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洛玛先生

柏洛玛先生

柏洛玛先生

盖查尔柯亚脱尔,即羽蛇,是墨西哥古代印第安民族传说中的神。最早出现于特奥蒂华庚文化,到现在还保存着一座围绕石刻羽蛇形象的金字塔。

在墨西哥,柏洛玛先生参观了图拉遗迹。公元九世纪时图拉是纳瓦文化托尔德卡人的首都。人们崇拜盖查尔柯亚脱尔,为他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陪同柏洛玛先生参观的是一位墨西哥朋友,一名话语流利的前哥伦比亚文化专家,他为柏洛玛先生讲述了羽蛇美丽的神话。

晨星神庙是一座梯形金字塔,顶上有四支圆形的女像柱,代表晨星之神,各女神都背负一只蝴蝶,蝴蝶是星星的象征。女像柱外,还有四支雕刻的石柱,代表羽蛇。专家把每一条柱、每一块石头,通过图像,详细解释,陈述古文物的故事、意义、历史和道德教训。

一群学童,由老师带领,也到遗迹废墟来参观了。那些孩子们,看看他们的模样,显然是建造神庙人们的后代,穿着白色的校服,围着蓝领巾,仿佛一队童子军。他们走上阶梯,停留在石柱之间,老师于是给他们讲这些石柱的历史,属于什么文化、哪一个世纪,由什么石头雕成。最后则说: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义。于是一群孩子跟着老师下了阶梯,转到别处去。

柏洛玛先生继续在废墟中参观,他的朋友不停讲解,他们不时碰上学童和他们的老师,他的结论总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义。于是专家不能忍受了,他说:我们知道。于是,对着一座羽蛇咬着头骨的石壁雕刻,他说:这是生与死的延续,蛇是生命,颅骨是死亡;生命因为包含死亡所以才是生命,死亡因为没有生命不死才是死亡。学童们瞠目倾听。柏洛玛先生不禁思想:生死与延续,对古代托尔德卡人有什么意义?对这些孩子又表示了什么?例释根本是不可能的。从实的图像,到抽象的文字,一切并非语言所能轻易传达。

学童们离开了,老师的声音都在转角处传来,他说:那位先生的话并不对,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义。

柏洛玛先生在巴黎一间乳酪店里排队。他想买一种羊乳酪,装在小小透明容器里,浸在充满不同香料和调味品的油里面。顾客们排着队,经过一列柜台,上面陈列了最不寻常的特种乳酪,这间店的确是一家乳酪专门店,各式各样的乳酪都有。

三四名穿着粉红色围裙的年轻售货员在一边为顾客服务,看看他们要买什么,而顾客们就说出乳酪的名字,不过,许多时候,他们会指着物品,从店的这一边一直走到物品的面前。队伍最前的人离开了,后面的人便向前踏一步,于是,面前的乳酪退后了,面对的是另一类品种。每一次走前一步,顾客都看见一件新的乳酪,于是,他可能改变了原来想买的种类,改买另外一种,或者,要买许多种。甚至,最好就是把所有的乳酪都试一点,才决定买哪一种。

那么多的乳酪,柏洛玛先生觉得就像一个自修生翻开百科全书。他可以记下所有的名字,把它们的形状依次分门别类,比如肥皂形的、圆柱形的、拱顶形的、球形的;又可依它们的干、湿、软、硬来分;或者,看它们的成分:葡萄、辣椒、胡桃、芝麻、香草和霉菌。但这样并不就能使他真正认识乳酪,他还得去尝尝味道才行。

在每一块乳酪背后,是不同的牧场、不同的草原、不同的天空、不同的牛群、不同的酿制的秘密。柏洛玛觉得这店仿佛一座博物馆,就像罗浮宫,每一件展品背后,展示了人类注入或抽取的文明。此外,这店是一本字典,充满各国的文字,各种的名字、语言和方言,真是一次符号意义的大展。

柏洛玛先生从口袋中取出记事簿和钢笔来,开始写下一些名字,在名字的旁边还画下乳酪的模样,并且粗略记下一些特征:绿色菌,四厘米,灰色圆柱状等等。

喂喂,先生。年轻的售货员叫他了。柏洛玛先生还在做乳酪笔记,排在队伍后面的人对他的行为不停地摇头。仿佛他是大街上的精神病流浪汉。

巴塞罗那动物园里,有一头世界上唯一的白化体大猩猩,来自赤道带非洲。柏洛玛先生在人群中推进,抵达猩猩居住的建筑物。在挂着动物名牌的玻璃幕另一面,是一座山似的血肉之躯,披一身白色的皮毛,人们都称它为“雪花”。它靠着墙坐,在晒太阳。它的脸是粉红色的,布满皱纹,胸膛也是粉红色;身体那么硕大,猩猩仿佛忧伤的巨人。那脸不时朝向玻璃外面,缓缓地凝视游人,眼神带着忍耐与倦意。

