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国家档案(1)

序章 国家档案(1)

阿拉布是地中海上的一个岛国,以其美不胜收的风景被誉为“地中海上的珍珠”。该国总面积21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为530万。官方用语为英语。

其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在全世界可谓独树一帜。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

纵观全岛,阿尔山脉(由阿尔皮山,阿尔斯山,阿尔诺山组成)像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一个盘子上。它的北面是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无以计数的椰子树和怡人的沙滩点缀在巨龙的身边。南面是茂密的森林。著名的天恩平原位于阿尔皮山之下。阿尔斯山则发源了阿拉布第三大河——恒河。有“龙头”之称的阿尔诺山则有一处废弃千年的古战场——千坟岗,等待英雄儿女一睹风采。

在岛国的中心位置热旺省的西北面屹立着一座终年披覆着冰雪的晶莹光华的山峰——天峰。天峰(2806米)是隆贝吕山最高峰也是阿拉布最高海拔。隆贝吕山为阿拉布提供了母亲河——圣河。圣河全长100公里浩浩荡荡奔入地中海。这条大河的出现为阿拉布第二大平原天赐平原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岛上的东南部是大片大片稠密的热带雨林。沼泽、食人鱼、巨蟒、鳄鱼……构成了雨林的狂欢曲。即使是职业探险家要穿过其中最密集的地区也将做好比穿越撒哈拉沙漠更艰难的准备。

热带雨林以东是广袤难以捉摸的扎卡米利山脉(由扎卡山,扎米山,扎利山组成)。它像一头冬眠的公熊挡住了来自东边的寒流。树木葱茏的扎卡山迸发出全岛第一大河——扎卡江(300公里)。

1946年,启蒙之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布被纳粹德国占领。迷人的岛国风情并没有使隆美尔元帅对她怜香惜玉。从一个天才军事家的眼光出发阿拉布不再是一颗“珍珠”,而是棋盘上一个占据重要战略位置的棋子。同时她也是支点,元帅的谋略是杠杆。在杠杆的这一端是第三帝国的军队,另一端是非洲战场。德意志要用她撬起整个非洲的胜利。

正如哲学家所说的那样“事物的发展总是带有两面性”。把这句理论运用到阿拉布就是,战争为国家带来灾难,也为国家带来了新的契机。

当盟军登陆解放了岛国的时候,在这块土地上根深蒂固一千多年之久的君主制度也随之瓦解。末代皇帝被人民赶出皇宫。这个自称拥有纯正古罗马血统的君主在余年能够行使的权利仅仅和一个普通公民没有两样。

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奠定现代化国家基础的思想,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两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反复传播。世世代代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正在经受一场启蒙运动。

觉醒——后来的历史学家喜欢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当时人们的思想变化。

与此同时战争带来的创伤使阿拉布和分布在欧洲大陆上的众多国度一样,在轴心国铁蹄的践踏之下只剩下一片废墟。城市里的所有基础设施几乎被炮火完全摧毁。

最早深入阿拉布进行实地采访的匈牙利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感慨地说:“你甚至在偌大的城市里根本找不到一座看上去完好无损的房子。我所看到的是四处无家可归的人们在黑夜里升起篝火,然后围坐在一起开始向上帝默默祷告。此刻我仿佛再次听到了,从柏林起飞的轰炸机发出的轰隆隆的,令人恐惧的声音。尽管战争早已结束。”

后来卡帕把这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制作成了一本影集——《失焦》。这部完全使用写实手法拍摄的影集获得国际舆论一致好评(1954年,卡帕自愿来到越南战场,不幸误踩地雷身亡,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同年,阿拉布人民为纪念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家,在首都加西的胜利广场为他塑起了一座铜像)。

实际上在阿拉布广大农村地区情况还要糟得多。农民没有高效的生产工具加上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政府也不能及时发放救命的应急粮(因为必须首先保障城市的稳定,否则暴乱随时可能发生)。于是饥饿很快升级成为战争结束后又一次新的战争。但是新的生命还在陆陆续续来到这个崭新的世界上。幸运的生命或许能够凭着母乳捱过夏天,挺过秋天,但冬天必死无疑。因为政府没有能力发放御寒的棉衣。据联合国统计战后阿拉布婴儿存活率不足10%。

因此国家能否从逆境之中走出,完全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提供大量的物质援助。然而天上从不会掉馅饼。每一笔通过联合国拨给的无偿贷款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1947年,角逐之年。

战后的阿拉布政治版图由三股势力划分。

掌握参议院最多议员席位的是光复党。它的前身是在山区不懈努力开展反法西斯战斗的光复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是弗南,克雷格,费迪南德,道奇森。

