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编练禁卫军

第一百五十一章 编练禁卫军

更新时间:2012-09-21

何念祖当着李鸿章的面大打包票,其实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原来的历史上,日本动员了一百多万的预备役,直接出兵四十多万人,再加上背后有英国人的全力支持,这才勉强打败了俄国。注意,只是打败俄国部署在远东的力量。实际上要不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完全贯通,欧洲的兵力,物资运不过来,恐怕日本人早就输得尿裤子了。

不过现在自然不同于日俄战争时期,时间提前许多,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也不比日俄战争时期那样充分。西伯利亚大铁路还在建设,所以一旦与俄国人开战,所面对的基本上就只是远东俄军。

大清朝军队虽然不比俄国少,可战斗力实在不可恭维。除了北方十数万淮练外,其余的兵丁只能捧个人场,凑热闹壮声势还行,要是打仗可就差得远了。

虽然李鸿章答应从各地调拨练军,凑足二十万人,可在何念祖心中,真正能派上用场的,还是他的兰芳军,宋庆、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所部及北洋各军也勉强能用一下的。

至于海军,何念祖压根就没想过兰芳海军能输。如今德国人帮忙建造的船坞已经可以投入使用,全力开工的话,兰芳造船厂可以同时建造十艘潜艇。在这个潜艇作战威力比战列舰还恐怖的时代,几十艘潜艇足以让俄国太平洋舰队彻底覆灭。

何念祖仔细研究了俄国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现在是与俄国人开战,收复辽东最好的时机。

首先,俄国周围有土耳其,芬兰,德国和英国这些“不稳定国家因素”,无法在远东使用其全部兵力。再次就是俄军训练程度很低,远东俄军的编制就有问题,而且从来没有进行过演习。最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完成,而且还是单线,俄国在欧洲的兵力以及物资根本运不过来。

俄军无法在辽东取得给养,只能依靠后方运送,这样兵员运输和给养运输就会产生竞争关系,起码俄军无法调派更多的援军用于作战。

这么多有利的条件摆在这,要是不能把俄军赶出辽东才怪呢。何念祖心中也发狠,大不了在兰芳再动员一下,再凑个七八万陆军也是能拿出来的。

中国人在发动战争时历来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似乎这样能提高军队的士气。李鸿章亦不能免俗。他决定再用外交的手段努力一下,能不打仗最好,就算迫不得已要打,最起码也能在列强之间占住道义,证明不是我非要打,而是俄国人逼着我非打不可。

李鸿章再跟俄国人交涉之时,何念祖也没有闲着,一方面不断调动军队物资,另一方面也加紧编练新军。反正他现在顶着一个练兵钦差大臣的身份,怎么练兵,练多少兵都是他说了算。

何念祖借着自己的权限,上书光绪帝,请招新军十万,以护卫京畿,为皇室禁卫军。

光绪一听这是专门用以护卫皇室,护卫自己的禁卫军,不由立刻来了兴趣。

何念祖的条陈除了光绪感兴趣外,就连慈禧据说也难得的表示赞同,更何况那些满清旗人了。

何念祖用皇室禁卫军这个招牌,可谓正中旗人的心窝子。在历史上,在甲午事变之后。旗人的确就开始送自己子弟去学陆军海军。

庚子事变之后,载沣作为屈辱的八国道歉专使,海外周游一周。最羡慕的还是那个德国皇室禁卫军。当了摄政王后,载沣立刻就大肆操办起禁卫军,将各地督抚军权收归他们旗人手中。

而何念祖的这个提议,一下子把载沣的做为提前了十年。

无论是光绪还是慈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是旗人。骨子里对汉人就是防备着的。

天下军权尽操满人之手。使得地方督抚对各地驻军控制力变弱,独满清皇室一家最强,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何念祖要求编练十万禁卫军立刻得到了满清皇室的一致认可。不过这般重要的事,可不能全由汉臣负责,旗人也必须参与其中才能让皇室放心。

而旗人到了这个年月,什么好事儿也准定搞得乌七八糟。

当年的北洋,好好的大清国防的主力淮系,水路两军,就是旗人不断掺沙子,吃空饷,再加上一帮酒囊饭袋的旗人军官,愣是将经历过太平天国、中法战争等一系列战事的精锐淮军给变成了乌合之众。结果不光海军被日本人打得全军覆没,就连陆军也拿不出手,被日军打得连连溃败。

旗人已经彻底败落了,满朝的旗人有一个算一个,懂军的还真没有几个。可不通军事,如何能掌握禁卫军?

