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星座——一百零八人物(中)

一百零八星座——一百零八人物(中)

040.地杰星——杜牧

唐代名作家杜牧多才多艺,在诗歌,散文和赋等多方面都极负盛名,但以诗歌成就为最高,其诗风格俊爽,生动自然,独树一帜。

杜牧应算是个爱国民主人士了,他所做的事,所写的诗都是忧国忧民的。虽未当其位,他仍然积极上书,把自己对国家治理的一些主张呈给当权者参考,希望能为民族的繁荣出到一已之微薄力。见到当权者荒淫享乐无度,置广大贫苦苍生而不顾,大兴土木的时候,又写了不少历史散文,借古讽今,希望能引起当权者的注意而有所收敛。在看到不少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时,又忍不住泪流满面,以笔渲泄,以诗抒怀,把广大老百姓的苦难用诗来表现出来。但是,在那个时候,日渐衰落的唐帝国统治者只知抓紧时间尽情享乐,那管你什么民生凋潎,他的那份用心只能是明珠暗投了罢。

杜牧是赞成文章应为事而作的主张的,他的诗文不以辞采取胜,不以奇峭取胜,而是以清丽的笔触来描写动人的景色,从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的诗文中自有一种风流自赏又绰约含蓄的别样意境。

041.地雄星——高适

记得前几年曾兴过一阵时间的军营民谣,自己也曾跟着哼过几句,现在写高适时,读着他的诗,我又不禁想起了那些往事,因为高适的诗多与边塞军营生活有关。他有阵时间常到边塞军营去体验生活,可称得上是军旅诗人了,由此而写出的诗风格雄浑悲壮,颇有军人本色。

高适也是个大器晚成的主,他在青壮年时四处奔波,希冀能谋得个一官半职也好回去光宗耀祖,但由于各种原因均告失败。直到四十多岁了,才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有了个做官的机会,他这下高兴了,急冲冲地跑去问人家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却失望不已,原来只是一个县尉这样小的芝麻官,他于是扫兴而归。后来,因有机会面见唐玄宗,凭着他自己的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在皇帝面前大大地露了一把脸,也为唐玄宗所赏识,这才进了中央政府做了大员。

042.地威星——王实甫

王实甫的知名度可能比不上红娘,后者已经成为了为爱情婚姻牵针引线的人的代名词,可是红娘却只不过是王实甫笔下名作《西厢记》中众中人物的一个。王实甫一生清淡,创作剧本是他毕生的爱好,其作品文辞优美,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在当时圈中是很有名气的,其借前人成果而创作的《西厢记》是爱情类剧本的顶峰之作。

《西厢记》成就巨大,前人的分析也是详尽仔细的,我在此只谈一点。剧中各主角在反对礼教束缚要求婚姻自由的过程中,没有出现非正常死亡事件,最后还以喜剧告终,这让我松了口气。在一些名作如《牡丹亭》、《梁祝》等中都出现了主角为反抗而死的情况,虽然作者会用笔来写出一些非自然现象让主角实现大团圆,但在现实中,人一旦死了就不可再复生,如果有恋爱中的男女因家庭反对而效法剧本主人公出现殉情行为,那将是可悲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还是不要轻易的死罢。

043.地英星——陆机

西晋文学在晋武帝太康前后处于十分繁荣的时期,而在那个时候统领群雄的是才子陆机,其诗文注重语言雕琢,讲究辞藻运用,在当时极负盛名,代表了当时文学的主要倾向。

陆机是当时的世族大地主,用现在的话说,算是有钱人了,并且他在当时上流社会极有地位,著名的社会名流,加上其文章底子很足,如果能用心加以修炼,或许会有更大的突破,只可惜他所作的很多东西都是因袭旧套的,没有什么创新,尤其是他的乐府诗。或许他生活在如此富裕安逸的环境里感到满足了罢,就像现在很多的富家子弟的成就都比不了贫家孩子一样,有钱有时也有有钱的不足之处啊。

044.地奇星——潘岳

潘岳和陆机是同时代的才子,人们常以陆潘并称,后人钟嵘曾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河”之说。但潘岳对于我来说,却是很陌生的,除了那篇曾让我感慨不已的《哀永逝文》。

