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庙堂风云

111,庙堂风云

“这小玄子……难道他疯了?”鲜于瑾瑜站在李玄的身旁,听了李玄痛骂儒生的一番话,早已惊得目瞪口呆“这不是犯傻吗?竟然在朝堂之上来这么一出,他不是疯了是什么?”

鲜于瑾瑜即使跟着李玄在指南道院共事了那么久,也不知道这小玄子心中竟然藏着这股对儒学的深深怨念,一时间,心里直打鼓,这可是真的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啊,唉,为啥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呢?

大殿里无人再说话,气氛显得异常地沉闷。众人都在等着圣上明裁。

岂料李隆基忽然开口道:“都没人再辩了?那好,今日廷辩就此结束,退朝!”

真是莫名其妙,就这样结束了?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敢相信,兴师动众的搞廷辩,却这样不了了之!

李隆基又道:“李爱卿,朕听说你弹得一手好琵琶,今日午后,就来长生殿里试试身手吧!”

言毕,随着几个小黄门转入了后殿。

“皇上要单独召见这小子!”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明白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这个剑南来的毛头小子,将要一步登天了,而朝中的格局,必然面临着新的变化。

李林甫一系的官员们,都把眼睛去看着这瘦小的老相爷,心里都在纳闷。李相爷威立朝堂十余载,怎么今天却明明白白地在向一个黄毛小子示弱了,难道他也有所顾忌?

其实,大唐的官员对道教玄学并无抵触,绝大部分的官员士子,都在经学诗文之外,以老庄道家,魏晋玄学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但是,李玄作为一个新进道举进士。居然在朝堂之上,公开谩骂儒学种种不堪。到时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只有一个人心里偷乐。这便是当朝兵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左仆射陈希烈。

没想到,这剑南李玄这么一闹,竟然给天宝朝政的新局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陈希烈暗想,要是抓不住这次机会,恐怕今后还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局面呢。

陈希烈向来标榜黄老之学,他本人也是个仙风道骨的样子。虽然他并不是道教中人。但对于皇帝崇道之心,却是摸得很透地。他曾经注释《南华真经》和《文始真经》,这完全是仿效今上的御注《道德真经》,这使他在大唐地士林之中。也获得了极高地清誉。

多少年来,在李林甫的重压下,他一直以一个好好先生的面目出现在朝堂上。在自己没有实力的时候,他不能跟李林甫争权。李林甫是出了名的口蜜腹剑之人。整起人来从不手软。经过十年的清选,这朝堂之上,真正敢反对李系的人,几乎都被清出了庙堂。

自天宝以来,李林甫一意提拨番将,将各镇的节度使人选,几乎重新洗了一次牌。这天下地兵权。便牢牢地被他掌握在手里,可以说。除了李隆基的卫戍部队,神策羽林二军之外,各地边将,几乎都是李林甫的人。像哥舒翰,皇甫惟明,高仙芝等悍将,大都唯李林甫马首是瞻。就连安禄山这等骄悍之人,也拜伏于李林甫的门下。

陈希烈从骨子里对胡人番将有着天生地警惕,这不是什么夷夏之防,而是五胡乱华的教训太过深刻,他总觉得有一天,这些边将们一旦坐大,终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他虽然名义上是兵部尚书,却没有实权,只要李林甫一天不倒,就轮不他来发号施令。而藩镇诸将,也没有把他这个好好相公放在眼里,这让他既感到愤怒,又有几分有心无力。

李林甫一天不倒,自己就一天不得上位。

大唐的朝政,眼下是李林甫这个强人一手把持。再加上从魏晋以来,一直成为朝廷支撑力量地世家势力,比如崔卢张等数百年延绵下来的世家弟子,眼下都在朝中盘踞,这些人虽然并非李党,但轻易之间,也不敢跟李林甫叫板。而且,更可恨的是,这些世家弟子,从来没有把崇尚道学的陈希烈放在眼里。世家所传的,是经学,而且还是儒学的正统经学。

