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山寨版sdkfz系列

第一百三十八章山寨版sdkfz系列

第一百三十八章山寨版dkfz系列

“目标方位,三点钟方向!”一个正在从瞭望孔当中向外张望的青年贺良东向下大喊。小理

“是!目标方位,三点钟方向!”一个坐在他脚边的青年陈四元重复的喊了一遍,然后使劲的摇动面前一个大转盘的手摇把,眼睛盯着左手边的红色刻度。

随着一阵木头挤压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一块转盘转动了。贺良东的身子一阵震动之后随着脚下的转盘转动了。

贺良东一边盯着缝隙外的敌军,一边主意着瞭望孔边的刻度。

“好!到位!”

“到位!”

贺良东和陈四元同时看着眼前的刻度大声喊。

“射击准备!”贺良东又是一声大喊。

“是!射击准备完毕!”坐在贺良东旁边的王德福左手按住两人中间的加特林机枪……不,现在应该说是国栋式机枪,右手握住机枪旁的一个小摇把大声答道。

贺良东收回视线,用右手护住布制的弹链,然后又从瞭望孔望去。

“射击!”贺良东又喊道。

“是!射击开始!”王德福大声的答了一声,开始摇动手摇把,国栋式机枪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随着手摇把的转动开始转动,装满弹药的弹膛从布制的弹链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完成装填、击发和退弹。

“三点钟方向至四点钟方向循环射击!”贺良东又下令。

“是!三点钟方向至四点钟方向循环射击!”陈四元答应了一声,,又费力的转起了手摇把。

国栋式机枪不断的冒出火苗和浓烟,因为枪膛的闭锁并不是很紧密,火药燃气泄露,机枪尾部也冒着浓烟。

“咳!”

“咳咳!”

“咳咳咳!”

……

整个狭小的空间里充满了青色烟雾,挤在里面的四个人都不停的咳嗽起来了。

“入他尕尕的!早知道就带条湿毛巾来!”贺良东抱怨道。

刚开始的时候,烟雾用手扇扇就行,但是随着国栋式机枪的射击,烟雾越来越浓,先是用手捂着鼻子和嘴,然后用衣服捂着都没有用。

四个人都熏出了眼泪,贺良东大喊:“打开所有瞭望孔!”

说完,除了还在射击的王德福,其他三个人一起动手,将他们周围的十几个瞭望孔全部打开。

烟雾依然是那样浓。

“让马赶快走起来!快!”贺良东又喊。

“快!”陈四元用脚踹了踹坐在他前面李国光,帮助一起催促。

“驾!”李国光放下捂着脸的双手,摸索着找到放在腿上的缰绳,费力的喊道。

前面的两匹马在黑暗中没有嘶叫,默默的移动着步子。有是一阵吱吱嘎嘎的声音,马车的六个轮子转动了起来。

马车一走动,给密封的车厢里带来了一阵微风,稍稍带走了一点浓烟,但是于事无补,更多的浓烟从机枪里冒了出来。

突然间,机枪声停住了。

贺良东右手使劲的握了握,手里的弹链还没有打完,机枪怎么停了?难道又卡壳了?手摇把转动的过快,就会造成机枪卡壳或爆膛,但是训练了那么多遍的惊吓反应,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匀速射击,怎么又卡壳了?这卡壳,处理起来十分困难的……

还没有等贺良东想完,只听,“吱”的一声,这狭小空间里的亮度随之一高,然后,浓烟也消散了不少。

贺良东可没有高兴起来,他知道哪出问题了!射手王德福受不了浓烟,不干了,跑出车厢了。

贺良东心中大喊倒霉,这么点烟雾都受不了,真要和长毛真刀真枪的打,那不死了才怪,还会连累兄弟。

“都出来吧!”车厢外面响起一个声音。

“咳咳咳!”车厢里剩下的三个人如获大赦,打开旁边的舱门,爬出车厢。

“唉!”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站在旁边摇摇头,这没有无烟火药还真是不方便,1890年初,欧洲国家的军用步枪弹才基本上从大口径黑火药枪弹演变为较小口径无烟火药枪弹。虽然1845年的一天,瑞士化学家舍恩拜做试验时不小心把盛满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了。溶液流在桌上,一时未找到抹布,他赶紧出去拿来了妻子的一条棉布围裙来抹桌子。围裙浸了溶液,**的,熊旁怕妻子看见后责怪,就到厨房去把围裙烘干。没料到靠近火炉时,只听得"扑"的一声,围裙被烧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烟,也没有一点灰,他大吃一惊。事后,他仔细回忆了经过,顿时万分高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合成了可以用来做炸药的新的化合物。为此,他多次重复了实验,肯定了结果无误,遂将其命名为“火棉”,后人称之为硝化纤维,这就是无烟火药的鼻祖。可是直到配方又有什么用?一点原材料和知道化学的人都没有。