潘岳这人是个痴情种,他和妻子是很恩爱的一对,在其妻死后,他很长时间了还沉浸在悲伤中而不能自拔,晚上辗转于枕度而不能入睡,有时看到身边床位空空如也,常有“床空委清尘,空虚来悲风”之类的哀伤,继而情不自禁地落泪。在思念中他为亡妻写了《悼亡诗》三首和《哀永逝文》一文,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045.地猛星——左思

同属西晋三才子的还有左思。左思这个人满腹才华,心高气傲,曾有“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大志,只可惜在当时门阀制度横行的时候,他却只能是“白首不见招”,落了个“冯唐难遣,扬雄寂寞”的结果。

说到门阀制度,指的是当时西晋社会选拔官员看的是其出身,如果不是世家大族的,就算是才高八斗,也只能是屈居下位。左思是出身于贫寒人家的孩子,当然不能为那个黑暗的官场所容。但是,左思没有因此就自暴自弃,俗话说,此得不留人,自有留爷处,天性乐观的他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让灵魂在田野里奔跑,这让他写出许多豪迈高亢的诗篇。

046.地文星——王昌龄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歌主要描写两类主题:一是军人,一是女人,描写军人的语言精炼,言调铿锵,描写女人的细腻生动,委婉动人,一极阳刚,一极阴柔,相映成趣,让人不得不佩服其选题的眼光。

王昌龄这个人是那种天塌下来都当被盖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人,虽然在政坛上一再失意,屡被贬谪,到处漂泊,但他都一笑了之,不当一回事,怀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宽容态度。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好人,却因受人嫉妒,最终不免落得个在战乱中被杀的悲惨结局,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恐怕未必啊!

047.地正星——温庭筠

温庭筠也是一个崇尚“下半身写作”的作家,他爱好女色,常以同青楼女子打情骂俏为乐事,为此,他还写了不少香诗和艳词,把女人的姿色和风情写到了可谓是穷妍极态的地步。

在这里我并不是贬低“下半身写作”这种创作方式,毕竟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男女之情其实也是人类一种美好的乐趣,将这种乐趣写进作品也没什么不好的,只是不要描写得太过分甚至于变态就可以了。温庭筠在这方面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还不算太过分,其人虽然风流成性,但也是个才子,不但能文会词,还精通音乐,“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写出来的词朗朗上口,音乐性强,极易传唱,多是广为流传的佳作。

048.地阔星——王绩

说起王绩,首先得说这个人的诗写得好。在隋和初唐时期,颓靡绮丽的诗风正盛,而他却能自拔于其中,写出来的诗格律完整,清新自然,虽不能以一已之力改变当时沉溺已久的风气,但也算是给他人做了个好榜样了。

其次王绩这个人十分好酒。他常常以陶渊明自比,学陶渊明那样,“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不过却学过头了,变成了纵酒如狂,成了一酒鬼。或许是因为怀才不遇而对那个社会不满他才寄情于酒罢,所谓“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有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借酒消愁,虽明知那样只会“酒入愁肠愁更愁”,却也只能那样了。

049.地阖星——巴金

巴金先生今年一百岁了,对于一个仍然还在写作的世纪老人,我除了敬重还是敬重。记得有个朋友和我说,到目前为止,他最喜欢的小说依然是巴金先生的名作,《家》,尽管已看过无数遍,但他仍时不时拿出来翻翻,并且每一次看都仍旧会让他激动不已。我想这并不是夸张的,因为我自己曾有过同样的经历。

现在有不少人因巴金先生在文革中的表现而大加抨击,这我能理解但不能苟同。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即使是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青年不少都犯了错,何况一个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孤独无助的老人?巴金先生也曾说过:“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到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的。”每个人都有错的时候,关键是错了以后怎么做,我是非常敬佩巴金先生在晚年提倡的“讲真话”这一主张的,虽然那也不是什么新鲜想法,但就目前来说,却是必要的,正如他所说的“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这或许是一盏灯光罢。

050.地强星——钱钟书

看钱钟书的作品,我常常感到很困难,甚至于无法继续看下去,这固然有钱钟书的作品博大精深而本人学识浅薄不足以读的缘故,更多的是因为钱钟书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份冷峻与幽默,常把我那隐藏在骨子里的浮躁给揪了出来,放在阳光下晒,直晒出无数个渺小来。

