。这个故事,因此在文学、哲学、语言学、现代汉语之间漫步、穿梭。以我眼下的能力、心态和修行,很难如此心愿。

主题思想就是: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汉语的时代价值。

当今泛滥的平面写作,那些稀松平庸,没有质感的语言成为潮流,汉语的形象功能极堪可危,简化汉语是为了实用,而不是审美,人们很少去注意语言中形象的艺术了,于是创造更美好的汉语形象成了小说写作的任务了。那么,汉语本身能不能成为一种形象呢!于是我做了这个探索,实际上是对汉语的再生力量的觉醒,也是我写作经历的痛苦总结,写到现在,我自己也才是发现:我还是应该从汉语开始,老老实实的开始。

汉语,不单是我们的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的精神资源,有着无穷的精神内涵和力量。一旦打开汉语的精神资源的视角,我们生活的天地顿时就开拓许多。尊严、品质和精神状态所在。在积极的意义上,我们能超越语言的限定发挥人的主动性吗?郑丙春袁小秋的做法是:在语言中,语言情感、母语情感、语言动能就能超越。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背后的情感产生的动能足以超越语言文字表面上的一切东西。从而使我们获得许多在精神上令人振奋的东西。这是我们作为人——中国人的汉语使我们感到了温暖,感到了时代的力量,感到了作为一个人,中国人心灵的美好,人们凭借着汉语,可以相互理解,关爱。我们对生活对人的态度,在语言这面镜子里完全可以映衬出来。

而汉语作为精神资源,例如对中国人的精神安慰,对写作不顺畅的人的安慰,一直以来是被我们忽视的,忽略的。我们所作的只是把它当作工具,想着法儿的用它去挖宝淘金,生编硬造,胡编乱造,脱离了人的内心。

写来写去,几乎什么写法都没有了,与其继续胡编乱造,不如我们还是回到汉语本身来,直接审视我们的语言观,发现我们忽略的其实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并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语言内部,我们只是在汉语的外围徘徊,汉语的真正魅力和色彩,我们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没有把语言当作朋友,没有把它当作恋人,当作爱情。

回到汉语——母语的情感和动能来,这就是我的主题思想。

有一句话说:我的心,决定我所看到的。那么是说:我的汉语,决定我所看到的;我的汉语,决定我的所思所想。

(13)浅析一下作品主要主人公的塑造及其最终结局?

第一主人公,袁小秋,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和行动,她想上大学,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如愿,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飘荡,历尽了磨难,老成,成熟,对社会自有一套应对之策,仍然坚持自学知识,文学的、哲学的,尤其是她对汉语的清醒的意识,把她定位为汉语爱好者、汉语发烧友,借她的语言行动来表达汉语价值观,即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也许有人会怀疑她的知识程度,但是对于一个爱好知识和思考的中国人来说,是绝对能达到的。她有很强烈的母语表现力和母语真诚的素质。她是成功的。

第二主人公,郑丙春,一直以抽象自居,以抽象为荣,在袁小秋闯入她的生活中之前,他的语言哲学知识是死知识,处于高高的阁楼中,是袁小秋给他带来了一场语言的、专业的、人生的革命,他对陌生人持不信任态度,但是袁小秋的母语情感打动了他,他很快适应过来。并也能真诚的面对这份真情,跑到济南去追求爱情,追寻母语的感觉,从而完成了从空间抽象学术向人间具体生活的转化。他同样具备感知母语真诚的素质和能力。

最终结局是合二为一。本篇故事很简单,没有过多的情节设计,只是汉语导演的激情,就够我们消费的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这是他们共同运用的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的直接的结果,这样处理,目的也在于要好好注意汉语。是想突出语言,突出汉语,而对于写作的成功性来说,这是十分冒险的,会被很多人定为不合时宜,好在,我自己愿意坚持,也就能挺下来了,哪怕孤独也行。当然,以后我也许不会这样写了。我只把它看做是我的神奇的内心走向,神奇的“汉语”效应罢了。我也没有成功的网络写手和传统写手那样的本事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复制机,日夜不停的复制自己的情绪,文本和想象力,一切的一切,虚情假意可以复制,金钱物欲可以复制,变本加厉,但真情实感却是不可以复制的。汉语的情感和汉语的动能是不可复制的。

(14)适当透漏下《白妹》后续的相关情况?读者很期待哦!

还有一半待修改、待待发。而且,这其中的变数我也不太清楚,我写作它的过程中,不是我牵着它走,而是它推着我走,每当写它,我心底底气十足,可是在动笔之前还不太自信呢,只要是写上了,就收不住笔,心底特别的激动,小半天儿的时间修改一个章节,剩下来的一天的时间,我都沉浸在母语情感里,特别的庄重。白妹不是指袁小秋这个人,但究竟指的是什么?这才是这本书的关键的节点。也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大家感兴趣的话,接着看,看看“白妹”到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处理“白妹”得含义,因为,这不都是男欢女爱的故事,我首先就感觉到了汉语作为我的母语的一种情感的力量,它深刻的感染了我整个的人:从物质到精神,汉语,汉语本身真的是好东西,当我以往刻意的去追求什么思想观念,追求什么虚幻的现代化的写法,我最大的忽略了汉语本身的一切的东西,它具有十足的魅力,足以完善一个写作者的一切。真的,语言文字,在我这里并不单单是组成小说的最小单位——细胞,不是什么工具,不是什么代码,它甚至就是精神,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语言的动能是十分可爱的。我只是谋求鲜活生动的汉语表达,发挥出汉语作为独特的母语情感的力量和动能。不是摆弄语言,而是写语言的动能打开人生的新的空间。因此,不是漂亮的词句,不是语言本身,是语言力量,是母语的情感和热爱。

语言起到拯救人精神的作用。汉语的精神力量,被我们忽略了,各种过度的物欲化的使用汉语,不但是对汉语的伤害,更是对人的伤害,开发汉语的潜能,开发汉语的魅力,不是专家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使用者的事情。汉语作为隐性的主人公,特别的有震撼力,也许并不是每部小说都是这样,但是这是语言小说的主要特点,情感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15)写做时总会遇到创作瓶颈?如何克服?平时的创作习惯是怎样的?

最后,给我们亲爱的读者留上几句话:

经常遇到,先放下,通过阅读,在阅读中修正

在家休息时主要用来写作。

希望读者多给我提提宝贵的批评意见,谢谢阅读!

(1)每个作者,给自己凝定笔名时,都有特定的含义,或者有一定的故事!你的笔名有什么内涵或故事吗?

