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这些女子

【番外】这些女子

(一)谢冉,薛少夫人!

在薛蟠流放西北之后,谢冉就多照顾孩子,还请了夫子照顾孩子。

让孩子们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也能明白不少事情,明辨是非。薛少夫人也没有隐瞒孩子们,还是有告诉他们薛蟠的事情。

毕竟薛蟠的事情也曾在京城闹开过,孩子们出去交际的时候,也可能被人询问到。

好在孩子们都很懂事,她的大儿子读书不错,选择去参加科考。而家业就由读书天赋不高的小儿子承担起来,家里总得有人能撑得住,不能总依靠着薛宝钗。

曾经的薛夫人都成了薛老夫人,薛少夫人成为薛夫人。

随着他们的年纪的增长,迟早会老去,还是有新生力量上去。

谢冉就是想孩子们自己能立得住,不能总想着依靠薛宝钗。等薛宝钗过世之后,薛宝钗的孩子们对薛家就没有那么好。

一代人是一代人,谢冉明白这个道理。

薛明是谢冉的大儿子,在他长到十五岁,刚刚考了秀才之后,就接到薛蟠去世的消息。

薛蟠流放西北之后,倒是坚持了挺多年的,活了那么多年。

“去了吗?”薛老夫人还活着,身体也挺健康的,当她听到薛蟠去世的消息时,愣住了。

“是。”薛明点头,“说是喝了酒,摔沟里的。等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去了。”

因为西北离京城远,那些人也不可能送薛蟠的尸体进京,就给火化了,把骨灰送了过来。

许多流放的人,最后都是客死他乡,尸体也不能回到故乡。

薛蟠这等有人收尸的,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至于是骨灰还是尸体,薛家人也不好计较这么多。

因为薛蟠出事,薛明得守孝,也就暂时无法继续参加科考,就只能再等着。

薛明倒也不怨恨薛蟠,他这些年也有去过西北,看一看薛蟠就回来。

如今,父亲出事,薛明不意外,薛蟠本来就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纨绔子弟,何尝受过那些苦。

这些年来,家里总有给薛蟠寄不少东西,但是那些东西也没有多少。

父亲做错了事情就得承担责任,没了便没了,他和弟弟会把薛家发展好。

在给薛蟠办完后事之后,薛老夫人就避居佛堂,多念经书。

谢冉这个薛夫人就得多顾着薛家,顶着。

要问谢冉后不后悔嫁入薛家,她不后悔,瞧瞧,薛蟠被流放之后,她的日子过得挺好的。

薛蟠去了,薛老夫人不管事,这薛家就跟落到她手里似的。儿女孝顺,她也不贪慕薛家的东西,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那么这个家也就没有什么矛盾,以后再等着儿媳妇孝顺她。

她的小日子过得很好,她不后悔。

嫁给薛蟠,守活寡,可没有那么多妾室刁难她,舒心。

嫁给别人,可能日子艰难,贫贱夫妻百事哀,也可能守活寡,看着夫君跟别的女子恩爱,那么她的日子必定没有那么好过。

所以她不后悔!

(二)王夫人!

在贾珠为贾老夫人守孝一年后,贾珠又要带着妻儿去赴任,他还得去当县官,不可能一直待在京城。

贾珠也不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多跟父母接触。

父亲当年逼着他读书,让他读到后面身体都读差了,而父亲却也没有关心他,只关心他读书成绩好不好。

因此,他对父亲的观感也就没有那么好。而王夫人呢,贾珠就是贾宝玉克着人了,变成灾星了,母亲才没有那么疼爱贾宝玉,才想疼一疼他这个大儿子。

贾珠哪里可能愿意接受王夫人所谓的好意呢,对方以前还给他送女人过去,让他非常不开心。

就算是现在,贾珠也认为王夫人还想给他安排人,否则又怎么会说把身边的丫鬟给他,让丫鬟帮衬她这个母亲照顾他。

“不必了!”贾珠拒绝王夫人所谓的好意,他一点都不带着王夫人身边的人走。

“你妻子年纪……”