曾被誉为“中国当代第一博学鸿儒”的钱钟书从小就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出众的才能,是当时私塾老师的宠儿,常常被表扬,其他小孩的家长都训诫自己的子女要以他为榜样。只是这样一个文学天才,其在数学上的成绩却是难以说出口的,其考清华时的数学成绩曾被人当作一个笑话来传。但是,他在文学上的修为却是让人惊讶的,在其大学尚未毕业时,就被人称为可与国学大师陈寅恪并提的后起之秀。到了后来留学英法时,其在西方文学上的造诣,也让许多西方学者自叹不如。

钱钟/b_m3a.htm"target=_blank>围城》、《管锥篇》和《谈艺录》等多本极为优秀的作品来。

051.地暗星——李煜

写到李煜时,忽然想到一个词:贱人。李煜作为一个皇帝,在实力衰弱的情况下不思进取,不去想法子增强实力,却只寄望敌人发发善心放过自己,每年举国之力用大量金银贡物去讨强敌欢心,换一朝太平,但最终还是被灭亡了。

作为一国之主,除了女人,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干的,可李煜却沉迷声色尽情享乐,到最后只落得个阶下囚的下场,真是活该,天堂或者地狱只是一念之差而已。被北宋攻破金陵之时,还在寺院中听和尚讲经的李煜居然还傻乎乎地光着身子跑出来举着白旗投降,还真够贱的。不如就地削发为僧更好,何必一定要去做阶下囚呢?

052.地轴星——老舍

老舍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我想他是无愧于这个荣誉的,这不仅因为其作品通俗易懂,为老百姓所喜见乐闻,更因为其作品对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众生活的真实描绘,以及其对城市贫民生活困苦的同情和思考。

老舍也是出身于北京一城市贫民家庭,早年丧父,是母亲一把汗一把血拉扯大的。他知道教育对于平民家庭的重要性,因此,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一直都是做小学、中学教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和他一样出身的平民子弟。一九二四年他赴英讲学,也是教中文的。回国后,他仍旧在大学里做文学系教授。但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却最后以非正常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思考。

053.地会星——冯梦龙

冯梦龙的成功不在于其思想有多伟大,也不在于其文学成就有多高,而在于其对平民生活的细致描绘,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是广大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作品,而不是富豪阶层把玩的娱乐工具。冯梦龙是个小官吏,其在内心或许不甘心做一个一般群众,但实际上其生活已深深地与平民阶层混为一体,他受到平民思想的影响也许比儒家思想正统思想影响更大。正因为如此,他才把平民百姓喜欢的白话小说看得很高,认为小说是可“与康衢,击壤之歌,并传不朽的”,是比《论语》、《孝经》更能感动人的。事实上到了今天,小说的兴盛难以想象,不是一般文学作品可与比拟的。

054.地佐星——汤显祖

对人性自由的正确理解,使他写出了诸如《牡丹亭》之类伟大的戏剧作品。现在我们可以自由恋爱,可以自由结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这是不可想象的。当时婚姻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婆之言,更别提有什么恋爱了。汤显祖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提倡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牡丹亭》的贡献也正在于此。但自由并不等于放纵,汤显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自由恋爱也是需要深情而专一的,自由过度乃至于滥情则不免于坠入了另一个极端。

055.地佑星——马致远

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时村里是唱大戏的,一般是在节前就联系好了民间戏班子,初三时便隆重开锣,一连唱三晚。那个时候我是喜欢看戏的,一到演出时我早早就吃完晚饭搬张小凳子坐在最前排,一般是旦角先出场,兰花指一绕一定就唱开了:“哎呀呀,我今日一不小心撞入此地……”

马致远写戏剧却不是一不小心,而是心甘情愿的罢。那时清淡的官场生活,让他味同嚼蜡,而剧本的创作,不啻于是他枯燥的心田里的一眼甘泉。他和当时一些剧作家及演员组成元贞书会,积极创作剧本,还亲自参加演出,或到戏场指导演员的演出,在当时可是个“姓名香贯满梨园

056.地灵星——袁枚

袁枚的成就不止是一部《随园诗话》,更在于其骨子里的那种根深蒂固的自由思想。不自由毋宁死,如果连写文章都要顾前想后,不能凭着自己的“真性情”而创作,这样矫柔造作的文章不写也罢。

袁枚是主张以个人的性情遭际来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在网络上风起云涌的都市生活写作不过是在实践其主张而已。袁枚本人也是个高不成低不