我的笔名是“嘉惠”,这个很普通,很生活的,恐怕得有很多人叫这个名字。当时我注册小说阅读网的时候,注册的会员名为“赵嘉惠”,涉及笔名的填写,也没想什么,就写上了“嘉惠”两个字。其实,我网络上的比这优美和玄幻的名字很多。可能是我厌倦了文字的华美与游戏,愿意回归朴素和自然吧,就随便的写上了“赵嘉惠”。

但我把自己的网络名字定为“嘉惠”,其实,一点也不随便。

这个名字在我这里可是有出处,有来源。它是我的长篇网络作品《富贵母亲身边的穷苦女儿》中的第三主人公。论重要性和色彩度,她不如她母亲成可欣和同母异父的姐姐潘梦婷母女俩儿,但是她的人品和性格,例如,心地善良,具有一股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正义感,身居富豪之家虽高傲却平易近人,尤其是她的敢想敢做、敢恨敢爱、敢作敢当、从不言悔,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而第一主人公潘梦婷的性格太过压抑和沉闷,有失进取,第二主人公成可欣内心世界虽丰富却过于算计和精明,有失古朴,我个人的倾向性,在某种程度上就倾向于赵嘉惠。而且,赵嘉惠在这部作品里主要居住在哈尔滨,这是我故乡所在地的省城,每当看到这个名字或在电脑里输进去这个名字,就等于是思念了一次家乡。

(2)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是什么影响了您,让您选择了做网络写手这条路?

如果说从对文学感兴趣,立志向往它,大概是在少年时代,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了。然后,是盲目的、胡乱的看书,多少是看了一些,但是都不自觉也不系统。大学玩了两年,只是雄心壮志不减,毕业后开始胡乱的填鸭,包括开始写《富贵女儿身边的穷苦女儿》的提纲和草稿,可是身边没有文学的氛围和环境,我在文学上一直处于盲目状态,自然走了许多的弯路。也尝试四处投稿,中的不多。具体开始写意识明确的小说习作,至今得有十二年了。

到了2005年的一天,我在网易的电子邮箱里,看到《北方文学》给我的回复里有它自己办的网站的推荐,我就进去了。在这之前,我对网络一是不大熟悉,二是不太愿意进去,对这个新生事物持怀疑和远距离态度。结果,一进去就出不来了。网络上,文友们的交流气氛和价值与此前我的一直比较闭塞的生活相比,太具有吸引力了。于是我就进入网络了。

本来我就没怎么看书,准备不足,胡乱的写作,心态本来就一直处于浮躁状态,此时进入网络写作,虽然交流的快感能有利于治疗失意的文学经历,但还是很快陷入到更为浮躁的网络写作中,写作的数量和速度都极快,几乎都是网上临屏的,整天马不停蹄的在多个小型网站穿梭往来,忙的不亦乐乎。一点思考和回味的时间都没有。

06年长了一场大病,做了手术,对人生的体验在凄惨的基础上更为深刻了,也认识到了浮躁的弊病。但是无法刹车,还是写下了大量快餐网络诗歌和小说。只是我并不充实,相反却感到十分的空虚。就像是丢失了自己,无家可归了一样,内心没有精神可依靠。突然有一天,我彻底的清醒过来,觉得再这样混下去,肯定是不行了。于是向大网站进军,小说阅读网和起点中文网,首先进入了我的眼帘儿。先后发上我的两个长篇《富贵母亲身边的穷苦女儿》和《白妹》。

如果谈到受什么影响,我走上了网络写作这条路,其他的因素都是外部的,而网络文学的便捷是最主要的,因为便捷本身最接近心灵的抒发,有利于写作的修正和成长。我说网络文学有浮躁的弊病,我本人也是深受其害,但是网络文学的便捷、交流平台的温馨还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说到底,还是文学本身的热度和对文学内在持之以恒的热爱影响了我,我由纸质写作进入到网络,这和绝大多数作者一样,只是与时俱进而已。这当然也是文学阅读和写作所面对的必然趋势。

(3)成功写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做写手这段时间,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给我们讲一件最让您快乐的事。

从外界讲,我名不见经传,稿费也所赚少少,因此我根本不是成功写手。但从我自己这里讲,如果把成功写手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灵魂和心灵质量有关的爱好的坚持,那它所经历的过程就是:坚定信念,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坚决固守;咬定青山不放松,越战——越勇,越败——越战,以此循环往复无穷尽,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中间的波折、痛苦,都是必然要出现和面对的,犹如一个历史事件和一个历史过程的悲欢离合罢了。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写作痛感的幸福——它使我成功的获得自我精神解脱。这些年,因为写作,可以说是内心吃尽了苦头,但我一直坚信作家就是一种能耐心的花费多年实践,哪怕是惨痛的失意与失败的经历,来发现一个内在的自我和造就了自我的世界的人。写作不是一个职业,而是心灵的一项爱好。

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我和母语的关系,曾经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精神上苦闷过,消极怠工过,甚至罢工过,搞文字的人,心灵的灾难总是无异于一场又一场的大自然的灾难。但无奈,上得了贼船,很难下来。到最后,我发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一个写作者如果能找到她与文字和谐相处、有效沟通的途径就是一种幸福。例如我,漫长写作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痛感过程,但是我经过精神的扬弃,获得了一种辩证法的思维和能量,在写作的无数痛感后,我感到的是幸福,从失意中感觉到了真实的愉快,所以,就是在不利的种种情况下,我都能愉快的、幸福的坚持下来。

因为我相信,物质的无尽快感,只能让人腻歪。精神上的贪婪的快乐,无异于强盗一样,同样会盗走人的良知。这几乎是一个真理一样。写作这条路,从一开始选择,就注定了是一项反复痛苦的事业。写作和心灵的适度痛苦,让我能看到和感受的更多,真知很可能就在这里。一个人丰富的一生,尤其是在她的写作中,不是因为有太多的享乐,而是由于有许多的苦难,在你心灵的天空,都会一一出现,因此人对待它只有一个态度:处之泰然,挖掘愉快和幸福的潜力。我知道我很平凡,悟性不足,灵性很差,如果有天堂,我宁愿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写作是我唯一的天堂,由于我和很多人一样,太容易对幸福上瘾,那么,写作过程中的这种痛感之后的幸福,因此也就成了我的瘾头。

我偏偏不全部信任真正的好作品都出在物质和名利的优势的人那里,也许高朋满座、高枕无忧、意气风发是扼杀天才的毒药。苦难和痛苦,恰恰不是文学灵魂的毒酒,它也许是真正纯正的美味儿和良药。基于这样的看法,我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什么样的心理危机我都能获得精神解脱,那就是:一天不写作,伤口会发疼,写的过于顺畅快乐,无忧无虑,伤口也会发疼。做一个有失败感的写作者并不比做一个成功的写作者缺少什么,当然,前提是,你得把名望与票子当作是“写外”之物。

写作这条路上,最让我快乐的事儿,居然与眼泪有关。

那是08年春节前夕,我和老公到城市远郊的鲁中灯具城,给新居买灯具。那段时间,是我对自己的小说写作的经历进行透彻回忆和反思的时期。一路上,坐在车里,看到车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流动的汉字,是最为平常的街头广告宣传而已,但在我的心灵感知中,是那么的出奇,是那么的温暖。连听收音机听司机们的对话,都觉得是一种美感。在灯具城前面的广场上,看到一幅幅巨大的广告招贴画,最让我高兴的是汉字的种种写法,它们是艺术品,但更是我心灵的安慰剂。好像它们是“活动变人形”,正从上面一一走下来,这些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汉字,以一种母语情感和激情的感染和力量,温暖而神奇的征服了我的心灵!给我以灵感一般的再发现和感悟,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的心胸里塞满了汉字的激情,感觉我突然被一种神奇捉住,动弹不得。

