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节以绳造轮

第四十节以绳造轮

胡军士卒阵亡、重伤者达到了1167人,能够重返战场的轻伤也有2500多人。粗算起来,分别占了胡军总人数的17%和37%以上,比例似乎不算很高。但胡军中有1000人是砲弩兵,700工兵,还有1200多人没赶过来,因此实际上阵冲杀的只有3800来人。也就是说,这次和楚军对阵的胡军士卒们基本上是非死即伤!

刚听到这个结果时,栾林、华祁等人都倒吸了口凉气,养敖和姜海涛也有点心痛。章通却不怎么难受:“我们的损伤并不多。你们看看,参战的1600甲士和兵,只有300来人重伤或者死了,剩下都只是轻伤,大多还能接着打,最多回去修养一阵就好。”养锜也很赞同:“对,只要有他们,我们就能训练出更多的兵。”养敖点了点头:“这样看来也不错。经过这一仗,留下的一千多甲士和兵,都比过去更勇猛了。”向木说:“我看那些步卒也不错。虽然死伤不少,但留下的人都有点变了样。”几个人听了,也先后点点头。

姜海涛忍不住说:“这就叫做战争的洗礼。”随即看到大家疑惑的目光。糟啦,“洗礼”这词好像是基督耶稣发明的吧?他老人家还没出生呢!赶紧接着往下说:“我看回去后,就可以把这些步卒召成职业兵。以后以他们作为基干,担任什长之类的基层指挥官,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胡军的战斗力。”

大家都点头,只有薳和不太赞同:“这样的话,职业兵一下子增加近千人,我们恐怕养不起。”养锜说:“我们可以分批召进来,慢慢增加人数。现在海涛公子造了很多新农具,我们可以腾出更多人。”

姜海涛也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又犯了以前的老毛病没考虑生产力的水平。“薳和将军说得有理。我们现在还在开垦更多荒地,多种桑树,冶铜,工匠也需要得越来越多。农田里腾出的人手还真不算多。对了,我们可以移民啊!”

“移民?”众人自然是有点疑惑。姜海涛在解释后,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也存在一个困难现在可不像后世那样人多,消息广布、交通发达。人们的乡土观念还很强,而且很难知道外国比本国好、好多少,这种情况下怎么会往胡国跑呢?

姜海涛有损招:“他们不来,我们就让他们在这里呆不下去。每年春天播种时我们来捣乱,秋收时来抢粮,那他们怎么办?是不是该去我们那?”可是这办法依旧遭到大家反对。无礼无德,还只是一方面。就连最赞同他的养锜也持怀疑态度:楚人为什么非要跑到胡国,可以去附近的陈国、蔡国啊!养敖也说:“话题扯远了。增加人口的事还是回去后让公子他们想吧。这些步卒就算不能全部召为兵,也可以作为步卒中的骨干,协助我们在农闲时训练步卒。有了他们,我看今后我们的步卒也能比楚国步卒强了。”

除了战斗素质提高的精神收益,这次战役的物质收益也还算丰富。

俘虏还没抓完,不过已经有了一千六七百人。战死的楚军本来就不少,而重伤,甚至中度受伤的,都没能幸存下来。胡军士卒当然只留还能干活的俘虏。兵器方面的收获也很多。出战的4500楚军,除了500来人逃散,剩下4000人的剑戈甲胄全都留下了。

为了取得这些物质收益,胡军也消耗了一些东西。

偏厢车大多损坏,好在有两个工兵营,花两天时间能修复到行走状态。100辆砲弩的车体没什么损伤,但是上面的弓臂、弓弦就惨点了。拉力相当于普通弓箭的四倍,连续发射了600多支箭,其中一些还射了不少比普通箭重十倍的硬木重箭。损坏的弓臂、弓弦不多,但绝大多数已经产生变形,射出的箭很不稳定,不能再按照原来的射表使用了。踏张弩稍微好一些,因为它的拉力只有普通弓箭的两倍,不比养敖、养頵等人用的强弓高多少。但这一次战斗持续时间长,大多数踏张弩也射了一百多箭,需要更换弓弦,重新上漆。