057.地兽星——兰陵笑笑生

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是和长篇***小说《金瓶梅》捆绑在一起的,没有《金瓶梅》恐怕也不会有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似乎是为了写《金瓶梅》而生的。而自《金瓶梅》诞生以后的事实证明,原作者这样做是明智之举。围绕此书而展开的争议之惨烈,不要说一个作家,就算是一个不知名的普通的老百姓恐怕也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压力,何况原作者有可能是王世贞或者是李开先等这样知名的作家。

《金瓶梅》之所以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议是因为其中大量的***描写。自其问世后,在社会上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毁誉之争异常激烈,口水纷飞,誉的一方说其是“寄意于时俗”“盖有所刺”的奇书,毁的一方则猛烈批判它是“淫秽之书”,这说明了其***描写的程度已经突破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实际上,它不但突破了人们的道德底线,而且彻底颠覆了正统思想里把生殖当作性的主要任务的传统观念,直把娱乐当成了性的主要任务。由于中国两千年来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不可广传已约定成俗,毁的一方自然占了上方,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诒的思想基础,

058.地微星——黄遵宪

诗人黄遵宪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诗人,他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写了几首诗歌,充其量只是个诗歌爱好者,不敢妄尊为诗人。实际上他比诗人还要诗人,他不单诗写得不错,还是近代“诗界革命”的主将

黄遵宪也算是个海归派了,他出使国外多年,在国外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回国后就极力主张新政,积极参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变法运动,只是当时清政府大势已去,他的努力只能是付诸东流了。他看到了社会如此黑暗,心中是很不满的,他把这种不满熔入了他写的诗歌,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新主张,要求“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坚决反对只懂得拾古人牙慧的复古主义诗歌。在这种主张下,他写了大量反映现实事件的诗歌。

059.地慧星——张爱玲

近些年来,张爱玲这个名字很红,关于张爱玲的讨论很火,张爱玲的小说一版再版,研究张爱玲成了文学界的一大热点。张爱玲这个女人有什么魔力让人们如此着迷呢?

张爱玲是个早慧的女孩,她出生于一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其从八岁开始就读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等名著,《红楼梦》给她的影响也很大,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红楼梦的痕迹。她从十几岁开始就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到了二十四岁她发表的大量作品已经够凑成一个小说集《传奇》出版了,这个集子发表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她从此名震上海。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呵,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她出名可真够早的了,早得让她成了现在很多文学少年的学习榜样。

060.地暴星——梁启超

戊戍变法中慷慨就义的革命者谭嗣同等人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壮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一直都有一些脊梁在支撑着我们民族的大厦,而像康有为之类的逃兵就让他靠边去吧。同是戊戍变法中的人,梁启超算不算畏缩分子??呵呵,还是不想骂了,因为这个鸟人还有一篇《少年中国说》,让我读得舒服。

不过也难怪他,他毕竟也是那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你让他改良一下还可以,让他去捣毁它恐怕他心里得掂量掂量。梁启超出身于地主家庭,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什么《四书》、《五经》啊,等等,一个不拉全读过了。他小时还是很聪明的,十七岁就中了举人,可谓是少年得志。他之所以有改良社会的念头,是师从康有为以后的事,康有为传授的西学,让他获益非浅。只可惜后来变法失败,他流亡国外,思想却跟不上形势了,变成了保皇派。

梁启超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不错,其行文自由,语言清新,往往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通畅明达。我是喜欢这种风格的文章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却也不落俗套。

061.地然星——曹操

一提起曹操,人们脑里一定马上浮起一幅“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乱世奸雄形象,毕竟《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绘太深入人心了。

062.地猖星——嵇康

相传嵇康因反对司马昭专权而遭其杀害,在临刑前他神色不变,从容弹奏《广陵散》一曲,令闻者不禁泣下。其情景虽然没有聂政刺韩王那般惊天地动鬼神,也可以说是可歌可泣了。

嵇康不但在音乐方面有很深造诣,在当时文坛上他也是名扬天下的。其生活在魏晋交替时期,他不大不小也是个中央级的官员,对当时当权者的腐朽与残暴他是很不满的,也曾站出来公开揭露统治者的“矜威纵虐”,写出了不少反映其内心情怀的诗文,笔锋犀利,说理透彻,在

