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楔子

《周易·既济》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說閱讀,盡在”

《诗经·大雅》云:“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鬼方,中国商周时期的一个古老民族部落。

虽然在诸多的历史文献中被提及,但在有限的文字行间里,它留了给我们的还是太多的神秘感。

两千多年前这个古老的民族突然间神秘的消失了。是迁徙,融化?是远遁,隐匿?

◇★◇★◇★◇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里说的是殷商时期,中兴之主武丁和鬼方部落之间长达三年之久的战争,最后以鬼方战败告终。

鬼方战败后被迫隐匿或迁徙,当时的鬼方领翟(dí)昃,带领一支鬼方战士向北迁徙,一直到了今天的府州,就在准备渡过河东时,却在黄河西岸现了一座石山,山前有大片的土地,山后有大片的森林,依山傍水非常适合渔猎耕种,于是这支鬼方战士没有东渡,在山上居住了下来,并修建了城池。后来就把这座山命名为进山,意思就是走进山里,定居下来。

这支鬼方战士定居下来后,他们不甘心失去自己曾今拥有的土地和赖依生存的环境,于是他们开始联络隐匿或迁徙到的各地的鬼方人,开始了一个周密复仇计划。

他们的计划就是,要在一个适当的时机,隐匿在各地的鬼方人同时暴动,一夜之间夺回自己的土地。在这一计划定下来,他们用面粉做成鱼或人的形状,将刻好文字的木片或龟甲藏在里面。然后把面鱼做为礼物在族人之间相互赠送,以此来保持联络和传达信息。

当时中原王朝的势力非常的强大,鬼方人一直不能找到复仇的机会,于是将这一计划加长由几带人来实现。随后鬼方人规定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以赠送面鱼来联络一次,传达信息(不知道今天的鬼节和这有没关联)。

鬼方人害怕这一计划随着时间的流失让子孙遗忘,于是就在距离进山南面一里处的黑水山下面,修建了一座地下阁楼,作为最高军事暴动机构,里面设有象征最高权利的蛇剑、虬龙弓,而且还在墙壁上刻者鬼方人所经历的重大事件,里面有历代鬼方领和一些重要人物的雕像。这个地下的阁楼被鬼方人叫为朝宗阁,也称为“葬地”,他们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鬼方人没有绝对成功的把握,但也因此而退缩,所以万一失败,这个地下阁楼就是鬼方子孙的葬地。葬地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鬼方子孙不要忘记族人的任务。

鬼方人修建了朝宗阁后,接下来就是等代机会,由于几百年来鬼方人一直没有对中原王朝产生威胁,渐渐的中原王朝放松了对西北方的控制。在到周康王时期,鬼方人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联络各地的鬼方人,开始实施复仇计划。

周康王25年,十万鬼方战士汇聚延安府,再加上之前已经进人中原各地鬼方人,总人数不下十五万。鬼王密令在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突袭暴动。结果在暴动之前出现了内鬼,走露了消息,于是让周王朝有了准备,让大将梁盂带二十万大军秘密的推到延安府。

月圆之夜鬼方战士长驱南下,结果在雕阴中了埋伏,与梁盂带领的周室大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一夜之间鬼方战士有八万余人战死,一万多被俘获,仅有三千余人逃回进山。

周室大军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伤亡近十五万。而在中原各地的鬼方战士在一夜之间也几乎被杀绝。周室为了彻底的消灭鬼方战士,大军一直追到进山,结果被追的鬼方战士突然消失,周室大军在进山只现了一座空城。

当时周王朝大军以为鬼方战士渡过了黄河,随后大军也渡过黄河,结果没现一个鬼方战士的影子,于是返回来捣毁城池,将修建城池的石料搬运到黄河对面,修了一个城池,名叫旧邑,依此作为据点,来监视和搜捕黄河两边的鬼方人。然而鬼方人再也没有出现,从此销声匿迹了。

以上的事迹是我在未满十二岁时的一次经历所知道的,也许在历史文献中不能找到与之完全相吻合的文字。但它的确是曾经生过的事情。

以上还涉及到几个重要地名

进山,今天陕北府州沙河口村的大塌街。

黑水山,今沙河口村东南边的黑水源。

雕阴,今陕北甘泉县。

旧邑,今山西河曲旧县。

鬼方逃回进山的三千战士,全部进入了朝宗阁,所以周室大军一直没有找到鬼方战士,这次血难让鬼方的族人几乎死绝,朝宗阁这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葬地,于是鬼方战士在悲痛中立下了血契。

他们将这次的血难以文字的形式铸在了一块青铜券上,铸造时融入了三千鬼方战士的鲜血,并下了重咒。这块铸成后的青铜血契就叫葬地契约,他们的用意就是要将它作为唤醒族人记忆的武器,要让鬼方子孙世世代代铭记着族人的血难,与仇敌势不两立。

葬地契约就放在朝宗阁的大殿内。后来,鬼方人在一个深夜悄悄的远遁,只留下少数的鬼方战士,守卫着那块流着三千鬼方战士鲜血的血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葬地契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葬地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