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新世纪治淮的“大禹”

高科技--新世纪治淮的“大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采访了沿淮干、支流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和地质研

究部门后,却发现危及全国1/7人口的淮河污染科学理论研究几近空

白。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多次赴沿淮考察,认为污染防治

也仅限于工程“节流”,而缺少高技术手段或有效的生物措施。强化

协调、加大投入,填补淮河治污基础理论研究与高科技手段探索,组

织与加强淮河水污染及水资源利用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特别是与广

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基础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的副总工程师杨则东(面对电脑者)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我只是在这次采访中较多接触淮河,较多了解其污染。行程中,

用没有科学细胞的头脑,也想了一想淮河流域治污中的科技问题。其中

有几项我认为比较突出:

一、淮河严重污染历史不到20年,对1亿多人口的健康状况

影响尚未显现。尽管局部地区某种疾病高发,包括恶性肿瘤类疾病发

病率显著增高,不断有媒体报道出现“癌症村”,只是非科学的推测,

或小范围的调查验证,具体状况与污染的关系,只有在科学研究基础

上的结论才能作为判断与决策的依据。卫生与研究部门应尽快建立监

测与研究机构,对污染导致的现行、潜在及遗传危害进行了解,提出

相应的准备措施。如果让“忍者神龟”的故事真的在淮河流域重演,

那将是民族的灾难,国家的悲剧。

二、水污染、土壤污染在农作物中的转化情况如何?转化后对

人体会不会有影响,有多大影响?如果有影响,是否可以通过培育抗污染

种苗等技术手段,以最小代价防止水体污染的连锁反应。

三、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河流污染三者关系如何,应进行

量化测定;对土壤、水污染后自洁净周期,应有准确的研究结果,为生态恢复、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四、“地下淮河”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必然是淮河流域上亿人

口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中深层地下水资源状况、跨区域补给模型,补给的速率

如何?现在中国地质调查院等已开始普查,但其范围之广、难度之大,

一两个单位、部门解决起来困难较大。有关部门应对相关问题尽快研

究,为即将面临的重大难题提供解决之道。

五、工业污染中的粮食精深加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酿造、生物化工业废水和革浆原料废水,与生活污染物是淮河污染两大祸首,中国其他河流也有类似趋势。富营养化是此类污染的典型表征,这为生物治污提供了前提条件。应加强对具有较强洁污能力的生物和新物种研究,充分利用

自然力治理淮河污染等。

据传说,治水英雄大禹不仅治理了黄河水患,也治理过淮河。如

今淮河流域的污染,即使大禹再世,也无能为力。现代科技与生活的

负影响,只有用更高一筹的现代科技来解决。及早请出新世纪淮河治污

的高科技大禹,是淮河污染防治的惟一出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高科技--新世纪治淮的“大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