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原

雪原

楔子

毕业后第二年,我在一次公司间的联欢上遇见了旧时的高中校友,彼此留了联系方式后,除了业务上的往来,节假日时也常常互相发些短信,没过多久她被分配往海外的公司,临行前我们约在一起吃了顿晚饭。

席间惯例地聊起以前学校里的逸闻。虽然已经离当年遥远,但依然会同时大笑起来,谈及过去的时候,中间并没有过多的隔阂。

“不过,整个三年里,最难忘的,还是栗原的事吧……”最后她说。

“念书时会参加同学的葬礼,当时就很骇然。

“如果栗原现在依然在世,应当和我们一样二十四岁了……

“就像村上春树笔下的直子,当她和渡边都已经跨入二十,死去的木月却永远保持着十九岁的年纪那样……

“每次这样想着,就觉得非常不真实。”

“桐山你还记得吗?”她问我,“栗原的事。”

放学前我在操场边找到栗原:“在这里闲晃什么啊。”

“噢。桐山君。”

“修学旅行的费用,全班就差你一个还没交了。”

“真的吗?”

栗原撑着双手坐在双杠上,两腿垂下来,裙子像随意粘盖在蛋糕上的白色油纸,留下双膝中间的一点距离。

于是我把头低向一边:“……总之快交啦。”

手上加了力气,让自己的身体绕着杠身翻了半个圆圈后,栗原跳到地面上,她掏了掏耳朵,“男人来向女人讨钱,这可是很丢脸的欸。”

“别说这种不知所谓的话。”我皱眉,“记得明天把钱缴来啊,最后期限了。”

栗原用轻快的音调唔一声,一副没法保证的样子。我无奈地松开肩膀,转身去推自行车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

栗原一步一步沿着球场围网离开,地平线仿佛是张开的上下两颚,把她吞食在落日的味蕾里。

催人缴费是身为班长不得不负责的琐事。虽然当初仅仅因为在班主任说着“没有人自告奋勇为班级出力吗”时,我正好倒霉地掉了课本在地上,于是有了“那就桐山同学吧”这样毫不负责的结果。

干的多是打杂跑腿的活。十八岁的高中生没人还会把这个头衔当一回事,包括我自己在内。两个女生在后排吵架,最后动起手来接近过火的程度,即使知道阻止也不会有效果,但这时依然得上前形式化地说一声“请注意些”。

上下睫毛涂得粗粗的女生瞪着我,彩绘指甲抓在头发里,“真啰唆啊,关你什么事。得意忘形了吗?”

“可是我觉得桐山君跟‘得意忘形’这个词实在差得太远了……唔,倒不如说,完全是两个方向。”

之后曾经听到这样的话,是在下午的美术教室里。美术老师要求我替他找本画册,走进教室我发现栗原坐在角落里,她拖了张椅子靠着墙角。“怎么躲在这里……”

“没哦。”栗原揉了一把头发,“等会儿美术小组的活动上,我要做模特。”

太明显的戏弄的话,也打消了我继续下去的念头,走到橱门前只管翻找东西。

栗原拿鞋面从后边碰了碰我的腿,“出去的时候关一下灯好吗。太刺眼睡不着呢。”

“不是要当模特吗,灯关了别人来怎么画。”我瞥她一眼。

栗原仍旧抬着下巴朝我笑:“呐?”

“真是麻烦。”说是这么说,夹着画册走到门前时,还是抬起手按下墙上的开关。

“谢谢啦。”昏暗里栗原说,带着微笑的语气。

所以说,似乎我和栗原还是有一点点熟悉的。即便熟与不熟的界限本来是个太模糊的东西。班级里三十几个人,大多见了面也没有对话的意图,仿佛中间隔着可观的距离,是个让人疲于走近的庞大数字。

但是,偶尔我会觉得,从“看见栗原”到“和栗原说话”的两点中间,并没有太远。那个数字它非常微小,可以用单手握住。

黄昏总是带着一层薄霭,棒球队训练已经结束的沙场上扬起灰黄的风,两三个体育部的女孩子拿着扫帚。校门口也有人在浇灌花盆。学校外有个天桥和巴士站。远处是山。大部分人的家都在山脚下的街巷里四散着。那里有神社,也有理发厅和书店,门面大都小得可怜。

