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牛老师”?牛老师!

十八.“牛老师”?牛老师!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大二的课程开始由基础化向专业化转变,由大一时的合班式上的公共课开始向小班的专业课转变。像我们物理这样的牛专业的专业课的老师那基本都是有实力的教授级别。唯一不是教授的是教我们半导体物理的黎老师,但是此人的功力非同小可,刚从兰大物理系硕士毕业的高才生,也算一品中的上品了吧。先扫描下这哥们的造型:物理大师共有的爱因斯坦式零乱发型,一架五四运动时期特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圆形黑中泛黄眼镜,脚蹬一双比佛爷的皮鞋还牛的已经看不出是用过何种颜色鞋油的皮鞋,一件不晓得是不是他读大一时穿过的校服,左胸上隐现的“兰州大学”标志显示出此人对母校鲜明强烈的感情。再看他的阅历:经常能以朗道式繁琐的喋喋不休给我们介绍最主要的是评述物理界大师的著作,薛定谔,波恩,肖克莱,德布罗意等等,几乎那些能以其名字命名某定律或某方程的大师的作品他都一一拜读了,并且很清晰的叙述甚至背诵里面的经典章节。就是这哥们号称除了物理学所需要的兄弟学科之外还精通拓扑学,离散数学,统计学,英语,日语,和些许法文等牛类学科。当时我们底下听的就炸开锅了——对此神物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人有之,从此相信天人合一这种传统中国哲学中最高境界的人有之!……

本着求真求实的物理精神我和城城则持怀疑态度,你说你数理方程玩的转点,高等数学耍的精点,你把那些数学方面的牛分支业能搞那么透?最主要的,从造型来看你的情商估计高不到那去,你居然吹的连英语日语法文你都那啥,这不故意恶心我们这些英语四级都没过的人吗?再说了,你说你那么大本事来理工大做什么?一连串的问题使我们的脸上写满了不服气。

然而这哥们接下来的几句话让我们的疑虑也如滔滔江水一去无踪了。

“知道我导师的恩师是谁么?王竹溪”

——这牛人似乎听过。

“看到现在中国高校的课本上,在作者后往往会加上某某某编著,什么是编著,编著就是半编半著,等于半抄半写,到最后很多人编的书关于某定律的论断居然不约而同的一字不差,居然都到了第一次精辟阐述此定律的外国某大师的境界?”

“而王老先生的书后却是王竹溪著,别以为是出版社忘打了一个“编”字,先生的功夫在那摆着呢。咱们还有几个能写上某某某著的书呢?所以中国人写的书我基本上不看,我只看英文的原本或者日本人写的书,有时候有疑义了还去翻翻大师的原著。”

“我导师是受王老先生亲身授教。风格严谨,务实求真,当时我同学曾经劝我考清华的数学系,不是咱考不上,咱压跟就不甩数学,物理多有意思啊,数学就是一门工具学科,说难听点就是给咱物理打下手的,学那个有什么意思啊?况且我导师也算师出名门,跟着他能学到东西啊!考上清华又有什么意思呢?”

尽管我们似乎闻到了淡淡的酸味,但我们还是对这位年轻的老师肃然起敬,然而让我们惊为天人的还是下面这段:

大家似乎能想象的到,在取得那么牛的让人掉下巴的学业成果的背后肯定有艰苦卓绝更令人顶礼膜拜的努力。大概大家也能想象什么叫6年如一日,据说黎老师的大学可真是6年如一日,自习全是在研究生的长明自习室,进去的最早出来的最晚,六年了快毕业时自习室里扫地的大妈终于忍不住了:

“娃呀,研究生就那么难考吗?都六年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啊?”

哥们笑笑和蔼地说:“没,我是上了四年的本科,两年的硕士,一直在这上自习而已,没考研,考研是很轻易的事情!”(给我们说的时候他很淡然地挥挥手)

——神!!!

还有就是由于这哥们学习刻苦,往往去打饭时从来不用点菜(因为等他去也就没多少饭菜了),师傅们就把唯一几样剩下的菜盛给他。久而久之,有天一位收拾餐桌的师傅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盘子撂地上了,正巧这哥们正一旁吃饭,赶紧扶起师傅说:“没事吧?师傅!”

没想到师傅瞪大眼睛惊讶万分的说:“孩子,你会说话啊!”