063.地狂星——阮籍

阮籍是嵇康的亲密战友,二人志同道合,反对司马昭专权的黑暗和儒家礼教,虽不能同日生,但求同年死,他们的友谊是让人羡慕的。

阮籍本就是个有抱负的人,也曾有“壮士所慷慨,志欲威八荒”,“思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的雄心壮志,只是官场黑暗,怀才不遇,还给当权者耍小手段迫害,只好借酒消愁,一腔热血就在酒杯中消磨掉了,真是可惜可叹。

064.地飞星——左丘明

先秦散文中《左传》和《国语》的成就甚大,关于其作者也是争议很大。司马迁说是左丘明,但后人持怀疑态度。在这里我就不去探讨与研究谁是作者了,袭用惯例,先把这两部书挂在左丘明的名下。

据说,左丘明也是鲁国的太史,和孔子是同事,他虽然双目失明,但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也是很崇敬他的,还说要与他“同耻”,说什么“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左丘明在当时的地位是极高的,应属于当时文坛的精神领袖之类。

065.地走星——贾谊

贾谊,这是一个爱哭的孩子。他在做梁怀王太傅的时候,因为梁怀王骑马时不小心摔死了,他自伤没有尽到保护的责任,经常哭泣,整天伤感,后来就这样悒郁而死,死时才三十三岁,真是可惜了一个才子!

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他是出身于一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的传统家庭,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安稳而舒适的环境中渡过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也都读了不少,十八岁时就以能背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远近,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博士。这样一个才子总该仕途顺利吧,可不然,后来因为大臣的排挤,自己的削藩等政治主张又不能为皇帝所采用,他反而被贬出了中央政府。贾谊是个从小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哪里受得了这等委屈啊,他这下心里就想不开了,总觉得这世界太不公平了,忧郁难解,这才有了后来借梁怀王的死而尽情渲汇大哭特哭的事情出现。

贾谊的文章写得很好,在赋和散文方面颇有成就。他是汉初主要的赋家,他不但命运与屈原相同,连写的赋都同屈原一样充满了不平和不妥协。而在散文方面则有《过秦论》这样的名篇,刘勰说他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我想,如果贾谊晚死二十几年,到了汉武帝时其削藩等主张得到重用,或许其就不是那个命运了,只可惜造化弄人。

066.地巧星——王勃

对于一个只活了二十几年却留下了诸多千古名篇的天才来说,王勃的一生宛如流星般灿烂而短暂。王勃是个神童,他六岁时就善解文辞,九岁时就能读颜氏《汉书》,编纂十卷《指瑕》。

这样一个天才少年,不但有才华,而且有胆量。他十五岁时就敢于上书给当时的右丞相,说自己的才华足以为国所用,希望其能向上推荐。他十七岁时就应举及第做了官,后来因沛王李贤的器重进了沛王府做了编撰。

只是恃才傲物的王勃不懂得收敛,锋芒太露,自然招来了不少人的嫉妒。第一次他因写《檄周王鸡》一文讥讽当时王公贵族沉迷于斗鸡的腐朽风气,本来就妒忌其才华的唐高宗借题发挥把他赶出了京城。第二次他因杀官奴事件被妒忌其才能的同僚抓住了把柄,秘密上告,差点把他给整死了,其仕途从此就终结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王勃一点也不在乎官场上的沉浮,他和当时的几位好友杨炯等人放旷于诗酒,驰情于文场,一样是不亦乐乎。他和杨炯等人被誉为“初唐四杰”,闻名于天下。

王勃才高八斗,文思敏捷,据说其写诗从不用草稿,想好了就一挥而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千古名句也是这样写出来的。其诗立意新颖,明畅朗达,对齐梁以来的绮丽诗风有很大的改变。

067.地明星——朱自清

朱自清的《背影》给我们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以致于我们一说到现代散文,首先想到的是朱自清。朱自清的散文清丽优美,他善于在细致的描写中抒发情感,在诗与画的水乳—交融中给人以唯美的感受。

朱自清的散文为何能写得如此优美如此清新呢?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境的影响。朱自清在风景秀丽的扬州生活了十三年,江南清秀而自然的水乡风情让他深深地陶醉于其中,也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正如他所说的“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对这一片土地的热爱使他迫切地想把自己的感情倾泄于笔下,这才有了如此真切的文字,其对感觉的捕捉和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让人叹为观止。不但