走出校门前经过贴得花花绿绿的招贴栏,里面就有关于修学旅行的海报。画面上是原生态的沼泽,一群不知道雁或鹏的灰色大鸟落落地振着翅膀,像连成了片的锈斑。

很久以前的一天傍晚,我在书店遇见栗原。那间拥有上下两层,但面积依旧袖珍的书店。一楼放着杂志期刊和漫画,文艺和专业书则在二楼。

当我通过狭窄的楼梯走到二楼时,在两排书架的尽头处,有人站在那里,书包搁在地上,翻阅着一本书。看得很专心,不时把重心在两腿上交替。

我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辞典回到一楼,随后没多久,那个人侧着身子一步一步沿着木头楼梯走了下来。

栗原穿着黑色的半筒袜,校服裙长到过膝,和裙子一样藏青色的外套,头发在肩膀以下——是无意识里自下往上地一点点看清楚。所以当我的目光循着这条路线,最后停到她脸上,一下就转开了。因为是在很久以前,只知道是和自己同班的女生,其余完全是如陌生人般模糊的。

等我从老板手里接过找回的零钱,栗原已经走出了店门。我们两人的自行车都摆在店门前。她在前面一些,我落在后面,就这样沿着起伏的小路骑着,到了有汽车驶过的十字路口便一齐停在白线后面。

这个时候栗原回过头对我说:“桐山君。再见。”

喊着我的名字,汽车远去后,她骑上朝右转的路。

“再见……栗原同学。”我在片刻后回答她。

这是我和栗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说的话,内容却是在道别。

顺着理发店所在的路口上坡,邮筒后面的房子就是我家。母亲把衣服晒在院子里,曾经我老远就看见地上陆续散落着貌似自己家的衣裤,一路捡回去,在家里看连续剧的母亲还压根儿不知道外面突然刮起的大风已经卷跑她的劳动成果。

不过,即便是稍微迷糊的长辈,也会有把我藏在床垫隔层里的成人杂志偷偷拿走一两本的举动。并且拿走归拿走,明知道我一定会发现,但从不正面提起,我也干脆装作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自行车在院子里停好,推开家门后,母亲举着锅铲从厨房走出来一边说“今天吃牛肉炖饭哦,快去洗手”。

几年前开始,父母开始在意和紧张我成长中的某些方面。他们找机会旁敲侧击地问我,最近在关心什么,有什么新的兴趣爱好,然后会绕着圈子问班上同学怎么样,女生们如何。

“那么,有没有什么投缘的异性朋友呀。”父亲喝一口酒,又像是对这个话题其实并不关心似的,一下用筷子指着电视机说:“就是这个艺人,每次都要钻人裤裆!好笑是好笑,不过也让人觉得,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吗?唔,对了……刚才说到哪里来着?”

“没什么。”我说,“没有。”

“哦,是吗……对了,你们修学旅行是在下个月吧?”这才正式换了话题,父亲回头看挂历,“没几天了呀。”

“最要紧的还是注意安全哪。”打了一碗饭上来的母亲坐到桌边。

其实,在三个月前的父母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微醺的父亲完整地向我讲起他和母亲从认识到结婚的过程——原来父亲和母亲从读高中时开始恋爱,他们十几岁的时候。

父亲说到半路,母亲会笑着打断他,然后对我说:“那时候你爸爸真傻啊。就是个粗线条的愣小子。”

班上一共三十一人,女生的人数比男生要少一些,但即便在原本就不大的基数里,栗原也算不上显眼。有时候看见她与别的女生说话,或者一块吃午餐,但感觉上又不像是关系亲密的好友。回家路上她自顾自地骑着车,有一两次,我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已经决定了不打招呼的时候,栗原却看见了我,她说:“喔,桐山君。”

那是入夏的时候,栗原穿着学校的衬衫,开着一颗扣子,衣服下摆束在藏青色的百褶裙里。脸晒黑了些,手臂和脖子却是很白。

“回家?”我问。

“嗯,不过那之前要去邮局一次。”

“哦……”

“嗯。”

“寄信吗?”

