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初出茅庐

第四章初出茅庐

在与刘备约定好三日后举家迁徙到小沛后,刘备与梁启依依惜别,张飞和关羽对于梁启显然不够重视,不过看到自己的大哥和梁启欢愉的表情,也十分开心,刘备许诺,三天后刘备将亲自前来这里接梁启的全家到小沛居住,梁启坚持不允,但刘备执意要来,梁启也只能无奈地答应了。当晚,梁启躺在自己的床上,回想着自己与同学室友因为玩三国志游戏而争论着三国的人物优劣的时候,自己力持刘备,最终引了一场大讨论,自己与他们展开了一场舌枪唇剑的争论,最终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忽然现已经半夜三点多了,急忙上床睡觉,梁启随手拿起身边三国演义翻开盖在了脸上,眼光随意扫了眼章节目录正是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当他一觉醒来,现在自己变成了刚出生的婴儿,于是他张口问了句,这是哪啊,差点没把接生婆给吓死,失手就把刚出生的梁启甩飞了出去,幸亏接生婆旁边的妇女反应快,才把梁启接住,从这以后,直到满1岁,梁启才敢正式开口说话,汉朝的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艰苦,从小就营养不良,所以梁启实在是瘦弱的很,三岁时,一位老道登门拜访,留给了梁启一部书《黄帝四经》,书分四册,让梁启学习,让梁启十分奇怪,于是就翻看起来,前世梁启是在师范院校学历史的,有道是史地不分家,梁启的地理知识也十分强悍,毕竟有着领先这个时期近2ooo年的历史知识,所以这部书梁启主要研习了军略方面,其他三个方面均无师自通,此时的军略还是比较简单,没有后世那么复杂,兵种就是骑弓步三种,水军无非是水上的弓步兵。步兵分为长枪兵和刀盾兵,攻城器械被安排在步兵中使用,弓兵包括弓箭手和弩手,骑兵分为轻骑兵、弓骑兵和重骑兵,所有的战术就是围绕着这8个主要兵种展开,所以在梁启的眼中十分简单,研习了半年后,就把这部神仙的著作仍在了一边,开始回忆后世的一些生活知识,使自己的日子过得舒适一些,于是桌子椅子,锅碗瓢盆镰刀斧头等等都被梁启制造了出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只好了自己母亲的咳嗽,其实就是肺炎,他在山上偶然现了一些自己认识的草药,如金银花、穿心莲等等,并收集莲子里的苦芯晒干后泡水喝,最终治好了自己这个世界母亲的咳嗽病症。此时中华的医药方面知识十分匮乏,虽然出了张仲景和华佗2位名医,但毕竟从医者还是被歧视的。中华历史传统中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正在形成,致使大量的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流失,也是后世官本位形成的根本原因。由于这个时期的物质还不是很丰富,所以梁启只能吃着咸菜和馒头长大了,当他5岁的时候,黄巾起义爆,生活更是每况愈下,还好这些黄巾军只是强抢些粮食,倒也不会伤害百姓,梁启算是保全了自己的小命,由于物质奇缺,梁启在1o岁的时候不得不开始研究如何使农业增产的办法,于是根据后世自己在爷爷家生活的日子开始按照后世的耕种和灌溉之法教导自己的父母如何种植小麦,误打误撞之下,当年他父母种植的小麦获得了大丰收,于是神童之名响彻了整个丰县,时间就在这样不断研究中过去了,梁启知道丰县距离小沛不远,也就不到百里的间隔,于是自然想到了刘备在救徐州后,成为了小沛的县丞,陶谦还上表朝廷希望其晋升豫州牧,自己好不容易重生了一回,怎么也得把一身所学卖与帝王家,对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梁启最看重刘备,当然希望能有机会报效之,在历史上刘备重情重义,仁德满天下,只是没有抓住展的机遇,如果有了自己的大力帮助,梁启可以想象得到,那会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段历史,几天前梁启偶然间回忆起火药的制作办法,于是梁启收集来硫磺、硝石和木炭,开始研究火药的最大威力配方,不巧,今天刘备上门,自然就有了两人的一番论对。梁启此时还不知道,刘备的这次到来完全是其那位神龙见不见尾的神仙师傅的帮忙促成的。

梁启知道虽然今天刘备表示出了自己的诚意,但最终要获得刘备兄弟还有其手下的认可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行,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就是火烧博望坡,看来自己也得做出点成绩才行,眼前只有一个事情可做,就是把太史子义留下,看来这三天有得自己忙了,第二天一大早,梁启辞别了父母,交代父母,如果自己三天后没有回来的话,让他们跟随刘备先去小沛,自己随即就会赶去与他们汇合,于是梁启在村中雇了辆马车,也就是梁启,要是别人,这辆马车的主人保证不会同意去6oo里外的北海,现在虽然黄巾被打败,但盗匪横行,还好刘备对这一带的盗匪收编了个七七八八,所以一路的行程十分顺利,经过2天1夜的行程,终于抵达了北海城外,太史子义在解北海之围时,名震整个青州,十分好打听他的住处,于是梁启顾不上休息,让马车直奔东莱黄县,又赶了半夜的路程,终于来到了东莱黄县,梁启随便找了家客栈,休息了一会儿,随即问清了太史慈家的住所,就乘着马车直奔而去。

