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可餐的丽江情调

秀色可餐的丽江情调

锦瑟我爱这个古城,虽然我已经描绘过了它的雪山壮美,古乐天音,然而我更愿意就留在这里,就徘徊在这日夜不息的小桥流水之中,揣摩这一日三餐哪里度过,恨不能尝遍古城之中每一家小店的风味,并不单单为着美食的诱惑,真正可餐总是古城的秀色。最爱大石桥旁的水悦小吃,有着阳光的空地,流水和风的声音,矮矮的小桌子上盖着土布纹样的桌布,常有小狗在桌下嬉戏,我爱这里的纳西炒饭,放了酸菜炒制而成,再要一锅杂锅菜,多种青菜蘑菇豆腐烹煮而成,新鲜可口,我每每想起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在家依样烹制,只是缺少了那清新空气的味道和流水声音,菜肴也就随之索然无味了。也喜欢那四方街旁的一家砂锅饭,这条小街上砂锅饭的小店甚多,可我却独独钟情那一家,不知道是因为第一次占了先机,还是那门口盼吉妹(纳西语)黝黑面庞的可爱微笑。我总是会径直走进去,坐在她家院落的天井中,看着那些木板阁楼历经岁月的斑驳模样,并不像外面的建筑有着新鲜漆过的朱红颜色,身边的老奶热情招呼我随意而坐,自己在那边忙里忙外,此时我便觉得自己是走入一个真正的纳西人家了。沙锅饭中埋着土豆块和青蚕豆,上面盖着满满一层腊肉和香肠,香气扑鼻,还有她自家腌制的萝卜、大蒜、鱼腥草当作小菜,香脆之中带着辣椒醇香。坐在这里,好像想起小时家中的庭院,矮桌,蒲扇,悠然自得。什么减肥良训早已抛在脑外,一份沙锅饭尽数消灭,还犹在回味无穷。丽江也和大理类似,有不少的酒吧和咖啡屋,盛名在外的"妈妈付"周围也是景色怡人,新义街上的酒吧多是临水而建,晚上的时候,灯火烛光,别有情趣。只是我不愿驻足在此,入乡随俗,我还是喜欢本土风味的小店,哪怕只是家常味道的演绎,却才是这里的特色所在。丽江粑粑算是这里特产,圆圆手掌大小,两面煎得焦黄,有多种口味选择,而水焖粑粑却是好像发起的面包。在丽江的早晨是不用起得太早的,上午十点的光景,仍然可以坐在小店门口,打一壶酥油茶,就着水焖粑粑,看来去的游人穿梭,多的是那些导游小旗子后面匆忙的面孔,而自己因为比他们多着这一份悠闲就觉得是天壤之别了。还有鸡豆冰粉,颜色好像灌肠,可以煎,也可以凉拌,我在天雨流芳的牌坊附近初次品尝,连说好吃,那位老奶便笑得一脸灿烂。后来在束河龙泉寺外,映着盛开的桃花和海棠,鸡豆凉粉的味道也变得妩媚起来了。其实,认真的说,丽江的饮食并没有太多的特色可言,沙锅饭和米线都是外面传进来的,而本地的烹调因为多是家庭小店而普遍的带有家常味道。所以说,这并不是个美食城市,可是我爱着这里的清晨和黄昏,民居和流水,音乐和人民,我的胃口因为我的眼睛和我的心情而变得异常的兴奋起来。在丽江最后的三天,误打误撞的走进了这家"纳福进",最后的晚餐却竟然是精彩无比。店主自称曾是厨师,做出的菜肴味道果然不俗。他推荐给我们的两道主食,八宝竹筒饭做得晶莹剔透,上面洒满红色的火腿和绿色的蚕豆,观之即有食欲;流浪米线是店主自己起的名字,用很特别的一个细口宽肚的小罐盛放,牛肉汤浓味淳,吃到最后仍有余温。主人说做牛肉是他拿手的,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就坐在门口抱个盆用手在撕牦牛肉丝,那牦牛肉煮熟撕成细丝,再炸制而成,味道香辣,不比四川的灯影牛肉差。我们临行的时候还捎上了四袋,在家中作为下酒小菜。在"纳福进"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惊喜,"腾冲大救驾"在昆明的时候没有尝到,这里却有,是饵块的一种炒制方法,但是好像额外多加了蒜,味道和普通的炒铒块便有了区别;"二亩地"是用玉米粒和豌豆粒炒在一起,青黄两色,据说还有"三亩地",大概又多加了一味主料;"农家火腿"是他家自制的,极其鲜嫩,因为偏咸,所以还特别加了一些青蚕豆和辣椒的伴料来中和,相得益彰。"酸辣鱼"使用产自拉市海的小鲫鱼所做,虽然小,但是味道鲜美,烹调的工艺也绝不像大理那样的一锅煮,调汁浓厚,鱼肉也变得精致起来,和大理沙锅鱼一样,也有清汤的做法,所有的鲜味,尽在汤中的精华。越吃下去越觉得"纳福进"中的每一道精致调弄都让人爱不释口,即使一道普通的炒莲藕,也做得有滋有味,让人口齿留香。最好的原来总是要留在最后,在这丽江最后的日子里,实在是因为着美味的诱惑而在记忆中又平添一道迷人的风景啊。我总是奇怪那些在丽江城中泡网吧的男男女女,千里奔波的结果难道为的还是和在家一样?不要网络,我愿有更多的时间就在古城这些看去普普通通的小饭馆中每天吃吃喝喝,晒太阳,和面前的人闲聊而不是QQ上的人名列表,因为这里,真的是一个生活的天堂。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色相集之私人味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色相集之私人味觉
上一章下一章

秀色可餐的丽江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