进到灯具城,哗的一下,五光十色的一盏一盏的灯具,哪里是灯具,是一个个神奇无比的方块字啊!心胸被自然而然的打开了,那感觉真的犹如神赐。不是被塞进来什么,而是像是盐水煮毛豆似的,噼里啪啦的开锅了。梦想真的是开花了,当时灯具城的大厅里正在播放《隐形的翅膀》那首歌儿,正配合了我的欣喜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情绪,看着眼前这些神奇的一盏盏灯具,它们不是灯具,而是美妙的方块字的梦想开出的花朵,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以后也是泪流满面,现在写这段文字也是,不得不摘下眼镜擦拭。美感和快感的冲击波迅即的控制了我。那种幸福的感觉,真的是铭心刻骨。别看是泪流满面,但它却是我的人生写作路途中到目前为止最为快乐的一件事儿。

我能把一盏盏的在物理性能的支配下只不过发着必然的光和热的美妙的灯具,以灵感和发现我心目中的新大陆的名义真心的感觉和感悟到是母语方块字的梦想开的花朵,怎么回忆都是非常快乐的。这梦想很简单,就是一个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方块字——不是期待着得到这个那个的梦想,这次奇妙的经历——永生我都会一直为此感到真心的快乐的。

(4)平时如何寻找创作灵感,谈谈您的诀窍?

不特意去寻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引起注意,首先是一个生活者,然后以自己和心情的普遍性为模特才是一个写作者。对体验生活和典型性的写法不感兴趣。因为不谋求加入作协和谋求功名利禄,所以放得开,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怎么感觉的就怎么写。对自己不熟悉的,没有生活经历的,体验的,不去做精神分析。有时候看电视剧,会萌发许多的感想,如果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也算是一种灵感的寻找吧,只是看的太少,今后要多看。其实我现在更倾向于认为电视剧里,如果我是从写作的角度上看,会有更多的灵感显现的。足不出户的现代生活,电视剧为我们心灵提供的是外面的世界,全部全新的世界,内含着无比巨大的价值和能量——就看你怎么挖掘这里面的潜能了。

(5)平时的阅读都涉及什么题材的书?读第一本小说时,你内心的感应如何?

主要是小说,名著读的多一些,特别喜欢外国名著,它们多能涉及人的内心秘密,展现的人的灵魂的力度和温暖,总是很吸引我。然后是哲学,在中国哲学的基础上特别喜欢西方哲学,其中的马克思哲学和黑格尔哲学,是我的两大哲学挚爱。再就是对心理学的意识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当代的弗洛姆的《爱的哲学》感兴趣。

第一本小说,由于年代久远,确切的第一本说不清了。看来,我的这个第一本,内心感应,肯定很一般。后来及现在看的太多了,很多都令我荡气回肠,一时无法取舍最爱。

(6)现实生活中,你喜欢关注哪些人和事?网络文化也经常被称为快餐文化,对此,你怎么看待?网络写手前景在你眼中如何?

关注无业者和女性,只要与生存有关的具体而细腻的事情,每天发生在社会上的事情,我都会关注。例如,出租车职业的诸多故事。

网络文化普及全球,这是时代的一种必然性。因为技术上的迅捷和便利,造成网络文化的快餐性质,也是必然的。就像我们吃惯了家里的文火煨出的慢汤慢粥,外面餐馆里的快餐食品,也会对人的肠胃构成吸引,快餐也能吃出风味一样,网络快餐自有其独特文化的味道,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种横断面的补充。是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必要的必备的组成部分。

网络写手的前景,我认为只要电脑存在,网络写手就会存在。与名利有关的网络写手的前景,要因人而异,例如像是路金波和慕容雪村、安妮宝贝那样的网络写手的成功版,不可能在每一个网络写手身上复制。但是文学作为一个人内心的一项事业和爱好,只要觉得有必要有意义,就像是你逛街和打扑克一样,所谓的前景就是有事儿可做,有事情打发人生,娱乐而已。这是每一个网络写手想做就能做到的。

(7)截至目前,发过几部作品了!走上文学路,是偶然还是必然?对于自己今后的文学路,有什么规划和憧憬?

不算纸质期刊,网络上发了三部,其他大量的旧作在整理。梦想它们会开花——像灯具里的汉字那样。当然,我不在意发表不发表的,对自费出书堆积资本和名誉不感兴趣。

走上这条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说是偶然,那是少年不是愁滋味,爱上层楼,没愁偏说愁,后来,进去了,结果真愁上了,愁的多了,就跑到快乐的阵营去了;说是必然,就是人生总得有点喜欢做的事情打发时间,人和人消费人生岁月的方式肯定有差别,我可能就喜欢到方块字的泥坑里打滚——像是一头猪喜欢做的事情,被我给换了内容了,哈哈!于是越深入就越想战斗,结果越战越败越败越战——我很任性,这是我性格中的一种必然吧,而且我还支持我的任性。所以,在这条路上我也就肯定有了必然性。

会一直在路上,作为爱好,继续赶路而已。

(8)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生活状态感兴趣,请谈谈您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比如,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学习多长时间?每个月会完成多少字的文?是否经常阅读、查阅资料等等?

工作轻松自在,看书方便。上一天的班儿歇两天,几乎全天都在阅读、写作。薪金有保障,生活无虑,写作无后顾之忧——有这么好的条件和这么多的时间不写点东西,不把灵魂的模样拎出来看一看,不好好享受一番写作痛感的幸福,以此警示自己不做太多空虚的事儿,都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自认为不是专业写手也差不多是职业写作者。前面我说过,人们对于幸福太容易上瘾,我呢,对于母语方块字的排列组合然后集结成为军师旅团营整装待发则太容易上瘾,然后才谈得上对写作痛感之后的幸福上瘾问题。

现在除工作日外,休息日如果没有什么外出的事情,每天都在完成5000字左右,为节省眼睛,电视和VCD电影很少看,使劲儿的放开听力,使劲儿的听音乐,借机感受汉语的音乐性。

每天徜徉在书山学海中,书多的都看不过来,感觉对阅读来说,书多了实在是一种慢性自杀,书多了,也实在是一种灾难。因为这样也极其容易导致书到用时方很少——书多了,哪一本你也不容易看完,就像是道路宽阔了,交通事故有时候不减反增一样。

(9)在写作中,是沿着事先设计套路写呢?还是在不断创新中构思、撰写?每部作品的结局,书写前是否在心中已有定位?

都有。

基本上都有定位,而且像是牛那样,反刍多时多年,总得把青草的味道去去,才能进到肠胃里好消化。

(10)对目前的写作状态满意吗?您理想中的状态是怎样的?

写作、工作、生活、贤妻良母四不误,和谐共处,这是写作的外部状态,就写作的内部状态来说,在新题材的导引下,正按部就班的每天行进一点点,正在修正自己过于传统的语言和内容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在基本上坚持自己的前提下,向大众和网络习惯上转化一些。现在应该多向外界取经——不能过于封闭和孤独了。对此,我满意,我理想中的写作状态就是这个样子。

(11)作品《白妹》,白描、人物心理刻画手法运用娴熟,语言简练而传神,一个是语言的形象生动美,一个是语言简短抽象,一句话而掷地有声,作为一个数有专攻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有这样深的文学积淀?

