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跋

题跋

人们常说,一部作品写出来,就如同又添了一个孩子。我想,既然是新添的孩子,一开始,肯定是没有名字的,叫阿猫阿狗都可以,不过就是这个孩子的一个象征符号而已。小说也是这样,随便起个什么名字,叫习惯了,叫什么都没关系。

这部小说之名《市委书记》,就如有一个孩子叫阿狗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我更为关心的,还是小说内在的东西。我曾经说过:“我理想中的好小说,应该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能识字者可以读,教授学者也可以读。首先是要好看,其次,是看了还能够引人思考。这就是我的小说观。也许是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啊!”

小说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是生活的高度提炼、高度浓缩、高度概括。

官场是“人群文化”的一个方面。子曰:“三人行,其必有我师焉。”我想,三人行,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对“此行”起着决定作用、核心作用,那个人就是——“领导”。

官员人格的养成,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我觉得,写什么都离不开“人”,一撇一捺的“人”字,易读难写,剪不断,理还乱。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是一个“场”,就有“官”。

普遍的说法,是“学而优则仕”,把书读好了,便去做官。

可是,做官也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是也有人辞官不做了吗?官场看似平静,却处处设着陷阱,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官场是客观存在的,但能够保持起码的良知,出污泥而不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干部,应该说还是比较多的,李静之可以算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代表。现实是无奈的,“好官”多会经历一些两难的抉择,要么同流合污,要么针锋相对。李静之既不同流合污,也不针锋相对,他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但是,一不小心,还是成了一位“反腐英雄”。

带着读书人的秉性投身官场,在古代,可是风雅得很的。水月轮回,时光转换。如今的官场风景,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写诗呀,画画呀,与官场已经格格不入很久了。但有一个李静之,中国读书人的梦想,似乎还没有彻底破灭。

我想说的,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我知道难度很大,边写边改,对于有现在这样一个稿子,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说起来,读书人是看不起官员的。但做官的人不读书,是可怕的。读了,只不过读得不深入。一深入,就坠入读书人圈子了。那样又会于官帽有损,会有人说,看看,他是读书人。书生气太重的人是不堪大用的,弄得两头不讨好,官员也很瞧不起读书人。

对于李静之这个人物,因为出自我的笔下,是否丰满,自己不好说。小说中的诸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屡见不鲜的,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生活,衍生了李静之这样一个特定的人物。

《市委书记》完稿,我请朋友帮我提提意见。有朋友说:“如此单纯清秀不涉世事的人,不适合搞政治吧?相比之下,还是他周围的人更适合。”

另有朋友说:“这官不错,不过好像不太现实啊!真这么做官,早就被冷冻了!”

我想,既然官场有一个“场”,那就像一片森林,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应该有啊!

不知在一本什么书上,看到宋代历任开封府尹名录石碑,包拯的名字竟然在游人的指点下,漫漶已久。中国人是喜欢“清官”的,读碑的人,也许就是冲着那个名字来的。

包拯毕竟是历史人物,而他的许多故事,却不全然就是历史,还是附会的多。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清廉的官员,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我想,能有李静之这样一个小说人物,绝大多数读者还是能够接受的,这也是我最感欣慰的。

2007年5月23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的官场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我的官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