现在最忙的就是工兵营,赶紧修理那些砲弩、踏张弩,尽量把它们恢复到完好的战斗状态。万一有敌人突然来临,可不能少了这最有效的“火力支援”。

对于楚军留下的近百辆战车,养敖他们本来兴趣不大。谁让自己有了更先进的车。但是这些车为工匠们修复自己的战车提供了非常多的现成材料。

这次战斗中最大的纰漏,也正是在胡国自己那些“先进”的战车。跑半路居然抛锚了。这幸亏是在路上,要是在战斗过程中,那不是更要命!姜海涛不得不立刻着手调查这个问题。

听了萑康等人的分析,姜海涛觉得他们应该是找对了原因辐条太细长,弯曲后的受力情况变复杂,内部压强变大。要想更进一步分析,姜海涛也没辙。压力、压强什么的学过,可是用来分析这问题似乎还不够。听父母当工程师的同学说过什么“应力”、“应变”之类的,好像就是用来分析材料里面的受力情况。可究竟怎么算?自己还没琢磨透。

理论分析有必要,但也不能完全等分析完了再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既然已经确定是弯曲引起的问题,那就先想办法解决弯曲。

现在随军的工匠中,唐驷最擅长木艺、造车。他琢磨了一晚后提出一个解决方法:把辐条的截面造成l形。这其实也是受了姜海涛当初造砲弩时,设计工字形截面抛杆的启发。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但姜海涛还不满意。

自行车的辐条可是很细啊,只有笔芯那么粗,也就一两个毫米吧?难道必须用金属才能造出那么细的辐条?甚至必须用铁、钢,青铜都造不了?不对,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

姜海涛愁眉不展地沉浸到这个问题里。连养敖走到他身边都没注意。

“海涛,那些骑兵这次可帮了很大忙。不然的话,我们都不能知道楚军变多了。”“嗯。”“归重他们不是一直要训练更多骑兵吗。这次抓了楚军不少战马,不过他们还不满意。有人想把周围的马,甚至牛,都抢回去。”“抢呗。”

养敖奇怪地看了一眼,发现姜海涛有点心不在焉,只好拍了他一下。小理“哦,我是说抢呗。我们把楚军打败了,抢些敌国的东西也很正常吧?对了,抢牛。牛可以拉回去代替我们的马,这样不就能弄更多骑兵,好啊。”“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不少人觉得这样抢东西,太无礼无德。你不是也跟公子说过,善待楚人,什么收买人心吗?”

“嗯,那得看什么地方,善待到什么程度。这次打败了楚军,洪河、汝河之间的一些地方就可以被我们控制了。对那里的人,我们还得送点东西、好处。不过这里,我们一时半会也控制不了吧?那就可以抢点东西,免得他们给楚军供粮供马。只要别太过份,乱杀人就行。”

养敖听后想了一会。“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这样做,确实有点……”

姜海涛知道,肯定是华祁那些家伙放不下贵族的架子,不屑做这种蛮夷才会干的事。周礼嘛。其实他们心里并没有多少反对,只不过在维护一张传续了几百年的面子。有个什么成语来着,冠冕堂皇。

“将军,如果这里的楚人驾着车马去南边给楚军报信,是不是不太好啊?”养敖听后愣了一下,随后就明白了:“你这个家伙。是啊,我们收集这一带的牛马,是为了防止楚军得到消息后来追杀我们,应该的。”他想了一下后又接着说:“另外,这些牛马大多属于楚国的王族、士卿,暂时交给封邑里的农人使用。跟他们就不用仁慈。”

姜海涛又把目光转向面前的车轮。“是得多抢些牛马。这次车轮出的问题还真有点麻烦,多年牛马拉车也好。”

看他又专注于解决车轮问题,心思好像还没转过来,养敖决定以后再和他谈谈战斗总结的其它问题。他立刻回去,和章通组织士卒们四处抢夺物资,主要是牛马、车。大家也轮流得到休整。三天后,息城附近、淮河北岸的抢劫任务基本完成。而且按照路程估计,南边大隧、直辕等地的楚军应该已得到消息。

在和众人商议后,养敖、章通俩人决定兵分两路,分别沿淮河两岸返回胡国。章通带一路走北岸,带上所有的战利品。队伍里多了不少牛马,还有近2000个俘虏,足够运送伤员和战利品。养敖带人走南岸,顺道把那些地方也劫掠一番。

队伍刚往回走了一天,姜海涛突然开窍,想明白自行车辐条的问题。

它们不是受压,而是受拉的!