望望眼前的这个装甲车。这可是在杨国栋的带领下制造出来的,我可给了不少建议。

原本制作的时候,只是准备完善国栋式机枪。国栋式机枪已经制作出来了,只不过有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机枪后坐力承重的支架。我给出了建议,一是加特林机枪原始的支架,有两个大轮子,机枪架放在轴心上,即可调换方向,又能方便移动;二是单脚支架,如美军车载的点三零机枪、点五零机枪;三是两脚支架,如德军的mg42、苏联的dpm轻机枪、英军的布仑式机枪;三是三脚支架,这又分不等边三脚架,和等边三脚架。不等边三脚架如美军的点三零机枪、苏联nv重机枪,等边三脚架如德军的mg34、各国都用了的马克沁机枪;四是索克洛夫伦架,像个小推车一样的索克洛夫伦架,是苏联德什卡m38/46式重机枪使用的支架,在防御战中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可是在进攻战中移动不便。

可是,我恰恰忘记了,中国现在的冶金业已经远远的落后与世界,依靠中国的冶铁水平,我给出的四种支架,没有一种能支撑国栋式机枪,经过多次试验之后,被杨国栋全部否决了。望着一箱子因为试验要回炉的废铁,我差点没气得吐血。

不过,杨国栋按照我给出了三角支架,自己设计出了一个支架。原本二战时期的三角支架上有一个插销,机枪是通过插销固定在支架上的,而杨国栋的设计就不通过插销,直接将三个脚架固定在机枪的枪身上,还把原本的铁质支架改成了木质支架。

这样一来,虽然解决了机枪后坐力的问题,但是却把机枪彻底的固定住了。无论是上下,还是左右,机枪都动弹不得。

机枪的子弹只能打一条直线,那还有个屁用。机枪之所以能成为步兵的噩梦,就是因为能发出金属风暴,可是,一条直线的射击方式,能有多大的战果?难道敌人就是瞎子,不会躲吗?

还是杨国栋有办法,他在三个支架的地下装上个可以活动的底盘,通过手摇把带动转盘,解决了左右转动的问题;然后又在三脚架的底步安装了三个像千斤顶的东西,用三个小手摇把控制三个脚架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整个机枪上下活动。

虽然移动比较迟缓,可总比不能动强。但是,又出现新的问题,这样的设置,操作起来起码需要三个人,一个弹药手、一个射击手还有一个专门管手摇把的。三个人加上机枪、弹药,少说也得五百斤,减去三个人的重量,那也是一两百斤。这样的重量,一个人虽然能搬得动,可是整个机枪结构太大,也就是一个机枪组的三个人一起动手才能搬动。

我提出机动力太差之后,属下的亲兵说我们湘勇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考虑防守就行了,也就是苏联在二战时期先防守后反击的战法。考虑到现在的冶铁水平,我也就认了,准备以后再去发展机动力较强的轻机枪。

可是杨国栋却认真的考虑了这个问题,茶不思饭不想的,后来他看见了我效仿外国的改造四轮马车,终于想出办法了。原本中国的马车只有两个轮子,车厢的重心靠前,人坐进去之后,才重心靠后,要依靠马匹的拉扯才能保持平衡。而四轮马车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给了他启发。

杨国栋将整个国栋式机枪搬上了四轮马车,而且马车特别改造,只有其他四轮马车的一半,轮子间的距离缩短,刚好放下一个机枪组。由马车牵引,国栋式机枪的机动力迅速提高。

不过新问题又出现了,国栋式机枪虽然机动力提高了,但是因为在马车上,暴露的空间太大,等到太平军发现了国栋式机枪组的威胁,那整个马车就成了最大的目标。

这可难不倒杨国栋,将衡州大营新制作的盾牌拿来,往车上一放,不就成了挡板吗?不过,杨国栋还是不太满意,干脆重新制作了新的挡板。按照车的大小,整体制作。先是按照我说的制作方法,用厚木制了倾斜挡板的四方车厢,然后上半部分是圆型的机枪炮塔,可以随意转动。挡板外也和盾牌一样,把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把棉布铺在木盾上面,再铺层铁甲,最后用铜钉固定就可以了。

人有了挡板,拉车的马也要。在这年代,马也是不可多得的战略物资!我上任荆州将军之后,将荆州驻防八旗的马匹搜刮一空,只给驻军留下有限的侦骑。可这也没有多少,每一匹马都是值得珍惜的。

像金兀术的完颜兀术铁浮图与拐子马一样身披重甲?我虽然赚了点钱,可还没有奢侈到那种地步。再说了,现在湖南出产的铁,光供应军火都相当为难了,哪里还能那样挥霍?

杨国栋想出了办法,和车厢一样,用木头做出了一个罩子,将拉车的两匹马罩住,再在马匹前踢处加上两个轮子承重,这样,拉车的马匹完全在黑暗当中,驾车的人想怎么赶,就怎么赶,再把马匹的耳朵刺聋,也就不用怕马匹受惊了。这个木罩子和后面的车厢连成一体,稍加改动,将赶车的人和摇动手摇把的人放在车辕处。这样一个山寨版的装甲车现世了!

