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苏过舌战群儒

第三十七章 苏过舌战群儒

两天后,赵桓和苏过要出发了。.临走,萧子风、赵缨洛、梁红玉、曾肇等人都来送行,就连好几天不露面的杨再兴也来了。

苏过看了梁红玉和赵缨洛两人一眼,然后对萧子风说道:“子风,我马上要去京城了,你留在这里好好的学习,等考中举人,就马上过来和我会合。以后做事小心点,要三思而行,记住千万不能再莽撞了,有什么事情和红玉他们多商量。李纲大人一时也不会走,遇到事情你多听听他的意见,知道吗。”

萧子风一躬身,说道:“多谢老师的教诲,学生记住了。”

苏过又转身对梁红玉说道:“红玉,不管你心里受了多少委屈,也不要太悲伤,我想时候到了,一定会有人给你有个交代。子风他不懂事,你还是要好好看着,尽量不要让他惹祸了,拜托了。”

梁红玉也一躬身说道:“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看住子风,不会让他惹祸了。”

然后苏过对赵缨洛也交代了几句:“公主,你还年轻,有的事要顺其自然,不要太过强求,来日方长,这段时间,希望你能督促子风好好的学习。”

赵缨洛羞赧地笑了笑,轻声地说道:“老师,我知道了。”

交代完毕,苏过对曾肇大笑道:“子开兄,那我们过几天就在京城见了。”

“好,我们就在京城见了,叔党兄,一路顺风。”曾肇拱了拱手。

赵桓也交代了萧子风几句,无非就是好好照顾赵缨洛,不要让她受委屈的之类话,他也一一答应。

赵桓和苏过就此告辞而去。这次因为事情紧急,他们没有带多少人马,只随身带了几个侍卫先行,其余的要等曾肇一块儿出发。

三天后,曾肇也与萧子风告别,去了京城。两次的送别,让萧子风心里酸酸的,他明白,这两位老师会重新出山,都是为了自己,他觉得如果以后再不识大体,做事情还让他们担心的话,真的对不起两位老师的用心良苦了。

半月之后,赵桓和苏过到了汴京,汴京是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所以大多数的皇宫贵族、大臣住在这里,赵桓是当今太子,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一到东城门外,便有侍卫前来迎接。

到了太子府,太子妃就前来参见,看到赵桓身边的苏过,很是惊诧,便问道:“殿下,这位大人是谁呀,妾身陌生的很?”

“他是苏过大学士,也是父皇的王师,你也来拜见拜见吧。”赵桓不急不慢地说道。这里是京城,他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包括说话都有一定的礼节,不能太放肆,否则会遭到有心人的攻击。不象在临安,侍卫们事事以他为中心,要想这么做就这么做,要这么说话就这么说话。”

“妾身见过苏大学士。”太子妃做了一揖。太子妃姓崔,名娉婷。崔家是宋朝的名门望族,在朝上当官的人不计其数,入宫当妃子的也不少,她的姑姑,也就是宋徽宗的贵妃----淑妃娘娘,所以崔家在朝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赵桓选崔娉婷当太子妃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崔妃也很贤良淑德,事事为赵桓考虑,所以赵桓特别宠爱她。

“太子妃多礼了,老臣如何担当得起。”苏过急忙回了一礼。

“崔妃,这几天朝上可有大事发生?”赵桓问道。

“自从皇上急召你回来,要你继承皇位以后,朝中每天是吵的不可开交。”崔妃回答道。

“那可有人反对?主要是哪些人呀?”赵桓现在最关心就是此事。

“很多,恐怕殿下继承皇位,要费一些周章了。现在朝中反对的最厉害的是尚书左丞蔡京、御史中丞秦桧、兵部尚书孙傅、吏部侍郎李迪等人,他们各有各的理由,但皇上都没有理他们,等着你回来再议论此事呢。”崔妃回答道。

听了这些人的名字,赵桓不由得大吃一惊,他想到会有人反对,却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而且都是些朝中的骨干大臣。于是转头问苏过:“大学士,这可如何是好?”

