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七、桓温妄动 一书退兵

一0七、桓温妄动 一书退兵

射声校尉张艾对冉闵说:“现在全城人心惶惶,臣建议陛下马上找个理由公开露面。不如去参加一次隆重的郊祀祭天活动,让都城的全体军民都能看见陛下,以安定民心。”

冉闵于是带领文武大臣举行了盛大的祭天活动,邺城关于冉闵死亡的谣言这才平息下来。

吃了败仗的冉闵怒火万丈,他后悔听信了臭老道法饶的话,便将怒气充分发泄到了这个臭老道的身上,他不但肢解了法饶,还肢解了法饶的儿子。

冉闵十分后悔没有听信光禄大夫韦叟让他不要出兵的话,说他才是真正的忠臣,感觉当时那么轻率地杀死了忠臣,太对不起人家了,于是追封光禄大夫韦叟为大司徒。

打败了冉闵之后,姚襄率军回到滠头。姚弋仲一见儿子姚襄回来,就向他摊开两手,很认真地说:“拿来吧。”

姚襄吃惊地说:“拿啥来呢?”

姚弋仲说:“你装啥糊涂蛋啊?当然是让你拿上冉闵的人头来。”

姚襄这才想起临出发前父亲的叮嘱。便说:“咳,仗打到最后,不小心又让冉闵跑了。虽然没有斩杀他的人头,但是这次好几方面的联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消灭了冉闵的主力部队。估计冉闵再也没多大蹦跶头儿了。”

没想到姚弋仲老头子依然不依不饶,他说:“别给我说废话,你没提着那个臭小子的人头来,就别怪老父对你不客气。来人,杖刑伺候!”

姚弋仲十分气愤,打了姚襄一百杖。

后赵王石祗看到这次几方面联军彻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冉闵大军,极为兴奋。兴奋之余,他感觉冉闵手下没有多少兵力了,就想乘胜进军,彻底消灭之。便派他的将领刘显率领七万兵众攻打邺城,驻扎在明光宫,距离邺城二、三十里远。

魏国主冉闵刚休息没几天,就听石祗又派刘显率领大军前来攻打,自然十分恐惧,便赶紧征召王泰来和他商量对策。

这个时候,冉闵才想起王泰也是他对不起的人,咳!如果上次出征前听了王泰的话也断不至于失败到这种地步。

“王泰真是忠臣啊,朕对不起你了。”冉闵默默地向“忠臣”表示歉意。

没想到王泰竟然不来。他对冉闵上次不听从他的劝告十分气愤,便以伤势严重为由加以拒绝。

冉闵不想失去这个忠臣良将,便亲自前往询问,无奈王泰仍然坚持说伤势严重,无法下床参与军政国事讨论。

“哀莫大于心死”啊。大概王泰已经看透了,这个“老上级”冉闵虽然勇猛无敌,但刚愎自用,听不信正确意见,是个十足的糊涂虫和“扶不起来的阿斗”。所以尽管你冉闵事后再明白再后悔,都为时已晚,咱猪八戒撂筢子——不伺猴(候)了。是打是杀,都随你!

见王泰这样执拗,冉闵也是恼怒异常。他返回皇宫,对周围的人说:“王泰你个巴蛮奴才,我难道还要靠你活命吗?我要先消灭掉那些残余的群胡,然后回头再来杀你个王泰。”

于是冉闵果断率领邺城内的全部兵众出战,一举重创了刘显的军队。冉闵率部追击刘显残部一直到阳平,斩杀了刘显所部三万多人。

刘显十分害怕,不敢再战。他秘密地派人去向冉闵请求投降,并向冉闵表示:回襄国后将杀掉石祗以表示自己对冉闵的效忠。

冉闵得到刘显的这一保证后,这才带领将士撤回邺城。

不料冉闵刚刚回到宫中,就有人向冉闵报告说王泰想背叛魏国归附苻健。冉闵便派人杀掉王泰,还灭掉了他的三族。

渤海人庞约乘后赵国大乱之机,带领数千家民众,归附魏国冉闵。冉闵大喜,任命庞约为勃海太守。原来的太守刘准,是刘隗的侄子;地方豪强封放,是封奕的族弟。他们则另外聚集部众自守。冉闵任命刘准为幽州刺史,把渤海一分为二,让庞约和刘准分地而治。