这样子的装甲车,有点像苏制ba3轮式战车或者美制m3a1半履带式装甲战车或者德制的d.kfz.250半履带轻型装甲车。这三种装甲车的血缘都是相当近的,不过,苏制ba3轮式战车没有加长型,美制m3a1半履带式装甲战车没有缩短型,只好认定是德制的d.kfz.250半履带轻型装甲车的山寨版了。

不过现在发明出来,版权应该是杨国栋的吧!

等我把d.kfz.250半履带轻型装甲车系列的型号旁敲侧击的说出来,杨国栋的制作**又出来了!

刚才试验的那种车型,就像是d.kfz.13半履带轻型装甲车加装了炮塔。这类装甲车车型较少,在二战时期主要用于侦察,就像是d.kfz.250半履带轻型装甲车砍去了屁股一样。在我这里,却是最主要的火力输出武器,称为虎一式装甲车。编制四人,一个机枪射手、一个车长兼任弹药手、一个方向舵手还有一个赶马的驾驶员。武器就是一挺国栋式机枪,载弹二千发。

还有加长型的,就像是d.kfz.251/1型半履带轻型装甲人员输送车加装了炮塔。这类装甲车在二战时期主要用于人员输送,是主力车型。在我这里,却是最主要的火力输出武器,称为虎二式装甲车。编制、武器和虎一式装甲车一样,只不过还能载八到十名勇丁,或者几百斤的物资。

见到我把国栋式机枪搬上了车辆,有个亲兵开玩笑的说,如果能把大炮装上车就好了。这句话提醒了我,像湘勇现在使用的大炮,少说也有六百斤重,放上车去我都为车辆担心,放上一炮,估计大车就得散架了,更别说上千斤、上万斤的大炮。可是,这句话提醒了我,现在中国土地上使用大炮的,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大炮越大越好,越重威力越大。这种说法没有错,可是和二战期间的巨舰重炮思想何其相似?最后小日本的海军大多还是沉没在美军的鱼雷机和轰炸机的机翼下?炮要看怎么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威力。他们心中的重炮也就只能远程杀敌,面对面的时候,几千斤的大炮还不如几斤重的大刀片子好用。

在描叙英国海军、海盗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一种小炮,也就是半磅炮。它们的威力不大,射程也近,根本和重炮没法比,可它们也有它们的作用,在接舷战中,这种半磅炮却有奇效。就算是面对面的射击,也不会伤到射击者。而且后坐力也小,通常都是一根细细的铁棍就固定在船舷上。

找人到香港说明购买意向,英国人热情的接待了来人。不得不说金利来的采购相当成功,给英国人的震撼也相当大,英国加上殖民地每年对清朝的贸易总额也才两百万英镑,金利来的采购在一次大型贸易中就完成了一半,怎么不得到重视?

在香港的军火商人不少,手中掌握的炮也不少,可就是贸易要求当中的半磅炮,毕竟,以前采购的都是重炮。但是,军火贸易的巨额利润难不住军火商人,军火商人手上没有!但是军舰上有啊!在香港总督的默许下,在军火商人的努力下,在几十天中,两百百多门半磅炮通过各国的军火商人集中到了我的仓库。与此相对应的,整个远东地区的军舰,都向国内申请半磅炮以及火药炮弹的补充。

有了这些半磅炮,加装了炮塔的dkfz250/9型半履带装甲侦察车也现世了。只不过原版的dkfz250/9型半履带装甲侦察车加装的是装有20mm机关炮的,而我这里加装的是半磅炮,称为虎三式装甲车。编制四人,一个车长兼任半磅炮射手、一个弹药手、一个方向舵手还有一个赶马的驾驶员。武器就是一门半磅炮,载弹五十发。还能再乘四到六名勇丁,或者三、四百斤物资。

另外随着浏阳工匠们的努力,可以进行大规模杀伤的火箭也制作了出来,和以往的冲天炮不同,具有现代火箭炮的雏形,火箭是通过铁管发射。这样dkfz250/780mm火箭发射车也仿制出来,在这里称为虎四式装甲车。编制五人,一个车长兼任火箭炮射手、两个弹药手、一个方向舵手还有一个赶马的驾驶员。武器就是一门四联火箭发射炮,载弹三百发火箭弹。这个四联火箭发射炮用四脚架固定在装甲车的正中间,而且是唯一不是全封闭式的装甲车,这个车虽然大,但是不装载其他人和物资。

d.kfz.250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系列的主要型号都制作出来了,但是,计划中产量并不高,生产了五十辆虎一式,一百三十两虎二式,三十两虎三式,三十辆虎四式就腰停产了,工匠们随后大多调走,剩下的小部分也就开始生产备用零件。

不是我不想多生产,我也知道二战时期德军获胜的装甲力量!可是马屁不足限制了!总共二百四十辆虎式装甲车就用了我手头上所有的马匹,大部分的虎一式装甲车只能改装成单马拉车。我属下的勇丁也不足,按照四种装甲车的编制,二百四十辆装甲车就得近千人。再加上普通勇丁,少说也得五千人,而现在我的机动兵力也就两千人,怎么够?

不过,有了这支装甲力量,太平军可就要倒霉了!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是塔齐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我是塔齐布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山寨版sdkfz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