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o2》:理性与非理性的爱情合奏

《37o2》:理性与非理性的爱情合奏

(文/吴金岭/2004/9/14)这是一个疯狂到极致的爱情故事,除了法国人外,其它民族的人们恐怕都只有在想象里才可能出现类似的情节。在法国的一个普通小城市里,看似普通的饭店女招待贝蒂,偶然间发现她的维修工男友佐格长期创作出来的一箱小说手稿。她因此改变了对男友的看法,她激动地觉得佐格是一个天才,一个被埋没的天才作家。她必须帮助他不被环境埋没,得到应得的认可,进入上流社会。为此,她纵火烧了佐格租用的木屋,带着他去巴黎寻找梦想。但是佐格并不认可自己的文学才能,写作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生活一部分,“坚持写作”本身对他既是目标,也是底线,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小说寻求发表的机会,也不认为自己的文字有发表的价值。“作家”、“成名”对佐格来说并非必需,也是不可承受的一种重任。带着贝蒂给予的一丝撩人的希望,佐格被动地随着贝蒂来到巴黎,巴黎因此多了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和一个充满理想的漂亮女子。但是,事情的发展不随人愿,佐格的小说一次次被退稿,贝蒂的梦想一点点走向破灭。在这种情况下,佐格也失去继续写作的能力。随着故事的发展,贝蒂的心情逐渐变坏,最后她歇斯底里,当她残害自己的身体,最终走向彻底的疯狂,被强制送进医院时,佐格化装成女子,潜入医院,亲手结束了贝蒂的生命。这时候,佐格的小说却得到出版的机会,贝蒂的梦想即将实现,但是她已经魂归天堂。佐格在相信贝蒂给予他全新的生命的同时,坚定了通过写作获得成功的信念,他又开始继续写作。故事结束。小说中的两个角色,我的内心里,觉得也许他们只是一个同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一半是男性,而另一半是女性——这里头透露的是人性中最不可琢磨的东西。事实上,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直觉的、反理性的、甚至非理性的细胞在跳跃,所有人都是这样。不过在一个理性的、有规律的、体制化伦理化的社会里,我们体内的律动往往被视为放荡、罪恶或疯狂!人类已经被铐上这种原罪!?从老庄到尼采到鲁迅到傅柯到贝蒂,总是有些人在探问这个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被当成疯子,然而事实却证明,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在非理性中确实看到了真理(就像贝蒂“盲目”相信佐格是伟大的作家),而他们悲情的奋斗,最终也获得了人们的肯定。或者,我们可以从另一种视角来看这部小说,把贝蒂和佐格当作是同一个人,说得更清楚些,贝蒂和佐格是一个人体内某些对立的性格的独立分身,如理性/非理性、奋进/懦弱、自信/自卑、执着/妥协或安于现实/勇于突破等等。若是从这种角度观之,我们将可以察觉到文中许多微妙而吊诡的冲突,特别是结局,有一方亲手杀了对方,并且把对立的冲突从此融合为永恒的一体。小说的内涵过于深广,以致我的这种解释显得有些晦涩。这其中许多的韵味,是应该保留给读者自己来体会。作者菲利普·迪昂已经创作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中汇集了形形色色的漂泊者,以及那些为了生活拚搏奋斗的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整整一代喜欢他的作品的读者。菲利普·迪昂在法国被视为一个类似米兰·昆德拉的“偶像”型人气作家,他开创了一种与同一时代的矫揉造作的文风分庭抗礼的写作风格,确实,当他笔下的人物在努力奋斗和漂泊着,试图诠释一种围绕在他们周围世界的感觉时,得到了整整一代读者的认同与喝彩。1981年当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50比1》问世的时候,他还在一条偏僻的高速公路的收费亭里担任夜班值班员。1985年,随着《37o2》的出版,迪昂一举成名,之后他便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迪昂的小说他们几乎每本都不错过,与小说中的人物一同成长,并且总是渴望重新回到他们熟悉的世界里。如同他自己所说的,迪昂是为数极少广泛认可却从未获得任何文学奖项的欧洲作家之一。由于佐格对文学圈的写作之外的社交活动和媒体报道极度不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独来独往,他跟文学圈的关系并不好。(在法国,因为批评家们大多同时也是作家和出版家。所以,如果不是来自于这个圈子,新的作家就很难得到承认。)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书仍被法国最富盛名的文学出版社伽利马看中,并持续出版,也从侧面证明了佐格作品的文学价值。2002年,佐格担任法国图书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在中文版出版之前,这本小说已经翻译成22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全球各种版本的总销量超过了100万册。这对严肃文学来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法国经典情色小说:《37°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法国经典情色小说:《37°2》
上一章下一章

《37o2》:理性与非理性的爱情合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