“母亲。”贾珠打断王夫人的话,“儿子的年纪也大了。”

别光光是李纨的年纪大了,贾珠真没有纳妾的意思,没有想要王夫人身边的丫鬟。

“若是您想派人盯着儿子,那就算了。”贾珠道,“您也别费尽心机,省得儿子半路还得发卖她们。”

若没有卖身契,那些人就在王夫人的掌控中,要是给了卖身契,贾珠就半路发卖那些人。

贾珠的意思很明白,他跟以前的他不一样。

这一年来,他们相处得看似好,实际上也有不少问题,只是没有多说。

父母的年纪都那么大了,贾珠哪里可能跟他们多计较。

但是这带人是不可能多带的,贾珠目光坚定,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王夫人见此,也就没有多说,怕儿子太过气愤。

“兰哥儿就在京城读书吧。”王夫人没有再说丫鬟的事情,“有他在,我跟你父亲也安心些。”

“是,他在京城读书。”贾珠没打算带着贾兰去,确实得让儿子陪陪父母。

在贾珠等人离开京城之后,王夫人就多顾着贾兰。

王熙凤那边跟王夫人接触的更少了,贾琏终究还是知道王夫人跟他的兄长的死有些关系。

哪怕王夫人一开始没有想要他的兄长死,就是想让他掉进水里受点折磨,但是人还是死了。

即便找不到更多证据,只是一个老妈子的话,治不了王夫人的罪,贾琏也不可能多靠近王夫人。而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自然也得夫唱妇随。

没有证据,贾琏也不愿意让王夫人好受,私下里让人传了王夫人的流言,让王夫人的名声越发不好。

王夫人的名声不好,也就没有多少人给她请帖,让她赴宴。

等王夫人知道那些流言时,流言已经传得很广了。

王夫人首先就想到王熙凤,冲去了一等将军府,要找王熙凤算账。

“证据呢?”王熙凤好笑地看着王夫人,“婶婶有什么证据证明外面的流言是我传的,就这么就上门要说法,不大合适吧。若真要说法,也是我们去找您要说法啊。”

王夫人还真没有证据,她就是想王熙凤曾经试探过她,那么会不会是王熙凤说出去的呢。

于是她就跑来找王熙凤了,想用长辈的身份压一压王熙凤。

然而,贾老夫人已经不在了,大房这边不可能再给王夫人面子。

“婶婶以后还是别上门的好。”王熙凤道,“父亲和我夫君今儿都没在家,要是他们在的话,只怕婶婶可就没有这么好过了。”

“你……”

“流言不流言的,婶婶心里清楚。”王熙凤冷声,“只是流言,婶婶就该躲在被窝里偷笑了!”

王夫人气得脸色都白了,最终还是被赶出了一等将军府。

当贾政得知王夫人因为外面的流言去找王熙凤的时候,脸色没有多好看。王夫人在他这边已经没有多少信誉可言,他真的相信王夫人可能做出那等事情来。

找王夫人要解释,是没有必要再找的。

因为王夫人会有各种解释,贾政没有少听那些乱七八糟的解释,等到最后,王夫人不还是做了那些事情么。所以贾政这一次就没找王夫人要解释,而是少去王夫人的房里。

而赵姨娘那边,贾政也没有多顾着,毕竟赵姨娘年纪也大了。他没有必要总是去一个妾室那边,他也不可能给贾环那么多东西。

王夫人在贾政这边是失宠了,好在贾政也没有多去赵姨娘那边,她还能自我安慰一下。

贾兰知道那些事情之后,只觉得他的祖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难怪父母让他多注意祖母,也别多听他的话。父母是怕他走上歧途吧,他一定听父母的话。

然后,王夫人就发现贾兰跟她疏离,她想贾兰是男子,没有那么靠近她,这也正常。

这一辈子,王夫人很要强,也想得到各种好处,等到最后一场空,亲情没了,夫妻情分也没了。

(三)贾惜春!