068.地进星——谢灵运

谢灵运是世家子弟,名门之后,自然希望可以像祖上一样建功立业,威震四方,只是因当时南朝执政的刘宋王族出身寒微,为保自己江山对他们这些贵族世家使用打压政策,双方明争暗斗,可惜谢灵运这样一个大好青年成了这场争权夺利的斗争的牺牲品。

政治上的失意,造成了谢灵运的性情偏激,心里是满肚的不满,却又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他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只有在大自然的美丽怀抱里,谢灵运才暂时忘记了心灵上的烦忧,他拼命地写诗,把自己的情绪尽情地渲泄于纸上。这样一写,就写出了名堂,他一不小心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成了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

其诗讲究雕琢字句,铺阵典故,却又不显繁琐,反而是清新自然,后人钟嵘说他的诗“如芙蓉出水”,是有道理的。你想想看,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这样的诗句,读起来是何等的清新明朗啊。

069.地退星——郦道元

郦道元生在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但他可不是一个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学无术的执绔公子,他做官还是比较刚正的,史书上称他是“威猛为治”,他不惧权贵,公正施政,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也得罪了不少权贵。那些权贵这下把他看作眼中钉了,整天吃饱了饭没事干就琢磨着怎么拔掉这颗眼中钉,在那个奸人当道的黑暗社会里,郦道元一已之力当然斗不过那些权贵,这不,最后还是给他们给害了,真是上天不公啊。

070.地满星——元稹

元稹是个才子,曾与白居易齐名,但其“固不敢陈露于人”太过于小家子气,比起白居易“不惧贤豪怒,亦任亲朋讥”的豪爽是远远的不如的。所以,白居易能够成为一代大家,而他只能是一个很优秀的诗人而已。

元稹的小气还表现到了官场斗争中。早年他和白居易一样反对旧势力,失败之后他有点害怕了,就四处打点关系,借重宦官的力量向当权的旧势力作了妥协,做了叛徒,而不能像白居易那样坚持斗争到底。到了和裴度一同做丞相襄理国家大事时,见到人家军功卓越,小心眼又上来了,起了妒忌心,怕人家高过自己,抢了自己的风头,便伙同他人阴谋搞破坏,在人家背后耍小手段,但害人不成反害已,自己反而被贬到地方反省去了。

但这个小气鬼的诗歌写得还是很好的,尤其是悼亡诗,可与潘岳比美。“昔日戏说身后事,如今却到眼前来”,他在妻子死后曾写了不少诗来纪念她,而对于初恋情人的怀念也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类的名句,按说能写出这样深情款款的诗句的人感情应该比较专一才对,可不然,元稹这人其实是个花心大萝卜,他喜欢逛青楼喝花酒,与美女打情骂俏,还闹出了与名妓薛涛纠缠不清的花边新闻。

据说传奇小说《莺莺传》就是他根据自身的风流韵事所创作的,这本书在当时影响极大,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名剧《西厢记》即是在其基础上重新创作的,鲁迅先生曾评价说“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

071.地遂星——李伯元

李伯元这人属于那种后知后觉的一类。起先,他屡试不第,贫困落魄,便办些八卦小报,登些休闲诙谐小品,供小市民茶佘饭后消遣消遣,顺便赚几个小钱过过日子。但后为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大丈夫来世一场总得干点有意义的事吧,想来想去,便写起了小说。这一写还真写出了几本传世佳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官场现形记》。

072.地周星——刘鹗

在《老残游记》中刘鹗塑造了一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却想方设法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江湖郎中老残的形象,这个形象倒有点像刘鹗自己。

刘鹗也是大户人家出身,他也曾热心于科举,也曾梦想过通过科举取得功名来光宗耀祖,只是参加了不少考试却未曾得过什么名次,这对于一向自负的他来说自尊心被严重地挫伤了,他一时就放不下脸子了,便从此不再参加什么科举考试了。他心里想,自己的学问那么高,就算不做官也能闯出一条出路来。他是个收藏爱好者,收集过宋版书和古碑等,也研究过早骨文。后来为了养家糊口,东奔西跑,做过商贩,江湖郎中和一些大官的门客。其后因治理黄河有功捞了个知府的官职来当,不过后来可能因为其经商期间所犯的倒买倒卖的习惯,最后竟因“私售仓粟”案被流放新疆,未得善终。

