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民居奇闻“地坑院”(1)

走访民居奇闻“地坑院”(1)

2000年4月,“中国行”到了河南省三门峡市,我的老师刘恪山专门从北京打电话给三门峡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员更厚先生,请他给予考察方面的帮助。在我后三年的行走过程中,我的恩师刘恪山先生与我心心相系,大事小情上为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使我有了更多的方便和安全,这些我永志不忘。第二天,员馆长丢下手中的一切事情,亲自陪我前往张庄村,去拍摄那里的独特民居——“地坑院”(也被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张庄村坐落在距三门峡市西南二十一公里处(陕西境内),是当地有名的张庄塬。“塬”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是因长年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高地,大的有几十平方公里,小的有几平方公里不等,四边陡,顶上平,素有“川下,塬上”之说。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每年塬的面积都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张庄塬上的人口约三万之众,分布在四个大的自然村。张庄塬有记载,“地坑院”历史并不长,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军在张庄塬上对平民百姓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将塬上的民居全部烧光了。日本投降后,当地百姓穷困不堪,根本没有能力再兴土木,盖房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深厚的黄土地为战后无处栖身的民众提供了创造新的家园的灵感,他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建了既经济又实用的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地坑院。这种地坑院,实际上是古老“天井式”窑洞的变种。在陕、甘、晋、豫地区还流行另外两种窑洞模式,“平顶式”和“靠崖式”,也叫“黄土窑洞”,堪称“东方一绝”。平顶式窑洞是用砖石或土坯在平地上砌筑而成;靠崖式窑洞是先将土坡修铲成与水平线成直角的平面,再在这个平面上开凿顶部半圆或尖圆两种拱形洞穴,有数窑平列,也可上下叠层,就像楼房,有人称它“天窑”。张庄村的地坑院则是在平整的土地上深挖约四五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深坑,坑院十到十二米见方。地坑上边沿,用青砖筑约二十厘米高的矮墙加以防护和警示(尽管如此,每年在张庄塬仍有数人掉落地坑院内)。院四壁可挖凿六至十眼窑洞,每眼窑洞高三米多,进深七到九米,窑口中央留有向里开的门,两边和半圆形上方留有木制格子窗。一到年节,巧手女人们就会剪出各色花样的剪纸贴在窑窗上,把日子装点得红红火火。格子窗供采光和透气,在门的一侧还留有锅腔和土炕的烟火道。院子中央通常是小菜园,菜园的边缘有一米五左右宽的环窑洞走廊。小菜园肩负着复合性功能:存储一定的雨水;吸收充足的阳光和氧;改善窑洞内的通风等。而在园子一边要挖一眼深约四米、宽半米的旱井,用以蓄积雨季中过量的雨水,既解决了日常用水的积蓄,也解决了雨水倒灌窑内的问题。每座地坑院中,都会栽上桐树、梨树各一棵,树梢高高伸出地面,传递着主人家人丁兴旺的信息。这种象征生命存在的植物,为地坑院带来许多生气和灵性,它的人文作用,远远大于它的实用功能,它提示地面上行走的人“别掉下来”,在炎炎的盛夏给地坑院带来一片绿阴,滋润了生活在黄土地的人们的日子,那种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同样被这黄土地上的农民应用得淋漓尽致。进入地坑院的通道设计得更加巧妙,一条铺着青砖的斜坡甬道拐个弧形直角弯就可进入院内。当我拾级而下时,还真有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呢。初入张庄塬,我有时会惊异地发现,好端端的平地上忽地冒出一位梳着两根长辫子,身穿红花小棉袄的俏丽农家女娃,手捧一个蓝花大碗,忽地一下又消失在另一处地平线下。真是给人一种“神出鬼没”的幻觉。难怪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上塬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入村不见房,炊烟平地起,忽闻鸡犬声。”张庄塬地坑院中还有组合连环院,叫做二进院、三进院。在地坑院的建造中,同样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不识多少字的农民,却拥有广博的实际生活的学问,他们将八卦的原理有机地融入了地坑院的形制中,根据阴阳鱼的八个方位,来确定所有新建地坑的四个正面朝向,按照当地人信奉的“风水流脉”的统一心理指向,充满自信地定制新地坑院的主朝向,这样,以东西南北为朝向的院子,就有了各自的位置和名称:“东震院”、“西兑院”、“南离院”和“北坎院”。由于四种各有其主的朝向院子,窑的主次等级中最好的朝向当属“东震院”。一位住了一辈子地坑院的大爷说,按照风水定下的朝向住起来才顺心舒畅。我在员馆长的带领下,七上八下地跑了十多家地坑院。不同年龄的人,对地坑院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不管怎么说,冬暖夏凉,费用不高(现在建一座地坑院的造价为九千元左右),使人长寿康乐,是地坑窑公认的优点,年长的人常在嘴边这样的念叨着。但年轻的人则说:采光不好,通风不畅,沉闷憋气,还浪费土地等。反正有一个事实人们却无法回避,那就是,现在张庄塬的百姓大多已不喜欢住地坑院了。如今,地面上的砖瓦房在张庄塬越盖越多,一方面反映人们确实富裕起来,更主要的是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年轻人不再信奉或半信半疑老一辈“风水流脉”的文化传统。他们要改革,要创建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穿越56个民族的危险历程:《孤独行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越56个民族的危险历程:《孤独行走》
上一章下一章

走访民居奇闻“地坑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