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创造一种和平的文化(2)

第二章:创造一种和平的文化(2)

当受到攻击与伤害时,我们并非只是在报复与无动于衷之间二选一。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反应方式,如对话、法律诉讼、谈判以及外交手段。当冲突各方能静下心来倾听对方的声音,仇恨通常可以消减。与其将世界简单地分为善恶两端,不如我们先把对方视为同胞兄弟。

佛教与非暴力

当有人问龙树菩萨约公元150年~250年之间,佛教中观学说的创始人,大乘佛教的创始者——译注。如何简要地表述佛陀的教诲时,他只用了一个词来回答:ahimsa(非暴力)。非暴力并非指无所作为,而是指通过一些积极的、包容的行为,如通过对话与资源共享来解决冲突。在佛陀看来,每一种暴力行为都是我执有意或无意的体现。为了创造一种和平文化,我们必须从承认我们内心的暴力开始,然后学会去消解这种暴力。贪、瞋、痴是引发暴力行为的源头,而慈悲与智慧则是非暴力的基础。

有因必有果,在《法句经》中,佛陀讲道:“憎恨不会因憎恨而消除,只能因慈悲而化解,此一法则亘古不变。”圣雄甘地更确切地将其表述为:“以眼还眼只会使全世界陷入黑暗。”佛陀还说道:“若一种堕落的心灵在指导你的行为,那苦难即刻相随……若一种平和的心灵引导你的行为,和平也将相至。”我们不可能逃脱因果的法则。我们应正行一生。暴力不是因政治经济的错失而产生,暴力源于人类的意识。

一种暴力文化一定会产生、规范并接纳分别与憎恨的观念。现代社会在战争与暴力行为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其中美国占了近一半的全世界军费,英法紧随其后,但规模要小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军费预算也都很高,不少第三世界国家还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

马丁-路德-金精辟地指出:“我们的科学力量已远远地超过了我们的精神力量,我们可以生产精确激光制导导弹,却总是在误导人们的心灵。”对此,圣雄甘地则回应:“我们总是不断地为暴力领域里的惊人发现所震惊,但在非暴力领域中,我们也会取得人们意想不到的成就。”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与恐怖#小说的时代,培育一种和平的文化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而非暴力是佛教的基本信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可持续的是美好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可持续的是美好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创造一种和平的文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