所以有些老旧自行车上的辐条,还能是弯的。姜海涛可见过这种车,是老爸一个同事的,据说是他的老爸留下的。那辆自行车的一些辐条间扣了一些粗铁丝,把两根辐条往中间拉,结果这些辐条就弯了。当时他还问过老爸,干嘛要这样。老爸说是什么“拿龙”,意思好像是:车轮不太圆了;辐条上原本有可以调整长度的东西,现在因为太旧也不太管用;于是就用这个办法把一些辐条“变短”。

现在回想起这个现象,足以说明一个情况:那些自行车辐条是受拉的,所以就算弯曲也能发挥功能,就像绳子。对了,也许都能用绳子作辐条!

随后姜海涛又想明白:纯粹按压力来算,一根直径不过2毫米的钢丝辐条也许能承受一两百公斤;但那么细长的钢丝肯定非常容易弯,所以它根本不能受压。不用试验也能知道:钢铁的抗拉强度要比抗压强度高,不然为什么要在盖房子时用钢筋?所以一根直径不过2毫米的钢丝,怎么都能承受一两百公斤的拉力。也就是说,承受拉力的辐条,能比承受压力的辐条细,而且只需要考虑强度问题,不会面临弯曲问题。

疑惑解决了,马上试一下!

虽然是在行军途中,姜海涛还是立刻把唐驷等人召集起来,利用扎营休息的时间开始试验。刚听到他用绳子作辐条的想法,所有人都惊呆了!直到姜海涛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表示轮辋(就是轮子外面着地的那一圈),然后解释说:车辆通过车轴传到轮毂上的力,如果往下直接去轮辋,那辐条受的自然是压力;如果通过轮毂、辐条传往上面的轮辋,那就是拉力;轮辋上部受到的向下拉力,能通过圆形结构转移到轮辋底部,就像拱顶一样;这不就和普通车轮的承重结果一样吗?

虽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唐驷他们还是稍微理解点了。不过到具体制造时,却不是很容易。要想把辐条的受力方向完全反过来,从压变成拉,轮辋、轮毂上的开孔自然也得改,用硬木造的辐条也必须能在两头挂住轮辋和轮毂。全新的结构,需要不少工具和时间。于是姜海涛、唐驷先从简单的入手:用丝绳。

他们找了一个备用车轮,把辐条拆下来,然后把轮辋、轮毂上原本用来插辐条的孔完全打透。丝绳代替辐条穿进去后,在轮辋外和轮毂内都系上一根小横木。为了绷紧这种软“辐条”,唐驷还想到了一个简易办法:在横木下塞小木楔,把它们顶起来。[注044001]

第一个颠覆性的车轮完成了。虽然它的外缘和内缘都不平,根本不具备实用价值,但足以证明姜海涛提出的想法,绳子作辐条,在理论上完全成立!

当然在具体结构上,它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轮毂因为被绳索往外拉,结果没滚多长时间就裂开了。姜海涛由此回忆起来:自行车轮上的辐条不是直接从圆心往外的,好像是从轮毂的侧面拉往轮圈,这样拉力就作用在轮毂的相对一侧,把轮毂压向中心。所以自行车辐条在中心有很多交叉。这在木车轮上可不容易办到,因为木辐条不可能那么细。

丝绳作为辐条也不行,太昂贵,而且很容易被割断。钢丝没有,那么用铜丝?

[注044001]:找了很多资料,没有看到用丝绳代替辐条造车轮的。但从理论上说,把自行车的钢丝辐条换成线绳、尼龙绳,完全可行。有兴趣、有条件的朋友也许能试一试。当然前提是绳索没有弹性,受力也不超过限度。有关自行车的车轮结构、辐条材料的很多信息、照片,网上很多,这里不再啰嗦,只关注一点:钢丝辐条是受拉,不是受压。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初级春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初级春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节以绳造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