梁启的运气还很不错,太史慈正在家中祀奉母亲,太史慈父亲早亡,全靠母亲把其抚养成人,对母亲言听计从,这也是梁启敢于来劝说太史慈的一个主要原因,想当年自己在学校中那也是有名的辩才,号称包星爷第二(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周星驰形象),要不也不会凭一人之言与5为室友激辩到了半夜。

梁启十分大方地敲了太史慈家的大门,高声说道:“刘皇叔座下谋士梁启辆为民前来拜访太史子义将军!”不一会儿,院门打开,一名身高1米8左右的俊美青年出现在了梁启的面前,看着瘦小的梁启,太史慈微蹙了下眉头,把对方让进了屋内,一名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好奇地打量着梁启,梁启知道这个孩子就是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由于梁启来的匆忙也没有准备什么礼物,不过梁启灵机一动,于是拉住这个小孩子的手,用一枚铜钱,给他表演了一个后世的小魔术,魔术全凭手快,梁启的拙劣的魔术手法自然逃不出以神射出名的太史慈的眼睛,不过倒是让太史亨觉得十分有意思,很快与梁启嬉闹成了一片。太史慈没有想到对方看上去也就是个大孩子,居然会如此哄自己的孩子开心,心中也不由得亲近了许多。

当梁启把魔术的要诀告诉了太史亨后,太史亨得意地去找自己的母亲和奶奶表演新学的魔术去了,太史慈这才请梁启跪坐在榻上,开始询问对方的来意,梁启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阐明了自己的来意。太史慈顿时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刘繇已经拜访过太史慈一次,因其避祸辽东,没有相见,但对其母十分优厚,太史慈难抗母命,已经开始谋划准备明年出海到曲阿与刘繇相见,投奔其帐下供其驱策,此时梁启代表刘备的忽然到来使其十分为难,再与刘备的接触中,太史慈现对方仁德厚重,十分让其佩服,但当时并没有对自己出邀请,所以太史慈听了母亲的话后,才决定去投奔刘繇,梁启顺势说道:“在下听说,扬州刺史刘繇此人有些心胸狭窄,其麾下的张英、许子将等人均不能容人,在下恐将军此去不得重用,我主刘备仁德满布天下,求贤若渴,随暂居小沛,但心怀天下,如得将军之助,必将成就一片伟业!”

太史慈十分犹豫,自己虽与刘繇有同乡之谊,确实不太了解对方,但对母亲该如何交代呢,看到太史慈犹豫的神色,梁启知道对方已经动心,只是碍于对母亲的惟命是从,故而一时难以取舍,梁启继续说道:“当今群雄并起,诚为乱世之秋也,将军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图奈何乎?”

梁启心中暗暗腹诽:“老子就不信你不动心,这些话可是你临终的话语,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我倒要看看你的临终话语到底善不善?”

太史慈登时被这句话惊呆了,没想到藏在自己心中的话,被眼前这个看着不起眼的文弱书生说了出来,让太史子义顿生知己之感,他双拳一抱,对着梁启深施一礼后,沉声说道:“诚如先生所言,子义一直以先生所言为毕生梦想,今日先生所言皆是子义心中所想,先生可谓某之海内知己也!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能与先生共谋大事,是某此生一大幸事!”

梁启顿时心中乐开了花,历史学的好,三国读的熟就是好啊。两人双手紧握在了一起,但显然太史慈的手劲过大,把梁启握了个呲牙咧嘴,太史慈只好尴尬地笑了下,放开了梁启白嫩的双手。

就在这时,太史慈的母亲带着太史慈的夫人和儿子从外面走了进来,太史慈急忙上前给母亲请安,梁启也急忙上前见礼,老太太面色红润,精神十分健旺,她笑着打量了梁启一会儿,问道:“不知先生,今年几何,可成年否?”

“小子今年15,刚成年!”梁启急忙恭谨地答道。

“母亲刚才孩儿与为民顿生知己之感,孩儿想去投奔刘皇叔,上报效国家,下立不世之功!还望母亲福准!”太史慈也不废话,直接说明了梁启的来意。

“有志不在年高啊!为民你来劝说子义的话,某家刚才都在外面听到了!虽然刘繇刘刺史对某家十分照顾,但某家还是支持子义去刘皇叔那里效力!”太史慈的母亲感慨地说道。

“多谢夫人成全,在下还有一个请求,请夫人全家都搬去小沛居住,一是方便子义兄就近尽孝,二是子义兄也不必为了夫人挂心,可以专心为刘皇叔效力,共赴大事!”梁启趁机提出了又以要求,他可不想太史慈的母亲再被别人所利用。这个时期父母的影响力过于强悍了。

“这个不成问题,刘皇叔有你这样的青年俊才作为谋士,真是刘皇叔之福啊!”太史慈的母亲显然更关注梁启的情况。梁启急忙谦和地表示对方过誉了。

经过几天的收拾,太史慈一家人终于和梁启一同赶赴小沛,经过三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了小沛县城,这时已经是公元194年的1o月了,天气渐渐变冷,不过当梁启一行人抵达小沛县城外的时候,却现刘备率领众人早已在这里等候,这也让太史慈和梁启感到了刘备最真心的诚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志之谋图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国志之谋图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初出茅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