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遭公开批判(6)

冯雪峰遭公开批判(6)

可惜,两人之间这样令人温馨的友情,以后由于天各一方没有维持下去。此后,虽然冯雪峰并没有走出**的视野,但**对他的作品则有了另外一种评价。

1946年2月,冯雪峰由重庆到上海。9月间,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了他的杂文集《跨的日子》。他给当时已到了张家口的丁玲写信,并寄去了书,并请她转给**一本。此事丁玲在《四十年生活片断》中有记载。她在1948年6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告诉我雪峰那本书有些教条,我答不上来,因为我没有看。雪峰那本书是寄给我的,同时有一本寄给毛的。”

这个记载很重要,它至少说明,从1948年起,**就认为冯有教条主义的毛病。这应该是很重的批评。熟悉**思想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极为反感,而且常以这种词汇否定一个人的一生。

1951年—1952年,冯雪峰完成了《回忆鲁迅》一书。**读后,也不是十分满意,他的这种不满曾对秘书胡乔木谈过。胡乔木回忆说:

他(指**——引者)在一次跟我谈话时曾经谈起冯雪峰,他对冯后来一些见解、表现是不满意的。我曾经向他推荐过《回忆鲁迅》这本书。**看了;看了以后说,这本书水分太多了,实在的东西不多。在这前后,他和我讲,冯雪峰在青年时候写的《湖畔》,最初的版本不是写得非常好吗?为什么现在写的文章这么别别扭扭?写《湖畔》那时的精神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一切表明,在**眼中,冯雪峰已经不是往昔那个可以彻夜长谈的友人了。

为批判《文艺报》和冯雪峰定调之后,1954年12月31日,**还将冯雪峰的诗《火狱》、《三月五晨》和寓言《火狱》、《曾为反对派而后为宣传家的鸭》、《猴子医生和重病的驴子》等篇批给**、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彭德怀、陈毅、陆定一等人阅。批语说:冯雪峰的诗及寓言数首,可一阅。如无时间,看第一篇《火狱》即可。同时,又批给陈伯达、胡乔木、胡绳、田家英等人,批语同上。

在当时的情势下,**在冯雪峰众多的作品中选出这几篇给中央领导人及一些“秀才”“一阅”,自然是要将自己对冯雪峰文章的不满予以传达。

**特别提出的《火狱》,是冯雪峰的一篇杂感,写的是苏联红军进攻柏林后的大火,收在《论文集》第1卷中。作者欢呼“在火光里,全世界照见自己,照见自己的胜利”。据周扬的秘书露菲相告,据周扬说,**觉得冯雪峰的文章中,没有说明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笼统地讲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关于《文艺报》的一系列批语来看,露菲的说法是可信的。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批判,冯雪峰显然是难以想通的。在撰写本节时,我仔细读了冯雪峰写的那篇不足300字的“编者按”,即使在时过境迁的50年后,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看不出有什么毛病。显然,对冯雪峰进行批判,“编者按”不过是个借口而已。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是地位的变化所导致的,还是因为冯雪峰的文艺观点引起了毛的反感?我曾经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也曾想写出一篇题为《**为什么不喜欢冯雪峰了》的文章进行探讨,但因功力有限,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写出来。所以,在这里依然拿不出我的答案。

周扬领导了对冯雪峰的批判,但他显然对冯雪峰的遭遇有一种同情。林默涵回忆说:

记得**还找陆定一、周扬和我三人到他的办公室当面汇报关于批判胡风的计划,**同意。临走时,**站起来送我们,周扬对他说:雪峰同志因《文艺报》的错误受了批评,心里很痛苦。**说:“我就是要他痛苦!”他的意思是要痛才会改。

**不理睬这种同情,周扬也只好让冯雪峰“痛苦”。他在12月8日的发言《我们必须战斗》中,讲到《文艺报》的错误时,开头就说:“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正是大家严正的批评,而决不是任何同情虚伪的眼泪。”大约也有告诫自己要有所谓党内斗争的正确态度之意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长达半个世纪恩怨:周扬与冯雪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长达半个世纪恩怨:周扬与冯雪峰
上一章下一章

冯雪峰遭公开批判(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