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偏倚还是结论?

1.9 偏倚还是结论?

1.9偏倚还是结论?

上面说到的那些真的是偏倚或者成见吗?我们为什么不称其为信念(或者干脆就称其为结论),并承认经济学家通过观察稀缺性、选择、权衡及其结果来解释社会现象,因为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物理学家说,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难道我们能说这是一种偏倚吗?生物学家假设DNA分子控制机体发育,难道我们能说这是一种偏倚吗?

我们现在提出的问题很重要,而且很有意思。*但是我们不能继续进行深入,否则这个导论章节就会变得太长了。作者长久以来认为以下这点显而易见:对任何种类的知识的探索都必然是从求知者一方的某种约定或信念开始的,我们不可能带着一个完全开放的头脑去接触世界,因为我们不是昨天刚刚出生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完全开放的头脑意味着完全空白的头脑,什么也学不到。任何讨论、探寻,甚至每一次观察都根植于信念,并从中生长出来。我们必须从某处出发,头脑中也必然有一些现成的东西。即便是经济学家,也得面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选择和权衡。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里,然后以我们认为真实、重要、有用或者有启发性的东西为基础向前走。当然我们的判断可能是错的。的确,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总是错的,因为每个所谓“正确”的陈述都必然遗漏或忽略大量同样正确信息。即使最详细的地图也是对现实必要而有用的简化。

有些人建议用避开理论的方法来避免这种风险,对此我们不敢苟同。经济学是关于选择及其无意后果的理论。有些人嘲笑“花哨的理论”,更愿意依靠常识和日常经验,其实这些人常常成为极端模糊和笼统的假设的牺牲品。常识可能会让人相信,抽大麻会导致将来吸食烈性的毒品,因为烈性毒品吸食者往往是从抽大麻开始的。然而,很多抽大麻的人从前都喝牛奶,那么是不是能推论出喝牛奶会导致抽大麻呢?即使牛奶含有大量能导致上瘾的L-色氨酸(火鸡里也含有同样的氨基酸,会导致人昏昏欲睡),当然这样的“事实”本身并不能证明某一事实是另一事实的原因。再想一想所谓的“超级杯赛效应”。财经记者经常报道在超级杯赛期间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实:当来自国家联盟的球队赢得超级杯时,那一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表现就好,而当来自美国联盟的球队获胜时,道琼斯指数表现就(色色小说差。*直到1998年国家联盟的一支球队捧杯时,上面的结论一直有效。据说现在这个结论八成有效。有什么效呢?国家联盟获胜后道琼斯指数好,国家联盟失败后道琼斯指数差,这一事实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关于金融市场和道琼斯指数的深入见解。超级杯赛的结果并不一定会引起(或“导致”)股价的上涨或下跌。如果你仅凭事实之间的关联和统计相关性就认为其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就会沦为这种极其平常而又完全错误的推理的牺牲品。事实上,这可能只不过是个巧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上一章下一章

1.9 偏倚还是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