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为粮而谋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为粮而谋

刘春第二天就带着人到西安去了,不过他这次去西安主要是安排饲料和种鸡场的事,至于招收青壮组建农垦队反而是附带的,而且我现在也不想马上招收太多的农垦队员,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的春播已经开始了,现在招来的人员也只能是抓紧时间开荒抢播而已,但农时这个东西就是那么的怪,你误天一时,天误你一年,过了农时所播种的庄稼收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这次最多招收八千人已经是极限了。

虽然每多招收一个农垦队员也许就能多养活一家人,但我也只能恨下心不管不顾了,因为我的财力和储存的粮食实在是有限,相对于聚集在陕西境内的难民来说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且这个时代耕种后能否有收成以及收成的好坏几乎全要看老天配不配合,如果老天不配合,那别说是这些难民了,就是暂100旅的战士们都有可能要饿肚子的,肚子都吃不饱又哪还有力气与鬼子作战,所以我不能不留下一定数量的粮食以防万一,而且如果不是去年秋天播种的冬小麦收获在即,我都不敢现在就招收这些人。

抗战进行到现在获得一定数量的粮食已经不比获得一批武器弹药容易多少了,而且这还是在后方,如果是在敌后,获得一批粮食在很多时候甚至比从小鬼子手里缴获一批武器还要重要,这可是我在八路军部队里那几个月的切身体会。

没有足够的粮食,部队就没办法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否则战士们的身体会受不了,而训练强度保证不了,部队地战斗力就很难有质的提高。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随着国土的大面积沦陷,沦陷区的大量难民都涌入了国统区,从而造成国统区的粮价已经涨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就算是**中也有不少部队的士兵吃不饱饭,更别提什么营养均衡的问题了,虽然这里面有着军官克扣地因素,但现在国统区的粮食紧张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而且还有一点也是我无法马上就实施这一方案的原因,而这一点就是农垦队地纪律问题。虽然农垦队都是由青壮组成。可这些人原来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听见枪声一响肯定还是会炸了窝。到那时候部队既要分出兵力去把这些人追回来,同时还要与鬼子作战,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何况要到达敌后的根据地难免要通过一些鬼子占领的边缘地区,甚至有可能要偷偷的从鬼子占领区里穿过,虽然我肯定会派出一定数量的部队进行保护,但这也需要农垦队地队员们有着良好地纪律性和比较强的心理素质,否则遇到意外情况就肯定要出大问题的。好在我现在还有时间来训练这些人。而这第一批人的八千人就是我为今年的秋收和秋种所准备的。

501团到达紫荆山地区之后,虽然大大增强了独立支队的实力,但既要稳固现有地区,还要向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在收购了当地地主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后部队还必须抽出一部分战士来进行耕种,这就使得独立支队的兵力变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接到赵黑子请求人力支援地电报,我暗暗庆幸已经想到了农垦队这个方案,否则这人力不足的情况将随着根据地的扩大而越来越凸显出来,到那时候再来临时抱佛脚可就来不及了。

不过我手上目前还是没有现成的人力可以派去支援独立支队。最后只能再次通过上次的路径把502团也派往了紫荆山地区,虽然502团除军官外老兵较少,但看看家还是能行地,而且部队不到敌后去经历一下实战,战斗力也难以有本质上地提高。不过我还是提醒赵黑子对鬼子的作战尽量还是以零敲碎打为主。在紫荆山根据地没有稳固之前,独立支队还是尽量不要引起鬼子太多地关注为好。

同时我也再三提醒赵黑子和程小飞。一定要与驻防在紫荆山周边地区的晋绥军或第二战区所属部队搞好关系,虽然不能指望这些部队和独立支队共同与鬼子作战,甚至还要提防这些部队在鬼子进攻的时候不战而退或者突然让开自己的防区从而导致鬼子打独立支队一个措手不及,但相互之间的关系融洽起码会少很多麻烦,最少防地交界地区平时的摩擦和争执就会少不少。

何况俗话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就多堵墙,相互之间的关系融洽了,难说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出于个人良心也好或者出于国家民族大义的角度而主动的给独立支队通个风、报个信,一个及时的情报很多时候是能决定一场战斗甚至战役的胜负的。

502团安全到达紫荆山之后,我又派出了一个营的部队插入到四十里山地区,而这个营的主要任务就是严厉打击永和县和石楼县境内的铁杆汉奸以及发动当地的群众,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的敌后作战原则,只要对铁杆汉奸的打击力度够大够狠,大多数人就不会轻易的去做汉奸,就是因为某些原因或生活所迫而做了汉奸的人也会对鬼子采取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这样小鬼子也就成了半聋子和半瞎子,对付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我派出这支部队进入四十里山地区也是存着试探一下鬼子对暂100旅最新态度的想法,如果鬼子还是象当初围剿独立支队那样的做法,我就绝对不能减少留驻在清涧县的兵力数量,以免鬼子再次进攻清涧。

如果鬼子对这支部队没有什么太过异常的反应,那我就会再把503团也派到紫荆山地区去,必要时我还可以把旅部也设到紫荆山区去。

有了三个团近九千人的兵力作为支撑,我相信独立支队绝对能够依托着吕梁山系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敌后根据地,也只有等这个根据地相对稳固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我才可能更大幅度的扩大暂100旅的兵力数量,因为只有一个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固的根据地,也才能够提供稳定足量的粮食来保证部队的日常需要,否则部队数量多了却没有足够的粮食那可是很要命的。

我在清涧所购买的田地以及新开垦的一些荒地的粮食产量在扣除老百姓的口粮之后,多余出来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三万到三万五千人的部队规模,而且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遇到个天灾就很麻烦了。

当然如果降低一下战士们的伙食标准,就是再养个两万来人也不是问题,可那样做就必须降低战士们的日常训练强度,从而影响训练质量和部队的战斗力,我宁肯要一支少而精的部队也绝对不要一支靠人海战术取胜的部队,而且我自己制定并已经开始执行的阵亡和伤残抚恤条例也根本不允许我这么做,否则我很快就会破产。

同时我还必须乘收成好的时候进行一定的粮食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毕竟抗战现在刚刚才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按照原来的历史还有整整六年的艰苦岁月要熬呢,这么长的时间里谁也不敢保证年年都会风调雨顺的,如果不事前未雨绸缪,碰上灾年甚至连续的灾年,那我可就有大麻烦了。

而且粮食现在在后方也可以算是堪比黄金的硬通货了,如果我手里能握有一定数量的粮食,无论是用来交换其它的军需物资,还是用做其它用途,都绝对可以算做是一张王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抗战中的新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抗战中的新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为粮而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