狂汗!!!由于他吃饭从来不点菜,只是用手指指,师傅们还以为这哥们不会说话!

最牛b最喷饭的还属他教育我们的这段:

“我们那时没有手机,问人问题得联系老半天,人家师兄还不指定见你,现在老师在自习室候一下午也没人问问题。你看你们现在多好啊,学校的自习室任凭你们坐,人人都有座位。我们当时那座位还得抢那得占啊。谁的书包放座位上10分钟没人,直接就得去楼下找他的书包了。早上5点半的时候自习室就坐满了!”

“哇!那能起来吗?”我们在地下惊叹道。

“哎,怎么起不来啊,我前天听张老师说这手机”——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款nokia骨灰级手机——“它还有闹表功能,那你们直接就可以定个闹表……”

我们底下的一群直接惊为天人!我们直接用对神的眼神向他扫射。星爷说:地球是很危险滴,赶紧回火星吧!

而可能最令我们难忘的好老师便是教我们热力学统计的牛老师,他是真姓牛,他叫我们称他老牛,思想豁达的他第一堂课就告诉我们绝对人人都60分以上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听老牛的课简直就是在听单口相声,不但把大家逗乐和了,而且听课了之后居然还会做题——因为基本所有在大学上的课都是上课的时候就算听懂了,但下来题还是不会。

不晓得是哪里的口音他说话是这样说的:“努(你)们说,努们不交作业,脑思(老师)能拿努们有些么变法(什么办法)学校能拿努们有些么变法,哎想当初吧,脑思上学的时候脑思也不交作业,脑思的脑思,也拿脑思没有变法!”

我们底下已笑不成声。

“哎几道(知道)些么是院士不?院士就是尿(要)啥有啥!”

底下已经人仰马翻。

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与以往的内容量大风格幽默不一样,课很快的讲完,居然留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休息,他无语地坐在我们的第二排侧身倚着桌子,吸一口,吐出来混浊的烟雾,用还粘着粉笔灰的手揉了揉眼睛,额上的皱纹刀刻般的清晰刺眼——无论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讲,这个动作对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城城说这个动作里流露出来的东西所教给我们的不亚于他教给我们的热力统计学知识。那种原本胸怀大志又矢志未酬又已知天命的叹惋,那种一路起起落落坎坷经历的悲哀和沧桑,那种由不认命到认命的悲壮和悲凉,都被这个乐观坚强的老人在一瞬间用一个动作给表达出来。

后来的半个小时里我们就这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像等待什么东西的宣判一样等待着下课铃声,似乎我们的师生情谊就在那一刻历凝固着。老人的脸上一会微笑一会严肃,我想,老人在回忆他青春正茂时立志教书育人时的岁月吧,或者是他当上物理系主任时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样子吧,或者也有对将他从系主任的位子上又撤下来换上一位利用人脉关系攀升的新系主任的这种升迁体制的痛苦和无奈吧。

可以说老牛是那种标准的寓教于乐的老师,将很繁琐的热力学统计讲的浅显易懂还乐子大。最后我的热力统计学是大学中除了体育之外的分最高的学科。

然而似乎是自古好人多薄命,不晓得为什么这样的好老师却没有子嗣。自己和老伴相依为命。

过年的时候我们常常也去给他拜年,当然并不是因为我们要参加补考,他的课也根本不需要补考。有时不得不感慨一下,给有些老师拜年那真是黄鼠狼式的拜年,而还有几个老师像老牛这样是值得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拜年啊。

相濡以沫,和别的师母也不同,牛师母则常常要亲手做一大桌子菜肴和我们一起吃。牛老师不用我们提醒,能一一的向师母介绍我们的名字,在牛老师的家里我们也从不讲学习更不讲物理。我们看到老师的家里贴着许多他和学生们欢乐的照片。据说他的学生很多后来都成了院士。遗憾的是老牛至今还没用完成他“尿啥有啥”的愿望,然而似乎他已经不需要其它了,我想。

我们走的时候老师说来给给他拜年过意不去,要送我们件东西,我们说“不用不用”,老牛倔强的说“非要带上”,我们只得从命。

只见老师铺开笔墨纸砚,行云流水一样地在纸上写道:

“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宫寺画,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尔!’录《世说新语》一则牛志刚丙戊年正月于曲江旧宅”。