过奖了。

阅读、思考、写作、选择好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并要高于生活,这些,都是常规,可以说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是共性。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写作毕竟是个体的心灵事业,还需要而且特别需要个性,所谓的作家容易敏感,所谓的天赋和感悟,都能成为作家的个性的独特内容。

在我们一般的理解中,似乎是写作过程的顺畅越多越好,似乎是一个作者只要一写作就得要获得成功甚至是大获成功,要是一不顺畅,就怨天尤人,郁闷无比,就怀疑自己走错了路,就开始不断的否定自己,以为自己写个十年八年就得该出成果,成为耀眼的名家什么的。应该说,写作的顺畅、写作的短时间内成功,是好事儿,有些作家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也确实有能做到这一点的,但这仍然是极少数,大多数作家作者磕磕绊绊的多。不经过失败洗礼的作者,几乎看不到“太阳的另一面”,而这就像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一样,哪一面也不能缺。为什么国内有些名作家一炮打响之后,心理上只能承受光环,而在光环之中很难超越光环,他就很难超越自己了。从此,他就消失了。而国外的许多著名作家,却能像是松树那样常青,与他们承受失败失意的心理机制很强有关,这样,他们感受的更多。例如川端康成在极度的痛苦中写出《伊豆的舞女》,成名了,拒绝光环。之后又在极度的孤寂中写作《雪国》,完成了对前面的超越。试想,川端如果不是跑到“雪国”修心养性,而是像海明威那样满世界疯跑,而且他不会容忍一句对他非议的话——无端的残害非洲狮子,作假一般的赞美具有暴力倾向的拳击,让老人在海边面对一具鲸鱼的骨架而不落一滴眼泪,我宁愿相信《雪国》里歌姬被男主人无奈抛弃的真情,也不太愿意相信海明威作品里老人的“坚强和硬汉子的需要”。

说多了,当然不是为了对比我,不是啊!对汉语的感悟,我的新大陆一样的发现,与我个人失意的文学经历有关。尽管我以此为幸福的基地,但毕竟是失意严重在先。如果说我有一点自己的文学积淀的话,不是来源于成功,顺畅,而是来源于我种种失败的感受。如果没有多年的这失败的经历,我就根本看不到“太阳的另一面儿”,就是说,我就根本不会重新发现母语的美丽与魅力——别看我使用母语多年,那就跟瞎子聋子一样。所以,我写了《白妹》,就是从汉语的角度写的,把汉语当作主人公,当作爱情,当作我的恋人——灵魂深处的恋人来写的。虽然,我在写作上功不成名不就,但是我仍然很满足很自信,因为通过多年的外在失意,我获得了真实有力的内在充实,那就是用灵魂深处的真情来感知汉字的魅力与力量。

(12)浅谈一下《白妹》的架构?以及本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个打工妹、现代都市的舞女和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博士研究生,就语言哲学为代表的现代生活实质和精神状态,用美丽的汉语作媒介,展开了一场美丽的较量,结果他们以一颗待人接物真诚的心,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路遇知己,母语帮忙。以深具音乐美、形象美的汉语缔结了一桩温暖的恋爱与婚姻。这不是普通的街头爱情,而是用美丽的汉语演绎出来的汉语情感、汉语动能的故事。“白妹”是人,但她更是代表了我们作为汉语使用者的生活理想与激情,所以,“白妹”更是我们对汉语的态度,因而也更是我们作为人——中国人的尊严、品质和精神状态所在。因此,《白妹》外在看上去,是一个恋爱婚姻小说,但内在我是想把它当作是用“汉语的汉语”写作的小说,题材是“汉语”。当然,这也是用一点哲学的道理写就的“当代汉语”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小说。这个故事,因此在文学、哲学、语言学、现代汉语之间漫步、穿梭。以我眼下的能力、心态和修行,很难如此心愿。

主题思想就是: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汉语的时代价值。

当今泛滥的平面写作,那些稀松平庸,没有质感的语言成为潮流,汉语的形象功能极堪可危,简化汉语是为了实用,而不是审美,人们很少去注意语言中形象的艺术了,于是创造更美好的汉语形象成了小说写作的任务了。那么,汉语本身能不能成为一种形象呢!于是我做了这个探索,实际上是对汉语的再生力量的觉醒,也是我写作经历的痛苦总结,写到现在,我自己也才是发现:我还是应该从汉语开始,老老实实的开始。

汉语,不单是我们的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的精神资源,有着无穷的精神内涵和力量。一旦打开汉语的精神资源的视角,我们生活的天地顿时就开拓许多。尊严、品质和精神状态所在。在积极的意义上,我们能超越语言的限定发挥人的主动性吗?郑丙春袁小秋的做法是:在语言中,语言情感、母语情感、语言动能就能超越。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背后的情感产生的动能足以超越语言文字表面上的一切东西。从而使我们获得许多在精神上令人振奋的东西。这是我们作为人——中国人的汉语使我们感到了温暖,感到了时代的力量,感到了作为一个人,中国人心灵的美好,人们凭借着汉语,可以相互理解,关爱。我们对生活对人的态度,在语言这面镜子里完全可以映衬出来。

而汉语作为精神资源,例如对中国人的精神安慰,对写作不顺畅的人的安慰,一直以来是被我们忽视的,忽略的。我们所作的只是把它当作工具,想着法儿的用它去挖宝淘金,生编硬造,胡编乱造,脱离了人的内心。

写来写去,几乎什么写法都没有了,与其继续胡编乱造,不如我们还是回到汉语本身来,直接审视我们的语言观,发现我们忽略的其实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并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语言内部,我们只是在汉语的外围徘徊,汉语的真正魅力和色彩,我们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没有把语言当作朋友,没有把它当作恋人,当作爱情。

回到汉语——母语的情感和动能来,这就是我的主题思想。

有一句话说:我的心,决定我所看到的。那么是说:我的汉语,决定我所看到的;我的汉语,决定我的所思所想。

(13)浅析一下作品主要主人公的塑造及其最终结局?

