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捐

第93章 捐

“听说,朝中相公们担忧流民中带着疫病,不敢让人进城。圣人有意开太仓并万年县正仓救济流民。只是两仓存粮不多。”

太仓、正仓?

听了吴樊解释,他才知道所谓太仓与正仓,都是官府存放民间税收的仓库。

这会收税主要是地税。北方收黍,而江南收稻米。

两仓主要是要给官员或者其他需要给俸禄的人发粮的。

如今距离去年税收,已经过了半年,仓中存量确实可能不多。

“那朝廷可有安置流民举措?”

“那自然是有的。”吴樊说。“朝廷让流民聚在龙首渠。据说每日有施粥。”

杨皓觉得那措施恐怕不怎么到位:“城中富贵人家,就没设粥棚?”

“许是还没人牵头。”

是了,带头大哥很重要!

杨皓也不再说多。

晚上,他在客栈中却是久久不能入睡。

一闭眼,就能看到那些瘦骨嶙峋、面带菜色的流民。还有流民中那些目光呆滞的小孩。

或者,是他见过的悲惨场景太少,怜悯心又太过剩了些……

他决定最后做一件出格的事吧……日后,他就少出门,少管闲事。

决定了,他翻身起床,取出纸笔就开始写。

天亮后,何泉山来报:“郎君,已装车完毕。随时可返家。”

杨皓说:“你去让人都先吃饱。对了,你让君买来。”

席君买很快来了:“郎君,你找我有何吩咐?”

杨皓拿出一封信,说:“你带这信送去……”

他自己,则是去了四门学见杨明与杨昭,将家里带来的东西送了给他们:“家中一切安好。大兄与八弟在长安,家人都挂念……如今城外有流民,出城不安全,我给多留一些钱,也好应急。”

杨柏德给的钱,恐怕是不够用。

流民来了,长安城内的物价大概也是升了。

交代完了两位兄弟,他也就准备出城了。

出城前,席君买赶了回来,禀告说:“郎君,信送到了。只不过,是门房收下的。”

杨皓点头说:“送到便行。”他已经给了吴樊一封信。说是日后有人来取粮再拆开,可以作为凭证。

这,恐怕是他主动为这个大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

连日来,朝廷为了如何安置的城外越来越多的流民,而争论不休。

李世民登基,免了关中河东诸州县三年庸调,其余各地则是免一年。因而,虽收了租、税,但也是少了许多收入。

加之,去岁突厥进犯,李世民不得不送出大量财物。

如今朝廷财政紧缺,也导致各地救灾能力下降。

别说是各地,便是长安这帝国中枢,也是没有多少余财。

于是,有大臣建议引流民到关中诸县就食,以分散长安压力。

但马上有人反驳,各县粮食也不充裕,分散流民就食,“若有疫病,恐怕是下策”。

又有人提议,倡议让城中富户在城外施粥。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不是水灾。

如果是水灾,水退之后就能重新安排人种田。

而如今是旱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雨。

问钦天监,得到的回答是:“以往年天时。恐要等到明年八、九月才能有解旱情的雨水。”

如今才四月,到了八九月,今年也无法耕种了。除非不顾其生死,不然在遣返流民之前,必须是安排好救济。

想要有足够的救灾粮食,恐怕要等到秋收之后。

那可是还有几个月呢。

如果一直施粥,长安富户愿不愿意还是一回事。而且一旦长安开始施粥,也会引来更多的流民。

最要命的是,流民在关中逗留越久,在秋收之前,粮价就可能会一直居高不下。

又有人说这是天降警示——这是每次受灾的老生常谈——让皇帝去太庙祭天。

李世民听着心头火气,却不得不虚心接受。表示这是他德修不够,同意去太庙烧一篇祭文。

但真正的救灾策略就那么几句:“命各地不得驱赶流民,各州县当妥善安置。”

至于如何安置,谁也没说具体的措施。

魏征下衙后回到家中时,门房就说了:“阿郎,晨间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务必交于你。”

魏征一边走一边问:“何人送来的?”

“来人并没报名号,只说是其东家让送来。信中有安置流民及救灾之法。”

魏征猛地站住脚步,问:“信呢?”

“已经交于夫人。”

魏征一听,快步往后院走去。

他拿到信,当场就拆了。

信上的字,并不美。但也算整齐。

但重要的上面的内容。

他越看面上越是惊讶,看到中间,从不苟言笑的他,竟大笑出声:“好。果然好法子。”

说完,竟然有匆匆出门,直奔皇城去了。

经过一番禀报,他得李世民召见。

“魏卿说有救灾良法,不知是何良方?”李世民也是着急了。

他这才登基,就出了这样的大灾,外边传言已是越发不好了。

而且城中粮价,似乎也有了异动。如果不早些拿出办法处置好,城中粮价恐怕无法抑制。

不是他这个做皇帝的不想抑制粮价,但那些粮商与世家大族相互勾结。

如果他在朝中强硬镇压粮价,长安城中恐怕连高价粮也没得卖——粮商不运粮来了。

这会听说魏征有好办法,他马上就将人召进来了。

魏征双手呈上一封信,说:“臣下衙归家,得知有人送来安置流民与救灾之法。臣阅后,深感有理,还请陛下御览。”

“快呈上来!”

李世民拿到信,看到上面的字迹,心中一愣。这字迹他认得。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想其它,就被信中说的所吸引。

“……坊间盛传,魏公刚正不阿,庶民斗胆进言。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又得先人教诲:位卑不应忘国……

“……如今河北大旱,致百姓流离失所。庶民常听人说,我华夏礼仪之邦,乡邻之间,一人有难,八人来助……

“……如今河北一方有难,当天下八方慷慨相助……庶民于长安西市存粮五千余石,尚有一万一千石,数日内可至长安。庶民愿尽数捐出,朝廷尽可取用于赈济流民……

“……若施舍于流民,再多粮食也有尽日。何不使流民为关中各地开挖水利,修桥铺路,朝廷以粮酬之……

“……灾中,流民可得活命之粮,更有安身之所,不再流窜。灾后地方无需征调劳役,便可得水利、交通之便。此谓以工代赈,可一举两得……”

魏征等他看完信,说:“陛下,以工代赈,实为谋国之计,老成之言。臣以为,可行!”

李世民也认为可行,而且太可行了。

他让人马上召集大臣,在议政殿议事。

与此同时,杨皓的车队已经经过了鄠县城外。

而杨皓则带着席君买,来到了县衙。

周县令到任不足两月,但也知道杨皓这个两次受朝廷表彰的人物。

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需要给杨皓面子。

下人来报,他不耐说:“本县无暇见他!”

杨皓等了一刻多钟,才得知县令没时间见自己。

他再给了下人一把钱,说:“还请再通禀县尊,杨某有要事相商。”

下人拿了钱,就再去禀告。

周县令听了,火大说:“谁来要见我,不都说有要事?他乳臭未干,那来那么多要事。”

下人出来只对杨皓:“我家郎君没时间见你。”说完,就关了门。

席君买面上浮起怒气:“郎君,这县尊也未免太过拿大了?”

杨皓转身就走,淡然说:“他是官,我们是民。他拿大了就拿大了,难道还要看我们脸色行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盛世黑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盛世黑手
上一章下一章

第93章 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