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嘴”与“脸”

政府的“嘴”与“脸”

说是“暗访”,我们一路上还是与环保部门打了很多交道。作为政府负责环境保护的环保工作者,其代表着政府的“嘴”与“脸”。

从干流到支流,我们接触到不少市、县环保局局长,总的感觉是专业人士少,职业官僚多。很多环保局长不是工作需要他们,而是他们够级别,政府要安排职位给他们。或转业安置,或招考处级干部上岗,或民主党派人士任职。他们见到记者就替政府美言,一转身又有说不完的牢骚。

环保干部居于这样的位置,要做好涉及全局的环境保护工作,难于上青天!

“脸”不真切,“嘴”就更难真实了。我们听到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环保至上”的话。这些领导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得“说过头了大家都知道”,悄悄地一笑了之。从上到下,大多如此。国家环保总局在我们发稿后,几度召开新闻发布会,似乎要“斧正”什么,但始终没有把他们确定的淮河流域2003年COD入河排放量70多万吨数据作为重点。这一数据比他们自己测定的2000年水质最好时还是少了许多。而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测得2003年数据是123万多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看看一河污染水,听听百姓疾苦声,“自2000年来淮河污染物排放逐年下降”的话,恐怕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了。

“脸”上有正气,“嘴”上有真话,是政府诚信的开始,是做实事的基础。如果淮河流域的地方政府抓环保以这副“嘴”、“脸”示人,污染有反复、治理走弯路,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政府的“嘴”与“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