在几次纳粹大规模的围剿活动中,光复游击队凭借顽强的战斗力从众多反法西斯游击队中脱颖而出,并且成为阿拉布反法西斯战场上的旗帜。这支积累了宝贵革命经验的队伍,在纳粹德国的坦克和装甲车之间游刃有余地战斗到黎明到来的那一刻。毋庸置疑正是光复游击队在那段烽火岁月的不断努力,点燃了整个阿拉布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1945年5月1日,游击队领袖人物弗南宣布建立光复党。仅仅13天之后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后光复党在党主席弗南,副主席克雷格的带领下,依靠在战时取得的声誉迅速赢得了民心,成功登上政治舞台。

光复党是亲美派政党。这和弗南主席的个人世界观不无关系。

1943年9月12日,美军和德军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附近展开了一场胜负难分的战斗。但是盟军从意大利南端到北部的推进中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

同年10月3日,巴多利奥政府在西西里与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一名特使会谈,并表示无条件投降。随后意大利舰队的许多船长投降盟国。其中一批船长驾驶着装有美军的船支驶向了阿拉布。率先和这批美军的先头部队取得联系的,正是弗南和他们的游击战士。

至此弗南和美国结下来了不解之缘。这位爱国主义者追随在星条旗下,憧憬着在阿拉布实行“三权分立”,然而终其一生这位充满激情的政治家都没有亲眼看到,美式民主为这个命途多舛的国家带来多大改变。

当弗南和美国人打上交道的时候,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的英国和加那大联军正从西西里横渡墨西拿海峡。其中的一批英军在阿拉布东侧的科西市成功登陆。这为日后国家党在英国的支持下成为执政党密不可分。

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维尔福是亲英派政治家。这一事实在他选举获胜之前就已经注定。这位同样充满活力的领导人曾和弗南在山区联手反击德军的扫荡。

大联盟游击队是国家党的前身。这个游击队同样为阿拉布的解放事业做出不朽贡献。曾担任第一任国防部部长,现已贵为亲王的朗德元帅回忆说:“那段烽火岁月是难以忘怀的。因我和维尔福共同战斗,因我和大联盟共同战斗,因我和广大人民共同战斗。”

尽管国家党不是阿拉布最大的政党,但是因为掌握着重议院绝大多数议席,而且取得了英国支持。因此蓄积了和光复党分庭抗礼的资本,并且借此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最终赢得选举。

活跃在政坛上的第三股不可忽略的力量是费尔迪领导的人民党。尽管这个党派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被其余两党剪除了国会,但是在战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下,这个党派依旧享有很大的威望。

党主席费尔迪被称为丛林之狐,是因为擅长利用群山茂密的树林作为掩护和德军周旋。德军进入阿拉布的第二年,这位看上去相当瘦弱的年轻人和好朋友阿尔杰、卡斯隆偷了三把德军Kar98k步枪逃进深山干起了革命。阿尔杰后来被德国人称为“丛林小子”,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令其头痛不已。身材高大的卡斯隆则在阿拉布解放之后销声匿迹。

在政治上费尔迪也是一只老狐狸。这个意志力超乎常人、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老练从容地斡旋在阿拉布的政坛上和亲美、亲英的两大党派争锋相对。孤军奋战的他成就了传奇的一生,而一生的传奇也为现实中的悲剧埋下伏笔。悲剧往往又成为一个为超越现实接近理想而奋斗的人物的必要升华。

实际上早在1945年2月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中,三巨头已经秘密分割出战后欧洲新的政治势力范围。根据这个政治势力划分,阿拉布属于英美的利益。尽管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岛屿,但是在意识形态的选择方面,资本主义决不允许**的浪潮蔓延到风平浪静的地中海。

因此阿拉布未来的命运注定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并非一个费尔迪能够改变的。但是这位虔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依旧凭借着个人魅力带领人民党为劳苦大众四处演讲,奔走呼喊。

1948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正在多约市中心发表演讲的费尔迪遇刺身亡。这位**者在被子弹穿过心脏的一瞬间,眼望苍天,含恨而去。当年的丛林之狐没有倒在敌人的枪炮下,却死在自己人手上。这难道不是因为无谓的意识形态之争所造成的悲剧吗?

第二年春天隆贝吕山上的冰雪还未来得及溶化,人民党自行宣告解散。随后副主席阿尔杰流亡到了古巴,和卡斯佩罗、切.格瓦拉成为挚友。80年代孤身前往美国纽约创立“人民出版社”,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出版商人。1995年5月2日逝世于旧金山,享年73岁。终其一生向全世界宣传**,为消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的意识形态隔膜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光荣革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光荣革命
上一章下一章

序章 国家档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