“太子殿下不要惊慌,这几个人当中,除了蔡京难对付些,其他人不足为惧,你只要在皇上面前请得圣旨来,让我明天上朝,我来说服他们。”苏过除了秦桧,和其他人都打过交道,都明白他们在想些什么。蔡京肯定是为了自己,害怕自己的权利地位会受到威胁,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而孙傅是个墙头草,肯定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想做出头鸟,这人最好对付。李迪不同,他是个正直的人,不会因私忘公,肯定是为了国家的安危着想,现在传皇位会惹得人心不安的。至于秦桧,虽然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他的人品,相信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定能说服他,他没想到此人反而是最难对付的。

“那好,我现在就去父皇那里请旨,让你明天上早朝。”说完,赵桓就急匆匆地去皇宫了,他相信苏过的本事。宋徽宗虽然不喜欢苏过,但对他的到来也很喜欢,这么多年没见他了,对当年的教书画之恩,还是很感激的,要不然,哪有他现在的成就,所以也爽快的答应了赵桓的请求,让苏过明天来上早朝,但要站在最后面。

第二天一早,宋徽宗出现在早朝上,这几年他已经很少上早朝了,哪怕是发生了大事也不会去理会的,他只关心他的书画歌赋。但今天为了早点卸掉这个包袱,他来了。群臣见宋徽宗的到来,都非常吃惊了,纷纷在底下议论:“今天是不是要有什么大事要宣布。”

果然,宋徽宗宣布了一道圣旨,意思就是他年纪大了,累了,需要休息,所以要把皇位传给太子。

等这圣旨一下,立即有不少人出来反对,头一个便是蔡京,“皇上,你正是春秋壮年,怎么是年纪大了,太子还太年轻,不堪重任,希望皇上收回圣旨。”

他一说完,底下有不少人附合,这些人都是他坚定的追随者,事事以他马首是瞻,他们明白,如果蔡京失宠,他们也将跟着不好过。

李迪也出来反对了:“皇上,大宋和金人正打得不可开交,现在你怎么能让太子来继承皇位呢,这样不但会让民心动摇,而且更会让前方的将士失去信心。希望皇上收回成命,”

宋徽宗说道:“你们都不要说了,朕注意已定,传皇位与太子。”

这一说完,秦桧就出来反对了:“皇上,既然你决定传位,臣也不阻拦了。但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皇位的人选,现在宋金战争激烈,需要有才能的人来继承皇位,而太子才能平凡,不足当此重任。相反,九皇子才能才能出众,可当此重任,臣认为,既然皇上要传位,何不选九皇子呢?”

孙傅也走了出来说道:“皇上,臣也认为,九皇子可担当此任。”

于是底下又有一大帮人附和他们的建议,这些人大都是九皇子赵构的门人,要么是投靠与他的臣子,人数确实不少。

听到了这么多人支持赵构,宋徽宗不禁皱了皱眉头,但他没有说话。而赵桓更加是坐立不安。

此时苏过走了出来,他站在最后面,一直没有人注意。“臣认为太子可堪重任。”

众人见他出来,都感到惊愕,许多人都不认识他,只有少数的几位老人对他还有点印象。

宋徽宗看到他出来,就象救星一样,就赶紧问道:“王师,你可有什么说法?”

听到宋徽宗居然喊他王师,众臣大吃一惊,尤其是李迪,他们很多年前就认识了,也一直很佩服苏过的为人,已经好多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今天突然出现在早朝上,当然有点意外了,不过意外之后就是幸喜了。

苏过不慌不忙的说道:“太子是皇上早立的储君,现在长大了,传位与他很正常呀。至于说考虑九皇子,传位与他,难道你们要皇上出尔反尔,陷皇上与不义吗?”

宋徽宗也说道:“是啊,王师说的很对,我怎么能出尔反尔呢,再说太子也没有犯什么错。”宋朝和其它的朝代不一样,政治环境宽松,言论也相对比较自由,尤其对文人,只要不是犯了谋逆大罪,一般是不会有杀头的危险,所以养成了文人的骄傲。

蔡京也知道他是谁了,知道这个人的难缠,但为了自己的将来,他还是出来反对了:“苏大学士,你说的可不对,太子这么年轻,做事还没有自己的主见,现在没有皇上,朝廷岂不是要乱了。”

苏过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太子是年轻,你说他没有主见,何以见得,难道这位大人每天盯着太子吗,看着他做每一件事情吗?”

