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白拜师

第三章 小白拜师

小白兴冲冲的狼奔过去,瞄准阿毛就一记雪球抛射出去,那个抛物线啊,真是标准的四十五度倾角,投射距离绝对是最远的。wwW.小白心里得意得不得了,小样,你哥比你厉害!跟着我混,有前途。“哎呦~~~”一声惊呼传来。小白一瞧,惨了,砸错人了。阿毛后面不知何时出现一身着长衫的老头,正在擦拭脸上的雪迹,看样子是个读书人。这不,手上还拿着一本黑皮书呢,好像是《尚书》。老头似乎很生气,脖子红红的,眼神可以杀人的话,小白已经死了N遍了。“白雪飞,你顽劣不堪,朽木不可雕也!”老头一张嘴,文绉绉的,还尽是损人的话,把个小白郁闷的不行。“老先生,我不过是错手砸到你脸上去的,无心之失罢了,怎么就成朽木不可雕了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孔夫子也是支持我的。”老头愣了,这小子怎么叫我先生了,以前不是喊我老头吗?还有奇怪的是这小子没念过几天书,怎么就出口成章了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幼不学,老何为?子不学,非所宜~~~~~”小白摇头晃脑的背起三字经来了。三字经小白在现代社会就背得滚瓜烂熟了,这会儿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朽木而是一段良木,小白一赌气就掉起书袋来了,非得灭灭这老头的嚣张气焰。只是小白不知道的是,阿毛阿牛还有老头以及附近的村民都瞪大眼睛看着小白,像白日里见鬼了一样。要知道白家村这几十年来大字不识的一箩筐,识字的人认识的字加起来也不超过一百个。家家户户世代务农,安安心心做小老百姓。到不是他们不想读书,只是即使读书了,考中进士也是千难万难。别说白家村,就是整个郢州,整个山南东道,每年考上的进士也是屈指可数。而且考上的进士绝大多数是官宦子弟,平常人家要想考中进士,除了要真才实学,更需要豪门大儒推荐方能及第。所以白家村的人也就不操这份闲心了,愚昧就愚昧呗,日子一样过的潇洒。

大伙的大脑经过短暂的短路后,立刻兴奋起来了,吵吵嚷嚷着奔走相告。阿毛阿牛看小白的眼神已经是超级崇拜了,满眼的小星星,那眼神看得小白心里一阵得瑟,他可不好男风。“小子,不简单啊,我在白家村住了大半辈子,居然没看出你小子居然还能识文断字,我白千叶走眼了啊。明天来我家,我有话跟你说!”老头子摇摇头,撂下这么句话,就施施然走了。一边走着还一边感叹:“我白家村总算有一个读书的后生了,我不孤独了~~~~~~~”这会小白终于整明白了,原来老头是高手寂寞啊,看样子是要找自己解闷!”小白觉得自己的潇洒日子似乎到头了,以后可能要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了!