老师将书画送给我们的时候似乎很激动,手有些抖,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舍得把他的字给挂起来,毕业时让城城带回家了。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大二的课程开始由基础化向专业化转变,由大一时的合班式上的公共课开始向小班的专业课转变。像我们物理这样的牛专业的专业课的老师那基本都是有实力的教授级别。唯一不是教授的是教我们半导体物理的黎老师,但是此人的功力非同小可,刚从兰大物理系硕士毕业的高才生,也算一品中的上品了吧。先扫描下这哥们的造型:物理大师共有的爱因斯坦式零乱发型,一架五四运动时期特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圆形黑中泛黄眼镜,脚蹬一双比佛爷的皮鞋还牛的已经看不出是用过何种颜色鞋油的皮鞋,一件不晓得是不是他读大一时穿过的校服,左胸上隐现的“兰州大学”标志显示出此人对母校鲜明强烈的感情。再看他的阅历:经常能以朗道式繁琐的喋喋不休给我们介绍最主要的是评述物理界大师的著作,薛定谔,波恩,肖克莱,德布罗意等等,几乎那些能以其名字命名某定律或某方程的大师的作品他都一一拜读了,并且很清晰的叙述甚至背诵里面的经典章节。就是这哥们号称除了物理学所需要的兄弟学科之外还精通拓扑学,离散数学,统计学,英语,日语,和些许法文等牛类学科。当时我们底下听的就炸开锅了——对此神物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人有之,从此相信天人合一这种传统中国哲学中最高境界的人有之!……

本着求真求实的物理精神我和城城则持怀疑态度,你说你数理方程玩的转点,高等数学耍的精点,你把那些数学方面的牛分支业能搞那么透?最主要的,从造型来看你的情商估计高不到那去,你居然吹的连英语日语法文你都那啥,这不故意恶心我们这些英语四级都没过的人吗?再说了,你说你那么大本事来理工大做什么?一连串的问题使我们的脸上写满了不服气。

然而这哥们接下来的几句话让我们的疑虑也如滔滔江水一去无踪了。

“知道我导师的恩师是谁么?王竹溪”

——这牛人似乎听过。

“看到现在中国高校的课本上,在作者后往往会加上某某某编著,什么是编著,编著就是半编半著,等于半抄半写,到最后很多人编的书关于某定律的论断居然不约而同的一字不差,居然都到了第一次精辟阐述此定律的外国某大师的境界?”

“而王老先生的书后却是王竹溪著,别以为是出版社忘打了一个“编”字,先生的功夫在那摆着呢。咱们还有几个能写上某某某著的书呢?所以中国人写的书我基本上不看,我只看英文的原本或者日本人写的书,有时候有疑义了还去翻翻大师的原著。”

“我导师是受王老先生亲身授教。风格严谨,务实求真,当时我同学曾经劝我考清华的数学系,不是咱考不上,咱压跟就不甩数学,物理多有意思啊,数学就是一门工具学科,说难听点就是给咱物理打下手的,学那个有什么意思啊?况且我导师也算师出名门,跟着他能学到东西啊!考上清华又有什么意思呢?”

尽管我们似乎闻到了淡淡的酸味,但我们还是对这位年轻的老师肃然起敬,然而让我们惊为天人的还是下面这段:

大家似乎能想象的到,在取得那么牛的让人掉下巴的学业成果的背后肯定有艰苦卓绝更令人顶礼膜拜的努力。大概大家也能想象什么叫6年如一日,据说黎老师的大学可真是6年如一日,自习全是在研究生的长明自习室,进去的最早出来的最晚,六年了快毕业时自习室里扫地的大妈终于忍不住了:

“娃呀,研究生就那么难考吗?都六年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啊?”

哥们笑笑和蔼地说:“没,我是上了四年的本科,两年的硕士,一直在这上自习而已,没考研,考研是很轻易的事情!”(给我们说的时候他很淡然地挥挥手)

——神!!!

还有就是由于这哥们学习刻苦,往往去打饭时从来不用点菜(因为等他去也就没多少饭菜了),师傅们就把唯一几样剩下的菜盛给他。久而久之,有天一位收拾餐桌的师傅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盘子撂地上了,正巧这哥们正一旁吃饭,赶紧扶起师傅说:“没事吧?师傅!”

没想到师傅瞪大眼睛惊讶万分的说:“孩子,你会说话啊!”

狂汗!!!由于他吃饭从来不点菜,只是用手指指,师傅们还以为这哥们不会说话!

