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子论无为而无不为(5)

五、老子论无为而无不为(5)

一个有德的人,相对于身外而言是“道”,相对于自身而言就是^H小说“德”。这样一种德,我们也叫德行。但是这个德,并不是获得,不是取得,不是争夺来的。在老子思想中,这样一个德,其实更为直白地说,就是没有丢掉。德者,不失之谓也。是你没有丢掉,你本来就有。因为你没有丢掉,所以你还具有。

《老子》第三十八章讲: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有道的时候,就无所谓德,就不需要德。有德的时候呢,也不需要讲仁。有仁的时候,也不需要讲义。

那么,这里的“德”是什么?我们刚才讲得之于道,它实际的含义,是没有丢掉。所以,老子很赞赏、很欣赏那些婴儿。“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很推崇那种纯朴的东西,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提倡“我无欲而民自朴”。

作为一种政治哲学,作为一种统治哲学,老子强调统治者应当保持一种无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不干涉民众,民众自然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无欲而民自朴”。因为我没有欲,因为我没有这样那样的欲望,所以民众自然会形成一种纯朴的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里的“无为”,这里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侯王治理国家的一种途径、一种政策。

从“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关系来讲,“无为”不简单的就是一个工具,就是一个手段,“无不为”也不是什么目的,而只是一个结果。

这样一个结果,对于有欲之人而言肯定是非常喜欢的,非常看重的。但是在老子哲学中,更为强调的不是“无不为”,而是“无为”。

很多人没有理解到这一点,于是说老子是一个阴谋家,老子讲“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表面上什么都不做,其实内心里什么都在做,内心里想着一切,做着一切,只是嘴上不说而已。这是对老子的一种误解。

虽然老子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对韩非子也有影响,韩非子是研究阴谋权术的比较有名的人物,但老子这里并没有这样的因素。

老子思想中更为重要的,还是“无为”,还是“自然”,从“无为”到“自然”。“自然无为”,这是老子哲学的根本。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老庄论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老庄论道
上一章下一章

五、老子论无为而无不为(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