杨国忠在剑南派实力人章仇兼琼,鲜于仲通支持下,走起裙带路线,短时间便积聚了不小的势力,成为朝中新地一股政治势力,偏生他们把持地,是天朝的经济大权。章仇虽未入阁,但一直在户部尚书地任上干了好几年,而杨国忠也是从户部度支郎开始,接管了府藏及户部的财权。

陈希烈清楚地看到,李党,世家,杨党,这三股势力一直在挤压着自己。他到现在才真正的后悔,自己从未在朝中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眼下,突然来了个道举状元,而且这一百名新进的道举进士,眼看着便由李玄领头,一阵乱箭,射向了李党和世家势力,虽然知道李玄的指南道院,跟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关系密切,但无论如何,自己再不出手,便真的要错失良机了。

陈希烈觉得,自己该搏一搏了。

朝党散罢,陈希烈便凑近李林甫道:“李相,你看今日中书是不是要聚一下,现在有两件事要敢紧议一下,再不议,恐怕圣上要怪罪下来呢!”

李林甫入秋以来,一直称病在家,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今天的早朝,已经让他筋疲力尽,见陈希烈提出要开内阁会议,心里有些不悦,但嘴上也不便回绝,只好点了点头。

陈希烈待李林甫坐下,便开口道:“这第一件事嘛,是关于这一百名新科道举进士的任用。李相公,你看这剑南李玄,却是授以何官为好?”

他一开口便把一道难题抛给了李林甫。按理来说,新科进士当以吏部逐个考察,然后按各地实缺除授。但皇上对今科道举的重视,却让人不得不想到,或许圣上另有用人之道,做为内阁首辅,应该早早为皇上的发问做好准备,所以,陈希烈的这个问题,倒也并不显得突然兀。

李林甫翻起三角眼,不动声色地瞟了陈希烈一眼,心道,这陈老头何时变得如此热心了,这几年来,他都是哼哼哈哈,从来也未这般主动过,看来,这陈老头也嗅出了什么风向来了。

“不历州县,不得入台省。李玄是皇上看着的栋梁之材,眼下他如此年轻,应该外放到州县去历练一番,以备将来大用,陈相以为如何?”

“呵呵,李相所言甚是,不过,难道李相还没有看出,皇上似乎有将李玄留在身边的意思吧?”

“噢,你这么想?”李林甫不动声色地答道。就是瞎子也能看出来,今上对李玄的兴趣极大,否则也不可能容他在庙堂之上放言,而且还特地单独召见,虽说是弹琵琶,谁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个借口。“那李玄的任用,恐怕我们就让皇上圣裁了吧。至于其它的道举进士呢?你看如何安排?”陈希烈又道。

“依例而行便是,这点小事,陈相何必太过关心,交给吏部去办,不就得了。”李林甫感觉到陈希烈似乎有那么一点其它的意思,这次道举,陈老头可是主试官,而且这人平日里以道门弟子自居的,看来这次是想借机培植自己的门生呢,虽然已经看透,但却不轻易松口,自己立威多年,如何能向这好好先生示弱。

“我看这样不太好吧,李相若不过问,若是皇上有心大用,我等却如何对答是好?不如,由在下与吏部共商,拟个名单出来,再让李相过目如何?”陈希烈看着满脸病容的李林甫道。

“如此,陈相有劳了。老夫今日病体殃殃,我看先就议到这里吧。”

陈希烈心里一松,看来,他可以略施手脚,让这批新科进士,今后为自己作用了。

“还有一事,那就是李相所言的募兵令,如果皇上不准,却又如何?”陈希烈又道。

“这个,陈相难道还不置名吗?”

“不是我不署名,而是此事至关重大,若是边将私募兵丁,则此兵非我大唐之兵,而是胡人之兵矣!将来若有滋事反叛者,却有如何,在下实在是不敢署名共进啊陈希烈道。

李林甫心中一怔,望着陈希烈道:“胡人之兵?你……你什么意思?”