贾惜春出生的时候,贾敬还在道观里,也就只有母亲严老夫人多关心她。

她也就没有感受到多少父爱,她的兄长贾珍比她大那么多,侄子贾蓉也比她大很多。

好在母亲关心她,让她也安心很多,也能调皮捣蛋一点。

不过她还是很懂事,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母亲,也知道母亲生她不容易。母亲年纪那么大,还生了她,可以说是用生命在生她。

用生命去生孩子,应该是很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

因此,贾惜春也没有多闹腾,还有乖乖地跟女夫子学习,不让母亲担心。

严老夫人看着贾惜春那样,就觉得夫君不在,她得更关心关心女儿才对,不能让女儿觉得她跟旁的人不同,认为她的父亲没有在家,就不能肆意生活。

两母女都非常关心彼此,其乐融融。

至于尤氏等人,严老夫人不是不让女儿跟他们多走近,而是年龄差距太大,也走不到一处玩耍,倒不如自然接触。有碰见就多说说话,没有遇见,便也算了。

等到贾惜春长大之后,贾珍没了。本来兄长就靠不住,没有兄长了,以后就更不好靠家里。

严老夫人都晓得,贾蓉比贾惜春大那么多,又是晚辈,要是贾惜春在夫家真出什么事情,他只怕是靠不住的。

所以严老夫人给贾惜春选择淮安侯府的嫡幼子,受宠的却没有被宠坏的嫡幼子。两个人都是被宠着长大的,好在两方都明理,懂分寸,那就能生活得好。

要是两个都是被宠坏的,不懂礼数的幼子幼女,那就不合适。

严老夫人为贾惜春考虑了很多,看了不少人,还让人去打探消息,最终才确定这一家。

以贾惜春的身份而言,嫁给嫡幼子还好,很难嫁给更高身份的人。

在贾惜春出嫁的前一天,严老夫人给贾惜春一个放了许多银票的匣子。

严老夫人还给贾惜春好几个金砖压箱底,她没有打算把她的那些东西都留给贾蓉。

府里一脉单传,传到贾蓉的手里,本身就已经有许多银钱。就算还了户部的银钱,家里也不缺银钱。

于是她就把手里的大部分银钱交给贾惜春,她也留了一部分,毕竟还得打赏丫鬟等。只要她还活着,就有需要银钱的时候。

“都收好。”严老夫人告知贾惜春,“你夫君再受宠,日后分到的家财也不是特别多,你手上有些银钱才好。”

“母亲。”贾惜春看着匣子里厚厚的银票,眼睛都红了。

“我这边也不需要那么多银钱,你就拿着。”严老夫人道,“自己藏着,也别都给你夫君了。女人,还是得有自己的嫁妆银钱,才好过日子。”

“嗯。”贾惜春点点头,“女儿一定会过好日子。”

事实证明,贾惜春过得很好,她的夫君也很照顾她,两个人过得很舒心。

在贾惜春怀孕的时候,贾敬去了,中丹毒去世的。

虽然贾惜春跟贾敬见面的次数少,但到底是亲生父亲,她还是有过来,只是待的时间不长。

而严老夫人倒是活得比较久,女儿过得好,又有曾孙在,心宽了,没有思考那么多,当然就活得长久一些,也自在。

严老夫人活得久,尤氏没了夫君就只能熬着,因为严老夫人活着,她也就没有多管尤家的事情。只能让尤大娘处理尤家的问题,好在她没有多插手,也就没多惹麻烦,严老夫人对她也还算满意,秦可卿也敬着她。

这么一来,尤氏的日子倒也不差,平平淡淡的。

(四)贵妃!

