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百万”:一个震醒沉睡的财富梦(2)

“杨百万”:一个震醒沉睡的财富梦(2)

谁知他的蚊帐由于式样新颖,做工又精细,并且洁而雅、柔而实,货一出现,就受到顾客称赞,被争购一空。欣喜之余,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绝好的发财机遇,必须把握住。随即,他把家里的老伴、女儿、儿媳都动员起来,空出自己家的房子,把成都市的一些国有商店里积压的尼龙纱布全部买下来,在街道上招收一些待业青年做工人,进行大批量生产,每天生产数百顶蚊帐。结果,一年下来销售一万多个蚊帐。蚊帐为他迎来了经营上巨大的转折,也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为了使产品的式样不断更新,他常去参观各种工艺美术展览,在蚊帐的图案、帐顶及帐檐的设计上大费心思,不断改进产品外型。不久,他生产的产品既有粉红、鹅黄、葱绿、天蓝等色泽鲜艳的,也有月白、蛋清等素净淡雅的,但每一顶挽起时如花蓝当空,引人观赏,垂放时如飞瀑直泻,无风自动。为做到“货不留、利自生”,他又注重产品价格上的稳定便宜,在尼龙纱布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坚持不提高产品的价格;为使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他在选料做工上严格要求,专设质量检查员,把住产品质量关,一点点抽丝、脱丝都不放过……几年中,他奔波各地,了解需求变化,揣摸顾客心理,改进产品款式,争取市场份额,经常梦中还沉浸于有关蚊帐的构想。人们送他一个称号“蚊帐王”。传统的蚊帐上的帐圈是用竹子作的,又大又沉,为方便顾客携带,他自行设计了组合塑料帐圈。为增加居室的优雅和舒适情趣,他突发奇想地在帐顶商标内装进了香片,挂上后香飘室内,香味持久,令人有室内生春之感。结果,他生产的蚊帐比传统的蚊帐轻,他的蚊帐比别人的蚊帐香。“蚊帐王”成功了,他的蚊帐先后摆上了全国各大著名商场的柜台,北京、天津、上海的著名商场为他的蚊帐开设了专柜。几年间,他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仅向国家交纳的税费款项就有几十万之多,自己一跃而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人们送给他一个“杨百万”的称号。在这个时期,“个体户”、“下海”是最富有诱惑力和煽动性的名词,也是激动人心的事业,它使相当一部分人先冒出了“富”的尖尖角,这位“杨百万”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初期轰轰烈烈的个体户大潮中致富的杰出典型。先富起来的“个体户”们一下子把中国人沉寂的财富梦想敲醒了。3个体户:“闭门家中坐,财向头上落”早期的个体户时代,是一个长期压抑突然释放的发家致富的时代。在“杨百万”式人物诞生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工人穷,农民富,发了财的是个体户”;“富不富,比比个体户”;“要想富,当个体户,摆个小摊,顶个县官,汽车一响,赛过市长,全家做生意,收入超过总书记”。在人们的心目中,个体户这个名称是一顶最具魔力的帽子,似乎只要戴上它就会“闭门家中坐,财向头上落”。1978年,全国个体工商者只有14万人;1980年,便增加到80万人;到198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845万,资金也从0.53亿增加到179亿元,许多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个人资产上百万。个体户的发展给长期扎紧裤带过日子的人们带来了富裕的希望。在改革开放之初,“个体户”时代正是市场化的最早期。最初进入这一领域的大多是一些胆大的农民、城镇待业青年、返城知青,甚至劳改释放人员等边缘人群。他们相对文化层次较低,但是由于进入市场早,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劳苦干,通过极其简单的方式迅速地获取了财富,由此形成了中国的第一批高收入群体。后来许多成为著名的财富人的,如哈尔滨的李晓华、四川的刘永好刘家兄弟、广州的卢俊雄都是这一时期开始崛起,并且逐渐迈入富裕之列的。然而,也正因为这个时期的市场门槛低,进入方便,所以,没多久利润就从高降低。这一领域获得暴利的日子,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告结束。但是,先富起来的第一批财富者们凭所积聚的原始资本,不久就转向新的行业与领域,又开始了新的财富积累。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中产者调查:来自中国社会中产阶层的权威报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中产者调查:来自中国社会中产阶层的权威报告
上一章下一章

“杨百万”:一个震醒沉睡的财富梦(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