“不,有个包裹要取。”

“哦,是吗。”

“嗯,”快到邮局的时候,栗原放慢速度。“那么,拜拜,桐山君。”

“唔,拜拜。”

于是到了第二天,在学校里遇到,栗原提着垃圾袋,我则拿着簸箕刚离开教室后门,就有了新的对话。

“昨天,后来,包裹拿到了吧?”

“嗯,拿到了。”

“哦……”

“桐山君,你把簸箕给我好了,反正我也要去倒垃圾。”

“啊,谢谢。”

“不客气。”

那么到了下午,我因为被班主任留在办公室帮她整理资料,栗原那时推门进来,扫一眼似乎没有收获的样子,于是她问我:“老师呢?”

“班主任?”

“嗯。”

“不知道,也许去校长室了。找她有事?”

“是她找我才对。”栗原笑笑,“那算了,我先回家了。”她冲我比出“拜托”的手势,“别告诉她我来过。”

“哦,好的。”

已经走出办公室的栗原随后又折返回来:“啊对了,这个东西,”她拿出一枚钥匙放在桌上,“上午从簸箕里倒出来的,大概是班里哪个人掉在地上后被不小心扫走了吧。”

“啊啊……”我有些尴尬,“明天我去班上问一问。谢谢你。”

“嗯。那么我走了。拜。”

和栗原的对话干巴巴,谈不上有什么内容。哪怕说得最多的总是“嗯”“哦”这样的词,但一次顺着一次,一天到另一天,在夏天早晨的教室里,栗原卷高了衬衫袖子,拿着板擦,一边对我说:“老师果然问起我啦?”

“唔,好像她也忘了约你的事,问我‘栗原同学来过吗,糟糕我给记错了’。”

“那你说?”

“没来过。”

“呵,谢谢。”她笑着,举起右手,“欸欸,说是无尘粉笔,可明明你看——”

一次顺着一次。

今天过去明天。

那么下次也许就讲着关于粉笔的无关紧要的事了。

像条越接越长的绳子,慢慢地就走得很远。琐碎的和平淡的话题,从一个延向又一个,我开始觉得自己和栗原是有些熟悉的,从看见她,到上前对她说话,这中间没有什么距离。像做着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最近这段时间里,我常常出现在要替朋友圆谎的场合。初中时同班的朋友到了高中也分到一起,几年一过关系就变得很铁,平日空闲里多凑在一块“互相扶持”。包括在他的父母面前硬着头皮承认“伯母,那些的确是我寄放在他这里的”成人用品。

对方打量在我脸上的视线像有硬壳的虫在爬。

不过尽管当时难堪,晚上聚在一起,没有抽烟的时候酒还是尽兴地喝起来。两人把拉盖拔开,一喝就是一大口,灌在喉咙里起初冻得哆嗦但很快就回热起来。

“啊……当时我就觉得她那个模样,超——可爱的。”朋友喝开了就开始乱挑着话头。

“哦。”我摇晃着手里的铝罐,空了大半,所以脑袋已经有些软软的触感。

“手机的桌面也换了,等我……”朋友边说边掏着口袋。

“行啦,我不用看。”

手机面晃在我眼前:“怎么样,乱可爱一把的吧。”

“还行了。”

常常还有其他人,粘着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之类的关系,四五张面孔聚在屋檐下。话题也由此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校内校外某些风云的女生,常常成为评论的对象。

“那种不叫可爱叫假仙。”

“你懂个头啊。”

“C班那谁才叫可爱呢,皮肤透明的!”

“水母啊,还‘透明的’,白痴。”有人边说边回过身来喊我,“桐山你去买东西?”

“嗯,酒快没了。”我站起来收拾空了的罐头。

“噢那好,帮我带个打火机吧。”

“好。”我揉了揉下巴。

就在这一天,上午赶上突击的随堂测,下午又是防灾预演,闹哄哄里被不知道哪个家伙撞了一肘,下巴也因此肿了起来,久久涨着疼。非常不得劲儿的一天。因而等到傍晚时分我才真正确定到,栗原的座位一直空在那里,并非仅仅在我望去时刚好离席那样凑巧的事,是从早到晚持续的状态。栗原今天没有来。

离校前我经过办公室,班主任从里面探出头来喊我:“桐山君——”

“什么?”