第一主人公,袁小秋,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和行动,她想上大学,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如愿,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飘荡,历尽了磨难,老成,成熟,对社会自有一套应对之策,仍然坚持自学知识,文学的、哲学的,尤其是她对汉语的清醒的意识,把她定位为汉语爱好者、汉语发烧友,借她的语言行动来表达汉语价值观,即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也许有人会怀疑她的知识程度,但是对于一个爱好知识和思考的中国人来说,是绝对能达到的。她有很强烈的母语表现力和母语真诚的素质。她是成功的。

第二主人公,郑丙春,一直以抽象自居,以抽象为荣,在袁小秋闯入她的生活中之前,他的语言哲学知识是死知识,处于高高的阁楼中,是袁小秋给他带来了一场语言的、专业的、人生的革命,他对陌生人持不信任态度,但是袁小秋的母语情感打动了他,他很快适应过来。并也能真诚的面对这份真情,跑到济南去追求爱情,追寻母语的感觉,从而完成了从空间抽象学术向人间具体生活的转化。他同样具备感知母语真诚的素质和能力。

最终结局是合二为一。本篇故事很简单,没有过多的情节设计,只是汉语导演的激情,就够我们消费的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这是他们共同运用的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的直接的结果,这样处理,目的也在于要好好注意汉语。是想突出语言,突出汉语,而对于写作的成功性来说,这是十分冒险的,会被很多人定为不合时宜,好在,我自己愿意坚持,也就能挺下来了,哪怕孤独也行。当然,以后我也许不会这样写了。我只把它看做是我的神奇的内心走向,神奇的“汉语”效应罢了。我也没有成功的网络写手和传统写手那样的本事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复制机,日夜不停的复制自己的情绪,文本和想象力,一切的一切,虚情假意可以复制,金钱物欲可以复制,变本加厉,但真情实感却是不可以复制的。汉语的情感和汉语的动能是不可复制的。

(14)适当透漏下《白妹》后续的相关情况?读者很期待哦!

还有一半待修改、待待发。而且,这其中的变数我也不太清楚,我写作它的过程中,不是我牵着它走,而是它推着我走,每当写它,我心底底气十足,可是在动笔之前还不太自信呢,只要是写上了,就收不住笔,心底特别的激动,小半天儿的时间修改一个章节,剩下来的一天的时间,我都沉浸在母语情感里,特别的庄重。白妹不是指袁小秋这个人,但究竟指的是什么?这才是这本书的关键的节点。也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大家感兴趣的话,接着看,看看“白妹”到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处理“白妹”得含义,因为,这不都是男欢女爱的故事,我首先就感觉到了汉语作为我的母语的一种情感的力量,它深刻的感染了我整个的人:从物质到精神,汉语,汉语本身真的是好东西,当我以往刻意的去追求什么思想观念,追求什么虚幻的现代化的写法,我最大的忽略了汉语本身的一切的东西,它具有十足的魅力,足以完善一个写作者的一切。真的,语言文字,在我这里并不单单是组成小说的最小单位——细胞,不是什么工具,不是什么代码,它甚至就是精神,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语言的动能是十分可爱的。我只是谋求鲜活生动的汉语表达,发挥出汉语作为独特的母语情感的力量和动能。不是摆弄语言,而是写语言的动能打开人生的新的空间。因此,不是漂亮的词句,不是语言本身,是语言力量,是母语的情感和热爱。

语言起到拯救人精神的作用。汉语的精神力量,被我们忽略了,各种过度的物欲化的使用汉语,不但是对汉语的伤害,更是对人的伤害,开发汉语的潜能,开发汉语的魅力,不是专家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使用者的事情。汉语作为隐性的主人公,特别的有震撼力,也许并不是每部小说都是这样,但是这是语言小说的主要特点,情感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15)写做时总会遇到创作瓶颈?如何克服?平时的创作习惯是怎样的?

最后,给我们亲爱的读者留上几句话:

经常遇到,先放下,通过阅读,在阅读中修正

在家休息时主要用来写作。

希望读者多给我提提宝贵的批评意见,谢谢阅读!

(1)每个作者,给自己凝定笔名时,都有特定的含义,或者有一定的故事!你的笔名有什么内涵或故事吗?

我的笔名是“嘉惠”,这个很普通,很生活的,恐怕得有很多人叫这个名字。当时我注册小说阅读网的时候,注册的会员名为“赵嘉惠”,涉及笔名的填写,也没想什么,就写上了“嘉惠”两个字。其实,我网络上的比这优美和玄幻的名字很多。可能是我厌倦了文字的华美与游戏,愿意回归朴素和自然吧,就随便的写上了“赵嘉惠”。

但我把自己的网络名字定为“嘉惠”,其实,一点也不随便。

这个名字在我这里可是有出处,有来源。它是我的长篇网络作品《富贵母亲身边的穷苦女儿》中的第三主人公。论重要性和色彩度,她不如她母亲成可欣和同母异父的姐姐潘梦婷母女俩儿,但是她的人品和性格,例如,心地善良,具有一股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正义感,身居富豪之家虽高傲却平易近人,尤其是她的敢想敢做、敢恨敢爱、敢作敢当、从不言悔,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而第一主人公潘梦婷的性格太过压抑和沉闷,有失进取,第二主人公成可欣内心世界虽丰富却过于算计和精明,有失古朴,我个人的倾向性,在某种程度上就倾向于赵嘉惠。而且,赵嘉惠在这部作品里主要居住在哈尔滨,这是我故乡所在地的省城,每当看到这个名字或在电脑里输进去这个名字,就等于是思念了一次家乡。

(2)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是什么影响了您,让您选择了做网络写手这条路?

如果说从对文学感兴趣,立志向往它,大概是在少年时代,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了。然后,是盲目的、胡乱的看书,多少是看了一些,但是都不自觉也不系统。大学玩了两年,只是雄心壮志不减,毕业后开始胡乱的填鸭,包括开始写《富贵女儿身边的穷苦女儿》的提纲和草稿,可是身边没有文学的氛围和环境,我在文学上一直处于盲目状态,自然走了许多的弯路。也尝试四处投稿,中的不多。具体开始写意识明确的小说习作,至今得有十二年了。

到了2005年的一天,我在网易的电子邮箱里,看到《北方文学》给我的回复里有它自己办的网站的推荐,我就进去了。在这之前,我对网络一是不大熟悉,二是不太愿意进去,对这个新生事物持怀疑和远距离态度。结果,一进去就出不来了。网络上,文友们的交流气氛和价值与此前我的一直比较闭塞的生活相比,太具有吸引力了。于是我就进入网络了。

本来我就没怎么看书,准备不足,胡乱的写作,心态本来就一直处于浮躁状态,此时进入网络写作,虽然交流的快感能有利于治疗失意的文学经历,但还是很快陷入到更为浮躁的网络写作中,写作的数量和速度都极快,几乎都是网上临屏的,整天马不停蹄的在多个小型网站穿梭往来,忙的不亦乐乎。一点思考和回味的时间都没有。

06年长了一场大病,做了手术,对人生的体验在凄惨的基础上更为深刻了,也认识到了浮躁的弊病。但是无法刹车,还是写下了大量快餐网络诗歌和小说。只是我并不充实,相反却感到十分的空虚。就像是丢失了自己,无家可归了一样,内心没有精神可依靠。突然有一天,我彻底的清醒过来,觉得再这样混下去,肯定是不行了。于是向大网站进军,小说阅读网和起点中文网,首先进入了我的眼帘儿。先后发上我的两个长篇《富贵母亲身边的穷苦女儿》和《白妹》。

如果谈到受什么影响,我走上了网络写作这条路,其他的因素都是外部的,而网络文学的便捷是最主要的,因为便捷本身最接近心灵的抒发,有利于写作的修正和成长。我说网络文学有浮躁的弊病,我本人也是深受其害,但是网络文学的便捷、交流平台的温馨还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说到底,还是文学本身的热度和对文学内在持之以恒的热爱影响了我,我由纸质写作进入到网络,这和绝大多数作者一样,只是与时俱进而已。这当然也是文学阅读和写作所面对的必然趋势。

