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退位(2)

被迫退位(2)

她当然听说良弼的死和袁世凯有关,此时她已经顾不上皇太后的尊严,对袁世凯手下干将梁士诒、赵秉钧哭着说:“你们回去好好对袁世凯说,务必保全我们母子两人的性命。”现在,她除了拉拢袁世凯,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为了让袁世凯不背叛清朝廷,她立刻宣布封袁世凯为一等侯爵,袁世凯马上就要当民国总统,清朝的任何封赏对他来说都已经是包袱,他坚决不接受,一连四次上奏请辞。

但是,隆裕对袁世凯依旧抱着一丝希望,无论袁世凯如何请辞,她坚决不允。

袁世凯早已不把这个太后放在眼里了,他的目标是当民国总统……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侯爵对他来说已没有任何吸引力。

大势已去的隆裕再如何拉拢,也不能留住袁世凯的心了。

在清朝王公的建议下,隆裕向袁世凯提出保留君主政体,也就是允许君主存在,但君主不干预政治。

结果这个折中的办法都没有得到革命党和袁世凯的同意。

走投无路的隆裕只好做出了皇帝退位的选择。

在正式退位之前,隆裕还授权袁世凯与革命党进行谈判,希望革命党能网开一面,优待清朝的遗老遗少。

谈判的最后结果包括两份文件:第一份文件列举满蒙回藏各族待遇条件,第二份文件列举了清帝退位后的优待条件和此后清皇族的优待条件。

隆裕流着泪读完退位文件,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保留“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十字;第二,不提“逊位”两字;第三,宫禁和颐和园可以随时居住。

隆裕的这三点要求,其实是想为将来满族东山再起留下后路。

只可惜,尊号“相承不替”,不等于清朝皇帝真的就可以永远保留;不提逊位,也不意味着还能够继续统治中国。

清王朝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隆裕最后的要求也挽救不了清王朝的命运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召开了她一生中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宣读了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退位诏书以宣统皇帝的名义拟出:“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退位诏书写得虽然冠冕堂皇,而隆裕又哪里是心甘情愿地“退处宽闲,优游岁月”呢?诏书读至一半,隆裕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百感交集,万剑穿心,王公大臣亦呜咽不已。

清王朝200余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只是隆裕万万没有想到,清王朝竟然亡在自己的手里,两面三刀的袁世凯竟然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共和之后,隆裕深居宫中,很少与外人接触。

不久,孙中山为了牵制袁世凯,要求袁南下任职。

袁世凯的亲信都在北京,他又怎会愿意?于是,在袁世凯的一手策划下,1912年2月29日,趁自己在招待各国大使之际,袁世凯唆使亲信曹琨发动“北京兵变”。

事后,遭散兵抢劫的居民和商家共有四千余户,损失白银九百多万两,外国大使馆亦被洗劫。

外国使节纷纷提出抗议,希望整顿北京治安。

袁世凯趁机向南方革命党提出,新旧政府交替,社会动荡,不便离开,最终他得以在北京任职。

隆裕当日在宫中也听到炮响,事后更听说自己的娘家遭到洗劫。

逊位条例签署还不到一月,袁世凯就开始不切实执行,当初逊位条款中保护满人利益的内容到哪里去了?抑郁的隆裕转而将注意力转向逊位的宣统,全心抚养溥仪。

但溥仪和她的关系并不好,常常和她对着干,这也让隆裕非常灰心,自此冷落溥仪,不再亲自管教,而是将他交予太监抚养。

逊位的压力使隆裕起居无常、饮食无节起来,她经常不按时睡觉,也没有食欲,在后宫内到处漫无目的走来走去,太监只好提着个水果袋子跟着她,想吃东西了就让她吃一点……隆裕在民国二年(1913年)就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

临死之前,她要太监将逊位的宣统皇帝溥仪抱到身边,对周围的人说:“你们不要难为他。”隆裕作为退位太后,与其他朝代的亡国太后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晚清社会,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思想上都发生重大变迁,因而隆裕退位不仅是清王朝的灭亡,也是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

此后,虽然袁世凯和张勋都企图复辟,但都以失败告终。

尽管退位的决定对隆裕,这位清代末代太后来说充满了太多的苦涩和无奈,但她毕竟未逆历史潮流而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解密历史后妃真相: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解密历史后妃真相: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上一章下一章

被迫退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