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立大功(1)

关键时刻立大功(1)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出生,广东省梅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1928年底,叶剑英经党组织安排,赴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负责中央军委参谋部的工作,同时也认识了**,开始了与**密切的交往。叶剑英到达中央苏区时,正值蒋介石对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他积极协助**、朱德指挥作战,取得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从这时开始,叶剑英就对**卓越的领导才能由衷地敬佩。作为科班出身的职业军人,他以敏锐的军事专业眼光看待分析**的军事思想,不禁为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创造性所震动,也为其在实际作战中所取得的战果所折服。他确信**是中国革命的一位优秀领导人。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和对**的排斥,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湘江之战,红军损失惨重,叶剑英心情十分沉重。他对**失去指挥权深感惋惜,也对“左”倾路线的指挥者产生怀疑,心情十分郁闷,不禁俯首低吟:“越过万水千山,问君西游何时还?”表达了对**的思念之情。1935年1月,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叶剑英转忧为喜,衷心拥护会议的决定,拥护**的领导。他常说,遵义会议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后来粉碎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也具有深远的影响。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四川省懋功地区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党中央提出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促进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的战略方针。当时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提出向川康发展的意见,企图带部队南下。党中央一方面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和严肃的斗争,另一方面,为顾全大局和保持红军的团结,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张国焘这才勉强同意率四方面军向毛儿盖前进。同时,党中央决定派叶剑英到四方面军工作,任参谋长。同年8月1日,中央决定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朱德、张国焘率左路军北进,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等率右路军北上。右路军实现北上计划首先必须渡过水草地。对于这一计划,右路军政委陈昌浩表示反对,他对张国焘惟命是从,反对北上,认为大军难以通过草地。叶剑英坚决支持中央北上的决定,并对红军能否过草地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愿做开路先锋打前阵。在**的亲自过问下,叶剑英当上了过草地的“先遣司令”,带领两个团的先头部队,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地渡过了水草地,完成了开路先锋的艰巨任务。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风采之战友情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泽东风采之战友情真
上一章下一章

关键时刻立大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