最牛b最喷饭的还属他教育我们的这段:

“我们那时没有手机,问人问题得联系老半天,人家师兄还不指定见你,现在老师在自习室候一下午也没人问问题。你看你们现在多好啊,学校的自习室任凭你们坐,人人都有座位。我们当时那座位还得抢那得占啊。谁的书包放座位上10分钟没人,直接就得去楼下找他的书包了。早上5点半的时候自习室就坐满了!”

“哇!那能起来吗?”我们在地下惊叹道。

“哎,怎么起不来啊,我前天听张老师说这手机”——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款nokia骨灰级手机——“它还有闹表功能,那你们直接就可以定个闹表……”

我们底下的一群直接惊为天人!我们直接用对神的眼神向他扫射。星爷说:地球是很危险滴,赶紧回火星吧!

而可能最令我们难忘的好老师便是教我们热力学统计的牛老师,他是真姓牛,他叫我们称他老牛,思想豁达的他第一堂课就告诉我们绝对人人都60分以上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听老牛的课简直就是在听单口相声,不但把大家逗乐和了,而且听课了之后居然还会做题——因为基本所有在大学上的课都是上课的时候就算听懂了,但下来题还是不会。

不晓得是哪里的口音他说话是这样说的:“努(你)们说,努们不交作业,脑思(老师)能拿努们有些么变法(什么办法)学校能拿努们有些么变法,哎想当初吧,脑思上学的时候脑思也不交作业,脑思的脑思,也拿脑思没有变法!”

我们底下已笑不成声。

“哎几道(知道)些么是院士不?院士就是尿(要)啥有啥!”

底下已经人仰马翻。

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与以往的内容量大风格幽默不一样,课很快的讲完,居然留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休息,他无语地坐在我们的第二排侧身倚着桌子,吸一口,吐出来混浊的烟雾,用还粘着粉笔灰的手揉了揉眼睛,额上的皱纹刀刻般的清晰刺眼——无论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讲,这个动作对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城城说这个动作里流露出来的东西所教给我们的不亚于他教给我们的热力统计学知识。那种原本胸怀大志又矢志未酬又已知天命的叹惋,那种一路起起落落坎坷经历的悲哀和沧桑,那种由不认命到认命的悲壮和悲凉,都被这个乐观坚强的老人在一瞬间用一个动作给表达出来。

后来的半个小时里我们就这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像等待什么东西的宣判一样等待着下课铃声,似乎我们的师生情谊就在那一刻历凝固着。老人的脸上一会微笑一会严肃,我想,老人在回忆他青春正茂时立志教书育人时的岁月吧,或者是他当上物理系主任时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样子吧,或者也有对将他从系主任的位子上又撤下来换上一位利用人脉关系攀升的新系主任的这种升迁体制的痛苦和无奈吧。

可以说老牛是那种标准的寓教于乐的老师,将很繁琐的热力学统计讲的浅显易懂还乐子大。最后我的热力统计学是大学中除了体育之外的分最高的学科。

然而似乎是自古好人多薄命,不晓得为什么这样的好老师却没有子嗣。自己和老伴相依为命。

过年的时候我们常常也去给他拜年,当然并不是因为我们要参加补考,他的课也根本不需要补考。有时不得不感慨一下,给有些老师拜年那真是黄鼠狼式的拜年,而还有几个老师像老牛这样是值得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拜年啊。

相濡以沫,和别的师母也不同,牛师母则常常要亲手做一大桌子菜肴和我们一起吃。牛老师不用我们提醒,能一一的向师母介绍我们的名字,在牛老师的家里我们也从不讲学习更不讲物理。我们看到老师的家里贴着许多他和学生们欢乐的照片。据说他的学生很多后来都成了院士。遗憾的是老牛至今还没用完成他“尿啥有啥”的愿望,然而似乎他已经不需要其它了,我想。

我们走的时候老师说来给给他拜年过意不去,要送我们件东西,我们说“不用不用”,老牛倔强的说“非要带上”,我们只得从命。

只见老师铺开笔墨纸砚,行云流水一样地在纸上写道:

“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宫寺画,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尔!’录《世说新语》一则牛志刚丙戊年正月于曲江旧宅”。