073.地隐星——李渔

李渔这人比较难下笔来写,因为他的很多小说都被划入了**小说的范围,用现在的话说,他有**作家的嫌疑。他的那些小说包括《连城璧》、《十二楼》和《肉蒲团》等等,其中引起争议最多的是《肉蒲团》。

074.地异星——胡适

胡适在学术研究上成就很大,但其对文学的贡献也不小。一九一七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他和陈独秀一起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此后,他接二连三地刊布自己的文学见解,强调“今日必须以新文学取代过时了的文学”,并敢于实践,带头来发表了不少白话新诗,从而推动了新文学革命的顺利发展。

胡适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改革要求是和他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的。他十四岁时就读过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邹容的《革命军》,十五岁又读了严复的《天演论》等介绍西方思想的译著,西方改良思想在其脑子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此后,他又赴美留学生活达七年之久,深受美国民主思想的影响,这使得他产生了改变中国昏昏欲睡的面貌的想法,而固步自封的文言文却束缚了其手脚。如想大展身手,就必须砸碎文言文的束缚,大力提倡白话文,这样才能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075.地理星——郭沫若

“生活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把你诅咒。”曾经年轻的郭沫若愤激地向黑暗的世界大声质问:“你到底为什么存在?”一部《女神》的辉煌给了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外衣,亦是其一生最大的亮色。

郭沫若幼年家境较好,得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给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屈原李白那些充满**的诗篇。中学时代,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让他得到了鼓舞,他积极参与反清活动,为此还屡次被学校斥退。但是辛亥革命的失败,才让他真正感到了看不到黑夜尽头的痛苦。他变得愤世忧时,他开始了写诗来排解内心的烦闷。一九一三年他赴日留学,其间国家的飘摇,个人的流离,使他焦躁不安,接受了泛神论,渴望冲破束缚的自由。五四运动的爆发,让他看到了希望,他频频在报刊上发表充满**的诗歌和小说,而《女神》的出版则宣告了他黄金时代的来临。“我仰望着星光祷告/祷告那自由时代再来”,青年时代的郭沫若的**让我们叹服的罢,包括其后二十几年勤奋不辍的创作以及中流击水的社会活动。

076.地俊星——叶圣陶

茅盾说,叶圣陶是一个能够“冷静地谛视人,客观的地,写实的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作家。我想,这是与他长期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的经历有关系的,他知道他的作品也许会影响到很多人,他要的是把最真实的社会现实呈现给读者。

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因为家贫无法继续学业,只好回乡做了很多年的小学教师。后来到了出版社做编辑,也曾主办过一个学生刊物《中学生》,在当时还挺有影响,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抗战期间,他在四川也是在中学和大学教书。多年的从教经历,使他得以冷静的眼光审视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论是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还是长篇名作《倪焕之》,他都是以含蓄的态度描绘着现实生活,较少主观情绪的明显渗露,却又能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他的忧虑,生活怎么能够这样呢?

077.地乐星——沈从文

近来媒体上掀起了《边城》热,经常长篇累牍地刊载介绍沈从文的故乡凤凰的风光和民俗的文章,把那个湖南的小城描述得仿佛人间天堂世外桃源一样,确实让人向往。我曾到过那个小城一次,虽只是走马观花,却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小城的风情恍若沈从文笔下的文字,自然而唯美。

沈从文出身于军人世家,他自己也从军多年,可以说枪风弹雨经历了不少,但是他的文字却没有呛鼻的硝烟味,反而是清新得让人陶醉。湘西自然的风土人情给了他太多的灵感,让他源源不断地写出大量的精品,把一幅幅湘西的风情画呈现在人们面前。他的文章多从小处着眼,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地主资本家到生活在最底层的水手,船夫,渔民,木工等,从官僚政客军阀兵丁到妓女,神棍,刽子手,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他都尽收笔底。看过他的作品,你仿佛是熔入了那个社会,作品中人物的一举一动就像是在身边,栩栩如生。

078.地捷星——曹禺

曹禺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巴金这个知音,幸运的是他的处女作《雷雨》能够一炮打响,这种幸运对于一个只有二十四岁的青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大大地鼓舞了他的创作自信心。不过这种幸运是他应该得到的,因为他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曹禺出生于一旧官僚家庭,其家庭交际圈中很多是那个社会的中上层人物,他从小就目睹了不少如《雷雨》中所写的旧式家庭的悲剧,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少时经常有机会看戏,对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等戏剧表演是熟悉的,并为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影响了他一生,中学时,他是学校剧团的骨干,经常有机会上台表演,其间接触到了西方的社会问题剧。大学时又研读了几百种中外名剧著作,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正是多年的积累,他才写出了《雷雨》这样不朽的著作。