“这小玄子……难道他疯了?”鲜于瑾瑜站在李玄的身旁,听了李玄痛骂儒生的一番话,早已惊得目瞪口呆“这不是犯傻吗?竟然在朝堂之上来这么一出,他不是疯了是什么?”

鲜于瑾瑜即使跟着李玄在指南道院共事了那么久,也不知道这小玄子心中竟然藏着这股对儒学的深深怨念,一时间,心里直打鼓,这可是真的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啊,唉,为啥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呢?

大殿里无人再说话,气氛显得异常地沉闷。众人都在等着圣上明裁。

岂料李隆基忽然开口道:“都没人再辩了?那好,今日廷辩就此结束,退朝!”

真是莫名其妙,就这样结束了?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敢相信,兴师动众的搞廷辩,却这样不了了之!

李隆基又道:“李爱卿,朕听说你弹得一手好琵琶,今日午后,就来长生殿里试试身手吧!”

言毕,随着几个小黄门转入了后殿。

“皇上要单独召见这小子!”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明白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这个剑南来的毛头小子,将要一步登天了,而朝中的格局,必然面临着新的变化。

李林甫一系的官员们,都把眼睛去看着这瘦小的老相爷,心里都在纳闷。李相爷威立朝堂十余载,怎么今天却明明白白地在向一个黄毛小子示弱了,难道他也有所顾忌?

其实,大唐的官员对道教玄学并无抵触,绝大部分的官员士子,都在经学诗文之外,以老庄道家,魏晋玄学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但是,李玄作为一个新进道举进士。居然在朝堂之上,公开谩骂儒学种种不堪。到时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只有一个人心里偷乐。这便是当朝兵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左仆射陈希烈。

没想到,这剑南李玄这么一闹,竟然给天宝朝政的新局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陈希烈暗想,要是抓不住这次机会,恐怕今后还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局面呢。

陈希烈向来标榜黄老之学,他本人也是个仙风道骨的样子。虽然他并不是道教中人。但对于皇帝崇道之心,却是摸得很透地。他曾经注释《南华真经》和《文始真经》,这完全是仿效今上的御注《道德真经》,这使他在大唐地士林之中。也获得了极高地清誉。

多少年来,在李林甫的重压下,他一直以一个好好先生的面目出现在朝堂上。在自己没有实力的时候,他不能跟李林甫争权。李林甫是出了名的口蜜腹剑之人。整起人来从不手软。经过十年的清选,这朝堂之上,真正敢反对李系的人,几乎都被清出了庙堂。

自天宝以来,李林甫一意提拨番将,将各镇的节度使人选,几乎重新洗了一次牌。这天下地兵权。便牢牢地被他掌握在手里,可以说。除了李隆基的卫戍部队,神策羽林二军之外,各地边将,几乎都是李林甫的人。像哥舒翰,皇甫惟明,高仙芝等悍将,大都唯李林甫马首是瞻。就连安禄山这等骄悍之人,也拜伏于李林甫的门下。

陈希烈从骨子里对胡人番将有着天生地警惕,这不是什么夷夏之防,而是五胡乱华的教训太过深刻,他总觉得有一天,这些边将们一旦坐大,终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他虽然名义上是兵部尚书,却没有实权,只要李林甫一天不倒,就轮不他来发号施令。而藩镇诸将,也没有把他这个好好相公放在眼里,这让他既感到愤怒,又有几分有心无力。

李林甫一天不倒,自己就一天不得上位。

大唐的朝政,眼下是李林甫这个强人一手把持。再加上从魏晋以来,一直成为朝廷支撑力量地世家势力,比如崔卢张等数百年延绵下来的世家弟子,眼下都在朝中盘踞,这些人虽然并非李党,但轻易之间,也不敢跟李林甫叫板。而且,更可恨的是,这些世家弟子,从来没有把崇尚道学的陈希烈放在眼里。世家所传的,是经学,而且还是儒学的正统经学。