贵妃在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嫁给他了,也怀过身孕,因为意外掉了,从此不能再怀孕生子。

虽然不能怀孕生子了,她一点都不慌张,一个侧室怀孕生子,不一定就好,也容易走歪。没有孩子,那么她就不必去想那么多,只要夫君多来她这边就好。

后来,皇子当了皇帝,她也依靠皇帝的那点愧疚和情分,做了贵妃。

即使无儿无女,她也稳坐贵妃的位子,皇帝也时不时来她这边。

贵妃知道,这就是因为她懂得分寸,没有去肖想不该想的。不像是淑妃,淑妃用了手段生下庶长子,那又如何,庶长子成了皇长子,一样不受皇帝重视,还成了皇帝认为是污点一样的存在。

皇帝重视嫡庶,敬重皇后。

贵妃都明白,所以她也敬重皇后,皇后是一个好皇后,也没对她们这些妃嫔下黑手,也没有苛待那些皇子皇女。

这样的皇后,脑子多么清醒啊。

皇后已经是六宫之主,完全没有必要跟后宫妃嫔多争宠,也没有必要用那些卑鄙的肮脏手段。适当的警告,若是那些妃嫔过分,再动手,那也来得及。

在这个后宫之中,贵妃最为佩服的就是皇后,皇后能忍,也是一个端庄大方的人。

因此,贵妃总是站在皇后这边,说她站在皇后这边也不大对,她那么做也都是为了她自己能在后宫站稳脚跟。若不是皇后好,她又怎么可能跟皇后交好呢。

后宫的孩子就没有几个单纯的,贵妃虽然没有孩子,却也没有多关心那些皇子皇女,顶多就是关心关心太子和五公主。

嫡出的孩子本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关注他们也更加名正言顺。

贵妃没有孩子,便养了几只猫,她时常抱着那些猫出去玩耍。

她不怕有人利用她的猫做什么,要是那些人有本事,那就利用吧。

贵妃之所以关注到三公主,也是因为猫。

原来刁蛮任性的三公主喜欢猫啊,还救了她的猫。贵妃认为既然三公主救了她的猫,她就代替猫报恩,提点三公主一二。

“在这宫里,母女情分往往不如母子情分。”贵妃抱着猫,给猫顺毛,“想想你的华阳姑姑,再想想前朝的元月公主吧。”

贵妃没有多说,也不打算跟三公主走得太近,免得淑妃作妖。

她愿意提点三公主,不代表她愿意天天见到三公主,也不想被人强塞一个女儿。

这些年来,就有妃嫔想把女儿塞给贵妃,记到贵妃的名下。

她这个贵妃看上去像个傻子吗?

她不可能答应那样的事情,那些妃嫔不过就是利用她罢了。

要是真有意,就不是让一个已经知事的七八岁的孩子凑到她的面前,有本事就把刚刚出生的孩子抱到她面前。

不过即使她们那么做,把刚刚出生的孩子给她,她也不打算帮助别人养孩子。

贵妃不认为自己非得要一个孩子,不是亲生的孩子就不是亲生的,等到孩子长大之后,迟早会知道。要是遇见一个养不熟的孩子,那就糟心了。

所以养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还不如养猫。

哪怕这些猫总会跑,但是这些猫就是解闷的玩意儿,又不是人,何必指望猫守着人呢。那些人还可能做不到,就别指望猫了。

后来,三公主听进贵妃的话,却也没有多靠近贵妃,偶尔靠近。

这让贵妃觉得三公主本性还不查,能教导一二,也就多提点了一些。

多年后,皇帝去世,贵妃成了贵太妃,三公主和三驸马也回京了,三公主时常进宫看望贵太妃。

贵太妃想,虽然她没有儿女,但是这一生过得也算顺遂,母族繁荣,老了,也有一个三公主来看望她,成为皇帝的太子对她也不差。

她还经常给成为太后的皇后聊聊天喝喝茶,这日子也算是有滋有味。

在这后宫中,又有几个妃嫔能把日子过得跟她这么舒服呢。

别人都道她无儿无女可怜,可她却觉得那些人更加可怜,为儿女去争,最后不是失宠,就是失意,过得不如意呢。

“今儿的茶不错。”太后笑着道,别人不知道,她却知道贵太妃很喜欢这般悠闲的生活,贵太妃的小日子比其他太妃舒服多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迎春是个小福女[红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迎春是个小福女[红楼]
上一章下一章

【番外】这些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