思来想去,慈禧与光绪同时把目光锁定了一个人。那就是在直隶总督任上被何念祖撵回京城,在家待罪的荣禄了。

荣禄出身世代军官家庭,当过西安将军、步军统领,兵部尚书。袁世凯编练新军时他还是督练。担任直隶总督时,又节制过宋庆、聂士成、董福祥、袁世凯等北洋各部。

整个旗人里面,也只有荣禄有这个本事,有这个资历参合到禁卫军中了。

朝廷很快就同意何念祖编练十万禁卫军的奏折,不过又任命荣禄为协办大臣,负责督练禁卫军事项。算是监军的角色。

北地民风豪爽骁勇,燕赵男儿自古以来便是最理想的兵源。从古至今,大多都是以北统南,这其中最关键还是北方军队素质、战斗力高于南方的缘故。

何念祖在直隶地面竖起了招兵的大旗,月饷十两白银的待遇立刻吸引了大量的青壮。

得益于旗人以及封建地主对穷苦农民的压迫,北方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破产农民。这些人中的青壮无田可种,没了生活来源,要么只有给地主、旗人当佃户,要么就是进到城市中从事那些苦累的活计。除了这两种出路外,只有饿死一条。

十两的饷银,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人了。这让那些失去土地的青壮农民看到了一条谋生的道路。

为谋生而当兵,不得不说这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悲哀。可不当兵又如何?没有地种,难道眼巴巴的等着被饿死吗?

十两银子的月饷对于穷苦百姓来说绝对是一笔大数字了,就是大城里的洋行的伙计每个月也没有多银子可拿。

结果何念祖招兵的大旗一竖,立刻从者云集,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就招了五万多人。这还是剃掉一部分不合格的,要不是把关严格的话,恐怕八个月的功夫早就招满了十万人数了。

应招的人太多,禁卫军挑选兵源时自然可以挑挑拣拣,选那些精壮年轻的汉子。预计再有一个月,十万人的编制就可以招满了,而且全是合格的兵员。

南苑变成了一个大兵营,各种后勤物资等等自然都要优先满足,可一提到要银子,朝廷立刻就跟何念祖哭了穷。翁同龢自从重新接管户部以后,对光绪的决定虽然万分支持,可唯独对上何念祖时不冷不淡的,甚至说是毫不掩饰的透露着敌意。原因就是何念祖进京时杀的那些读书人惹的祸。

翁同龢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清流首领,不管真心如何,最起码表面还是要做做样子的,他跟何念祖处处为难,正是向天下读书人说明,自己还是读书人的表率。

户部的银子对何念祖来说可有可无,禁卫军对朝廷的财政来说可能有些支撑不下去,可对他就不成问题了。

正好吃着自己的粮,拿着自己的饷,当自己的兵。朝廷一分钱不拿,以后禁卫军也就没有朝廷什么事了!

就当何念祖借用朝廷的地,用朝廷的子民,为自己怜兵了。等以后用这些兵造朝廷的反时,恐怕那些死捂着银子不用的人连哭都来不及了。

这个时代训练军队,尤其是能够倚为靠山的军队,无疑像袁世凯练的新军一样。

袁世凯练兵就像猎人养狗那样,长大的狗最次,半大不熟地狗其次。唯有刚生下来的小狗崽才是最好的!

袁世凯练兵之时吃住都在军营,新军的军官都是公子一手提拔,而新军士兵也会对袁世凯忠心耿耿。

何念祖在训练禁卫军时,也是向袁世凯学习的,无论吃住,都是在军营之中。用实际行动来笼络新军,保证禁卫军成军时不被朝廷摘了果子。

袁世凯在小站编练新军之时,还是在直隶的地盘上,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节制,新军训练所需要的枪炮军械,当然还有军饷,这些资源都不是掌握在他的手中。

何念祖练兵就没袁世凯那么麻烦了。有李鸿章支持,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直接拉过来就用,还有兰芳军中有大量的军校生,分出来一批担任新军军官,这样就足以保证禁卫军除了自己谁也指挥不动。

银子也是不缺的,枪支弹药都是从兰芳拉过来的,跟兰芳军一样的装备。

在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下,何念祖有信心三个月完成新军训练。等这十万禁卫军成军之后,也就是向俄国人彻底摊牌的时候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清枭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清枭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编练禁卫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