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择主当为玄德公

第三章 择主当为玄德公

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秋,襄阳景色依然迷人,蔚蓝色的天空,一尘不染,晶莹透明。Www.朵朵霞云映照在清澈的汉水上,微风拂过,鱼鳞般荡漾的微波层层叠起,碧绿的滔滔江水在夕阳下色彩迷人,分外绚丽。

刘表虽不是乱世明主,却称得上治世能臣,守成之士。

自他入主荆州以来,对于属地的管理励精图治,有条不紊,贡献良多,把荆州治理得有声有色,成为了战乱不断的东汉末年的最后一片乐土。这里平和,安宁,富庶,没有连年不断的兵燹,没有残酷惨烈的攻伐,没有断壁残垣的墟邑,没有尸横遍野的惨状。

但是随着建安二年的到来,这一切渐渐发生了变化。

此时的孙策已经击败扬州牧刘繇,收服猛将太史慈,平定了大半江东。建安二年夏,曹操派遣议郎王浦携带皇帝诏书给孙策,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为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而后又加封为明汉将军,正式承认了他的政治地位。

随后不久,孙策又迅速剿灭了企图谋害他的海西军阀陈瑀,俘获将士四千多人,一时间名声大噪,加上他勇猛善战,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渐渐有了“小霸王”的美称。

孙策的崛起,让荆州士民大为忧心。昔日孙坚跨江攻打荆州,中计身死,而今其子雄踞江东,兵威强盛,锋芒毕露,常有为父报仇的野望,荆州民众眼见和平安定的生活即将远去,战火就要烧到这一片乐土,又怎么能不忧虑?一时间荆州境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襄阳城西二十里处,隆中。

片片的耕田杂乱排列着,金澄澄的稻穗密密麻麻,农夫们在田中忙碌着,收割粮食,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耕田区的不远处,一座草堂中,刚刚游学归来的诸葛亮眉头微拧,正坐在石桌旁沉思。

诸葛羽以为他是出外游学期间,为流言所惑,忧思百姓之苦,便放下书本,道:“二兄何必多愁,孙策虽然雄踞江东。但袁术多有背信弃义之举,两者已然反目。兼之北有庐江太守刘勋;西有豫章太守华歆;南有山越蛮族,强敌环绕;况且江东世族根深蒂固,多有排外思想。”

“孙策根基不稳,强敌四起,无暇顾及,荆州一地尚有数年安宁。”

诸葛亮摇摇头,点了点他的额头,轻声道:“三弟所说,我自是清楚。况且我如今尚为白身,无行事之力,军国之事我岂会去多加忧虑?”

诸葛羽疑惑道:“那二兄自游学归来便愁眉不展,因何如此?”

诸葛亮眼神投到东方,喃喃道:“孙伯符所行明君之事,将士归心,平定江东之日不远。大兄胸有博学,满腹才华,有济世之心,又身在曲阿,只怕会出仕江东。如此一来,他日兄弟相见何其难也……”

诸葛羽心中一晒,他对诸葛瑾的了解并不多,诸葛瑾携母远赴曲阿的时候,这具身体不过三四岁,甚至他还未穿越,自然谈不上太多的感情。

但诸葛亮却不同,诸葛瑾大出他足足七岁,幼年时对他的生活和学业启蒙多有益助,感情十分亲厚。

诸葛亮一提,那个后来被嘲笑面长似驴的身影顿时浮到心头,一股淡淡的亲情在心中游离。

诸葛瑾确是好兄长,身在江东独自奉养继母,多有来信和资帛,关心两个弟弟的生活和学业,特别是他这个鲜少间面的幼弟,诸葛羽想起来,心中不禁大感惭愧。

诸葛瑾在孙权手下颇受重用,仕途平路青云,终得善终,诸葛羽心中知晓,倒也不会过于忧心。

只是从诸葛亮的话中,他心中像是早就打消了出仕江东集团的想法,却不知道是不是决定了投靠刘备为主。

诸葛羽对于刘备这位名义上的大汉皇叔是很有好感的,他前世做着穿越梦的时候,君主人选便是内定的刘备。刘备被三国演义渲染成一个只会哭的无谋君主形象,对于熟悉三国历史的诸葛羽来说,自是不会苟同。

做出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感念刘备的人格魅力,而是出于诸葛羽对上层社会恐怖的政治斗争的惧怕。

他虽然拥有后世知识,而且数年的勤学苦读,自付出谋划策、领兵出征的能力即便不及司马懿、周瑜这些顶尖统帅,最起码也能进入二流行列。

但他毕竟只是普通人出身,尔虞我诈,残酷激烈的政治倾轧却并非他能力所及的。荀彧、孔融、崔琰这些倒在曹魏政权下的人物;孙吴世家门阀的存在,后期的太子党争,足以让他对曹魏和孙吴政权望而却步。相反的,蜀汉政权虽然在入川后,早期追随刘备的元老阶级和益州当地豪强偶有小摩擦,但是在刘备的个人魅力和诸葛亮的有效措施下,总体来说,还是风平浪静,政治是较为清明的;而且刘备对于麾下谋臣将帅多有信任和维护,并不像曹操和孙权那般猜疑心严重,蜀汉政权的诸多元老臣子皆得以善终。