“明天把修学旅行的分组去布置一下吧,每五个人自愿结成一个小组。”

“哦。”我想起来,“那不是总有一个人会多出来吗。班上三十一个人的话。”

“这个啊,不会。”班主任摇了下头说,“栗原同学昨天住进了医院,所以没法参加了。”大概是见我瞬间哑然的表情,班主任又补充那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症状。而她确实拿着随意的口吻,并很快回到了先前的话题。

我站在走廊上,外面正对着操场,正是课外活动的时间,棒球队和田径队,还有在空处排练集体舞的社团。气氛非常热闹。四处响起高喊的口号,“加油”和“再加把劲儿”,朝气十足的声音穿过操场,隔着玻璃也能听清楚。

并没有因为一个人的健康原因而变得暗沉起来的空气,仍然在明亮地流动着。像沙子淹没一个单独的脚印。

记得暑假结束前的某个傍晚,我曾和栗原在商店街前碰面:

“桐山君也知道这个摄影家吗?”穿着灰色T恤的栗原停下自行车。随后她指着一旁的个展海报问我。“啊,什么?……噢……唔。”

“是吗?”她看着我,“这样呀。”

“啊啊……嗯……”

我眼睛斜向海报上的名字,陌生到几乎不能立刻通顺地读出来。如果换一个时间,被别人问起“桐山你知道这人吗”,也许我会第一时间内反问到“谁?棒球选手么?”

但是我却对栗原做出肯定的回答。后来想想,或许是觉得要从头解释自己无非是在这里等待朋友,盯着海报也不过为了打发时间,其实压根儿没有在意上面写着什么——这样冗长的一长段,会显得无趣吧。

又或许,在我无法说明的地方,那是想对栗原的话表示肯定,在和她对视的时候,犹如无意识间自然的行为,我点了头。

“你也知道他?”我问。

“嗯。”栗原说,“喜欢他的拍摄题材。”

“是么……”我徒穷地考虑着尽可能不会败露的回复,“我也有同感……如果有时间的话,真准备去看一看……”

栗原回过脸来盯着我,眼神在最后露出让我异常心虚的微笑。

那次并没有到这里就告别了。栗原在等待对面超市六点后进行的特价酬宾。而我则迟迟没有等来朋友。

聊起一些寻常的话。刚刚下过雨的黄昏,空气里又回蒸起暑热,栗原手里的雨伞上粘着零星的树叶,和我说话时一边把它们拣开。

即便是回忆里,每一幕依然历历在目般的清晰。

从便利店买完啤酒和小吃后出来,晃着手里的塑料袋一路走,盖着霜的草和月光。走到一半时我停下来,打开手机一排排翻找着。

的确没有栗原的电话。

我和她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吧。

连下定决心去医院探望一回也迟迟做不到。

无非在面对面时可以寻常地谈话,反反复复琐碎平淡的内容。

没有更多接触了。

我和栗原之间——

用单手就握得住的,非常渺小的关系。

而这样的关系,只能让我在听见“可爱”一词时,随即浮现出栗原的样子。

空气潮湿的黄昏,穿着灰色T恤的栗原像一洼积下的雨水,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把粘在伞面上的树叶拣开。

我觉得,那是很可爱的。

这天放学后终于应班主任的要求,我把最近几天的课堂笔记送到了医院。

却不是在病房,我刚走到中庭就遇见了栗原。没穿病号服,因此看起来也只是脸色差了一些。手插着衣服口袋,蜷着上身在长椅上看书。

我走过去,栗原先注意到落下来的影子,抬头后很惊讶地“欸”了一声。

“怎么搞的?”我说。

“不知道。”栗原笑了笑。

“不严重吧?”

“嗯。”栗原朝旁边挪了挪身体,“坐。”

“喔,哦……”我把书包放到地上,一边打开书包:“老师让我给你送讲义。”

“谢谢。”栗原把东西接过去后哗哗翻一遍,然后下了结论说,“桐山君你的字写得不赖嘛——”

我条件反射地立即把书册又抽回来。

“我是在赞美欸。”栗原笑着,弯了一双眼睛。

“啰唆,谁让你看这些了啊。”

“好好,不说这些。给我吧。”

“我们后天就出发了……”

“哦是吗。”

“不去挺可惜的。”

“也还好。”栗原挺起背直到微仰了身体,“不是那么遗憾的。”

“别嘴硬了。”

“真的,”栗原转过头看我,“我有其他更想去的地方。”

“哪里?”