(3)成功写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做写手这段时间,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给我们讲一件最让您快乐的事。

从外界讲,我名不见经传,稿费也所赚少少,因此我根本不是成功写手。但从我自己这里讲,如果把成功写手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灵魂和心灵质量有关的爱好的坚持,那它所经历的过程就是:坚定信念,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坚决固守;咬定青山不放松,越战——越勇,越败——越战,以此循环往复无穷尽,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中间的波折、痛苦,都是必然要出现和面对的,犹如一个历史事件和一个历史过程的悲欢离合罢了。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写作痛感的幸福——它使我成功的获得自我精神解脱。这些年,因为写作,可以说是内心吃尽了苦头,但我一直坚信作家就是一种能耐心的花费多年实践,哪怕是惨痛的失意与失败的经历,来发现一个内在的自我和造就了自我的世界的人。写作不是一个职业,而是心灵的一项爱好。

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我和母语的关系,曾经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精神上苦闷过,消极怠工过,甚至罢工过,搞文字的人,心灵的灾难总是无异于一场又一场的大自然的灾难。但无奈,上得了贼船,很难下来。到最后,我发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一个写作者如果能找到她与文字和谐相处、有效沟通的途径就是一种幸福。例如我,漫长写作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痛感过程,但是我经过精神的扬弃,获得了一种辩证法的思维和能量,在写作的无数痛感后,我感到的是幸福,从失意中感觉到了真实的愉快,所以,就是在不利的种种情况下,我都能愉快的、幸福的坚持下来。

因为我相信,物质的无尽快感,只能让人腻歪。精神上的贪婪的快乐,无异于强盗一样,同样会盗走人的良知。这几乎是一个真理一样。写作这条路,从一开始选择,就注定了是一项反复痛苦的事业。写作和心灵的适度痛苦,让我能看到和感受的更多,真知很可能就在这里。一个人丰富的一生,尤其是在她的写作中,不是因为有太多的享乐,而是由于有许多的苦难,在你心灵的天空,都会一一出现,因此人对待它只有一个态度:处之泰然,挖掘愉快和幸福的潜力。我知道我很平凡,悟性不足,灵性很差,如果有天堂,我宁愿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写作是我唯一的天堂,由于我和很多人一样,太容易对幸福上瘾,那么,写作过程中的这种痛感之后的幸福,因此也就成了我的瘾头。

我偏偏不全部信任真正的好作品都出在物质和名利的优势的人那里,也许高朋满座、高枕无忧、意气风发是扼杀天才的毒药。苦难和痛苦,恰恰不是文学灵魂的毒酒,它也许是真正纯正的美味儿和良药。基于这样的看法,我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什么样的心理危机我都能获得精神解脱,那就是:一天不写作,伤口会发疼,写的过于顺畅快乐,无忧无虑,伤口也会发疼。做一个有失败感的写作者并不比做一个成功的写作者缺少什么,当然,前提是,你得把名望与票子当作是“写外”之物。

写作这条路上,最让我快乐的事儿,居然与眼泪有关。

那是08年春节前夕,我和老公到城市远郊的鲁中灯具城,给新居买灯具。那段时间,是我对自己的小说写作的经历进行透彻回忆和反思的时期。一路上,坐在车里,看到车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流动的汉字,是最为平常的街头广告宣传而已,但在我的心灵感知中,是那么的出奇,是那么的温暖。连听收音机听司机们的对话,都觉得是一种美感。在灯具城前面的广场上,看到一幅幅巨大的广告招贴画,最让我高兴的是汉字的种种写法,它们是艺术品,但更是我心灵的安慰剂。好像它们是“活动变人形”,正从上面一一走下来,这些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汉字,以一种母语情感和激情的感染和力量,温暖而神奇的征服了我的心灵!给我以灵感一般的再发现和感悟,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的心胸里塞满了汉字的激情,感觉我突然被一种神奇捉住,动弹不得。

进到灯具城,哗的一下,五光十色的一盏一盏的灯具,哪里是灯具,是一个个神奇无比的方块字啊!心胸被自然而然的打开了,那感觉真的犹如神赐。不是被塞进来什么,而是像是盐水煮毛豆似的,噼里啪啦的开锅了。梦想真的是开花了,当时灯具城的大厅里正在播放《隐形的翅膀》那首歌儿,正配合了我的欣喜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情绪,看着眼前这些神奇的一盏盏灯具,它们不是灯具,而是美妙的方块字的梦想开出的花朵,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以后也是泪流满面,现在写这段文字也是,不得不摘下眼镜擦拭。美感和快感的冲击波迅即的控制了我。那种幸福的感觉,真的是铭心刻骨。别看是泪流满面,但它却是我的人生写作路途中到目前为止最为快乐的一件事儿。

我能把一盏盏的在物理性能的支配下只不过发着必然的光和热的美妙的灯具,以灵感和发现我心目中的新大陆的名义真心的感觉和感悟到是母语方块字的梦想开的花朵,怎么回忆都是非常快乐的。这梦想很简单,就是一个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方块字——不是期待着得到这个那个的梦想,这次奇妙的经历——永生我都会一直为此感到真心的快乐的。

(4)平时如何寻找创作灵感,谈谈您的诀窍?

不特意去寻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引起注意,首先是一个生活者,然后以自己和心情的普遍性为模特才是一个写作者。对体验生活和典型性的写法不感兴趣。因为不谋求加入作协和谋求功名利禄,所以放得开,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怎么感觉的就怎么写。对自己不熟悉的,没有生活经历的,体验的,不去做精神分析。有时候看电视剧,会萌发许多的感想,如果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也算是一种灵感的寻找吧,只是看的太少,今后要多看。其实我现在更倾向于认为电视剧里,如果我是从写作的角度上看,会有更多的灵感显现的。足不出户的现代生活,电视剧为我们心灵提供的是外面的世界,全部全新的世界,内含着无比巨大的价值和能量——就看你怎么挖掘这里面的潜能了。

(5)平时的阅读都涉及什么题材的书?读第一本小说时,你内心的感应如何?

主要是小说,名著读的多一些,特别喜欢外国名著,它们多能涉及人的内心秘密,展现的人的灵魂的力度和温暖,总是很吸引我。然后是哲学,在中国哲学的基础上特别喜欢西方哲学,其中的马克思哲学和黑格尔哲学,是我的两大哲学挚爱。再就是对心理学的意识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当代的弗洛姆的《爱的哲学》感兴趣。

第一本小说,由于年代久远,确切的第一本说不清了。看来,我的这个第一本,内心感应,肯定很一般。后来及现在看的太多了,很多都令我荡气回肠,一时无法取舍最爱。

(6)现实生活中,你喜欢关注哪些人和事?网络文化也经常被称为快餐文化,对此,你怎么看待?网络写手前景在你眼中如何?

