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只有片段/黄洁

深刻的只有片段/黄洁

其实来《访谈》前我所在的城市也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那会儿工作单位挺好,收入挺高,而且围了一群铁友,常常一起吃喝玩乐,日子是逍遥的。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不,确切的说,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梦想——在中国搞新闻怎么也得见识一下中国新闻最高殿堂(当时我心目中的这个殿堂就是《焦点访谈》),于是孤苦零丁跑到了北京。最开始想这种孤独是暂时的,因为最终会回到我热爱的那座城市。第一年是这么想,第二年也是这么想,第三年还是这么想,但是当第四年到来的时候我把档案从可以说是“铁饭碗”的地方拿了出来,放进了北京的广电人才交流市场,印象很深的是办完手续的那天不想见任何人,但又那么害怕孤独,于是一个人在街上游荡了几个小时,这样既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人,又可以不说一句话。记得那时候心理很矛盾,从小在红旗下飘大,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习惯的是安安定定生活,如今,从一个稳定的单位出来了(当时不敢告诉父母,传统的他们是接受不了的),完全的投身到了《焦点访谈》这样一个随时可能会被淘汰出局的地方,心是漂泊的。访谈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这里没有职称的概念,也没有过多等级的概念,任何时候都是谁胜任谁上,大概老资格的人也没有优越感可言,因为全中国想来的人太多,这里常常都有新面孔出现,你不做有的是人争着抢着做。在这里至少我总在感觉自己是个临时人,不敢奢望未来,只想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期节目。访谈是一个心理没有保障的地方,可你无意识地就被它吸引着,有它你很难去选择其它,它的魅力在于它给了你一个好舞台,你可以在这个舞台迅速成熟起来,可以真正的与中国社会全接触,为了不被赶下这个舞台,你不得不认真的观察社会,仔细的研究各个领域的现状,努力让自己不落伍,也许这也是这个地方魅力所在。不过,应该说,其他一些地方同样有这种魅力,但比较其它的媒体甚至更多的地方,访谈还有一个优势,它更容易给你成就感。当你的确研究到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或者还没被大家关注,但的确存在的问题,通过你的记录、调查,展现在节目中后,它能较快较大范围的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还常常会引起中央高层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关注,甚至会因此改写某项政策,这些往往会让你感觉到一种认同。来这5年了,记忆没法连贯,清晰又模糊着,深刻的只有片段。还记得刚来时授业恩师余伟丽领着我去徐州做一个关于棉纺织厂压锭的节目,在走进一个偏僻的工厂时,余老师把我拉到一边,让我在外边观敌了阵,告之发现有危险立即请求北京支援,在他们进去的这一个多小时我的腿就没停止过颤抖,嗓子一直干得冒烟,只知道隔十分钟二十分钟就忍不住给北京的制片人关老师打电话说他们还没有出来。还记得后来我去山东拍豆制品节目时也曾带过一位实习生,进现场时我也曾让她在外面观敌了阵,出来时,她看到我们出来高兴的手舞足蹈,说她也是不停的给关老师打电话,并且她躲进了二楼洗手间,把洗手间的窗户打开了,决定有人进来她就从二楼跳下去。天哪!险些节目没做先致残一个。还记得——10年,焦点访谈长大了。5年,来这里来寻找梦想的我也长大了,至少到事件发生的现场不再会紧张的两腿颤抖嗓子发干。我想没着没落日子会继续,但我依旧舍不得离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成立十周年,记录中国传媒史――见证《焦点访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成立十周年,记录中国传媒史――见证《焦点访谈》
上一章下一章

深刻的只有片段/黄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