杨国忠在剑南派实力人章仇兼琼,鲜于仲通支持下,走起裙带路线,短时间便积聚了不小的势力,成为朝中新地一股政治势力,偏生他们把持地,是天朝的经济大权。章仇虽未入阁,但一直在户部尚书地任上干了好几年,而杨国忠也是从户部度支郎开始,接管了府藏及户部的财权。

陈希烈清楚地看到,李党,世家,杨党,这三股势力一直在挤压着自己。他到现在才真正的后悔,自己从未在朝中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眼下,突然来了个道举状元,而且这一百名新进的道举进士,眼看着便由李玄领头,一阵乱箭,射向了李党和世家势力,虽然知道李玄的指南道院,跟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关系密切,但无论如何,自己再不出手,便真的要错失良机了。

陈希烈觉得,自己该搏一搏了。

朝党散罢,陈希烈便凑近李林甫道:“李相,你看今日中书是不是要聚一下,现在有两件事要敢紧议一下,再不议,恐怕圣上要怪罪下来呢!”

李林甫入秋以来,一直称病在家,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今天的早朝,已经让他筋疲力尽,见陈希烈提出要开内阁会议,心里有些不悦,但嘴上也不便回绝,只好点了点头。

陈希烈待李林甫坐下,便开口道:“这第一件事嘛,是关于这一百名新科道举进士的任用。李相公,你看这剑南李玄,却是授以何官为好?”

他一开口便把一道难题抛给了李林甫。按理来说,新科进士当以吏部逐个考察,然后按各地实缺除授。但皇上对今科道举的重视,却让人不得不想到,或许圣上另有用人之道,做为内阁首辅,应该早早为皇上的发问做好准备,所以,陈希烈的这个问题,倒也并不显得突然兀。

李林甫翻起三角眼,不动声色地瞟了陈希烈一眼,心道,这陈老头何时变得如此热心了,这几年来,他都是哼哼哈哈,从来也未这般主动过,看来,这陈老头也嗅出了什么风向来了。

“不历州县,不得入台省。李玄是皇上看着的栋梁之材,眼下他如此年轻,应该外放到州县去历练一番,以备将来大用,陈相以为如何?”

“呵呵,李相所言甚是,不过,难道李相还没有看出,皇上似乎有将李玄留在身边的意思吧?”

“噢,你这么想?”李林甫不动声色地答道。就是瞎子也能看出来,今上对李玄的兴趣极大,否则也不可能容他在庙堂之上放言,而且还特地单独召见,虽说是弹琵琶,谁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个借口。“那李玄的任用,恐怕我们就让皇上圣裁了吧。至于其它的道举进士呢?你看如何安排?”陈希烈又道。

“依例而行便是,这点小事,陈相何必太过关心,交给吏部去办,不就得了。”李林甫感觉到陈希烈似乎有那么一点其它的意思,这次道举,陈老头可是主试官,而且这人平日里以道门弟子自居的,看来这次是想借机培植自己的门生呢,虽然已经看透,但却不轻易松口,自己立威多年,如何能向这好好先生示弱。

“我看这样不太好吧,李相若不过问,若是皇上有心大用,我等却如何对答是好?不如,由在下与吏部共商,拟个名单出来,再让李相过目如何?”陈希烈看着满脸病容的李林甫道。

“如此,陈相有劳了。老夫今日病体殃殃,我看先就议到这里吧。”

陈希烈心里一松,看来,他可以略施手脚,让这批新科进士,今后为自己作用了。

“还有一事,那就是李相所言的募兵令,如果皇上不准,却又如何?”陈希烈又道。

“这个,陈相难道还不置名吗?”

“不是我不署名,而是此事至关重大,若是边将私募兵丁,则此兵非我大唐之兵,而是胡人之兵矣!将来若有滋事反叛者,却有如何,在下实在是不敢署名共进啊陈希烈道。

李林甫心中一怔,望着陈希烈道:“胡人之兵?你……你什么意思?”