老师将书画送给我们的时候似乎很激动,手有些抖,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舍得把他的字给挂起来,毕业时让城城带回家了。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大二的课程开始由基础化向专业化转变,由大一时的合班式上的公共课开始向小班的专业课转变。像我们物理这样的牛专业的专业课的老师那基本都是有实力的教授级别。唯一不是教授的是教我们半导体物理的黎老师,但是此人的功力非同小可,刚从兰大物理系硕士毕业的高才生,也算一品中的上品了吧。先扫描下这哥们的造型:物理大师共有的爱因斯坦式零乱发型,一架五四运动时期特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圆形黑中泛黄眼镜,脚蹬一双比佛爷的皮鞋还牛的已经看不出是用过何种颜色鞋油的皮鞋,一件不晓得是不是他读大一时穿过的校服,左胸上隐现的“兰州大学”标志显示出此人对母校鲜明强烈的感情。再看他的阅历:经常能以朗道式繁琐的喋喋不休给我们介绍最主要的是评述物理界大师的著作,薛定谔,波恩,肖克莱,德布罗意等等,几乎那些能以其名字命名某定律或某方程的大师的作品他都一一拜读了,并且很清晰的叙述甚至背诵里面的经典章节。就是这哥们号称除了物理学所需要的兄弟学科之外还精通拓扑学,离散数学,统计学,英语,日语,和些许法文等牛类学科。当时我们底下听的就炸开锅了——对此神物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人有之,从此相信天人合一这种传统中国哲学中最高境界的人有之!……

本着求真求实的物理精神我和城城则持怀疑态度,你说你数理方程玩的转点,高等数学耍的精点,你把那些数学方面的牛分支业能搞那么透?最主要的,从造型来看你的情商估计高不到那去,你居然吹的连英语日语法文你都那啥,这不故意恶心我们这些英语四级都没过的人吗?再说了,你说你那么大本事来理工大做什么?一连串的问题使我们的脸上写满了不服气。

然而这哥们接下来的几句话让我们的疑虑也如滔滔江水一去无踪了。

“知道我导师的恩师是谁么?王竹溪”

——这牛人似乎听过。

“看到现在中国高校的课本上,在作者后往往会加上某某某编著,什么是编著,编著就是半编半著,等于半抄半写,到最后很多人编的书关于某定律的论断居然不约而同的一字不差,居然都到了第一次精辟阐述此定律的外国某大师的境界?”

“而王老先生的书后却是王竹溪著,别以为是出版社忘打了一个“编”字,先生的功夫在那摆着呢。咱们还有几个能写上某某某著的书呢?所以中国人写的书我基本上不看,我只看英文的原本或者日本人写的书,有时候有疑义了还去翻翻大师的原著。”

“我导师是受王老先生亲身授教。风格严谨,务实求真,当时我同学曾经劝我考清华的数学系,不是咱考不上,咱压跟就不甩数学,物理多有意思啊,数学就是一门工具学科,说难听点就是给咱物理打下手的,学那个有什么意思啊?况且我导师也算师出名门,跟着他能学到东西啊!考上清华又有什么意思呢?”

尽管我们似乎闻到了淡淡的酸味,但我们还是对这位年轻的老师肃然起敬,然而让我们惊为天人的还是下面这段:

大家似乎能想象的到,在取得那么牛的让人掉下巴的学业成果的背后肯定有艰苦卓绝更令人顶礼膜拜的努力。大概大家也能想象什么叫6年如一日,据说黎老师的大学可真是6年如一日,自习全是在研究生的长明自习室,进去的最早出来的最晚,六年了快毕业时自习室里扫地的大妈终于忍不住了:

“娃呀,研究生就那么难考吗?都六年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啊?”

哥们笑笑和蔼地说:“没,我是上了四年的本科,两年的硕士,一直在这上自习而已,没考研,考研是很轻易的事情!”(给我们说的时候他很淡然地挥挥手)

——神!!!

还有就是由于这哥们学习刻苦,往往去打饭时从来不用点菜(因为等他去也就没多少饭菜了),师傅们就把唯一几样剩下的菜盛给他。久而久之,有天一位收拾餐桌的师傅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盘子撂地上了,正巧这哥们正一旁吃饭,赶紧扶起师傅说:“没事吧?师傅!”

没想到师傅瞪大眼睛惊讶万分的说:“孩子,你会说话啊!”

狂汗!!!由于他吃饭从来不点菜,只是用手指指,师傅们还以为这哥们不会说话!

