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好员工?――成君忆答记者问

孙悟空是好员工?――成君忆答记者问

说起成君忆,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一提《水煮三国》,相信看过的人不在少数。今年8月,继《水煮三国》之后,成君忆再次推出管理学新作《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以下简称《孙悟空》),从全新的角度对《西游记》进行解读,通过孙悟空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建立一种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8月底,记者对成君忆进行了专访。

作者简介

成君忆是一位具有10多年从业资历的企业管理顾问,也是多个人力资源专业社团的领军人物。他的服务内容涉及市场营销与人力资源两个方面,在塑造品牌特征、整合营销传播、组织设计、人才选拔、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建设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表现。他的著作《水煮三国》在管理领域写作中首开先河,成为2003-2004年最畅销本土财经书。现居湖北武汉。孙悟空的个人价值

记:《孙悟空》归根到底还是讲孙悟空的故事,从猢狲到斗战胜佛,是一个由个人奋斗失败后转向团队成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典案例。但从封面上来看,好像是财经类而不是励志类。

成:我没有想把它定位成哪一类,只是一部管理学作品。在一些人力资源的专业网站上,已经有读者在发帖子,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大家都看过小说《西游记》,谁能想到它真正的内涵是这么回事:涉及到心理学、团队建设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等等,几百年以前的作品竟然这么现代,涵盖了这么多内容,是超越时空的,是让大家非常兴奋的。

我只是想用现代读书人的眼光,把《西游记》通过我的解读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

记: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人阅读?

成:适合大学生,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以及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人士,包括初级与高级。

记:这是一种对名著的另类解读吗?

成:不叫另类解读。我个人认为它揭示了《西游记》很多很真实的东西。因为我们原来只是把《西游记》当神话去看,没有细去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就吴承恩来说,是一种个性化的创作,而且是一种很系统的管理学的思想,这是很难得的。这本书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再认识。

《孙悟空》绝非一本畅销书那么浅薄,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样一个解读,希望大家多重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从我们古代祖先那里去汲取一些智慧。当然通过这样的反思也提醒大家,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也好,管理学的文化理念也好,要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嫁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断章取义地运用。

记:读这本书,感觉是在《西游记》旧有脉络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进行了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兼具了小说与管理学的双重作用。

成:《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管理学著作,在这样一部伟大的名著面前,我只是一个读书人而已,这个荣誉我是担当不起的。只不过吴老先生的书流传到现在,我有幸能看到,也因这本书受益匪浅。说到底,我只是一个翻译者,只不过一般人是把外国文字翻译成中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我不过是把一个神话故事翻译成28个章节的白话。所有的译者都是微不足道的,最伟大的还是原著。我不读它,定会有一个有心人把它读懂。

刘备性格活泼

记:《水煮三国》偏重于管理,而《孙悟空》偏重于员工成长?

成:应该这样来说:《孙悟空》作为管理学作品来讲,系统性是比较完整的,是把心理学、成功学、团队文化以及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的内容集大成的一部作品。就这个意义来讲,其价值远在《水煮三国》之上。《水煮三国》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调侃,可能大家觉得语言比较过瘾,但从内容上更像是一个漫谈。

记:我注意看了一下各地的图书排行榜,《水煮三国》从今年3月一直到8月,六个多月一直位列前茅,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到目前为止发行多少万册?

成:到现在发行了80多万。

记:现在回过头来看,《水煮三国》将三国故事的因果归结为管理和管理的绩效,认为从个人的心灵到组织(企业)的兴衰,无一不是管理的对象。从这个角度看,《水煮三国》比较通俗,是不是更适合初级管理者看?

成:不能这么说。做人做事的道理适用于所有人,这没有高下之分。可能从管理技能上来讲,会有分工,基层的员工所要了解的可能比较专业一点,但到了高层,他考虑的战略会多一些。往往位居高位的人,也会在商业实务中迷失,(这本书)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提醒,一种参照。

记:《水煮三国》中,刘备的角色处理得很微妙,让人一会儿感觉他是白痴,一会感觉他是枭雄,他一会儿充当小学生,接受教育,一会儿又高明得像老师的老师。这样的设置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成:《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这种表现。我并没有刻意要改变他这种性格。在性格分析中,他属于活泼型,表演性非常强,智力不是很高,很多时候像白痴,另外想表现自己,所以感觉有时候好像很有学问。像这种性格特征在生活中都可以看得到的。这两本书出来之后,我后面还会有书把这些人物的命运脉络做一个梳理。

老板与员工是博弈关系

记:随着《水煮三国》的热卖,现在好多类似的书,像《麻辣水浒》、《爆笑西游》、《江湖版•三国演义》等纷纷上市。赞同方表示这类新书视角独特,折射现实,生动幽默,读来新鲜,开阔了出版思路,活跃了出版市场;反对方则认为“乱谈”名著有类于“傍大款”,大借名著之光。你对这种出版现象怎么看?

成:首先谈我的创作想法。我只是想用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一讲管理类的经验规则,重点还在管理学方面,至于是怎样一种表现形式,旨在吸引大家去读,但内容不会因为表现形式哗众取宠而显得浅薄,这是我的一个认识。

但我就不能保证跟风的这些作品的质量了。它要这个形式畅销,但内容不好说了。我没有办法去干涉人家的创作。我不反对跟风,但跟风一定要有思想。

另外,“乱弹”名著是“傍大款”的说法,我觉得有点一棍子打死。难道每一个人与名人站在一起,就是傍大款?即使是一个大款,身边也需要有人来关心他。所以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记:如今“励志书”市场非常热。像最近的《没有任何借口》,早期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亚的信》、《执行力》等,都是进口图书。而本土则以你的《水煮三国》为代表。你认为进口励志书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它们对本土励志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成:我认为进口励志书不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尽管很多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叙事方式、语言的表达方式有些不适应,但从文化上来讲,我们接受西方文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对进口书的认同,不是我们在同化它们,而是相互影响,而且在过程中,会有一些冲突,某一方会感觉到很被动。比如说我们现在就感觉到很被动,但是历史不能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财富是流动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否会长盛不衰?这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非常高,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传承下来的。

任何问题都应该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本土励志书虽然少,但它至少是一种希望。

记:现在很多励志类图书都在讲员工要加倍工作,老板要献出爱心。那么当前社会,还有没有剩余价值一说?

成:剩余价值一说绝对还是有的,这是马克思发现的。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会拿出一部分剩余价值,增强大家对公司对企业的忠诚度。老板要追求剩余价值,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员工是需要一个舞台去实现个人价值的。管理是从两个角色上出发,老板与员工绝对是一种博弈,在这种博弈当中,一定要找到平衡,然后付出行动。

记:现在写完《孙悟空》,听说将来还会写《红楼梦》与《水浒传》?

成:《水浒传》这个月开始在九月号《职业女性》杂志上连载,开了一个专栏,叫《欢乐水浒》。至于出不出单行本,要看读者的喜爱程度了。

现在还没有研究《红楼梦》,可能到明年的这个时候,会开始研究它。对我来讲,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创作任务。四大名著写完了,可能再会选择其他的工作来做。但是对于我来讲,这样解读或是解构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报记者胡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选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选载)
上一章下一章

孙悟空是好员工?――成君忆答记者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