另一方面来讲,蜀汉政权的最终落败在诸葛羽看来既是必然又非必然。

倘若诸葛亮能早点加入刘备集团,帮助刘备夺取荆州为基业,创造出一个政局稳定,安定富裕的根基地,三国的历史只怕将会重演。

只是诸葛亮选择在刘备穷途末路之时出仕,是有其必然的因素在内的。诸葛亮的志向远大,想要实现这种个人抱负,自然要尽快掌握到足够的权利。

只是对他而言,想在半路加入的情况下,尽快获取刘备集团的军政大权,也只能选择一个明知不恰当的时机出仕,以致荆州一地演变成三方共有。等到后来占有荆州全境的时候,经营时日过短,治下不稳,为时晚矣!

诸葛羽知道,自己的出现足够让情况发生变化,有了自己的辅助,诸葛亮又何必等到二十八岁才出仕?

和诸葛瑾不同,对于诸葛亮诸这个二兄,诸葛羽是非常亲近敬爱的,忙安慰道:“二兄勿忧,大兄为人稳重,机敏干练,况且听闻孙策知人善任,曾说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话,大兄即便是出仕江东,也定当能够出人头地,享有荣华。”

看着幼弟用稚嫩的声音出言安慰,纵然是没有安慰到自己心中的想法,但诸葛亮还是开怀畅笑,摸着诸葛羽的脑袋,道:“三弟悄然间已然长大,如同小大人了。我只是一时所感,三弟不必担心。”

诸葛羽默默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件事,道:“二兄,二姐前日里来探望弟弟,曾言及一事,需要告知二兄得知。”

“何事?”

诸葛羽转转眼眸,顿时暗中窃笑,脸上一本正经,道:“说是庞叔父有个侄儿,也就是二姐夫的堂弟,名统,听闻二兄才学兼备,甚不服气,扬言要与二兄见面,切磋较量一番。”

诸葛羽口中的庞叔父自然是二姐的公公,荆襄名士庞德公。

诸葛亮熟知诸葛羽的性子,又见他一副忍着笑意的模样,心下自然不信,轻斥道:“尽是胡说,庞叔父乃是荆襄名士,家学渊博,他的侄儿自当才学广博,温文有礼,岂会口出无礼之言。定然是你唯恐天下不乱,添油加醋一番。”

才学广博,诸葛羽自然相信,但是说到温文有礼,他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

敢把江东名门的陆绩,顾邵比作马和牛的人;敢在当县令的时候不理政务,终日醉酒,以致被免官的人;敢和刘备据理力争,最后又说是‘君臣俱失’的人,庞小鸟显然无论如何也当不起温文有礼这四个字。

不过他的话里也的确是添油加醋一番,看到诸葛亮似有怪罪之意,慌忙止笑,讨饶道:“二兄勿恼,二姐所言是,庞叔父见侄儿庞统游学归来,有意让他和二兄相见,是以让二姐传话,让二兄近日里能去庞叔父家中一趟。”

诸葛亮见他满脸讨饶之色,敲了下他的脑袋,轻笑道:“日后再敢胡言,我必当执行家法。”随即又露出思索之色,道:“庞统之名,我早有耳闻。庞叔父曾有言及,‘荆襄俊才,只有我侄儿可以与你比肩’,想来此人当有大才,见上一面确是幸事。”

“三弟,明日你便与我前去拜访庞叔父。”

诸葛亮是从庞德公口中得知庞统之名,诸葛羽不禁讶异了一下,随即又释然,史载庞统是弱冠之年才和司马徽见面。想来是庞小鸟还未满二十,司马徽还未曾给他“南州士之冠冕”的评价,才名不显之故。

一想到明日就能和后世大名鼎鼎的“凤雏”庞小鸟见面,诸葛羽心中也是微微激动起来。因为他外表年龄才十二岁,虽然有天资聪慧的名号,但却不为人看重,毕竟少年聪慧之人遍地,因此他想要提前结交一些现在还默默无名,后来的著名人士,比如黄忠、魏延这些人也是为时尚早,至少现在是毫无办法。

世上能人异士何其之多!诸葛羽前世本已苦学二十余年,对兵法政事多有涉猎;而且自神智恢复清明以来,数年来也潜心学习,尚且自感不及年仅十七的诸葛亮,所以他对何诸葛亮齐名的庞小鸟更是大有期待。

只是庞小鸟早年便出外游学,难得一见。今日能够有机会见证“卧龙”和“凤雏”的历史性的第一次会面,对于他来说自然意义非凡,因此他心里不禁期待着明天能够快快到来。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之谋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国之谋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择主当为玄德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