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潘美与戏剧中的潘仁美

历史上的潘美与戏剧中的潘仁美

在民间评书杨家将中,潘美被丑化为奸邪疾功的大坏蛋。其实潘美对宋朝功劳挺大,应该超过杨业。《宋史》传中,潘美位于列传第十七的位置,而杨业仅在列传三十一,排名差了许多。从列传功业上看,潘美抚陕帅袁彦,协平李重进,协征岭南,广北门役,征江南,说降陈,击北汉,战太原,抵辽军,其旧中战略功绩应远在杨业之上,而且较有政治眼光,可称得上政治家军事家了。

历史上的潘美既然是那样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又怎么变成反派人物的?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历史与演义的区别。翻开《宋史》及《二十五史》那里对潘美的一生都作了公正的记载。但到了元代,一些民间传说和小说中逐步出现攻击潘美的言辞。元曲《八大王开诏救忠》就是其中之一。该戏上演的是潘仁美因私仇谋害杨令公,命他在**日出战。令公被困虎**牙峪,七郎突围求救,仁美不发一兵,反将七郎乱箭射死。令公因无救兵被困,撞死李陵碑下。六郎突围入京告状,八大王赵德昭奏仁美有罪被逮入狱。寇准审问后定美为死罪问斩,适逢皇天大赦。六郎为了报仇哭诉于八大王。八大王密示六郎狱中杀仁美等三人后。八大王始开读大赦诏书,并勉六郎擅杀之罪。该出戏根本不顾历史事实,一味的胡编乱造。明眼人很容易看出其中破绽。一、潘仁美和杨继业历史上都无此人,作者为避污蔑之嫌故在潘美和杨业中间各加一字。二、作者利用古代戏曲惯用的手法,把陈家谷之战的失利归结为潘美在**日出战对我军不利上,这种迷信传说丝毫没有一点根据。三、据史学家考证,杨业之子杨延朗后改名延昭(即杨六郎)根本没有参加陈家谷战役,文中只提及延玉没,更不存在七郎被射死的情节。四、至于杨六郎下狱仁美等三人更是子虚乌有,可以想象,一个封建帝王之家还需要采取如此拙笨的手法来对潘美下毒手吗?假如八贤王真的那么去做不是对皇上两面三刀吗?由此可见所谓八大王开诏救忠本来就没有根据的,后经过历代戏作者和舞台演员的修改,以至越演越劣,他们的这些做法完全违背了历史的事实。明清以来,又陆续上演了一些不同版本,不同戏曲和曲艺,也都大相径同。

潘美既然是个大忠臣,他们为什么要丑化潘美呢?首先要从那场战役说起。雍熙三年(986),宋兵3路伐辽,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即主帅,杨业为副将,西路军出雁门后接连占领寰、朔及云、应等州。七月份,契丹军主力发起反击,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也受诏撤军,并掩护云、应、朔等州百姓内迁。在撤军过程中,监军王?没有采纳杨业建议,并强杨业出战,因地形对我军不利,又没有得到及时接应,致使杨业全军覆没,被俘后绝食身亡。应该说陈家谷战役的失利,潘美身为主帅是有责任的。他的责任是没有制止王?作出的进攻的错误决定,让杨业冒进进军,杨业兵败后只顾执行朝廷决定安置百姓撤退,犯了接应不力的错误,潘美为此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在当时的封建王朝中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此事客观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监军王诜是主要的责任人,潘美充其量只应负次要责任。但是阴差阳错,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几经演绎的“杨家将”故事里却把罪过全推到了倒霉的潘美身上,真正的罪魁祸首王诜反而没人知道。由于陈家谷战役的失败的导致了宋王朝北上计划的破灭。北辽乘势不断骚扰中原大地,激发了百姓的爱国热情,人心思安的心理普遍存在。杨业是为了捍卫大宋江山而死的,当然死得其所。杨业战死除了忠君之外,还充满了民族的利益的色彩,在充满爱国热情的宋人来说当然是称道和歌颂的。其次是舞台艺术设置需要。但凡看过戏剧的人都知道,戏中人物分为末、净、生、旦、丑等。这些角色实际是演员的分工,就象酒店的厨师和服务员一样,缺一不可。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角色已经设置而没戏可演的话其薪水如何开销,因此无论是编剧还是班主都要在歌颂英雄的同时拉出一个反派角色做铺垫,潘仁美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改装大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改装大宋
上一章下一章

历史上的潘美与戏剧中的潘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