前燕王慕容俊派封奕讨伐庞约,派昌黎太守高开讨伐刘准、封放。

封奕率兵直接抵达庞约的营垒,派人告诉庞约说:“你我本是乡里乡亲,离别日久,很难见面。眼下事情的利害得失,人人心里都有数,不必多说。希望你自己单独出来见见面,以倾诉聚集于心头的思念之情。”

庞约历来信任敬重封奕,随即出来,在营垒门外与封奕见面。他们各自都没带骑兵卫士,只是单独骑着马交谈。

封奕和他叙说完各自经历后,接着劝他说:“我和你几代同乡,情义深重,确实希望你永远享受魏国的国土。如今既然得以见面承教,我就不能不尽吐肺腑之言了。冉闵乘石氏大乱之机,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也非常让天下人佩服他强大的力量,然而战祸动乱也从此开始了。你要看到,天下仅仅是靠力量强大争夺来的吗?”

庞约说道:“不归附力量强大的,还能归附力量弱小的吗?现在中原一片乱糟糟,除了冉闵,还能指望谁呢?”

封奕说道:“燕王几代人都具有德行,崇尚道义,讨伐祸乱,所向无敌。如今已经定都蓟城,现在兵锋指向赵、魏,远近的百姓,纷纷拖儿带女,前来归附。百姓厌恶战乱暴君之苦,都思念有道德的人。冉闵的灭亡,非早即晚,成败的形势,显而易见。况且燕王刚刚开创帝王大业,虚心对待俊贤之士,如果您能幡然悔悟,顺应时世,则功劳可与周勃、灌婴相比,福祉可流传子孙后代,何必做亡国之将,困守孤城,等待必然要到来的灾祸呢?”

庞约听了这番话,心情悲凉,默不作声,踌躇再三。

在不远处一直等待结果的封奕的偏将张安,按照封奕原来的安排,看见庞约低头犹豫不决,便骑马突然冲了过来。他抓住庞约的马缰,顺势挟持着庞约急驰来到封奕的营地。

两人进入营帐,封奕请庞约坐下,对他说:“您不能自己决定的大事儿,我今天帮您做出决定了,这可不是想要拿您去邀功请赏,而是想保全您以及一方百姓的安宁。”

这样,庞约终于答应顺从这一“决定”。

高开率军抵达渤海,刘准、封放出来迎接并投降。

慕容俊任命封放为渤海太守,刘准为左司马,庞约为参军事。

慕容俊说:“庞约以后要改个名字了。庞约,人家‘约’了你半天,你没‘应约’顺从啊,最后让人劝降诱降才归顺的,是张安的‘钓钩’勾过来的,那就干脆叫‘庞钓’吧。哈哈哈……”

刘显被冉闵战败后,回到襄国。刘显按照给冉闵的承诺,夜间突袭杀掉了后赵王石祗及其丞相乐安王石炳、太宰赵庶等十多人,并将首级传送给了邺城的冉闵。

魏国主冉闵让人在邺城的大街上焚烧了石祗的首级。授予刘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的官职。

但是刘显根本不愿意接受冉闵赐予的官职,因为他杀掉石祗实际上是另有目的。

七月,刘显再次率兵攻打邺城,但他出兵又被魏国主冉闵击败。刘显返回,在襄国称帝。

悦绾与赵国石祗等三方联军战胜冉闵之后,从襄国返回,他向慕容俊汇报了战役经过。慕容俊这才知道张举所说的送传国印玺只是荒诞、欺骗之辞,于是命人杀了他。

慕容俊解除了对常伟的囚禁,并且让他的家人们前来见他。

常伟上书向燕王谢恩。慕容俊亲自给他复信回答说:“你的行动本来不是为了活命谋生考虑,但我与你是大同乡,所以加以保全。在当今大乱的形势下,你的儿子们全都来到了这里,这难道不是上天对你的关怀吗?上天都关怀你,何况我呢?”

慕容俊还赐给常伟侍妾一人,粮食三百斛,让他居住在凡城。

石祗被杀,石氏的后赵等于彻底宣告亡国。

一直虔诚地向石氏尽忠的姚弋仲派遣使者向东晋请求投降。

十一月,东晋朝廷任命姚弋仲为使持节、六夷大都督、督淮北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又任命他的儿子姚襄为持节、平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平乡县公。

被燕王改了名字的庞钓回到渤海,把过去的旧部兵众都召集了起来,劝大家共同背叛前燕。但是乐陵太守贾坚不同意背叛前燕。他派人向老百姓宣传道理,给他们分析成败大势。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慢慢明白过来,不再背叛前燕。庞钓的那些属下看到没什么人听从,也就没多少人愿意跟随庞钓。庞钓只好带领几十个人投奔东晋。