最牛b最喷饭的还属他教育我们的这段:

“我们那时没有手机,问人问题得联系老半天,人家师兄还不指定见你,现在老师在自习室候一下午也没人问问题。你看你们现在多好啊,学校的自习室任凭你们坐,人人都有座位。我们当时那座位还得抢那得占啊。谁的书包放座位上10分钟没人,直接就得去楼下找他的书包了。早上5点半的时候自习室就坐满了!”

“哇!那能起来吗?”我们在地下惊叹道。

“哎,怎么起不来啊,我前天听张老师说这手机”——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款nokia骨灰级手机——“它还有闹表功能,那你们直接就可以定个闹表……”

我们底下的一群直接惊为天人!我们直接用对神的眼神向他扫射。星爷说:地球是很危险滴,赶紧回火星吧!

而可能最令我们难忘的好老师便是教我们热力学统计的牛老师,他是真姓牛,他叫我们称他老牛,思想豁达的他第一堂课就告诉我们绝对人人都60分以上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听老牛的课简直就是在听单口相声,不但把大家逗乐和了,而且听课了之后居然还会做题——因为基本所有在大学上的课都是上课的时候就算听懂了,但下来题还是不会。

不晓得是哪里的口音他说话是这样说的:“努(你)们说,努们不交作业,脑思(老师)能拿努们有些么变法(什么办法)学校能拿努们有些么变法,哎想当初吧,脑思上学的时候脑思也不交作业,脑思的脑思,也拿脑思没有变法!”

我们底下已笑不成声。

“哎几道(知道)些么是院士不?院士就是尿(要)啥有啥!”

底下已经人仰马翻。

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与以往的内容量大风格幽默不一样,课很快的讲完,居然留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休息,他无语地坐在我们的第二排侧身倚着桌子,吸一口,吐出来混浊的烟雾,用还粘着粉笔灰的手揉了揉眼睛,额上的皱纹刀刻般的清晰刺眼——无论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讲,这个动作对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城城说这个动作里流露出来的东西所教给我们的不亚于他教给我们的热力统计学知识。那种原本胸怀大志又矢志未酬又已知天命的叹惋,那种一路起起落落坎坷经历的悲哀和沧桑,那种由不认命到认命的悲壮和悲凉,都被这个乐观坚强的老人在一瞬间用一个动作给表达出来。

后来的半个小时里我们就这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像等待什么东西的宣判一样等待着下课铃声,似乎我们的师生情谊就在那一刻历凝固着。老人的脸上一会微笑一会严肃,我想,老人在回忆他青春正茂时立志教书育人时的岁月吧,或者是他当上物理系主任时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样子吧,或者也有对将他从系主任的位子上又撤下来换上一位利用人脉关系攀升的新系主任的这种升迁体制的痛苦和无奈吧。

可以说老牛是那种标准的寓教于乐的老师,将很繁琐的热力学统计讲的浅显易懂还乐子大。最后我的热力统计学是大学中除了体育之外的分最高的学科。

然而似乎是自古好人多薄命,不晓得为什么这样的好老师却没有子嗣。自己和老伴相依为命。

过年的时候我们常常也去给他拜年,当然并不是因为我们要参加补考,他的课也根本不需要补考。有时不得不感慨一下,给有些老师拜年那真是黄鼠狼式的拜年,而还有几个老师像老牛这样是值得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拜年啊。

相濡以沫,和别的师母也不同,牛师母则常常要亲手做一大桌子菜肴和我们一起吃。牛老师不用我们提醒,能一一的向师母介绍我们的名字,在牛老师的家里我们也从不讲学习更不讲物理。我们看到老师的家里贴着许多他和学生们欢乐的照片。据说他的学生很多后来都成了院士。遗憾的是老牛至今还没用完成他“尿啥有啥”的愿望,然而似乎他已经不需要其它了,我想。

我们走的时候老师说来给给他拜年过意不去,要送我们件东西,我们说“不用不用”,老牛倔强的说“非要带上”,我们只得从命。

只见老师铺开笔墨纸砚,行云流水一样地在纸上写道:

“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宫寺画,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尔!’录《世说新语》一则牛志刚丙戊年正月于曲江旧宅”。

老师将书画送给我们的时候似乎很激动,手有些抖,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舍得把他的字给挂起来,毕业时让城城带回家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子非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子非鱼
上一章下一章

十八.“牛老师”?牛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