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在空谷中呐喊(4)

冯骥才:在空谷中呐喊(4)

张:这是个办法,我们能这样做吗?冯:中国不行。新加坡的华人虽然在海外,但是儒家文化传统还是被他们一代一代传下来了。而我们却把儒家的文化传统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对人的管理。几十年来我们基本上靠文化心理惯性来延续传统文化。这种东西没有支撑点,今天我可以听父亲的,明天我看了电影、电视,就可能造父亲的反,说电影里的“约翰”都不听爸爸的。张:那么该怎么办呢?冯:面对着传播方式给文化带来的负面问题,我想,文化交流首先不能完全被商业和市场而操纵,国家间高层次的、有计划的、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应起主导作用,同时对市场化的广泛的民间交流给予指导。在大众传播媒介日趋商业化之际,高层次的文化交流应该保留一席之地。这种文化交流甚至不能搞市场化。张:最近政府在美国搞了一个中国文化节,效果不错。冯:这种由国家主办的文化节将来应该多搞,大搞、特搞。中国文学正在梦游在采访冯骥才的过程中,他拿出了3本书,一本是他的大型画集,一本是他的文学作品集,另一本是关于天津老房子的摄影集。这3本书印刷都很精美,他让我们来访的三个人自选,一人送一本。当时,我毫不犹豫地把那本文学作品集拿在了手里。我告诉冯骥才,我是一个虔诚的文学爱好者。我说:“刚才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中国文化的。我认为文学是文化土壤中最茁壮的常青之树。可是,文学在今天似乎出了点问题,作为一个著名作家您对中国文学怎么看?”冯骥才说:“文学被市场收买,被书商操纵了。现在有很多书是书商策划出来的,不是作家要写的。书商弄一个选题约作家来写,作家也愿意被书商收买,因为写出来了能卖,能赚钱。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写,没有出版社敢出,卖不出去怎么办?这样一来,作家们写的东西都不是最想写的,而是可以写的。这样的作品越来越没有原创力,没有生命的激情。真文学越来越少。现在中国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没有精神,也不需要精神,如果作家真有了精神,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影响。中国人天天在做发财梦,都梦想着明天用2块钱买一张彩票,然后中500万元大奖。作家也没有产生精神的激情,你从生活中找不到可能产生思想和精神的素材。在生活中采集不到火种,作家无法燃烧起来。如果作家烧点虚火,也无法点燃读者,读者都是金属了,脑子想的都是钱,成无机物了,根本不能被燃烧。”我说:“现在文坛还是十分热闹呀!每一年都有热点,作家也越来越年轻化。新生代作家还没火两年,70年代后作家又产生了。现在刊物又准备推80年代出生的作家了。美女作家更是层出不穷,书卖得也火呀!”冯骥才哈哈大笑,说:“现在是一个无文学的时代,中国文学正在梦游。根本不清醒,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念去走路,走哪算哪。所以书照样出版,排行榜时时在公布,各种所谓的作家也层出不穷。媒体搞一个排行榜,制造一些作家的新闻,找几个热点炒炒,文坛也热热闹闹的,显得很繁荣。一些作家也愿意被炒,好玩,也能出点伪名。”“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无法和‘文革’过后的80年代初相比。当时的伤痕文学曾风靡全国,每一部小说的发表都能引起轰动。一本刊物可以发行上百万份,一篇小说的读者来信可以装几麻袋。做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你是身临其境的。可是,当年曾轰动一时的作品,现在再看什么都不是。您对当年的文学轰动效益有何评价。”“文学为政治服务是我们的传统,包括伤痕文学,都是在政府的鼓励下才风靡全国的。那是为了拨乱反正,为了揭批‘四人帮’,需要控诉。要改革开放了,政府要求团结一起向前看,搞‘四化’,少揭伤疤。伤痕文学马上就过去了,跟着是改革文学。而现在政府关心的是经济建设,提倡创作自由。作家可以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了,可是文学一旦脱离了政治的牵引,自己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您认为文学在梦游时代,在这个梦游过程中,我们每年也出版了大量作品,在这么多作品中难道没有一部伟大的作品吗?在梦游中哪怕是瞎猫碰个死耗子呢!”“我认为没有真正伟大的作品。我认为没有产生伟大作品的可能。我们现在都有事干,但是精神又很空虚。只有大家都需要思想的时候思想才能出来,只有需要伟大作品的时候,作品才能面世。我说的需要是自然需要而不是消费需要。在‘五四’时期,中国需要思想,‘文革’之后中国也需要思想,所以才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我们现在不需要思想。”“您对中国文学也十分悲观呀!”“在近一阶段是这样的,无法产生伟大的作品。现在的文学作品有不错的,都是貌似大作品的东西。作家最关键是视野,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行。”“中国文学产生不了伟大的作品大家都很着急,特别是评论家,他们简直是恨铁不成钢呀,再也忍不住了,终于骂出了口,人们称这种评论为‘酷评’。您对‘酷评’是怎么看的?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自供状”――文化自白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自供状”――文化自白书
上一章下一章

冯骥才:在空谷中呐喊(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