当初,桓温听说后赵石氏大乱,便向晋朝廷上疏,请求出兵收复中原地区,但等了许久朝廷也没有回音。

桓温知道朝廷倚仗殷浩来对抗自己,对此十分愤怒。桓温管辖的八州之内民众的资财赋税,几乎不给朝廷使用,自行招募军卒、调配资源,逐渐形成半独立状态。桓温多次请求北伐,后来朝廷才下达诏书不予同意。

“你朝廷不同意就完了吗?我桓温不能总是被动等待吧?!”

十二月十一日,桓温上奏章后就立即行动,率领四、五万人顺江而下,驻扎在武昌。他的这一举动令晋朝廷十分恐惧:“你桓温是想出兵北伐呢,还是要向朝廷施压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桓温,很多朝中大臣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

有的大臣劝殷浩辞职。殷浩也想用辞职来“躲避”桓温,又想用出示标有驺虞的旗帜的办法,使桓温的部队不再继续前进。

驺虞(音zouyu)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在传说中它是一种虎身狮头,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动物。据说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它不吃,优雅敏捷,日行千里。

这里殷浩要采用驺虞的旗子,也许是要警示桓温要像“仁兽”那样仁慈。这纯粹是一个“书呆子”的招数。

吏部尚书王彪之对总揽朝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进言说:“这些举动全都是为自己考虑,并不能保全江山,不是替殿下考虑。如果殷浩辞职,必将导致人心混乱,天子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这种时候,一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这人不是殿下还能是谁呢?”

会稽王司马昱笑着说:“看来我责无旁贷了。”

王彪之又对殷浩说:“如果桓温上表直言,兴师问罪,首当其冲指向的是您。您在朝廷任此职务,跟桓温的猜忌隔阂已经形成,这时想成为一般百姓,难道还能保全自己吗?”

殷浩说:“自然难以保全。”

王彪之继续说道:“那您就应该暂且静观不变地等待桓温。可以先让宰相给桓温写一封亲笔信,向他表示恳切的诚意,为他分析成败趋势,他就一定会率兵返回了;如果不听,那就由皇上亲自下达手诏;再不听,就应当用正义之师去制裁他。为什么您要平白无故地匆匆行事,先自我放弃呢?”

殷浩说:“面临大事的时候难以决策,事到头迷啊!近日这个事儿一直让我烦闷,现在听到你这个计谋,我才有了主意,就该按你说的办。”

吏部尚书王彪之跟抚军司马高松英雄所见略同,两人一起去见琅琊王司马昱。

抚军司马高松对司马昱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收到信之后,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咱就整理六军人马出征,正义叛逆从此判明!”

也没等琅琊王司马昱说出什么来,就见抚军司马高松已经坐了下来。他拿起毛笔,饱蘸墨汁,开始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

“北方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时运到来,应当把握。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财力物力为基础,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近来我之所以对你的举动深以为疑,原因就在这里。对于出乎寻常的举动,人们都感到惊骇,所以近来各种议论说法,纷至沓来,想必足下也稍有耳闻。”

高松稍作停顿,看了一眼司马昱和王彪之,两个人都在默默地点头表示赞许。于是高松继续写了下去:

“假若生怕得到的东西再失去,就会无所不用其极,也许有些人就会震恐惊忧,甚至会顷刻崩溃逃散。如此则宏大的愿望和已有的成果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那样全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没有表现出崇高的道德和信誉,让众百姓失去安定。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与完美的德行相联系,应当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向外扩展,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显,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区区一点儿心意,难道还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吗?”

司马昱跟王彪之看了,完全赞同,于是加盖上琅琊王司马昱的印章。并马上派人送给桓温。

桓温见信后立即向朝廷上书,诚惶诚恐地表示谢罪,随即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荆州江夏。

但是,桓温真的就是这样温顺的小绵羊和乖乖虎吗?

给读者的话:

哈哈,真不想给大家“挖坑”,但后来也许仍然考虑给大家留个坑。因为一方面这本书是那样受人喜爱,另一方面又那样缺少“知音”。网站、盗版却又不付任何报酬。严重打击了作者的积极性。所以决定等一段时间,寻求出版商,寻求出资人,寻觅伯乐和知音。等等看吧,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刀丛佛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刀丛佛影
上一章下一章

一0七、桓温妄动 一书退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