079.地速星——郁达夫

郁达夫主张“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艺术创作是“美的陶醉”,而他自己也正是陶醉于其有点自恋的优美而感伤的文字当中。读他的小说,常常会被一股忧郁所包围而不能自制,脑子里会渐渐地显出一个带着点伤感带着点颓废的浪子形象出来。

郁达夫十六岁读大学预科时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开除,次年就随兄长到日本读书,此后长期流亡国外。多年的异邦的颠沛流离生活,使他饱受了歧视和屈辱,加上看到祖国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他的一身才华却因这个那个的原因无用武之地,他心里的那份痛苦是难以言表的。因此,他逐渐变得忧伤而愤世。

080.地镇星——吴趼人

与李伯元同时期并齐名的小说家还有吴趼人。吴趼人年轻时是个技术工人,研究过机器制作,不过他这人有文学爱好,总是爱写些文章,后来就成了自由撰稿人,为一些报刊写了不少杂文和小说。在这之后就和文学拉上了关系,做过报刊主笔和总编。他和吴趼人都一样是短命人,死得比较早,死时才四十四。

081.地嵇星——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绝对是个让人敬佩的人,他敢于在以搞暗杀出名的国民党特务面前拍案而起:“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把生死置之度外,痛斥当局的黑暗与无耻,此等胆量,此等气魄,文人中真是少见。

他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讲求谦让服从的传统教育,但其追求自由的个性并没有被埋没。在大学期间他就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来又积极支持北京教师索取应得报酬的斗争,为此奔走呼号。在抗战期间,他很关心民族安危,从书堆中走出来,发表演说和文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呼吁民众起来抗敌,坚决不做亡国奴。抗战胜利后,又投入到反内战的洪流中。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战士,竟然死在统治当局的黑枪下,足见争取自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闻一多的心里是愤激和压抑的,“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他把这种情绪蓄积在了他的诗里,期待有日可以爆发,因为他心里仍然有希望,“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他的诗歌反映着他的心情,也凝聚着他的心血。他写每一首诗都是很认真下足功夫的,他主张“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为此,他的诗很注意文字整齐,音节谐调,音乐感很强,不愧为新诗格律派的代表作品。

闻一多知识渊博,不单是个诗人,也是个知名的学者。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很大的兴趣。后来在大学任教时,就投入很大精力去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从周易到唐诗,从古代神话到早骨文,他都有涉猎。

082.地魔星——梁实秋

梁实秋这个人有个主张“文学就是表现这基本的人性的艺术”,反对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文学。这本意是好的,但他提倡的时间不合适。在和平时期你提出来还好,在全国革命运动正如火如荼的时候你提出来那不是找骂吗?结果他被骂得灰头土脸,连鲁迅先生也痛骂他。

不过也难怪他,其所受的教育与人生经历都决定了他反对激进的态度。他出生于一秀才家庭,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后来到了美国留学,也深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优裕的生活是闲逸的,其人生经历又顺畅,这养成了他保守,温和的思想。虽然他也曾有过批评当局**,要求自由与民权的激烈行为,也曾有过主张抗击小日本而险些被捕的危急情况,但是在乱世当中沉浮,太平盛世的理想逐渐破灭,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但是其保守温和的思想又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一个革命者,不过其文人的清高与洁身自好又决定他不会媚眼事敌。因此,他只能是独善其身,以一种洒脱的心态去生活和创作。

梁实秋的散文风格朴实,文字优雅而简炼,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幽默感,让你读起来很轻松。他以亘古不变的人性为视角,以平和的心态写作,这使得他的文章不会掺入很多的功利色彩,而只是愉悦性情,调剂生活,忘怀得失的休闲小品。

看他的文章你会感到一种富与贵不过浮云罢了的名士风度,成熟而理智。但是我想说的是,太过于成熟就会腐烂,太过于理智则变成了怯懦了,就好像他提出的那个“文学与抗战无关”的主张就太过于理智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画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画境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零八星座——一百零八人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