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此书兼答部分书友

关于此书兼答部分书友

这本书本是老空拟订的提纲,至于初衷嘛,老空多少也提到,主要是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对西风吹拂中国历史的不满吧。

我们的国家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厚重得显得沉重。对历史我们是应该吸取教训和批判接受,但是这个批判有个前提,那就是尊重历史,不可以以自己的浅薄来衡量历史的深厚。虽然本人和老空对架空并不反对,但是带着洋奴色彩的批判和浅薄的奚落,我们是不能接受的。一个否定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什么民族,是一个弱者心态的民族,病夫民族。

无庸质疑,我们的历史有很多让人觉得病态的东西,但是诸君要知道那是古人在特定年代做出的自己判断。正确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经历无数错误到知道的,老子云:“知黑而知白,所以为知”认识永远在变化,今天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也许再过几十年就被人认为笑话。

实际上我写这本书,并不要来赚多少票,你给我我也不客气,呵呵。只是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已。当然娱乐的成分还是有一些的,不然成百家讲坛了。所以也是我不怎么勤快的原因,速成的东西总是很粗糙嘛。

在和老空的合作开始阶段,这本书有三套提纲,当时准备从三国的各自角度来写一套,但是我和老空合计了一下,写下来成长篇了,自己也没有这个精力。

老空后来自己独立担任,我也退了出去。

后来有一天他给我说他自己没办法写下去了,因为他不是一个神经够坚强,立场够坚定的人。我觉得可惜了,那么多人投票了,再怎的也该给人家一个交代不是。所以我重新把提纲改了一下,自己拿过来写。

关于人物性格,这些人物与《演义》差别很大,我根据的是正史,不敢说和历史真实一样,至少我的描写并不是没来由,当然自己想象的成分还是很重的,不然成历史教科书啦,呵呵。所以这么写书是比较累的,三国人物多达几百人,主要人物上百,一个个分析下来真是非常累。

在三国的九十三年里,《演义》早被人认为的“虎头蛇尾”,随着诸葛亮的死亡,描写都很简单和平实,实际上在诸葛亮去世后,三国统一的路上还发生了很多故事。所以这些才是我的重点,全当为其他三国书补遗用。

当然,因为是架空,不可避免的历史被搅乱了,所以你会发现赤壁之战不会发生,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变换了人物地点和时间。只不过无法改变的是先三分后一统的历史趋势。

因为不会有晋也没有南北朝,所以有的南北朝的历史会被提到本书中。

本来原来的提纲里有进军中亚的情节,但是我认真分析了一下,就当时的国力和中国文化惯有的文化心态,这样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不过重新开通丝绸之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当时波斯帝国刚复辟不久,它的重心又在西亚,而罗马衰落后它的行政中心也逐渐东移,这种接触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根据手里的资料,在卡拉卡拉即位的时候有中国的使者(实际上是月氏使者)到达罗马,所以可看出波斯开国的时候大陆政策还是比较宽和的。和西方的沟通是要写的,我们的祖先没有某些狭隘的人想象的那么封闭,汉代的儒家思想的权威还不是很足,所以那个时候人的思想桎梏不是很重。而且汉代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就来自汉书)的精神是比较足的,当然三国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些浮华的兆头。自汉后形式主义就开始在中国流毒一直到现在。

对于政权形式,我觉得恩格斯评价拿破仑的话是最好的注解:“尽管他成为了皇帝被不少人诟病,但是并没有降低他的功绩。”共和好还是帝制好,这个我觉得不可一概而论,要结合当时的人的认知还有当时的历史条件。当时的法兰西搞共和,结果面对那么多封建帝国的联合攻击,为了生存它就只好选择强人政治,选择一个能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皇帝而不是维护封建大领主和教士利益的皇帝。

秦始皇要搞共和,要立宪,那他只有两个结果,被自己的集团抛弃撵下来,另一个是他死后留给后代仍然是一个战火纷飞的邦联,等待下一个强人的出现,或者一直持续下去等着资本主义殖民者打进来一如印度那样。

维护大一统,中国只好选择强人政治,这是没办法的。不搞强人政治中国就得变成古希腊那样的邦联。

书里还涉及到许多古代风俗,大家也不必细究,只不过是一个历史痕迹而已,如果感兴趣你自己可以去查一下资料。

至于有一些比如职务啊,名字,都有“超前”的可能性。

谈到为什么三国里出去打人要找理由,这和当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就是东汉的国策“名教治国”,严格社会等级。这个也开了高门政治的先河。所以干什么事,都要先找个正当的理由。

三国时代秉承东汉风气是讲究以貌取人的,当然最后还是看实力。还产生不少行为艺术家,其放达的程度实际上是逃避心态的扭曲,并不是当时盛产疯子。

谈到高科技,实际上最“先进”也只能是到达唐末。因为唐朝的精神偶像和文化偶像是晋,唐诗也是在继承晋诗的基础上发展的,而晋又是继承汉魏。

感谢关注本书的读者,更感谢投票支持本书的读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飞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三国飞雄
上一章下一章

关于此书兼答部分书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