关注无业者和女性,只要与生存有关的具体而细腻的事情,每天发生在社会上的事情,我都会关注。例如,出租车职业的诸多故事。

网络文化普及全球,这是时代的一种必然性。因为技术上的迅捷和便利,造成网络文化的快餐性质,也是必然的。就像我们吃惯了家里的文火煨出的慢汤慢粥,外面餐馆里的快餐食品,也会对人的肠胃构成吸引,快餐也能吃出风味一样,网络快餐自有其独特文化的味道,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种横断面的补充。是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必要的必备的组成部分。

网络写手的前景,我认为只要电脑存在,网络写手就会存在。与名利有关的网络写手的前景,要因人而异,例如像是路金波和慕容雪村、安妮宝贝那样的网络写手的成功版,不可能在每一个网络写手身上复制。但是文学作为一个人内心的一项事业和爱好,只要觉得有必要有意义,就像是你逛街和打扑克一样,所谓的前景就是有事儿可做,有事情打发人生,娱乐而已。这是每一个网络写手想做就能做到的。

(7)截至目前,发过几部作品了!走上文学路,是偶然还是必然?对于自己今后的文学路,有什么规划和憧憬?

不算纸质期刊,网络上发了三部,其他大量的旧作在整理。梦想它们会开花——像灯具里的汉字那样。当然,我不在意发表不发表的,对自费出书堆积资本和名誉不感兴趣。

走上这条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说是偶然,那是少年不是愁滋味,爱上层楼,没愁偏说愁,后来,进去了,结果真愁上了,愁的多了,就跑到快乐的阵营去了;说是必然,就是人生总得有点喜欢做的事情打发时间,人和人消费人生岁月的方式肯定有差别,我可能就喜欢到方块字的泥坑里打滚——像是一头猪喜欢做的事情,被我给换了内容了,哈哈!于是越深入就越想战斗,结果越战越败越败越战——我很任性,这是我性格中的一种必然吧,而且我还支持我的任性。所以,在这条路上我也就肯定有了必然性。

会一直在路上,作为爱好,继续赶路而已。

(8)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生活状态感兴趣,请谈谈您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比如,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学习多长时间?每个月会完成多少字的文?是否经常阅读、查阅资料等等?

工作轻松自在,看书方便。上一天的班儿歇两天,几乎全天都在阅读、写作。薪金有保障,生活无虑,写作无后顾之忧——有这么好的条件和这么多的时间不写点东西,不把灵魂的模样拎出来看一看,不好好享受一番写作痛感的幸福,以此警示自己不做太多空虚的事儿,都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自认为不是专业写手也差不多是职业写作者。前面我说过,人们对于幸福太容易上瘾,我呢,对于母语方块字的排列组合然后集结成为军师旅团营整装待发则太容易上瘾,然后才谈得上对写作痛感之后的幸福上瘾问题。

现在除工作日外,休息日如果没有什么外出的事情,每天都在完成5000字左右,为节省眼睛,电视和VCD电影很少看,使劲儿的放开听力,使劲儿的听音乐,借机感受汉语的音乐性。

每天徜徉在书山学海中,书多的都看不过来,感觉对阅读来说,书多了实在是一种慢性自杀,书多了,也实在是一种灾难。因为这样也极其容易导致书到用时方很少——书多了,哪一本你也不容易看完,就像是道路宽阔了,交通事故有时候不减反增一样。

(9)在写作中,是沿着事先设计套路写呢?还是在不断创新中构思、撰写?每部作品的结局,书写前是否在心中已有定位?

都有。

基本上都有定位,而且像是牛那样,反刍多时多年,总得把青草的味道去去,才能进到肠胃里好消化。

(10)对目前的写作状态满意吗?您理想中的状态是怎样的?

写作、工作、生活、贤妻良母四不误,和谐共处,这是写作的外部状态,就写作的内部状态来说,在新题材的导引下,正按部就班的每天行进一点点,正在修正自己过于传统的语言和内容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在基本上坚持自己的前提下,向大众和网络习惯上转化一些。现在应该多向外界取经——不能过于封闭和孤独了。对此,我满意,我理想中的写作状态就是这个样子。

(11)作品《白妹》,白描、人物心理刻画手法运用娴熟,语言简练而传神,一个是语言的形象生动美,一个是语言简短抽象,一句话而掷地有声,作为一个数有专攻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有这样深的文学积淀?

过奖了。

阅读、思考、写作、选择好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并要高于生活,这些,都是常规,可以说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是共性。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写作毕竟是个体的心灵事业,还需要而且特别需要个性,所谓的作家容易敏感,所谓的天赋和感悟,都能成为作家的个性的独特内容。

在我们一般的理解中,似乎是写作过程的顺畅越多越好,似乎是一个作者只要一写作就得要获得成功甚至是大获成功,要是一不顺畅,就怨天尤人,郁闷无比,就怀疑自己走错了路,就开始不断的否定自己,以为自己写个十年八年就得该出成果,成为耀眼的名家什么的。应该说,写作的顺畅、写作的短时间内成功,是好事儿,有些作家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也确实有能做到这一点的,但这仍然是极少数,大多数作家作者磕磕绊绊的多。不经过失败洗礼的作者,几乎看不到“太阳的另一面”,而这就像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一样,哪一面也不能缺。为什么国内有些名作家一炮打响之后,心理上只能承受光环,而在光环之中很难超越光环,他就很难超越自己了。从此,他就消失了。而国外的许多著名作家,却能像是松树那样常青,与他们承受失败失意的心理机制很强有关,这样,他们感受的更多。例如川端康成在极度的痛苦中写出《伊豆的舞女》,成名了,拒绝光环。之后又在极度的孤寂中写作《雪国》,完成了对前面的超越。试想,川端如果不是跑到“雪国”修心养性,而是像海明威那样满世界疯跑,而且他不会容忍一句对他非议的话——无端的残害非洲狮子,作假一般的赞美具有暴力倾向的拳击,让老人在海边面对一具鲸鱼的骨架而不落一滴眼泪,我宁愿相信《雪国》里歌姬被男主人无奈抛弃的真情,也不太愿意相信海明威作品里老人的“坚强和硬汉子的需要”。

说多了,当然不是为了对比我,不是啊!对汉语的感悟,我的新大陆一样的发现,与我个人失意的文学经历有关。尽管我以此为幸福的基地,但毕竟是失意严重在先。如果说我有一点自己的文学积淀的话,不是来源于成功,顺畅,而是来源于我种种失败的感受。如果没有多年的这失败的经历,我就根本看不到“太阳的另一面儿”,就是说,我就根本不会重新发现母语的美丽与魅力——别看我使用母语多年,那就跟瞎子聋子一样。所以,我写了《白妹》,就是从汉语的角度写的,把汉语当作主人公,当作爱情,当作我的恋人——灵魂深处的恋人来写的。虽然,我在写作上功不成名不就,但是我仍然很满足很自信,因为通过多年的外在失意,我获得了真实有力的内在充实,那就是用灵魂深处的真情来感知汉字的魅力与力量。