“这小玄子……难道他疯了?”鲜于瑾瑜站在李玄的身旁,听了李玄痛骂儒生的一番话,早已惊得目瞪口呆“这不是犯傻吗?竟然在朝堂之上来这么一出,他不是疯了是什么?”

鲜于瑾瑜即使跟着李玄在指南道院共事了那么久,也不知道这小玄子心中竟然藏着这股对儒学的深深怨念,一时间,心里直打鼓,这可是真的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啊,唉,为啥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呢?

大殿里无人再说话,气氛显得异常地沉闷。众人都在等着圣上明裁。

岂料李隆基忽然开口道:“都没人再辩了?那好,今日廷辩就此结束,退朝!”

真是莫名其妙,就这样结束了?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敢相信,兴师动众的搞廷辩,却这样不了了之!

李隆基又道:“李爱卿,朕听说你弹得一手好琵琶,今日午后,就来长生殿里试试身手吧!”

言毕,随着几个小黄门转入了后殿。

“皇上要单独召见这小子!”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明白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这个剑南来的毛头小子,将要一步登天了,而朝中的格局,必然面临着新的变化。

李林甫一系的官员们,都把眼睛去看着这瘦小的老相爷,心里都在纳闷。李相爷威立朝堂十余载,怎么今天却明明白白地在向一个黄毛小子示弱了,难道他也有所顾忌?

其实,大唐的官员对道教玄学并无抵触,绝大部分的官员士子,都在经学诗文之外,以老庄道家,魏晋玄学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但是,李玄作为一个新进道举进士。居然在朝堂之上,公开谩骂儒学种种不堪。到时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只有一个人心里偷乐。这便是当朝兵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左仆射陈希烈。

没想到,这剑南李玄这么一闹,竟然给天宝朝政的新局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陈希烈暗想,要是抓不住这次机会,恐怕今后还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局面呢。

陈希烈向来标榜黄老之学,他本人也是个仙风道骨的样子。虽然他并不是道教中人。但对于皇帝崇道之心,却是摸得很透地。他曾经注释《南华真经》和《文始真经》,这完全是仿效今上的御注《道德真经》,这使他在大唐地士林之中。也获得了极高地清誉。

多少年来,在李林甫的重压下,他一直以一个好好先生的面目出现在朝堂上。在自己没有实力的时候,他不能跟李林甫争权。李林甫是出了名的口蜜腹剑之人。整起人来从不手软。经过十年的清选,这朝堂之上,真正敢反对李系的人,几乎都被清出了庙堂。

自天宝以来,李林甫一意提拨番将,将各镇的节度使人选,几乎重新洗了一次牌。这天下地兵权。便牢牢地被他掌握在手里,可以说。除了李隆基的卫戍部队,神策羽林二军之外,各地边将,几乎都是李林甫的人。像哥舒翰,皇甫惟明,高仙芝等悍将,大都唯李林甫马首是瞻。就连安禄山这等骄悍之人,也拜伏于李林甫的门下。

陈希烈从骨子里对胡人番将有着天生地警惕,这不是什么夷夏之防,而是五胡乱华的教训太过深刻,他总觉得有一天,这些边将们一旦坐大,终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他虽然名义上是兵部尚书,却没有实权,只要李林甫一天不倒,就轮不他来发号施令。而藩镇诸将,也没有把他这个好好相公放在眼里,这让他既感到愤怒,又有几分有心无力。

李林甫一天不倒,自己就一天不得上位。

大唐的朝政,眼下是李林甫这个强人一手把持。再加上从魏晋以来,一直成为朝廷支撑力量地世家势力,比如崔卢张等数百年延绵下来的世家弟子,眼下都在朝中盘踞,这些人虽然并非李党,但轻易之间,也不敢跟李林甫叫板。而且,更可恨的是,这些世家弟子,从来没有把崇尚道学的陈希烈放在眼里。世家所传的,是经学,而且还是儒学的正统经学。