这个大帽子扣下来,蔡京冷汗也下来了,但毕竟在官场混了不少年了,早成老狐狸了,这种事见的多了,于是他脑子一转,又说道:“我岂敢每天盯着太子做事呢,只是我觉得太子当了这么多年的储君,还从来没有见过太子,对朝廷之事发表过意见呢,所以有点担心。”

“那是太子虚心,知道皇上英明,朝廷各位大臣能干,所以以学习为主,不便多发表意见,太子继位以后,自然会有自己的主张意见,你大可放心,只要各位全力辅佐太子,朝廷怎么会乱呢。”苏过不紧不慢地说道,言下之意,只要你们不捣乱,朝廷是不会乱的。

蔡京一时无语了,也想不出来什么话来反驳他。

李迪出来问道:“苏大学士,现在大战快要来临,太子没有接触过军事,叫他如何处置呢?如果处置不当,会出现军心动摇,从而不利于对金国的战争呀。”

“从太祖到现在,我们大宋几乎年年战争不止,先后有西夏、辽国等,而除了太祖和太宗两位皇上,通晓军事,其他的先皇大多不懂军事,但他们都不是当得好好的。再说了打仗,还是要靠将领们的帮助,安抚军心,是他们的责任,否则他们如何对得起皇上对他们的信任,这和太子继承皇位无关。当然做为皇帝,最好能通晓天下任何事情,包括军事。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么能事事都通晓呢,所以,还要众位文武大臣的鼎力辅佐,弥补不足。”

“受教了,皇上,我没有意见了。”李迪退了回去。

秦桧又走了出来:“既然这位大人也认为,做为皇帝最好要通晓天下任何大事,也就赞成有能者居之了,而现在太子的才能和九皇子相比,相距太远,皇上应该选九皇子。”

苏过更是不客气地说道:“长幼有序的道理,这位大人,难道连这平常人家都知道的事,你也不懂吗?”

秦桧继续说道:“长幼有序,不错,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现在情况不同,宋金形势紧急,大宋更需要一个有才能的人来领导,而九皇子就是最好的人选。”

苏过哈哈一笑:“你不懂,才能这个东西很难说清楚地,象诗仙李太白,是何等的才华,唐明皇为什么不用他,因为他只是在诗词歌赋有才能,其他的就平平了。而巧手鲁班,他也只是在工匠方面有才华,如果让他来治理国家有的话,天下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才能并不代表一切,而且你能保证九皇子做皇帝一定比太子做的好吗?别的不说,我知道太子宅心仁厚,愿与天下百姓为念,就这一点,他定能做个好皇帝。”

秦桧又说道:“是,我是不知道,太子和九皇子谁能把皇帝做的更好,但我现在知道,九皇子比太子更有才能,更有把握打退金国的侵犯,既然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为念,那更应该让贤,让九皇子继位。”

“哼哼,你也说大话了吧,打退金人,你以为说说金人就退了。”苏过冷笑道。

“我这里有九皇子的对抗金的见解和建议,希望皇上过目,看看是否可行。”秦桧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来,交给旁边的太监。

宋徽宗看了其中的内容也赞道:“不错,不错,看来九皇儿确实用心了,众卿家也看看。”于是把这折子传给众人观看。

传道苏过这里,他仔细地看了看,里面确实有不少的好意见,看来小看此人了,他们准备的很充分,不过这也难不倒苏过。

苏过看完又说道:“我承认九皇子的见解很独到,但有效无效还不知道,打仗最有发言权的是前方的将士,而不是我们在这里夸夸其谈。做为皇上,只要把人用好就可以了,打仗毕竟还要靠的是前方将领的指挥,他们胜,就是大宋胜,他们输,就是大宋输,所以我不认为九皇子的一份折子,就可以打胜金国,更谈不上他就可以继位了。”

许多人也赞同他的想法,特别是李迪,他第一个支持太子继位,跟着又有人加入其中,蔡京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既然皇上也属意太子,再说我们也没有什么矛盾,我现在拥立他,还可以得到他的信任,自己的地位保得住。”于是他也同意太子继位,而孙傅真是个墙头草,见大多数人同意,马上也见风使舵,跟着同意了。

见这么多大臣支持太子,宋徽宗非常高兴,于是下旨太子赵桓继位,自己为太上皇,三日后禅位。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宋雄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宋雄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苏过舌战群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