栗原盯着我的眼睛,停了两秒后笑着:“没有,我瞎说的。”

“……”我拿不准她话中的真假,只能持续地犹豫,“什么啊。”

“桐山君平时爱上哪?”栗原低头翻着讲义,仿佛随口问的话题。

“……问我干什么。”

“没有吗。”

“……嗯,有个地方倒是小时候很喜欢去。”我回想起来,“在翻过神社,山底下有一段电车会开过的地方——其实以前电视台也曾报道过,不过当然是本地的小电视台……”

“嗯。”栗原点着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就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玩儿的……说玩儿其实不太正确吧……就是以前总和几个当时的玩伴一起守在桥上等着电车开过。因为那个时候,当驾驶室里的司机看见我们,每次会和我们互相挥手,我们还对他喊着‘辛苦了’……”说到这里却感觉内容太幼稚,一下打住了话头,“都是读小学时干的傻事了。”

栗原一下笑起来:“可我觉得很不错。”

“……你想看的话……反正骑车也只要二十多分钟的地方。”

“是吗。”

“嗯。”

“那以后去看一看。”

栗原一直送我到医院大门前。两侧种了对称的松柏,她在胳膊下夹着讲义,站起来后显出身上穿着长长的冬衣,一直罩过膝盖。

我沿着医院前的坡路往下骑。车轮胎碰到不平的突起时跳得厉害。转过弯后能看见远处的平地。冬季的稻田一层层淡黄色。

——那以后去看一看。

——以后一起去看一看。

我想我的确是喜欢着栗原的。

什么时候,哪里,怎样——这些都说不清楚地喜欢着。小孩子们喜欢糖果,夏天到了的话理当去海边,比起足球对棒球更有兴趣……也都是简单真实又无需理由的喜欢。

但是我喜欢栗原这件事,又在它们之上,我无法说清的地方,像手腕旁的脉搏,一直持续地跳动,微弱却明晰。

在修学旅行出发前夕我还见过一次栗原。地点却不是在医院了。晚上我从家里出来为了替母亲去送份礼品给长期照顾她的朋友。很冷的夜晚,出门时兜了围巾和口罩但手套却忘记了。回来的时候感觉手指僵得发麻。而当我骑到书店边,却突然看见了栗原:

“欸?!”我抓了刹车。

栗原发现了我,“啊,晚上好。”

“……什么晚上好,你出院了?”我把口罩拉过下巴。

“还没有,出来转转,买点东西。”

“没关系吗?”

“没关系的。”栗原说,脸色或许是因为寒冷,但确实显得红润了许多。

因为坚持要骑车送她回去,所以陪着栗原从书店到商店街一路走了走。她买了一本书,但是已经用牛皮纸包上了所以也不太清楚那是什么。还有一些笔和几袋冲泡饮料。我推着自行车等在店门外,又害怕被同班或认识的人撞见惹来尴尬,把口罩重新拉了回去又揽好围巾。

最后从便利店里出来的栗原拆开一个塑料包装,将一片暖手宝类的东西用力搓了几下后塞进我的口袋里。

“给。”

“……你自己不用?”

“我不太习惯这个东西。”

“谢谢……”我腾出右手插进口袋。

“不客气。”栗原笑笑。

“明天就走吧?”

“嗯。”

“大后天回来?”

“不,四天三夜。”

“好长啊。”

“是满长的。”

“要好好玩喔。”

“你还管这些哪……”已经走到商店街尽头,“回去么。”

“嗯……要不再走一会儿吧。”

“好……可以啊。”

往医院去的路在夜晚显得安静,罕有人影。灯火在远处,只有偶尔的汽车在一旁驶过,它们带来巨大的光亮和声音。

我把栗原往里侧让着,“很危险啊。”

“是呀。”

“……不上来吗?”我犹豫地问,指指车后座。

“再走会儿好了。”

“嗯……”

“晚上很冷啊。”

“最近有寒流。”

“但一直不下雪呢。”

“下雪了以后骑车很不方便。”

“这倒是呢……不过,下雪还是很漂亮吧。”栗原笑着说。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能从声音中感觉到。

“旅行回来,给你带礼物吧。”我努力地说,把原先拖缀在句子末尾的省略号咬断了。

“是吗?”栗原停住脚说,“谢谢。”过了一会儿又继续着,“桐山很体贴呀。”

“……乱说什么。只不过随便买点儿当地的纪念品……反正我父母也要求了一堆,还有邻居家的小鬼头什么……”鼻子嘴巴闷在口罩里呼出湿重的热气,一直熏到眼睛下都发了烫。

“那我要刚出炉的芝士蛋糕!”

