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风景(2)(图)

乐园风景(2)(图)

在妻子的眼里,邓小平不是一个浪漫的丈夫,但却是一个深情实在的丈夫。在工作人员的眼中,他们夫妻之间很少有卿卿我我的举动。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几十年从来没见父母亲红过脸,或者争论什么问题。平时相处,卓琳爱说爱笑,邓小平往往只是听着,很少说话。在太行山的时候,邓小平在前线,卓琳在后方,只有邓小平到后方开会的时候,两人才能见上一面。于是卓琳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能每月给我写一封信。邓小平说,好,我写一封,让秘书印几十份,每月给你寄一封。卓琳只好说:算了。50年代,邓小平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后,就向妻子提出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妻子理解丈夫,支持丈夫的工作,尽职尽责地担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担子,做自己份内该做的工作,从不干预政治上的事情。“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冲击。卓琳说,我是了解他的。一句话,道出了夫妻间无限的信任和理解。在谪居江西的日子里,夫妻俩一起到工厂劳动,一起在自家住的院子里挖地、种菜。妻子身体不好,65岁的邓小平成了家里的壮劳力,承担起了清扫、拖地、劈柴、砸煤之类的重活、累活。每天上二楼的时候,经常是妻子一手扶着栏杆,一手由丈夫拉着上楼。妻子时常犯病,卧床不起。每当此时,邓小平总是为她端饭送水,细心照看。1976年的**事件后,邓小平和卓琳被暂时分开了。两个人只有通过互递纸条来传递各自的信息。有一次,邓小平给卓琳一张纸条,什么都没写,卓琳也立即回一张白纸条。彼此心照不宣,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互报平安。无论是战争年代的关山阻隔,还是和平时期的柳暗花明,夫妻间的那份理解、那份真诚、那份关爱从没有改变过。邓小平爱家,孩子们恋家。在孩子眼里,邓小平是一位好父亲,好爷爷。邓小平曾经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大发明。在家里,他也是如此。他在家里说话不多,不当裁判,不断是非。孩子们吵架,他说:“到外边吵去。”他认为,“早晚都会过去。”他关心子女,但从不说教。孩子们上学时,他每学期的期末都要看他们的记分册,每个孩子优点、缺点、性格特长,他都了解。但是具体的事情,他放手让妻子去管。“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时,女儿邓林曾经问他:“我们该怎么办?”他回答说:“你们自己考虑。”孩子们说,父亲从不给他们讲自己的经历,也不讲大道理,从来都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他们。孩子们说九句话,他可能才说一句话。而这一句,往往凝聚了他一生的阅历和智慧,足以让孩子们思考很久。邓小平很少用语言表达感情。但家人的事情他都装在心里。在江西时,他们夫妇二人和继母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作为孩子们的探亲路费和生活费。那期间,他写的信比前几十年写的加起来还要多。女儿回忆说,从小到大几乎没见到父亲写过信。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为了大女儿的婚姻问题,为了大儿子的治病问题,为了小女儿和小儿子上学的问题,他多次写信。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个父亲的深情。大儿子邓朴方到江西后,年近七旬的邓小平担负起了照顾儿子的责任,他每天都给儿子洗澡,翻身,换衣服,每件事都做得认真、细致。在南昌的时候,工资停发了,改发生活费,当然比工资少了一大截。于是,邓小平夫妇和他们的继母三位老人就尽量节省开销。肉,孩子们在的时候吃,孩子们走后就尽量不吃;自己养鸡,好能有鸡蛋吃而不必花钱买;茶叶太贵,邓小平就不喝茶了;茅台酒,这个多年的习惯,改了,只喝江西本地产的非常便宜的三花酒,而且只在劳动回来的午饭时喝一小杯;烟,是邓小平的老朋友,一下子戒不了,就减量降档次,抽平装不带过滤嘴的,从过去的每天几十支减少到每天三四支。院子里有片空地,也不能浪费了,种上各种时鲜蔬菜,又可以省下一笔钱。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多节省点钱,远在四面八方的孩子们生活困难,甚至连回南昌探亲的路费都不易筹措。省下来,给孩子们补贴一下。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呢?“父母的心,是爱的太阳。”如果把马克思的这段话用在邓小平身上,是不过分的。饭桌是他们全家聚会的地方和信息交流中心,一家大小十几口人,分两桌吃饭。在饭桌上,大家七嘴八舌,从国家大事到马路新闻,海阔天空,热闹非凡。邓小平喜欢饭桌上这种轻松、活泼、融洽的气氛,他总是边听边吃,很少插话,也绝不会表态。每顿的剩饭剩菜他都不让倒,下顿做成烩菜、烩饭,接着吃。他还常跟孩子们说:“不会吃剩饭的是傻瓜,我们全家都不当傻瓜。”8月22日,是邓小平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家里的亲戚都来聚会,不请外人。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孙子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吹蜡烛,爷爷、奶奶切蛋糕,爷爷给大家发寿桃;儿女们、孙子们去给爷爷敬酒。孙子们献给爷爷的礼物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当然爷爷掏红包的事情也是少不了的。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世纪小平:再现一代伟人领袖风采(选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纪小平:再现一代伟人领袖风采(选载)
上一章下一章

乐园风景(2)(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