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狂言

第二百二十一章 狂言

有东江省一号领导出来给孟涛背书,再加上公安部门强势对造谣者展开调查,针对信达的恶意中伤迅速被压制下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伴着欧美日对华夏的冷嘲热讽,另一种争论在网络上又随之生起。

我们泱泱大国十多亿人,为什么得个诺奖就那么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米国迄今为止一共得过三百五十多枚诺奖,日国多年前启动五十年三十枚诺奖计划,当时被华夏许多媒体报道,甚至引起一片嘲讽,没有一个人相信日国能够成功,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异想天开。

结果呢,十八年,日国获得了十八枚诺奖,一年一枚。

而我们,只有两枚。

再看看我们一直认为比我们落后的印国,五枚。

我们到底是怎么了?

如同世界杯一样,每一年的诺奖颁布我们基本上都是看客,想参与进去为什么就这么难?

面对这些让人锥心的问题,无数网民展开大讨论,原因多多,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外,基础教育薄弱、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环境和设备不如发达国家、民众热衷娱乐几乎不关心科学……

单从科研经费的投入来说,日国十年间平均投入科研经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3%,米国则是2.8%,华夏连1%都达不到。

不是说华夏舍不得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想投但实在是力不从心。

华夏只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温饱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军事保障……

而科学研究是一项耗费时日却不一定出成果的项目,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华夏等不起,于是干脆直接进行技术引进。

除了经费问题外,科研人员内心浮躁、无法沉下心做研究也是限制科研成果产出率的一个原因。

其实也不难理解,科研人员也是人,也需要生活,实验室枯燥乏味不说,埋头几年几十年研究出成果,结果奖金还不如三线明星一部戏的片酬,谁心里能平衡?

如果家人再不理解,经常抱怨,时间一长就会从心里开始对科研项目抵触,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再然后开始转行。

就这样,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科研人才夭折了。

当人才流逝如果成为一种现象和常态的时候,时间一长科研梯队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甚至断代情况,然后恶性循环……

所以,要想留住人才、使他们能够踏实做科研,必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仿效欧美高薪重奖则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这一切好像华夏现在都做不到,因为实在底子太薄弱了。

以上这些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咬咬牙也都能解决,但最可怕的是人们信仰的缺失。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各地中小学抽取一千名孩子让他们写下理想,结果想当科学家的不足百分之十,而想当明星的则达到百分之六十,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至于为什么都想当明星,答案有两个:一是有许多粉丝,二是可以赚很多钱。

科技立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下一代却抵触科学、崇尚娱乐。

细思极恐!

这场大讨论的使得人们越来越悲观,有人丧气的说这辈子有两件事估计是不可能看到了:第一是华夏足球进世界杯,第二是华夏人得科技类诺奖。

雪上加霜的是,欧美日并没有停止对华夏的嘲讽打击。

“世界代加工厂”

“劳务输出国”

“混吃等死的国家”

“地球蛀虫”

“科技病夫”

……

面对欧美日的嚣张,网民的愤怒一下子爆发了。

“麻痹的,鬼子太猖狂了!”

“干他们个洋鬼子!”

“草,以后再不买他们的东西,支持国货!”

“真特么憋屈!”

“求求你们,得块诺奖吧!”

……

骂声一片,但反驳的底气却显得不足,毕竟,事实摆在面前。

就在华夏全国对本国科研前景呈现一片悲观失望之际,日国记者唯恐天下不乱,跑来荣阳对信达实验室老板孟涛进行采访。

采访视频随即被全球播出。

视频很短,应该只是采访的一部分。

视频里,日国记者问孟涛:“孟先生,你觉得你们国家什么时候可以再得诺奖?”

孟涛笑着回答:“今年。”

“今年?”日国记者惊声问道:“孟先生,您确定您没有说错?”

孟涛笑道:“我非常确定!”

“天哪!”日国记者夸张的说道:“上帝,我听到了什么?孟先生竟然说华夏今年能得诺奖,这真是一个大新闻!”

“可是孟先生,今年的诺奖推荐人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呀!”

“不是还没结束吗?”

视频的最后,是孟涛的声明:“今天,我在这里正式警告某些国家,你们对华夏的技术封锁壁垒,从今年开始,信达将一段一段将其砸碎,不信,咱们走着瞧!”

采访视频结束。

这则视频刚一放出,如一块大石扔进湖里,激起千重浪。

一时间,招来了来自全世界的嘲讽声和质疑声。

“吹牛B!”

“不可能!”

“华夏这个国家就是不务实!”

“今年得诺奖?你怎么不说你今年飞升呢?”

“满嘴跑火车,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

“欧美对华夏的技术封锁已经几十年,能说破就破?”

“看吧,鬼子国家又得开启喷粪模式了!这不是给国家拉仇恨吗?”

“说的这么有底气,万一是真的呢?”

“如果是真的我把他当祖宗供起来,但是可能吗?”

“哪怕是真的,怎么就不知道韬光养晦呢?”

“韬光养晦个屁,都骑在头上拉屎了还不吱声?但是,他真有这个本事吗?”

……

诺奖可以说是世界最高奖项,自该奖成立来华夏一共才得过两次,而孟涛张嘴就说今年会得,今年还有不到三个月,而信达第六次试验刚刚失败,这不是信口开河是什么?

更何况还扬言要挑战欧美先进技术,他是怎么想的?喝多了还是没睡醒?

除了无数质疑和嘲讽外,认识孟涛的人纷纷打电话过来求证。

第一个打开电话的就是孟涛母亲孙凤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超能垃圾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超能垃圾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狂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