“没有纪念品带这种的吧!”

到下一个路口时,却已经能看见医院的灯光了。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和栗原已经把一路都走了下来。

“不过真是麻烦你了。”

“没关系。”

栗原转过来背着光站,“那么……再见……”

“嗯……回见。”我跨上车。

这个时候她又一次喊住了我:“等等……”

我从踏板上放下脚:“怎么?”

走上一步后,栗原伸手将我的口罩拉过下巴。

大概两三秒的时间,她对视着我。然后才把口罩又戴回了原样。

“……怎么了……?”

“想要记住桐山你的样子……想再看一看……现在好了,”她简单地说,“拜拜。”

“……拜。”

“拜拜。桐山。”

“拜。”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栗原。那才是最后一次。

几年后读到的一本书里说,其实国内每年都有超过三万人选择自杀。当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跳楼,其次是上吊和服药。

我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发现了这本关于自杀的书,尽管出版日期为八年前,可保存在这里的第六印次的最新版,并且从外观来看,已经有相当多的人曾经借阅过它。

对每一则自杀方式的介绍后面,都会附上案例,其中有因为事业失败而几次刺伤自己的身体,最后在意识模糊中拖着破烂的躯干爬上高楼的公司社长,也包括因为受同学欺负在第一次自杀失败后第二次跳下房顶的女生,落地时的撞击力将地面上的水井盖砸成了两半。

因为无法继续活下去,所以选择了死亡,是关于这样一些人的一本书。

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决心离开人世的父亲在临走前给家里打去电话告别,焦虑的妻子让孩子在电话中询问爸爸现在在哪里,让孩子挽留他的爸爸不要去。尽管如此,结果仍然没有改变,父亲哭泣着挂断了孩子的电话。

我想起了栗原。

据说是在修学旅行结束的前一晚,栗原离开了医院,所以当我回来后只听到她失踪的消息。然而加入搜索的队伍不到几小时,我就接到电话说遗体已经被人们从河中找到了。她在下游几公里的地方,但是找到了。

老师在电话那头说:“桐山……你可以回来了……”

我挂了电话。挪着腿走下天桥,从旁边的草丛里扶起倒在那里的自行车。摔得很厉害,整个车头扭向一边。车把下的照明灯也碎裂了塑料外壳。

没有电车驶过的时候,这里宁静得像一个冢,狭长的天桥如同凹槽,流过灰与蓝的声音。

我并没有在这里找到栗原。而是从电话中得知了她自杀的消息。

一路赶骑着,然后连人带车摔在桥下,爬起来后到天桥上面寻找。

从桥上到桥下,也向旁边开杂货店的大婶打听,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栗原没有来过这里。

即便说过以后去看看,说过这样的话,但她没有来这里。

仅仅是,我以为她也许在,我希望她在。我希望自己对她提起的一句话,可以在最后具有特别的意义。

栗原的葬礼我没有参加,那天父亲在工厂加班而母亲正好病倒,我在家手忙脚乱地照看直到她睡下。拿着母亲喝完的粥碗去厨房时,刚刚拧开水龙头,电话就响起来,接通后,是朋友刚刚从葬礼上离开后打来的电话。说了一些场面的描述,也问我“桐山你真的不来哦”。

我握着电话点头。

“其实我们刚刚才听说,栗原之前的住院也是因为自杀未遂。

“她吃下了许多药片,但那一次被救活了。

“开始似乎被当成使性子,只是没想到,原来她是这么执意的吧……

“老师也非常吃惊,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连连哭着说她失职了……

“……桐山你在听吗?”