猩猩住的地方围着高大的水泥墙,看来如一座监狱,却是笼屋的“花园”,泥地上有一株没有叶子的矮树,以及一道铁梯,就像运动室里的那种。空场的远处,站着另外一头猩猩,却是一头巨大的黑色雌猩猩,臂弯抱着小婴孩。小猩猩也是黑色的,显然,白色的皮毛并不能够遗传,所以,“雪花”仍是所有猩猩中唯一的一头白猩猩。

白色而静止,这头大猩猩使柏洛玛先生联想起古老的山峦,或者金字塔。事实上,这白化体动物仍然年轻,只不过,对比起来,雪白的皮毛与粉红的脸,尤其是眼睛四围的皱纹,才使它看起来似乎很老。猩猩其他的部分和人并不相像,鼻孔极大,手上长满毛,而且,双臂太长太硬直,还停留在爪肢的阶段,走起路来,常常把手垂在地面,就像四足的爬行动物。

如今,一双臂爪抓紧了一个橡胶轮胎,抱在胸前。在时间的空无中,“雪花”从不舍弃它怀抱的物体,这件物体,是它的玩具,还是护符?柏洛玛先生觉得他完全明白猩猩的意思,当一切都离弃了它,它就紧紧地抱着一个它必须拥有的物体。在它孤独的处境中,这是它唯一的依靠。离开动物园后,柏洛玛先生仍不断忆想起巨大的白猩猩。我们都紧握一个旧而空洞的轮胎,透过它,希望触及最终的意义,那是文字无法抵达的领域。

在东方国家旅行的时候,柏洛玛先生到市场去买了一双拖鞋。回到家里,他试试穿上它们,发现其中一只比另外一只宽阔,因此,不能好好地穿在脚上。他回忆起那位年老的商贩,蹲在地上,拿起一只拖鞋,让他穿在脚上试一试,然后,就在一大堆拖鞋中寻宝似的找出另一只来,这只拖鞋,柏洛玛先生没有试穿就带了回家。

当柏洛玛先生穿上一只不配对的拖鞋,古怪地步行的时候,他不禁要想:说不定,在东方国家里,另外一个人正穿着一只不成对的拖鞋。于是,他仿佛看见一个瘦削的影子,在沙漠中行走,一拐一拐地,脚上的一只拖鞋,每走一步就滑下来,甚至,一只拖鞋太紧了,把脚也囚禁得扭曲起来。或者,在这个时候,那个人也想起他,但愿跑到他的面前来,换过拖鞋。两个人之间的纽带,是如此坚实清晰。人类之间许多的连系还远远及不上哩。可是,这两人是永远也不会相遇的。

柏洛玛先生决定继续穿着这双配不成对的错体拖鞋,只要一穿上它们,他就可以联想起另一位并不相识的不幸同伴,想起他们之间如此罕见、奇异连系的存在,仿佛镜子,照着一拐一拐的脚步,从一个大洲反映到另一个大洲。

在市场上,老商贩那一大堆拖鞋会不断增加,新运来的拖鞋堆在卖剩的拖鞋上,既然有一双配错了,一堆鞋子里面,就必定有另外一双不成对的拖鞋了,除非,老商人把所有的拖鞋都卖掉。可是,在古老的国家,老商人把他的生意传给儿子,又再传给孙子,新鞋堆在旧鞋上,不成对的拖鞋,也许卖给了另外一个世纪的顾客,因此,柏洛玛先生脚上的拖鞋,不仅仅和另一个大洲的另一只遥远相连,可能还连了另一个世纪,一个从不相识的人。

于是,柏洛玛穿着拖鞋走着,和另一个世纪、另一个洲、另一个人的步伐对称,他觉得自己不再孤独,虽然一拐一拐地走路,反而感到安慰。

《柏洛玛先生》是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最新的小说,一九八三年出版,可惜,竟也是他最后的小说了。

小说一共分为三部分:柏洛玛的假日,柏洛玛在城中和沉默的柏洛玛。这三大部分又各自分为三节,比如柏洛玛的假日,就由在海滩上、在花园里、仰望天空三章节合成,至于这三章节,也再分成三个短篇,像《在花园里》,则写柏洛玛在花园里观察乌龟、倾听鸟鸣、沉思草地的界限。因此整本小说由二十七篇短篇合成,每篇各自独立,并无连贯的故事,人物也不多,通常只是柏洛玛一个人。

小说的结构严谨,作者把每篇编上号码,均分成三类,第一类主要是对看见的生物或自然事物仔细观察,深入描述,第二类是描述之外,沉思其中象征意义,第三类则联系到宇宙人生的层面。作者用这样的方法观看、描述、深思、引申、反省、联念,层层推进,每一小节的篇章和其他的小节互相锁扣,成为一个紧密聚结的整体。

卡尔维诺的这本小说,仍沿用散文体系来呈现,舍弃传统上的戏剧体系。故此,小说中没有鲜明流动的裙角,没有曲折的场景转变,没有交替的连珠对白。我国古典小说向有两大主流:章回体与笔记体,卡尔维诺后期的作品,都类似我国的笔记小说,而这,也正是如今不风行的文学类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上一章下一章

柏洛玛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