回到家,姐姐已经在堂屋等小白呢,母亲也在旁边。一看见小白,就盯着小白,目不转睛,又不吭声,把个小白整得浑身不自在。“你们这是咋了”小白心虚的问道。“你怎么会三字经呢?你从小没读过书啊?”母亲紧紧盯着小白,姐姐也是,神色中满是疑惑。糟了,这下穿帮了,怎么办呢?有了,小白灵光一闪,想出一绝妙回答“因为白老头经常摇头晃脑的在他家里背书,我经过他家多了,听他背得多了,也就会背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母亲和姐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晚上老白回家了,听闻这事,也是惊奇。但是听完小白的解释后,老白也就释然了。心里还一个劲的得瑟:自己的儿子聪明啊,听几遍就把三字经背下来了,神童啊!晚上吃完饭,小白在门外看雪景,静静的矗立着,思考着一些莫名的事情。白雪燕不知啥时候也站在弟弟身边了,静悄悄的,不知在想什么心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情不自禁的,小白把**的沁园春给诵出来了,只觉得此情此景,用这首诗形容雪景是再恰当不过了。小白发泄完,这才回过神来,才发现姐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自己身边了,而且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小白吱吱呜呜,不知如何开口。这回总不能又说是偷听到白老头背的书吧。“小白,你很有天分,你不如去镇上念私塾去吧?你有大志向,窝在山村里,实在委屈你了,你看是不?”小白沉默了,这个问题他考虑过很多遍了。他身子偏弱,上战场去属于羊,铁定被那群狼给生吞活剥了;可是考科举,谈何容易?唐王朝已经行将就木,大厦将倾。黄巢起义就在明年,天下就要大乱了。山南东道也将被起义军攻占,以后的日子里就是疯狂的杀戮了。看着美丽的姐姐,以后如何在战火中幸免;思索着,年幼的妹妹如何在战乱饥荒中成长;苦恼着年迈憨厚的父母如何才能不被战争拖入泥潭。老天啊,我为什么什么都干不了?我只是一遍地都是的草根吗?不,我不认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小白恨恨的想着,不知不觉中,拳头握得紧紧的,根根青筋都暴露在手背上。我要去读书,认识书生,然后凭借自己几千年的知识和学问,获得名声,最后参加科考。只要我有名声了,大儒自然容易接近,以后科考就要容易的多了。而且成为名望之士了,山南东道的节度使自然会拉拢我,我就可以傍上这颗大树,安枕无忧了。这年头,朝廷已经快不行了;指望皇帝圣明还不如手上有兵,身家性命就有保证了。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什么伦理纲常统统见鬼去吧,枪杆子里出政权。有兵有权你就是大爷,否则就是鱼肉,任人宰割!

第二天天一亮,小白就洗漱完毕,匆匆赶往白千叶家。白千叶家大门打开,老头子正坐在堂屋里,烧着文香,对着孔圣人的图画虔诚的跪拜。小白自觉地走进屋子,恭敬的喊了声先生。“你来了,跪下,向圣人拜师!”老先生神色肃穆的命令道。小白依命跪下。许久才听到先生悠悠说道:“起来吧,从现在起我收你为学生。我本姓李,因躲避战乱从长安移居此处。本想全家人在山南道好好度日,未曾想到那该死的蔡州叛军居然丧心病狂,将我妻儿以及一起逃难的百姓全部斩杀,更是将他们的尸体烹食以充军粮。我当时去河边寻水去了,等我降水带回来的时候,他们居然已经被肢解,在火上烤着了。我清楚的看到我妻子水绿的裙子还堆在那里,人却已被吃掉;我九岁的儿子的虎头鞋还静静的放在鞋堆里,只是也已经被烹食了。我心已死,只想上去和他们拼命。但是我知道,我去了也不过是成他们肚里的食物罢了。于是我摸了把眼泪,一个人恨恨的来到了白家村。这些年我除了教书就是想着报仇,很少和村里人走动,所以大伙都说我是个怪人。我见你小子是个可造之才,所以想倾尽心力培养你。希望你日后能成大器,进入朝堂,出官为宰,将秦宗权这个恶魔铲除。我就算九泉之下也会欣慰不已!”小白的眼中已经怒火熊熊了,虽然早听说秦宗权士兵吃人,但是一直以为是讹传,没想到居然是真的。秦宗权的蔡州和山南东道的郢州相隔没多远。一想到这么一个吃人恶魔就在身边,小白的心就直哆嗦。当然小白对秦宗权的仇恨也是更甚了。“先生放心,有生之年我一定取秦宗权性命,杀他以告慰被他毒害的无辜百姓。我一定好好读书,争取早日高中,取得功名,弹劾秦魔,或是领兵征伐他,斩杀这一禽兽。”“为师相信你!现在开始教你孝经!”老先生把尘封多年的心事说出来了,人似乎轻松多了。而且自己时日无多,却能有这么个学生继承自己的衣钵,而且替自己报仇,他也算心满意足了!只不过淡淡的微笑后面,是白千叶刻骨铭心的苦楚与愤恨~~

先生开始摇头晃脑的讲解起孝经来,只听他一字一顿,清晰的读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小白,你给我讲解下什么意思?”先生看着小白,满怀期待。“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小白慢慢的将讲解道来,不急不躁。在现代社会,小白的文言文学得挺好的。这是孝经开篇第一章,读起来比较容易懂,翻译起来更容易了。老先生听完后,哈哈大笑:“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唐末草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唐末草根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小白拜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