(12)浅谈一下《白妹》的架构?以及本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个打工妹、现代都市的舞女和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博士研究生,就语言哲学为代表的现代生活实质和精神状态,用美丽的汉语作媒介,展开了一场美丽的较量,结果他们以一颗待人接物真诚的心,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路遇知己,母语帮忙。以深具音乐美、形象美的汉语缔结了一桩温暖的恋爱与婚姻。这不是普通的街头爱情,而是用美丽的汉语演绎出来的汉语情感、汉语动能的故事。“白妹”是人,但她更是代表了我们作为汉语使用者的生活理想与激情,所以,“白妹”更是我们对汉语的态度,因而也更是我们作为人——中国人的尊严、品质和精神状态所在。因此,《白妹》外在看上去,是一个恋爱婚姻小说,但内在我是想把它当作是用“汉语的汉语”写作的小说,题材是“汉语”。当然,这也是用一点哲学的道理写就的“当代汉语”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小说。这个故事,因此在文学、哲学、语言学、现代汉语之间漫步、穿梭。以我眼下的能力、心态和修行,很难如此心愿。

主题思想就是: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汉语的时代价值。

当今泛滥的平面写作,那些稀松平庸,没有质感的语言成为潮流,汉语的形象功能极堪可危,简化汉语是为了实用,而不是审美,人们很少去注意语言中形象的艺术了,于是创造更美好的汉语形象成了小说写作的任务了。那么,汉语本身能不能成为一种形象呢!于是我做了这个探索,实际上是对汉语的再生力量的觉醒,也是我写作经历的痛苦总结,写到现在,我自己也才是发现:我还是应该从汉语开始,老老实实的开始。

汉语,不单是我们的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的精神资源,有着无穷的精神内涵和力量。一旦打开汉语的精神资源的视角,我们生活的天地顿时就开拓许多。尊严、品质和精神状态所在。在积极的意义上,我们能超越语言的限定发挥人的主动性吗?郑丙春袁小秋的做法是:在语言中,语言情感、母语情感、语言动能就能超越。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背后的情感产生的动能足以超越语言文字表面上的一切东西。从而使我们获得许多在精神上令人振奋的东西。这是我们作为人——中国人的汉语使我们感到了温暖,感到了时代的力量,感到了作为一个人,中国人心灵的美好,人们凭借着汉语,可以相互理解,关爱。我们对生活对人的态度,在语言这面镜子里完全可以映衬出来。

而汉语作为精神资源,例如对中国人的精神安慰,对写作不顺畅的人的安慰,一直以来是被我们忽视的,忽略的。我们所作的只是把它当作工具,想着法儿的用它去挖宝淘金,生编硬造,胡编乱造,脱离了人的内心。

写来写去,几乎什么写法都没有了,与其继续胡编乱造,不如我们还是回到汉语本身来,直接审视我们的语言观,发现我们忽略的其实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并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语言内部,我们只是在汉语的外围徘徊,汉语的真正魅力和色彩,我们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没有把语言当作朋友,没有把它当作恋人,当作爱情。

回到汉语——母语的情感和动能来,这就是我的主题思想。

有一句话说:我的心,决定我所看到的。那么是说:我的汉语,决定我所看到的;我的汉语,决定我的所思所想。

(13)浅析一下作品主要主人公的塑造及其最终结局?

第一主人公,袁小秋,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和行动,她想上大学,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如愿,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飘荡,历尽了磨难,老成,成熟,对社会自有一套应对之策,仍然坚持自学知识,文学的、哲学的,尤其是她对汉语的清醒的意识,把她定位为汉语爱好者、汉语发烧友,借她的语言行动来表达汉语价值观,即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也许有人会怀疑她的知识程度,但是对于一个爱好知识和思考的中国人来说,是绝对能达到的。她有很强烈的母语表现力和母语真诚的素质。她是成功的。

第二主人公,郑丙春,一直以抽象自居,以抽象为荣,在袁小秋闯入她的生活中之前,他的语言哲学知识是死知识,处于高高的阁楼中,是袁小秋给他带来了一场语言的、专业的、人生的革命,他对陌生人持不信任态度,但是袁小秋的母语情感打动了他,他很快适应过来。并也能真诚的面对这份真情,跑到济南去追求爱情,追寻母语的感觉,从而完成了从空间抽象学术向人间具体生活的转化。他同样具备感知母语真诚的素质和能力。

最终结局是合二为一。本篇故事很简单,没有过多的情节设计,只是汉语导演的激情,就够我们消费的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这是他们共同运用的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的直接的结果,这样处理,目的也在于要好好注意汉语。是想突出语言,突出汉语,而对于写作的成功性来说,这是十分冒险的,会被很多人定为不合时宜,好在,我自己愿意坚持,也就能挺下来了,哪怕孤独也行。当然,以后我也许不会这样写了。我只把它看做是我的神奇的内心走向,神奇的“汉语”效应罢了。我也没有成功的网络写手和传统写手那样的本事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复制机,日夜不停的复制自己的情绪,文本和想象力,一切的一切,虚情假意可以复制,金钱物欲可以复制,变本加厉,但真情实感却是不可以复制的。汉语的情感和汉语的动能是不可复制的。

(14)适当透漏下《白妹》后续的相关情况?读者很期待哦!

还有一半待修改、待待发。而且,这其中的变数我也不太清楚,我写作它的过程中,不是我牵着它走,而是它推着我走,每当写它,我心底底气十足,可是在动笔之前还不太自信呢,只要是写上了,就收不住笔,心底特别的激动,小半天儿的时间修改一个章节,剩下来的一天的时间,我都沉浸在母语情感里,特别的庄重。白妹不是指袁小秋这个人,但究竟指的是什么?这才是这本书的关键的节点。也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大家感兴趣的话,接着看,看看“白妹”到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处理“白妹”得含义,因为,这不都是男欢女爱的故事,我首先就感觉到了汉语作为我的母语的一种情感的力量,它深刻的感染了我整个的人:从物质到精神,汉语,汉语本身真的是好东西,当我以往刻意的去追求什么思想观念,追求什么虚幻的现代化的写法,我最大的忽略了汉语本身的一切的东西,它具有十足的魅力,足以完善一个写作者的一切。真的,语言文字,在我这里并不单单是组成小说的最小单位——细胞,不是什么工具,不是什么代码,它甚至就是精神,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语言的动能是十分可爱的。我只是谋求鲜活生动的汉语表达,发挥出汉语作为独特的母语情感的力量和动能。不是摆弄语言,而是写语言的动能打开人生的新的空间。因此,不是漂亮的词句,不是语言本身,是语言力量,是母语的情感和热爱。

语言起到拯救人精神的作用。汉语的精神力量,被我们忽略了,各种过度的物欲化的使用汉语,不但是对汉语的伤害,更是对人的伤害,开发汉语的潜能,开发汉语的魅力,不是专家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使用者的事情。汉语作为隐性的主人公,特别的有震撼力,也许并不是每部小说都是这样,但是这是语言小说的主要特点,情感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15)写做时总会遇到创作瓶颈?如何克服?平时的创作习惯是怎样的?

最后,给我们亲爱的读者留上几句话:

经常遇到,先放下,通过阅读,在阅读中修正

在家休息时主要用来写作。

希望读者多给我提提宝贵的批评意见,谢谢阅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白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白妹
上一章下一章

代行创作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