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徐善并未拒绝邀约,只说翌日要事在身,怕得晚一些时候才到。元赐娴便先一步去了与许三娘约定的地方,到了漉水河畔,见霜气氤氲的岸边停泊了一只窄小狭长的乌篷船,船篷以竹篾编织得十分精巧,隐隐可见船舱里头的船板被漆成了丹色。

这是江南水乡可见的景致,长安实是少有。

船舱里头的人听见脚步声渐近,弯身迎出,见到元赐娴似乎略有几分讶异,却很快收敛了,朝她微微一笑,竟也不问她是谁。

她不探究元赐娴,元赐娴却没忍住,不动声色打量了她一番。

眼前的女子乌发蝉鬓,杏眼朱唇,霞飞双鬓,容色俏丽得一点不似二十四的年纪,身段也是恰到好处的婀娜丰腴,并非元赐娴早先想象的瘦弱模样。穿着打扮说不上简素,樱草色的群装裙裾繁复,珠饰琳琅,倒是不像一般「才女」的姿态。

元赐娴一眼之下回她一笑,简单解释道:「先生有事耽搁了,很快就到。」

许如清略一颔首:「外边冷,到船里来吧。」

元赐娴下了岸,跟她入到船舱,一下便嗅见一股清冽的酒气,低头一瞧,才见船板正中一只红泥小火炉上烫了一壶酒。

她突然记起方才所见,许如清脸色酡红,似乎的确饮了酒。

见她目光落在酒壶上,许如清笑了一下,问:「喝碗酒暖暖身子?」

元赐娴摆手:「不了,谢谢。」

她总觉得这气氛有点莫名的尴尬,好像不是喝酒的时候。

许如清却似乎没大在意,请她坐下后,一边斟酒一边道:「这乌篷船是我自己编的,花了两月多,前些天才做好。」她说着抿了口酒,笑道,「我第一次遇见他,也是在这样一只乌篷船里。彼时我随祖父出游,在浔阳江头碰上他来拆我祖父的台。」

她说的大概就是十二年,徐善和许老先生对弈的事了。

元赐娴没说话,静静听着。

许如清继续道:「那个时候他才十八,我更是只有十二年纪,许多事都不懂。第二次见面,却是三年后一个春夜,我十五及笄的时候。还是一只乌篷船,我把他灌醉了……」

她说到这里,瞧了眼元赐娴未出阁的模样,笑道:「你还小,是我喝多失言了。」

元赐娴的确未经人事,可她都将话说得如此了,她岂会不明白,便抿唇一笑带过了。

恰此刻,船外传来拾翠的声音:「小娘子,徐先生到了。」

「好。」她答应一声,看了眼对头的许如清,起身道,「你与先生就在此叙旧吧。」

许如清点了下头。

元赐娴弯身出去,一眼就瞧见宽袍大袖,木簪束发的人正往乌篷船缓步走来。

她朝他略一颔首以示招呼,心里却想着许如清方才的话,一时没留意脚下,跨上岸时踏偏了一步,在结了霜的泥地上一滑,眼看就要栽倒。

陆时卿真没想到元赐娴还有这般「精彩」的发挥,想也没多想,就一把拽了她的胳膊往怀里带。

陆时卿很快就懊悔了,他这手欠的!别说这不是徐善该做的事,他是忘了活在人家阴影下的恐惧了吧。

可无奈身体比脑袋转得快,人都撞进怀里了,他也不好再给推回河里去,见元赐娴站稳了,便立马松开她,后撤一步道:「徐某失礼了。」

元赐娴惊魂甫定,摆手道了声「谢」,也往后退了一步,不知何故因这一桩意外的亲密有些心虚,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眼之下,就见身后女子伫立在船尾,目光直直穿过她,落在她的对头。

她清晰地瞧见,许如清的眼眶一下就红了,似乎是因为听见了那句「徐某」。

她突然有种奇怪的狼狈感,与两人各一颔首,匆匆走了。

陆时卿竭力保持着脖颈扭向,克制着自己没去看她,随许如清入了乌篷船。

元赐娴尚有正事与他谈,便没立即离去,而是退回到岸上等俩人。她远远瞧见候在船头的艄公一撑长篙,叫小船往河心缓缓驶了去。

乌篷船中却并非她想象中的情状。许如清请陆时卿在里头坐下后,叹了口气:「子澍,是你吧?」

陆时卿似乎也没打算瞒他,伸手摘下面具,恢复了本声,歉意道:「师母,叫您白走一趟了。」

「不算白走,三年没听见他的声音了,你学得很像。」许如清给他斟了碗酒,苦笑道,「倒是只有你会承认我这个‘师母’,可别给他听见,否则他又该不高兴了。」

陆时卿有些艰难地吞咽了一下,皱皱眉头。

许如清自顾自道:「三年前有一日,我收着他的来信,信里说,他要去云游四海,短则五年十年,长则永无归期。我找不到他,跑来长安问你,结果你给我的解释与他的说辞一模一样。」

然后她就未归家。

他说要云游四海,她就翻遍四海找他。

「三个月前,听祖父说起棋谱的时候,其实我也知道不应该是他,却还是怕万中有一,不敢错失。带我来这里的人叫我干等了两月多,直到你公差归京,方才那位小娘子才给了我消息。我就猜大约是你吧。」她说到这里笑了一声,「子澍,我没他想得那么不堪一击,你又何苦帮他骗我。你告诉我吧,他是怎么走的?他临走前……痛吗?」

陆时卿突然觉得舌涩,沉默一晌道:「老师在进京途中遭人暗杀,我赶到时,他已只剩了一口气,强撑着写下了给您的信,叫我替他寄去江州。我将他就近葬在了洛阳。」

许如清听了,沉默许久,再开口却是笑着的:「这世上他最惦念的,果然还是我。」又说,「洛阳好啊,牡丹开得漂亮,我刚好想去看看。」

她说完,仰头饮下一碗烫酒,搁下碗后问:「是谁做的?」这回语气冷了许多。

陆时卿略一蹙眉:「师母,这些事有我,您就别管了,老师也不希望您插手。」

她点点头,倒也没再坚持,笑着感慨:「你说说他,跟我做对无忧无虑的野鸳鸯多好,非要管什么天下苍生呢。」

陆时卿抿了抿唇:「这世间从来不缺‘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人,少的是像老师一样‘无道而现’的志士。老师没来得及做的事,我会替他完成。」

许如清看他一眼:「难为你了。」

他摇头:「老师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没什么难为的。」

「去年春,江州闹饥荒,你奉命前来视察,可晓得那里的百姓背地里说你什么?」

陆时卿想了想,饶有兴致问:「或许是圣人的走狗?」

「倒是知道得清楚。」她觑觑他,「怎么,你竟一点不在意?」

「我为何要在意?」他笑笑,「我以‘走狗’的方式做我该做的事。世人越是误解我,就表明圣人越是信任我。」

许如清低低应了一声,朝已经离得很远的河岸努努下巴:「也不在意人家元小娘子如何看你?」

陆时卿一噎。

这话问得就跟打了他一耳光似的。

他起始当然不在意,因此不论她当初怎样套话,试探他的政治立场,他都是一副「哦,好的,我会转告圣人」的模样,结果这次南下,为了塑造光辉正义的形象,架子也不摆了,谱也没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县主请自重 卷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县主请自重 卷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