“我在听。”我关上水龙头,“其实也不该怪老师吧。”

“是没错。只不过,大家都觉得不明白呢。”

“嗯。”

“但的确,栗原的事平时大家很少注意吧……班上的人,如果不是非常熟的话,根本彼此谈不上了解……”

“嗯……有时候别提班上的同学,就是亲人,也一样的。直到事后才说‘怎么会这样’的情况太多了。”

“也是。”

收拾完碗筷,母亲却在屋里醒了,带着咳嗽。我于是拿了零钱和外套准备去药房配点儿药。最初她只推说多喝点儿热水再睡一觉就好了,但看来还是不行的。

巷路里没有人影,电线杆投着间隔的光,往远处便暗淡。我伸手进口袋时,摸到了僵成一块的暖手宝。已经是彻底的冰冷的固状物了,凹凹凸凸的像破旧的马路。但把它握在手里时,一瞬间觉得没有办法走下去,怎么也没有办法移动身体。血液好像也凝固成同样彻底冰冷的固状物了。

“谈不上了解”“什么也不知道”“事后才说‘怎么会这样’”……仅仅是单手就可以握住的那样微薄的关系。

自己是一无所知地喜欢着栗原,完全一无所知地,当她看着我的时候,一定觉得“这个人什么都不知道啊”。

——只要一想到这点,就想要把拳头砸在哪里般,无法面对的羞愧的感觉。

非常非常难受。

十一

和预料中一样,身为班长的我还是和老师一起去栗原家拜访了一回。出门时,栗原的母亲从屋内又喊住了我们。

“啊,请等一下。”她拿出一个信封递到我的面前。

随后解释说,这是给校方的,写了一些感谢与安慰的话。

老师伸手接了过来,我听见她作着动情的致谢。然后我们一起退出了院子。走到路口时,老师说自己还得回一次学校。我“哦”一声,推着自行车朝家走。然而刚刚转过身,我觉得自己的脸色一定马上变得惨白。

那封信。

我的的确确,在看见被递到眼前的信封时,以为是栗原写给我的。

的的确确在那个刹那,这么认为着。

和当初认为自己会在天桥上发现栗原一样。但终究和所有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从电话里听到她的死讯,从旁人处获悉她的传闻,被她的亲人说着“谢谢你们”。

与所有对她一无所知的人一样,只能在事后惋惜。

是这样的吧。

“那是我第一次遇见,便再也不会忘记的景色。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镜头短暂地记录下来。”

摄影家的话被放大贴在展览终点处的看板上。

一旁布置着笔和留言本。

连同第一次开展时的留言本一起,有新和旧两册。新的一册还没来得及留下什么。我翻开旧的那本。

不同的字迹多写着“震撼”“难忘”“不知为何觉得伤感”之类的话,再翻了几页后,我读到了栗原所写留言。

排除任何同姓的可能,那是她写的话。

我咬紧了牙齿。用手指点着,一字字地读完。

“看过展览后,感觉比从画册上读到更加真实。非常感谢。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能去实地,想要实地看看这样的景象……虽然知道是不可能的……很多很多的失望后……

“所以才会觉得感动吧。

“流下了眼泪,是因为感动吧……

“像从时间中离开的废墟那样。

“我对自己说……并不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用坚持下去也可以……

“真的可以放弃了。”

有被涂改的文字,句子断断续续的。

日期落着是那年的夏季。

只是在日期后又写着一句:

“但能够认识你,真是非常好的事。”

“桐山,你好吗?”

尾声

开始工作后,我想自己多少理解了一些,公司里有每天加班到深夜的中年职员,没有费用的加班并不会是自愿的,但谁都有自己的负担。

犯错误被上司批评时,一定要把头压得更低,更低一点儿。

回家后对家人发脾气。

各种失望的时刻。

但我毕竟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揣测的吧,就像我所看见的照片,与栗原所看见的一定不会相同。只能和许多人一样感到“震撼”“难忘”的我,对于栗原的留言仅仅明白了大概。

尽管如此,尽管是这样——

我想在栗原消失的世界,她的那片没有人迹的白色荒野上,原来还是留着一行脚印的。

落在雪地中,像笔印那样模糊弯曲的一行。

陪伴了她的一小段路。

“再见了,栗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千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韩流青春 千秋