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人间词话,扬名海内(2)

伍 人间词话,扬名海内(2)

总结可知,没有女人作伴,只有古人作伴;不属于革命者之流,而且还貌似反对革命,在《人间词甲稿》中,以一句“臂上宫砂(贞洁女子之守宫砂)哪不灭”,暗示自己对清朝这个正统朝廷的忠贞,还带着没落的士大夫的立场。他有的只是,感性的生命体验,哲学的思辨认识,和建立在对学识热爱基础上的超脱于俗见的眼光……

于是,千年前的李煜柳永苏轼易安复活了!词原是人间生活,是有心灵境界的!

一部《人间词话》由此呼之欲出!这部作于1908到1909年间的词话(词评),被奉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文艺美学著作,竟然难有超越,不只和王国维自己长期厚养于传统,深醉于西学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处于那个传统向现代转折的时代,既有士大夫的情怀,又有对西学的新鲜感,还有个人从幼年开始的长期作词的心得,所以,中西交融,古今交变。

从大的方面看,首先是论词(艺术):

“词以境界为最上……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词的境界在哪里?是写出了人心中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才是艺术打动人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立论,立足于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命体验。反观王国维少年至青年时代,去应乡试,屡考不第,自身深受其苦,而科举考试考核的八股文,和一般应试者们的生活毫无关系,只是束缚了那些懂得真生命的天才。

立足于生活基础之上的文艺,才是有境界,有灵魂的。这是有现代眼光的,至少让那些只懂得雕章琢句,附庸风雅的文人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传世的作品。

其次是论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晏殊)、欧(欧阳修)诸公所不许也。”

按他的意思,一个人学习要有成绩,必须要经过这三层境界,依次是:独自攀登知识阶梯,视野不断开阔,为第一境界;在艰难困苦中,仍坚持下去,沉迷其中,绝不放弃,为第二境界;经过很长的时间寻求真知,豁然才明白,想要探寻的真理,从而大彻大悟,心灵和真理契合,这是第三层境界。

这是由词到人,由词人到所有人,挣脱了词的有限,而沟通了现代的人文主义精神。也是王国维自己经历了独学,长期探求于世界知识,知道其中之辛苦,现在再去读词,忽豁然开悟,个人的生命经验所得出的感受。

此后,王国维又将这种集传统和现代、古典和西学于一体的眼光,探求知识领域,沟通中外,不断有独特见解的佳作涌现,如《宋元戏曲考》等,自称成一家之书,开创了曲学(戏剧)研究的先河,发现了关汉卿等可与莎士比亚争辉的世界级大戏曲家。他以西学的视野来看,词为抒情文学,曲为叙事文学,从而区分了过去词曲不分的笼统的中国文学。尤其是他在这部作品的序中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种发现,使中国文学的流脉前后豁清,为国学格局之一窥。是站在20世纪初的他,蓦然回首两千多年中国的慨叹!牛bb小说阅读网www.bxwx.org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上一章下一章

伍 人间词话,扬名海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