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序二

北京电台首都生活广播台长纪烈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是隐秘的、自私的、幽暗的,似乎多多少少还与低级、不洁沾着边。然而“性”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再普通、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那个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尊崇为仁义道德、圣洁高尚之化身的孔夫子也曾简要地把人定义为“食色性也”。多少年来,有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去做,但就是不能启口。大抵“性”是最为典型的一个。这种意识深处的强烈冲突,常常被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所掩盖。有人把它称作“含蓄”。“含蓄”作为一种美德,被人们顶礼膜拜了数千年,神圣的甚至超过了人的生命。然而当仅仅靠“含蓄”已经不能解决一些人内心深处的躁动与无奈时,也便出现了叛逆、轻生、痛苦甚或伤害。更有意味的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凄美、壮丽的悲剧作为一种个别而虚幻的人生场景去欣赏、议论,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坚定地认为,“性”是一个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无师自通的东西,登不得大雅之堂。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对于现在的都市人而言似乎显得有点古板,其实说起来它相去我们并不久远。1998年5月在北京的上空有一档以性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广播节目开播了。当时反响强烈,但微词颇多,话题的范围极其有限,节目几乎是在雷区中跋涉。如今6年过去了,节目不仅没有被“炸毁”,而且赢得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尽管有些人常听这个节目但在人前还羞于表露。不管怎样,北京电台首都生活广播的性健康节目——《今夜私语时》以其不断增长的生命力,真诚而实在地告诉我们,生活着的人们需要“性”的帮助和指导,我们自然、健康而科学地谈论性的话题,可以避免更多的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经验,就是我们的两位节目主持人孙岩和吴若梅对青春期少男少女体贴而亲切、理性而严肃的劝慰与忠告。还有这个节目已经成为少男少女们抒发胸意、排解痛苦、稳定情绪、交流思想、解疑释惑的一方绿色草地,亦或是一方星空下大家可以围坐在一起轻声细语的圆桌。现在广播的内容终于可以用书的形式记载和传达它稍纵即逝的信息了。捧在手里阅读的广播相信会有另一番耐人寻味的感觉。当我通读了一遍这本书稿后,一个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不仅记录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困惑与彷徨,给他们指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思考角度和处理方法,在这里少男少女们或多或少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它是写给我们成年人的一本难得的青春宣言。那些已经或即将拥有步入青春期孩子的为人父母者,你能否扪心自问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有没有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有和你倾诉心里话的愿望?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在想,孩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和他们最亲近,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最爱他们,我们对孩子最有牺牲精神,为了孩子我们牵肠挂肚、魂牵梦绕……然而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是这样想的吗?他们追求个性,张扬自我,崇尚自由,我们一厢情愿地疼爱、呵护会不会成为他们的障碍?当我们苦口婆心而孩子却不屑一顾的时候,我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恐怕除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外,别无它求。然而有多少父母有把握孩子会对自己说出他们的心里话?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几乎无一例外,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好奇、多疑、自私、任性、敏感、脆弱、冲动甚或痴迷的个性。在他们的两性意识逐步清晰之后,情窦初开、欲情萌动,此时他们往往不愿与熟人沟通,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心理距离突然拉大,严重时虽朝夕相处却形同路人,他们的心里话只想说给自己,说给自己心中那个熟悉而陌生、亲密而遥远的偶像。其实,收录在这本书中的“花季私语”、“青春信箱”、“青春故事”、“播出手记”以及篇篇来信,就是孩子们播种在电波里的内心独白。到这里来寻找您的孩子吧!我们不敢也不能说这本书会帮您找到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的答案和方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至少可以帮您感悟出一种在对待和处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复杂问题时,我们成年人所应该拥有的心态、情态和状态……2004年10月于北京每次节目播出之后,我们的工作都没有结束。我们知道,少男少女朋友们写信来是多么信任我们,是多么想听到我们的回复。节目的播出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听众。于是,我们尽最大努力给大家回信。朋友,到这里来找一找,说不定我们给你的回复就在这儿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有一种痛叫成长:解读少男少女的青春困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有一种痛叫成长:解读少男少女的青春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