杨国忠在剑南派实力人章仇兼琼,鲜于仲通支持下,走起裙带路线,短时间便积聚了不小的势力,成为朝中新地一股政治势力,偏生他们把持地,是天朝的经济大权。章仇虽未入阁,但一直在户部尚书地任上干了好几年,而杨国忠也是从户部度支郎开始,接管了府藏及户部的财权。

陈希烈清楚地看到,李党,世家,杨党,这三股势力一直在挤压着自己。他到现在才真正的后悔,自己从未在朝中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眼下,突然来了个道举状元,而且这一百名新进的道举进士,眼看着便由李玄领头,一阵乱箭,射向了李党和世家势力,虽然知道李玄的指南道院,跟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关系密切,但无论如何,自己再不出手,便真的要错失良机了。

陈希烈觉得,自己该搏一搏了。

朝党散罢,陈希烈便凑近李林甫道:“李相,你看今日中书是不是要聚一下,现在有两件事要敢紧议一下,再不议,恐怕圣上要怪罪下来呢!”

李林甫入秋以来,一直称病在家,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今天的早朝,已经让他筋疲力尽,见陈希烈提出要开内阁会议,心里有些不悦,但嘴上也不便回绝,只好点了点头。

陈希烈待李林甫坐下,便开口道:“这第一件事嘛,是关于这一百名新科道举进士的任用。李相公,你看这剑南李玄,却是授以何官为好?”

他一开口便把一道难题抛给了李林甫。按理来说,新科进士当以吏部逐个考察,然后按各地实缺除授。但皇上对今科道举的重视,却让人不得不想到,或许圣上另有用人之道,做为内阁首辅,应该早早为皇上的发问做好准备,所以,陈希烈的这个问题,倒也并不显得突然兀。

李林甫翻起三角眼,不动声色地瞟了陈希烈一眼,心道,这陈老头何时变得如此热心了,这几年来,他都是哼哼哈哈,从来也未这般主动过,看来,这陈老头也嗅出了什么风向来了。

“不历州县,不得入台省。李玄是皇上看着的栋梁之材,眼下他如此年轻,应该外放到州县去历练一番,以备将来大用,陈相以为如何?”

“呵呵,李相所言甚是,不过,难道李相还没有看出,皇上似乎有将李玄留在身边的意思吧?”

“噢,你这么想?”李林甫不动声色地答道。就是瞎子也能看出来,今上对李玄的兴趣极大,否则也不可能容他在庙堂之上放言,而且还特地单独召见,虽说是弹琵琶,谁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个借口。“那李玄的任用,恐怕我们就让皇上圣裁了吧。至于其它的道举进士呢?你看如何安排?”陈希烈又道。

“依例而行便是,这点小事,陈相何必太过关心,交给吏部去办,不就得了。”李林甫感觉到陈希烈似乎有那么一点其它的意思,这次道举,陈老头可是主试官,而且这人平日里以道门弟子自居的,看来这次是想借机培植自己的门生呢,虽然已经看透,但却不轻易松口,自己立威多年,如何能向这好好先生示弱。

“我看这样不太好吧,李相若不过问,若是皇上有心大用,我等却如何对答是好?不如,由在下与吏部共商,拟个名单出来,再让李相过目如何?”陈希烈看着满脸病容的李林甫道。

“如此,陈相有劳了。老夫今日病体殃殃,我看先就议到这里吧。”

陈希烈心里一松,看来,他可以略施手脚,让这批新科进士,今后为自己作用了。

“还有一事,那就是李相所言的募兵令,如果皇上不准,却又如何?”陈希烈又道。

“这个,陈相难道还不置名吗?”

“不是我不署名,而是此事至关重大,若是边将私募兵丁,则此兵非我大唐之兵,而是胡人之兵矣!将来若有滋事反叛者,却有如何,在下实在是不敢署名共进啊陈希烈道。

李林甫心中一怔,望着陈希烈道:“胡人之兵?你……你什么意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回到唐朝当炼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回到唐朝当炼师
上一章下一章

111,庙堂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