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

重审

?经过长达一个季度的全国巡查,巡按御史们终于完成了任务回到了京城,在向皇上的奏表中,密密麻麻的列出了查处的巨贪们,他们为祸一方,不处置不足以平民愤。

全国各地,无不歌颂巡查组的刚正不阿,一个国家,只要让百姓舒心,就可千秋万代,永葆太平。

太子作为巡查组的组织者,受到了皇上的表扬,当天下午就被皇上叫到御书房帮助皇上处理政务。由于组织得当,查处了许多根深蒂固的巨贪,这与往年的结论完全不同。

许多有远见的官员纷纷上书要求开恩科。

由于官员的缺失,只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再开恩科,二是合并州县。繁华富庶之地监管需要更加细化,邻县暂管也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皇上在多番思考之下,批准了这一年开恩科的建议。太子也深以为然。

批完奏折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皇帝揉揉昏花的双眼,以手支着头,好像是困了的样子,太子弯着腰站在一边不敢作声,生怕打扰了他。

只见皇上的手渐渐离书案边越来越近,“啪”的一声,有什么东西掉落到了地上,正好掉在了太子的脚边,发出一声钝响。

他立刻弯下腰把那掉在地上的奏折捡起来,却无意中瞥见了皇帝的朱批。他眼睛一亮,贪婪地以极快的速度浏览着。

他顿时冷汗直流,本来困顿的精神突然振奋起来。

随奏表送上的还有一份密折,在调查中查到一些已经确凿无疑的案件的幕后真相。包括了当年那场科举案中是谁假造的证据,是谁做了伪证。

在得知张峦夫妇二人的情况之后,他曾到刑部查看了档案,证据完整,没有丝毫破绽,证人的证供也写的有条有理,让人无隙可寻。

整个案子顿时迎刃而解,只要把这几个人抓到手,对他们严加拷问,不愁他们不说实话。他死死的记住了那几个人的姓名和官职,然后轻手轻脚的把奏折放回了原处。

待到皇上悠悠的醒转来,看太子仍然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他揉揉有些酸痛的额角,问道:“朕睡了多久?”

“回父皇,您大概睡了一个时辰。”

皇帝抬头看着他苍白的脸色,皱着眉说道:“太过儿女情长向来是大忌。一个女人而已,没必要那么伤心。朕会为你挑选更好的。大丈夫岂可为美色所累。”

太子故作沉默,乖乖地听着皇帝的训话。

皇帝抬头看看天,对他说:“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他并没有说什么,还是一样恭敬的退下。

鉴于当年的科举舞弊案影响广泛,尤其是当着瓦剌使者的面,几乎是把大明的脸都丢尽了,但是要重审,揭开权力斗争的内幕,把朝堂之间的斗争摆到明面上来就更招人耻笑了。

所以要指望皇帝自己提出重审当年科举舞弊案,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皇帝的朱批意见是不准,只是说知道了。

清楚了皇帝的态度,要使这件事办成,就必须有一个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向皇上提及此事,逼得皇上不得不重审才罢。

他知道,那个案子牵连甚广,若有这样一个人贸然提起,必然会触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然后群起而攻之,搞不好轻则丢官,重则连身家性命都不保。

这样的勇士是很难找到的,就只好他自己来。既然他已经了无牵挂,自然也不怕阴谋诡计。

正好不日之后也要重新开科举,为他们平反也能鼓励天下的士子踊跃投身朝廷,相信一个知错就改的朝廷能够治理好国家。

在走上朝堂的一刻,他长长出了一口气,暗暗为自己加油。

“父皇,儿臣主持巡查组工作以来,有几件重大的冤案被巡查组发现,不平反不足以告慰受冤枉者的在天之灵。”

皇帝猛地从龙椅上直起身子,眼睛也瞪大了,大殿内顿时充满了剑拔弩张的气息。

太子像是没听到一样,继续滔滔不绝的说:“当年那场科场舞弊一案牵连甚广,巡查组却发现有许多蹊跷之处,这说明有些事实没有充分调查清楚,还希望父皇开恩重新调查。”

“啊?”朝野上下顿时一片窃窃私语,有人高兴,有人的心里打起了小鼓。

皇上的情绪带着捉摸不透的意味,不知是笑了还是没笑:“那案子已经尘埃落定,太子此时又提起这桩案子做什么!”

明眼人都知道,皇上这是不高兴了。

“请父皇恩准,还他们一个清白。”他仿佛看不见皇上的情绪,依旧坚持着说。

看来,殿下的太子之位恐怕是做不长久了。恐怕下面的大臣们有很多人是这么想的。

太子仿佛是知道他们的议论一样,嘴边冷冷一笑,并不理会。

“你又怎么敢肯定,你所谓的真相就是原原本本的样子呢?”

“儿臣,儿臣以为,当年的案子颇有疑点,有疑点就应该好好查查。”

“好。那就查,朕倒要看看能查出什么名堂来。”皇上在太子的言语相逼之下不得已同意了重审此案。

走出大殿,他发现自己后背全都湿透了。

还算顺利,没怎么费口舌就同意了,不知道是不是个好兆头。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应该为今天案件能得以顺利重审感到高兴。

很快,朝堂上就一片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生怕被这案子牵连其中。

太子心想,这样只顾权力斗争,把国家荣誉置若罔闻的官员,还不如杀之而后快,留着他们,迟早也要继续把权力斗争的风气扩大到整个朝堂。

但是这些天他又渐渐地对自己当初的想法产生了怀疑,水至清则无鱼,谁能做到没有一点瑕疵?

他所期望的完美,一直就是幼稚的表现。

所以他提示主审官,同时向皇上上奏,只办首恶,其余人等不予追究。已经被证明无罪的人,年纪尚青的,安排到地方;年纪稍大的,接回京中妥善安置。

张峦何去何从很快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因为他是前任国子监祭酒,随着案子的深入,新任的国子监祭酒的地位变得极其尴尬。

国子监祭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掌管着太学,国家的风云人物大多都有在太学读书的经历,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源源不断的攒下了雄厚的政治资本,简直是个人人羡慕的美差。

从万昭的手里接回张峦夫妇,威胁就解除了。可是威胁解除了,他却再也等不到那人了。

张峦于阿沅,只有生育之恩,没有养育之义。太子对张氏夫妇,只有公事公办的态度。他们只是国家的人才,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关系。

如果他韬光养晦,假意顺从父皇,等到他登基之后再做处置,自然是要难度小很多。但是国家的人才容不得一丝半点的毒害,拔除万家的势力就显得刻不容缓。

一旦案子重审,还张峦一个清白,不论是官复原职,还是调任其他的官职,都是大快人心的一件好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泪美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泪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