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身体之王(上)

第一百五十四章 身体之王(上)

修炼的分水岭就在化劲后期!

武道修炼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是:练气、驻骨、化劲、洗髓。至于洗髓之上就是传说中的‘陆地真仙’了。

‘陆地真仙’他出现的时候,空气中会有阵阵异香,古法讲‘真仙出,异香生’。正是符合这个意思。

这些层次间相差非常之大,而且每一层次内也都划分为三个小层次,而这些驻骨大成,也就是道家常说的先天肉身。

先天肉身就是好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全身上下没有一点渣滓,体力和精力也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

练气大成的时候,会修炼出一股内劲,这内劲其实是气血催动而来,练气!练气!这个层次之所以叫练气,目的就是练到能初步控制气血。

随着气血内劲在体内循环,身体会越来越强壮,从肌肉到骨骼,从骨骼到内脏,再到骨髓。

所谓的练筋阀髓就是这个意思。

当内劲可以在你体内无处不达的时候,就是初蹬化劲小成了。

‘化劲’也可以叫‘化境’,化的意思就是随心意,随心而化,无碍无阻。当化劲大成之时,就是洗髓了。而这洗髓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洗髓其实在化劲中期就已经开始了。

洗髓的时候,修炼之人就有两个选择了,一个是就此坚修武道,以力证道。

一个就是修出元神,以‘道’证道。洗髓成功,还坚修武道的话,就会肉身成圣,便是‘武圣’了,也就是传说中的‘陆地真仙’。”

而修练道术也有很严格的层次划分。

分别是:驭气、开神、凝丹、结胎和元劫。

练武之人是练气,在运动中,感受和控制气血。而纯粹修道之人,不练武,只是在静坐中靠自身的意识来控制气血。不过,真正修炼之人,基本都是一边练武,一边驭气,这样可以在修炼中更快的掌握自身的气血。

武道和道术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有很多必然的联系,是不可以分开看的。

而开神实际上,就是气血在大脑中合理的运行,从而打开了一些大脑的潜在功能,从而得到智慧,甚至是一些粗浅的能力。

而一个人能否踏上大道之路,也就是看他能否‘开神’,所谓的‘慧根’‘灵根’其实很大程度就是看有没有‘开神’的素质。

开神的人,有一个明显的标记,就是眉间有一条竖线,这条线或深或浅,有的人不易察觉,而有的人就很明显。

开神后,修炼之人就能感受到天地之气的大变动,也能感受到法力的波动,同时也能使用符箓和法器了。也就是说开神的人,也就是有法力的人了。

结胎和洗髓其实在一个层次上,所谓‘结胎’,就是洗髓后,用庞大的精气结成一个灵胎,而这灵胎则是元神大成的必要条件。

而元神就是从这灵胎中生成的,意识和元神带着全部的法力和精气

而元神出窍后,就要面对元劫。

按道理,周坤离换血一步还早呢!不过他舅舅用大量的修罗兽为他血祭,在加上那件在他体内那神奇的法宝!让他现在就面临了,开始换血的问题。

……

其实道家的外功行功方法无外乎,内外兼修。

所以内外兼修是玄门正宗的灵魂!

内家拳就是内外兼修的最好的范例。

周坤实际上修炼的拳法,就是历代内家拳大师们成名绝技的延伸!

这也是为什么天尸道,在江湖上是独树一帜的一门。因为他传承了内家真正的精义!

而真正内家拳的提法,却是在近代,在过去这中内外兼修的技艺通常就直接叫道家玄功!

内家拳可以追溯的是源于宋时武当张三丰。

宋时,百家拳术汇聚少林,始成少林一派,大枪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元末明初,张三丰嵩山访道,得习少林拳术,有感于自己所习道家丹道功夫,遂将之与武术相结合,于是辉煌灿烂数百年的内家拳诞生了。

后来张三丰苦心求道终有所成,传说成仙。

其著述主要为丹道,后明成祖大修武当,亦使得张三丰内家理论和丹道理论都得以传之后世。

明中期,张三丰所创内家理论经过不断发展至张松溪时已然完善成型,影响愈来愈大。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武学也大发展。

职业武术家也越来越多,一些主要修习大枪术的武术家接受了内家拳理论。

并加以发展创新,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四明松溪原始武当内家拳风格的内家拳。

至清末民初,由杨、李、董三人将此风格内家拳真正推广开来、大行于世。

再到孙禄堂天下第一,使此风格内家拳彻底走上巅峰,成为国人习武的主流。因此道、枪二者可谓是内家拳的两大来源。

再说少林、武当。

少林是禅宗祖庭,林拳要禅武合一,实际上佛教禅宗禅法自有传承,主要在江南,并不在少林。

许多外家拳也不是在少林所创,武当是道教圣地,全真分支,武当内家拳偏重于丹道、养生,但是许多武当道士只修丹道、不习武。

内家拳现在基本可以分成两大风格:以张三丰、张松溪、王征南、甘凤池等等为代表的武当内家拳、四明内家拳,偏重于丹道、养生,讲气。习者多与道士有关,不甚追求武道。明清时,此派名师辈出影响颇大较为兴盛,及至民国时影响已然不大,反而一直受到另一风格内家拳的影响。

在就是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这三大内家拳为代表的一类内家拳偏重于大枪术、实战,讲劲。

其练习者多为职业武术家、交流广泛、发展迅速。他们追求武道,有一股武者、练拳人的精神。

清末民初,此派宗师辈出、群星璀璨、交流广泛,更是带动了其他武术拳种的发展。

正是这种大发展成为了我中华武术古往今来的巅峰黄金时期。其影响之深远,一直到今天还是国人习武的主流正宗。

在中国武术的谚语中常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而内、外家拳法就是以该拳法在练气和练筋骨皮中以何为重来区分的。

练气:以意导气,以气引领四肢百骸,重于练筋骨皮的拳法叫做内家拳法,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领先,拳脚随后,更讲究以柔克刚,料敌在先。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拳就是最典型的内家拳。

练筋骨皮先强筋壮骨,增加打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重于练气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讲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敌,以招式为先,例如:少林拳、洪家拳法、截拳道都属于外家拳。

内家拳与外家拳有区别有联系,内家拳有内功有外功,有刚有柔。

外家拳也是有内功有外功,有刚有柔。

内家拳是在外家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外家拳、内家拳都有仿生象形。内家拳与在外家拳二者只有风格不同,没有高下之别。

周坤现在拳法层次已经到了化劲的阶段!

说谓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

是将内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

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

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

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

明劲(练气)内劲(驻骨),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

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

练化劲者,与前两步功夫之形式无异,所用劲不同。

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就是这个意也。

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内劲、化劲是也。

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

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说白了就是练的全身上下全是内劲!不用刻意发力了!但是这是劲力,不是法力!)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

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

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之时呼吸相同。

因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

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其实这也就是周坤站的那个太极混元桩真正的意境!

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工练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

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

所谓“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所以道术和武道实际上是同源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三轮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身体之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